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广播电视台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政治使命,已经成为抚顺市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阵地,成为市民获取信息、感悟愉悦的主流平台。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度嵌入广播电视发展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推动媒体发展的新引擎,创造了新的媒体发展生态,打造可以使全中心业务进行协同内容生产的系统,实现广播电视生产和互联网生产互为补充的业务模式。抚顺广播电视台对广播电视融媒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升级,系统将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实现广播电视融媒系统智能化管理及广播电视融媒技术方面的新突破,实现对全链路音视频流的可听、可看、可测、可应急操控,实现“四全”媒体要求。广播电视融媒系统建设基于安全、成熟、可靠、开放的基础架构,在“采、编、播、存、管”的整个工艺流程中,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目标。通过对广播电视融媒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融媒制作、编排、播出、传输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系统使用操作方面、监测维护方面、管理统计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最终实现广播电视融媒体战略发展新目标,提升广播电视融媒体竞争力,也是为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健全全媒体公共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本次抚顺广播电视台计划以本地建设的方式,建立“可管可控”的高清播出系统、电视融媒生产系统(高清综合制作系统、高清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高清演播室、融媒体系统、可移动综合录制系统)、广播电视融媒系统等,实现人员统一认证,资源共享使用,着力解决“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 三大难题,实现媒体业务的深度整合。
抚顺广播电视台业务系统项目建设服务技术复杂,需要统筹多个领域、各类终端,各投标人需在相同的平台上, 发挥自身服务能力,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服务,为用户建设成充分发挥平台潜力、功能完善的新型传播平台。同时各投标人需要以新技术、新架构进行设计,通过能力建设、开放接口、流程再造,能够为新媒体业务提供统一的内容支撑和技术服务,有效支撑广电媒体发展创新业务的快速开展。
1、高标清同播系统的建设要求是实现两个频道高、标清同播,整个系统链路全部高清播出,最后总输出分出一路信号进行下变换后标清播出。系统的建设以安全、高效、实用、先进、开放为原则,以数字化为基础、网络化为依托,充分运用各种成熟、先进的IT技术,打造一个集播出、编单、整备、信息安全、信号调度为一体的全数字化高、标清同播系统,同时还需全方位考虑系统备份和应急措施。为了保证系统设备的可用性,要求投标人熟悉现场播出系统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合理设计,保证系统安全稳定上线。
2、高清综合制作系统的建设应是立体的、多层面的,不应是单纯意义的技术系统,而是一种协同制作运作的模式,实现全台内传统媒体业务与互联网媒体业务的结合。实现新闻素材的多来源汇聚,内容资源完全共享;共平台、多层次生产;统一管理,多元、多渠道发布。保障互联网新闻业务的“准”、“新”、“微”、“快”的同时,保障制播节目内容的精度、深度、优质、权威。在制作上兼顾4K,适当具备4K编辑能力。在实施上,将全台各个部门环节全部连接。实现全区编辑能力。在融媒建设上,初步实现融媒生产,实现移动优先。
3、融媒系统是本次实施的重点,应建立符合省级融媒体平台标准的市级融媒系统,同时兼顾未来发展,未来可以通过省级融媒体平台专家组验收。
4、媒资系统需要充分响应当下潮流,建设智慧型媒资,为集团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中心数据管理赋能,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智能识别人脸、语音等功能,可以根据文本自动上线唱词,或者根据声音自动上唱词。可以将关键人物特别标记,从而满足新形式下管理需求。
5、全新的广播电视融媒系统通过对AOIP广播播控、融媒制播网、融媒直播间、融媒制作间的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广播融媒制作、编排、播出、传输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在系统使用操作方面、监测维护方面、管理统计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最终实现广播融媒体战略发展新目标,提升广播电视融媒体竞争力。
6、根据国家及省广播电视局要求,市级播出机构2023 年底前全部实现高清播出,存在“时间紧、任务重、高难度、零容忍”的实际迫切问题,对于工期的整体协作性要求和实际落实日期,有极高的总体要求。
7、投标人须充分理解本次建设服务的目标,明确本次采购所有服务及提供服务支撑的设备、以及后附列表中的所有设备、产品的产权皆为采购人所有,并予以正式承诺响应,提供相关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有效,投标人应对其所承诺的内容承担对应责任。此外,本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及服务均为在我台现有环境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与部分改造,包含但不限于系统对接、链路设计、链路铺设、演播室集成实施、软硬件接口对接、工作流程延续、统一管理管控、协同生产工作等,各投标人均须根据自身能力及业务特性,充分理解招标技术要求,并必须完成功能要求的响应。
8、本项目所包含的线缆、链路的实施,必须考虑场地现有因素,且对于现有场地所造成的拆改、破损、额外增加的费用、施工费、设计费等予以充分考量,不得单独收费。
9、与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有关的基础配套以及达到功能要求所需的技术服务、设施等均由投标人提供,各类耗材以及实施必备品均需投标人自行考虑,招标人不承担项目实施中的任何增项费用、施工事故以及风险责任。
