W
海南州2023年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草原虫害应急防控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305050000503459 发布时间:2023-05-05 文档页数:83页 所需下载券:10
海南州2023年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草原虫害应急防控项目

采购服务要求

(一)采购服务要求

1.说明

1.1供应商可以按照磋商文件规定的所列项进行磋商报价,但必须对所投项目的所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磋商报价,不能拆分或少报。否则,报价无效。

1.2报价应包括服务费、人工费、设备费、维护费、检验费、手续费、保险费、采购代理服务费及不可预见费等全部费用。

 

2.报价说明

本次采购文件中规定的采购预算额度为本次竞争性磋商最高限价,供应商的报价不得超出此额度,否则无效。

1共和县:484700元;包2兴海县:484600元;包3同德县:482800元。

 

3.商务要求

3.1.服务期:1

3.2 服务地点:包1:共和县廿地乡;包2:兴海县河卡镇(河卡种羊场);包3:同德县河北乡

3.2.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支付30%预付款;自查验收通过后支付65%;剩余5%为质保金,待省级验收后一次性支付。

(二) 项目概况及要求

 第一章

第一节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海南州2023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草原虫害应急防控项目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项目监管单位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

四、项目主管单位

海南州林业和草原局

五、项目建设单位

海南州林业站

六、项目建设地点

共和县廿地乡、同德县河北乡、兴海县河卡镇(河卡种羊场)

七、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一年,即2023年

八、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草原虫害应急防治30万亩,其中防治草原毛虫24.7822万亩、草原蝗虫5.2178万亩。

九、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

十、效益评价

通过项目区草原虫害应急防治,可有效抑制草原虫害对草场的破坏,草原虫害应急防治可减少牧草损失20公斤/亩以上,防治虫害30万亩,可减少鲜草损失600万公斤。通过项目建设对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在高寒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将起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 项目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2017年修正);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14年修正);

四、《林业草原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财资环〔2022〕171号);

五、省财政《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的通知》(青财资环〔2022〕1840号);

六、《<青海省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八个管理办法(试行)》(青林局办〔2021〕140号);

七、《青海省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八、《青海省草原虫害应急防治预案(草案)》;

九、《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防治实施办法》;

十、《青海省草地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十一、《草地治虫灭鼠实施规定》;

十二、《海南州2022年草原有害生物秋季基数调查与2023年防治计划报告》;

十三、相关基础资料。

第二章 项目区建设基本条件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海南州位于青海省东部,东与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毗连,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为邻,北隔青海湖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因地处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地理坐标为东经98°55′105°50′,北纬34°38′37°10′,东西宽260千米,南北长270千米,面积为4.45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6.18%。全州总土地面积为44546.21平方公里,其中牧业用地(包括天然草场、人工草场、饲草饲料地)35045.20平方公里,占78.67%。

廿地乡,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位于共和县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背靠青海南山与江西沟乡隔山相邻,东邻恰卜恰镇,南与沙珠玉乡接壤,西界塘格尔木镇。区域面积730.57平方千米。

河北乡,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地处同德县南部,东与黄南州河南蒙古自治县毗邻,南与果洛州玛沁县隔黄河相望,北与唐谷镇尕巴松多镇为邻,2018年,区域面积1017.04平方千米。

河卡镇,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位于兴海县的东北部,东靠共和县塘格木镇铁盖乡、并隔黄河与贵南县塔秀乡相望,南接唐乃亥乡,西邻子科滩镇,北与共和县切吉乡接壤。2018年,河卡镇区域面积1967.73平方千米

二、气候

海南州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大气稀薄,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候温凉寒冷,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冬季漫长干燥。由于境内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又显示出不同温度的差异,在低温少雨的共性基础上,又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个性地方气候和小气候特点。境内平均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年平均气温以黄河下段谷地为最高,达7℃;共和盆地约3℃;3400米以上地区低于0℃;4000米以上地区在-4℃以下。年较差为24~26℃。境内南部和青海湖湿地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共和盆地和兴海子科滩等地年降水量300~360毫米之间。境内东部、北部及湖湿地区年平均日照2900~3040小时,中部和南部地区年平均日照2690~2770小时。

廿地乡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5℃,1月平均最低气温-17.4℃,7月平均最高气温20℃,年降水量300毫米,无霜期70天,农作物生长季为130~160天,牧草生长季为150~170天,年大风日数40天。

河北乡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0.4℃,年平均降水量544.2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年日照时数2550小时,无霜期28天,雨热同季。

河卡镇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气温变化大,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为-31℃,冬春季节风多、且大,有时可达10级以上,夏秋季节多雨,年均降雨量359.7毫米。

