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采购需求
(一包)2023 年吴家山、径河、柏泉、常青花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
(一)服务内容
1.对辖区内精神障碍群体进行需求调研,形成需求调研报告。对该群体疾病情况、经济状况、社会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项目具体服务实施计划,同时帮助甲方了解辖区内精神障碍群体的实际需求。
2.为病情稳定的康复者提供多元的社区康复服务。常规训练以娱疗为主要形式,可以结合街道社区联动开展,丰富服务对象的居家生活,训练肢体协调、言语表达、情感交流等基础社会功能的康复。特色主题训练以需求调研结果设置训练主题,以团体训练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例如家属支持、社会融合、心理健康等训练。在广泛服务的基础上,招募同质性需求的组员,以治疗性小组训练的方式开展服务。在日常服务和宣传中,发现有需求的服务对象开展典型个案服务,协助其解决问题或困难。咨询性个案服务分别以家属和康复者为对象,开展政策咨询、单次心理疏导等形式的服务,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及时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资源链接、转介服务。
3.寻找专业医护资源,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寻找专业精神卫生医护资源,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开展专业康复评估,尤其关注长期未定期看门诊的康复者;针对辖区家属和康复者开展健康居家康复指导,帮助康复者和家属解答居家康复中的疑惑,为康复者居家康复给予技术支持;为服务对象、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科普精神卫生常识,输入正确的康复理念。
4.将志愿者服务融入社区康复服务中。链接社会志愿者资源,发挥街道社区志愿者力量,积极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中来,科普精神卫生常识,从影响志愿者开始,促进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歧视。
5.积极开展项目宣传。结合社区居民服务,项目组走进社区开展项目宣传、心理健康宣传,扩大居民对项目的知晓率,促进社会大众科学理性认识精神障碍人群。针对社区居民及公众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及预防,促进社区居民精神健康意识的提升及对受精神疾病影响的弱势人群的了解和关注。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新闻宣传,包括在市、区链接媒体(含区政府政务网)平台进行宣传报道。
6.规范项目管理机制。定期梳理总结项目进展,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服务规划。探索规范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的规章制度、服务流程,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的有序、可持续实施提供规范、专业保障。
二、本项目的具体服务标准及指标如下:
(一包)2023 年吴家山、径河、柏泉、常青花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 |
||||
序号 |
指标类型 |
指标内容 |
指标数量 |
备注 |
1 |
需求调研 |
调研报告 |
1 份 |
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精防医生,对服务群体进行需求访谈 调研,针对服务对象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形成调研 报告一份。 |
2 |
建档服务 |
建档立卡 |
60%以上居家患者 |
服务对象建立一人一档,并按照要求开展基线评估、过程 评估。 |
3 |
康复服务 |
特色服务 |
14 场 |
以需求调研结果设置服务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服 务。每场服务活动覆盖人数≥10 人,该活动可与社区志愿组织联动开展。 |
治疗性小组 |
15 节 |
开展符合需求的治疗性小组,每个小组≥5 节,每节服务时间≥45 分钟,每节服务人数≥5 人。 |
||
个案服务 |
6 个 |
在日常服务和宣传中,发现有需求的服务对象开展个案服 务,协助其解决问题或困难。 |
||
咨询性个案服务 |
≥60 次 |
分别以家属和康复者为对象,开展政策咨询、单次心理疏导等形式的服务,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及时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资源链接、转介服务。 |
||
4 |
医疗服务 |
康复评估 |
≥50 人 |
寻找专业医护资源,为有需求的服务对象开展专业康复评 估。 |
康复指导 |
12 场 |
寻找专业医护资源,针对辖区家属和康复者开展健康居家 康复指导,帮助康复者和家属解答居家康复中的疑惑,为 康复者居家康复给予技术支持。每场覆盖人数≥8 人 |
||
专业培训 |
6 场 |
寻找专业医护资源,为服务对象、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 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小组训练,科普精神卫生常识,输入 正确的康复理念。每场覆盖人数≥8 人 |
||
5 |
志愿服务 |
志愿服务时长 |
100 小时 |
组织社区、社区志愿者参与专业服务及融合服务。 |
6 |
项目管理 |
月度总结 |
12 份 |
每月一份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
项目宣传推广 |
2 场 |
进社区开展社会宣传活动,促进社会大众科学理性认识精 神障碍人群。 |
|
|
项目宣传报道 |
7 次 |
在市、区级媒体平台,含区政府政务网。 |
项目自评报告 |
2 份 |
中期、末期各 1 份 |
(一)乙方应本着服务至上、诚信为本的宗旨,为甲方委派身体健康并符合以下条件的社工为甲方提供优质服务:
1、团队人员不少于3名,至少2名取得助理社工师/社工师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为社会工作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3年以上社会工作经验;聘请兼职专业医生组成医生团队配合开展工作,并保证人员队伍的稳定。
2、工作踏实认真,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服务对象、用人单位及时沟通、汇报工作。
(二)乙方需保证岗前培训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
(三)乙方应与社工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和履行按劳动合同,支付社工工资、交纳相关的社会保险金等费用。
(四)乙方应健全社工服务管理制度,监督、管理、指导派遣社工的服务工作。
详情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