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背景
自2017年创办以来,北京纪实影像周已连续举办六届。六年来,纪实周集成全国文化中心优质资源,举办了专业论坛、展播展映、提案征集、创作培训、跨界融合、国际交流等活动,整体活动的影响力、传播面、参与度不断提升。2022年,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报请国家广电总局、市委宣传部批复同意,北京纪实影像周升级为中国纪录片大会。2023中国纪录片大会将继续秉持首善标准、首都站位,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的全球视野、更深的精神内涵,科学整合首都及国内纪实产业重要资源,以“记录·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拟设立启动仪式、总结仪式及学术推荐、主题活动、展播展映、创投交流、特别活动五个单元及多个特色精品活动。
二、活动时间与服务期
(一)活动时间
主体活动为期4天,拟定于2023年6月举行,最终举办时间根据采购人确定时间为准。
(二)服务期
中标后与采购人签订合同,合同生效后至2023年9月30日。
三、服务内容
2023中国纪录片大会以“记录·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设置启动仪式、总结仪式,举办论坛、提案大会等主体活动和多项特色活动;构建专家、制播、投资三个共同体。组织相关单位、国内外纪录片节展主办方、全国纪录片机构及从业者、专家学者、创投机构、媒体等共同参与,打造中国纪录片多元生态发展体系,引领全球纪录片的创新方向,培养一批纪录片专业人才,培育一批优秀纪录片作品,助力中国纪录片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纪录片大会主体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主体活动
1.2023中国纪录片大会启动仪式暨中国纪录片盛典
按照采购人需求,组织、策划、实施2023中国纪录片大会启动仪式,邀请中宣部、广电总局及北京市领导、全国各省市代表、纪录片行业专家、高校专家及从业人员等参加。设计好时间、地点、规模、环节等主要内容。并积极推动与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推优表彰活动进行对接。举办纪录片人之夜,为优秀纪录片合作交流搭建平台。
2.学术交流活动
策划并举办5场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主论坛围绕国产纪录片高质量发展展开,分论坛围绕国际合作、融合发展、纪录片科技创新应用、城市发展等内容,打造具有专业性、行业引领性、国际性的学术论坛。组织邀请制片人、导演、投资人、发行人、专家学者、播出方等深度参与论坛,凸显论坛的影响力、专业性、国际性。
3.提案大会
一是按照采购人需求,为具有国际潜力的优秀纪录片提案(不少于15个)创造孵化与合作机会。面向全球华人社会进行纪实题材、纪录片创作者征集符合年度主题作品。通过纪录片项目征集,面向片方和投资方,为优质纪录片项目提供推介、拍摄、融资、宣传、发行等全方位一体的专业孵化与扶持服务。
二是制作征集提案宣传视频。
4.纪实主题展览(拟举办第三届全国城市形象片(短视频)征集活动)
构建中国城市形象全球传播体系,面向全国各省市征集反映城市风貌、经济发展、绿色生态、乡村振兴、时代人物等主题的纪实性城市形象片,通过专家评选、互动投票、现场推介、展览等形式,用纪实影像向全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5.纪录片培训
按照采购人需求,面向纪录片青年导演、制片人、学生等从业者及纪录片爱好者开展纪录片大咖公开课,邀请富有实操经验及项目实践的制片人、导演、投资人等开展不少于4次培训。
6.总结仪式
按照采购人需求,聚焦展示大会相关成果,包括领导发言、对优秀机构及项目进行表彰、合作签约等;成立产业落地实施平台。
(二)特别活动
1.听见纪录片(拟定名)
按照采购人需求,联合全国广播电视台平台资源,围绕文化地标、科技发展等主题方向,设置专项栏目,用声音记录中国发展,展现新时代中国风采。
2.看见中国(拟定名)
看见中国旨在挖掘城市发展的新文化、新气象、新发展,投标人应积极与视频平台合作,通过现场直播、短视频制作、话题引到等方式,推出一批优秀的纪录片作品,用镜头记录美丽中国,展现中国形象。
3.大宣管纪实孵化平台
按采购人需求,配合完成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大宣管”平台构建有关工作。
4.新视听主播盛典(拟举办科普纪录片共创提案活动等)
按照采购人需求,联合北京市相关协会、学会,开展自然、科技、人文等相关主题的活动,用科技力量展现美丽中国。
5.征集活动(拟举办“金樽中国纪录片年度盛誉”活动)
按采购人需求,向全国发起征集,遴选不少于20部优秀纪录片作品,向社会各界推荐。
四、服务要求
(一)对投标人的经验及能力要求
1.投标人应熟悉纪录片相关业务,有组织承办国家级大型文化类展会活动经验。
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合同、方案、活动及宣传效果证明材料等。
2.投标人根据项目服务要求,组建不少于35人的专职服务团队,同时组建不少于20人的支持团队。