三、水文

项目区境内黄河右岸一级支流巴曲河贯通,水资源丰富。境内河长约30公里,流域面积890平方公里,河口海拔2733米,河道平均比降9.24‰,多为砂砾石河床。径流补给以降水为主,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8.51米3/秒。每条沟内都有长年流水,水质良好,适宜于人畜饮用和灌溉,地下水丰富,埋深2—8米,矿物质含量低。

四、地形地貌

州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环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间其中,地势起伏较大,复杂多样。全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虽根尔岗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在地貌分区上属柴达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区,青海东部中海拔盆地分区,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区。全州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之盆地与山地相间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贵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兴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岗大起伏山地。在这种近东西向起伏相间的格局两端,西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东为西山—扎马日岗中起伏山地,这种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于地质构造山断块抬升的山地与山间断陷盆地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以及共和盆地东西两侧各存在一个近南北向的构造带。山地是全州主要地貌类型,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42.3%,丘陵及残山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占全州陆地总面积的46.7%,其中河谷阶地为12.4%。

廿地乡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共和盆地,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100米。河北乡地势西高东低,两面环山,平均海拔3600米。河卡镇地貌单元属于山前洪积平原。场地整体地势平缓,地形略有起伏,西侧稍高东部略低。

五、草地资源

海南州天然草原总面积5411.76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091.91万亩,占海南州草地总面积比例为94.09%。其中草原虫害防治区共和县有天然草原面积1931.67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828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95%;同德县有天然草原面积669.95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为643万亩(包括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可利用草场面积7.37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96%;兴海县有天然草原面积1516.00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444.40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95%。

主要草地类型有高寒草甸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低地草甸类。主要植被有芨芨草、紫花针茅、高山嵩草、矮生嵩草、阿尔泰狗哇花、青藏薹草、粗壮蒿草、矮羊茅、柔软紫菀、披碱草、珠芽蓼、圆穗蓼、乳白香青、矮火绒草、达乌里秦艽、湿生扁蕾、兰石草、甘肃马先蒿、异针茅、高山唐松草、迭裂紫堇等1000余种。

六、土地资源

“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国土绿化,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大绿化格局。7个乡镇和51个村通过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评审,新增绿化面积282.88万亩,完成国土绿化373.73万亩,义务植树998.23万株;湿地总面积保持在528.15万亩、草地总面积保持在5411.76万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43.65万亩。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造林补贴试点项目和防沙治沙综合和示范区建设项目等实施沙化土地治理343.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8.25万亩,封山育林28.35万亩,封沙育草3万亩,黑土滩治理30万亩,复合治沙46.05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5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

七、草原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同德县:草原毛虫主要分布在河北乡的黄河、赛德、金科、上知迈村天然草地,发生面积15万亩,危害面积为10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32.3头/㎡,最高虫口密度为48头/㎡。

共和县:草原毛虫主要分布在石乃亥乡尕日拉、切吉村,黑马河镇加隆、正却乎、文巴村,廿地乡切扎村天然草地,发生面积15万亩,危害面积为6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30.1头/㎡,最高虫口密度为36头/㎡。

贵德县:草原毛虫主要分布在常牧镇上岗查村、拉德村、都秀村天然草地,发生面积15万亩,危害面积为10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31.6头/㎡,最高虫口密度为44头/㎡。

河卡羊场:草原毛虫主要分布在牧业三队的日干山地区,发生面积13万亩,危害面积为10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31.2头/㎡,最高虫口密度为40头/㎡。

2017年-2020年期间草原虫害防控面积为170.24万亩,投资100万元。其中2017年贵南县和兴海县草原虫害防控各21万亩;2018年贵南县草原虫害防控20万亩;2019年共和县草原虫害防控11.94万亩,贵德县草原虫害防控18万亩,贵南县草原虫害防控30万亩,同德县草原虫害防控10万亩,兴海县草原虫害防控38.3万亩;

2020年-2022年期间草原虫害防治面积为20万亩,投资100万元。均为2022年海南州草原毛虫防治。

第二节 防治区草原虫害现状

依据海南州林业站《海南州2022年草原虫害秋季成虫基数调查》,主要虫害为草原毛虫、草原蝗虫发生危害面积约为102万亩,其中危害面积约为46万亩。草原毛虫分布在共和县黑马河镇和石乃亥镇、廿地乡;贵德县常牧镇;同德县河北乡;兴海县河卡镇;草原蝗虫主要分布在共和县倒淌河镇;贵德县常牧镇;贵南县过马营镇;同德县唐谷镇、秀麻乡;兴海县河卡镇。

详情见招标文件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