委派项目经理(负责人)1名,具备5年(含)以上与本项目服务需求类似的业绩经验,有策划、组织举办此类项目的经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较好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团队人员应具有广播电视专业背景、有策划举办广播电视会展活动经验,能够有效协调统筹纪录片行业、新媒体行业(直播、短视频、视听网站等)、国际级媒体、行业协会、专业院校、国际节展、外宣平台等各类资源。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与团队人员签订的用工合同、团队人员学历学位证书、以往类似项目合同、活动效果证明材料、人员履历、获奖证书、技术职称及能够邀请的行业资深专家、院校学者、业内知名人士名单等。
3.能够按照采购人具体需求和时间计划,制定具有创新性、可落地执行的总体活动方案,并能按照方案推动各项组织筹备工作如期、高效完成。能够协调国家及北京市有关单位、高校、社会组织,为活动提供支持。需要提供方案和支持单位名单
(二)参会机构和人员要求
投标人根据采购人需求,如采取线下组织形式,需要邀请以下机构或人员出席本次活动并留存签到表:
1.纪录片制作机构不少于40家;
2.行业专家、学者不少于80人;
3.各级领导、嘉宾、专家学者、新闻记者、自媒体和其他专业人士不少于150人。
4.总参会人数不少于1500人。
(三)其他要求
1.成立组委会和专委会
投标人应在采购人指导下,筹建组委会及办公室,建立项目常设性机制,安排不少于10人进入2023中国纪录片大会组委会参与各项筹备组织工作。整合国际纪录片、纪实影像(周)节、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流院校、企业及媒体播出平台等资源,组建专委会。
2.做好媒体矩阵等社交媒体平台账号运营和内容更新
投标人应安排不少于3人组建纪录片大会宣传推广常设性平台的运维工作小组,负责中国纪录片大会官方网站、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各类账号(包括但不限于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日常运营及维护,及时策划更新活动宣传内容。按照活动和宣传方案对网站进行内容更新维护、内容搭建、页面设计、服务器维护、流程优化、数据挖掘分析与统计、用户分析研究管理等,在纪录片大会期间高效快速实现无延时策划、无时差投放,推出预热宣传、活动排期、深度报道、互动体验、线上展览信息等内容。及时更新官网、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关于中国纪录片大会的基本信息、筹备动态、活动安排、进展情况、场地安排、排期计划、展映计划、活动进展等内容。
3.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①投标人应组织好2023中国纪录片大会的媒体宣传,制定宣传方案并执行,组建不少于5人的全程宣传推广团队,制定专项宣传方案,编制宣传素材,引导话题探讨,活动期间进行全媒体宣传推广。负责会前、会中、会后的宣传工作,发动主流媒体对本次纪录片大会进行宣传报道,宣传物料(图、文、视频)提供不少于60篇。
②投标人应具有国际宣传资源,做好纪录片大会的海外网站新闻播发、媒体宣传推广工作。
③整合中央及市属重点媒体、运营官方新媒体平台、行业媒体、权威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等宣传资源,对纪录片大会进行全面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④制作完成2个宣传片。
⑤完成各项宣传物料设计制作,包括会刊、手拎资料袋、邀请函、车辆通行证等。⑥活动结束后形成宣传和舆情情况总结报告。
4.做好合作场地展馆规划组织,各单元展区的设计、布景及统筹
对各单元活动落实统一LOGO、统一视觉系统,树立中国纪录片大会品牌形象。提供活动所需专业设备,现场灯光、视频、音响、摄影摄像、同声传译设备及人员等保障。实施场地内外公共区域造型的搭建布置工作。
5.签订合同15日内按照采购人要求完成所有筹备工作制定详细的人员分工方案,活动执行责任明确到个人。
6.制定安保、消防、应急、舆情方案
一是制定安保、消防、医疗救护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人员分工、明确工作任务,组织开展安保、消防、医疗救护工作教育培训。
二是对活动期间各项安保、消防、医疗救护工作进行综合管理,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搭建商、场地方做好各项安保工作,确保会议安全顺利进行,对整个活动做出安全保证并签署承诺书。
三是做好大会前、中、后期的舆情监测与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7.做好所有项目数据、影像、图文的收集归档
根据活动实际情况,对活动数据、宣传数据、场地数据等进行总结收集,并及时进行汇总、分析、报送,实现速记、整理、音视频等全部材料的留存、归档。
8.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并统计数据。
对参与嘉宾满意度、参与纪录片行业企业满意度、参与观众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并留存好统计结果。
五、项目验收
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重要阶段及结束,采购人均可根据《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预算项目执行与验收管理细则》由第三方进行验收,费用由中标人承担。
活动结束后中标供应商向采购人提交项目评估结果报告、全部与本项目有关资料及成果,例如总结、数据、照片、视频等活动证明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