10、标书中各实质性技术要求内容必须提供承诺函,为避免虚假应标,延误工期,采购方有权利对承诺函所涵盖的业务要求预中标人在中标公示期内提供具体精细化实施方案和施工规划,并对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功能组织随机测试,如测试不通过则视为虚假应标,报送上级采购管理部门依法处理,造成的所有损失由投标人承担。
考虑到广播电视工艺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在整个项目设计中,需满足以下具体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系统建立完善的冗余备份,无单一崩溃点,应急手段丰富,保障端到端的安全,电视高清播出系统达到三级等保、电视融媒生产系统达到二级等保的安全要求。安全性是抚顺广播电视台日常业务运作的基本要求,广播电视工艺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要求。
2、先进性原则:在实用和安全的基础上,系统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必须考虑应用和需求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从而确保系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播控系统在省、市级电视台有大量应用案例,符合当今融媒体系统的发展方向。设计过程所采用的思路、方法、设备、应用构造方法和流程都应当合理、高效,从而实现平台及其之上工作流程的先进,确保一定时期内该网建立后的竞争优势及领先地位。
3、开放性原则: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整体网络系统必须具备适度开放性,可以方便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采用开放的标准,具备开放的体系和开放的接口,可以顺畅吸纳外部集成的多种媒体资源,可以对接外部系统,可以建立依托外部市场环境的运行体系,适应业务所提出的多种外部需求。
4、实用性原则:做到一切面向应用,由应用的实际需求层层下溯,从网络、存储、主机、软件等各个方面对整体系统规模进行量化,设计出实用的系统。
5、高效性原则:设计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提高文件的传输效率,并且运用先进的自动处理技术和柔性系统架构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组装调试完毕并过渡之后,所有的业务流程都能够达到高效运转,所有业务所需资源都可以被高效提供,从而加速信息流动,实现信息增值,最终实现全局高效体系,增强竞争力。
6、高质量性原则:在全程文件化网络制播的模式下,为了保证技术质量,根据整体系统模式和特点,合理确定系统各个环节的文件编码格式、封装格式,在数据流程的关键环节采用合理的质量审核措施,对信号和文件的内容和质量进行自动和手动的监控和调整。
7、易操作易维护性原则:播控软件的界面要简洁明了、易学易用。系统总体布局合理、有效,现场施工工艺科学规范,系统硬件设备的连接直观简单、便于维护。
8、可扩展性原则:考虑到系统适应未来、适应发展的需要,系统必须具备可扩展性,扩展不影响现有系统的正常使用。选取高可控性和具备良好升级能力的系统和建设方法,必须保证平台及流程的持续改进能力,顺应新媒体战略规律,保护投资,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系统硬件能够方便地扩展关键性能指标和各环节设备数量,采用开放式和模块化结构,易于升级,扩展不影响现有系统的正常使用。
9、健壮性原则: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体系的健壮,分为系统结构健壮性和流程健壮性。建立完善的冗余备份和安全防范体系,保障系统高可靠和端到端的安全,具有多重安全防护,应急手段丰富。
10、标准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及广电总局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若没有国内标准,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随着国内技术标准化进程逐步进行,系统要无条件保证符合国标和对相关技术的兼容应用。
11、互联互通原则:广播电视工艺系统建设应考虑资源共享、有效生产的需要,实现全台各子系统间和各板块间的有效联通。
12、统一规划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技术、管理和人文等因素都会随之变化,系统建设必须要有前瞻性,要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
13、系统使用的各项软、硬件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均遵循现有中国标准,若无相应的标准,则遵循国际有关技术标准。
一、电视高清播出规范:
1、视音频编码及复用标准
GB/T17975.2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
TU-R BT.601 数字电视编码标准。
SMPTE 10 比特4:2:2 分量使用的串行数字接口SDI,及工作在4:2:2 601 推荐级别下的625 行电视数字分量,即SMPTE 125M 规定的数据电气接口标准。
ITU-R BT.656-4(eqv. GB/T 17953-2000)工作在4:2:2 601 推荐级别下的625 行电视数字分量,即SMPTE 125M 及EBU Tech 3267 规定的数据电气接口标准。
ITU-R BT.711 供分量数字演播室使用的同步基准信号。
SMPTE RP 168 为实现同步视频切换,关于场消隐切换点的规定。
AES3 供数字伴音工程线性表示的数字伴音数据的串行传输格式。
AES11 供数字伴音工程在演播中使用的数字伴音设备的同步格式。
压缩视频信号的4:2:2 级规范。
ITU-R BT.624 对模拟符合输出监视的规定,及SMPTE170M 规定的数据电气接口标准。
MPEG-2 视频标准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广播中的实施准则(征求意见稿)。
MPEG-2 系统标准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广播中的实施准则(征求意见稿)。
2、数字电视基础标准类
GB/T7400.11 数字电视术语。
GY/T134 数字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Y/T144 广播电视SDH 干线网管理接口协议。
GY/T145 广播电视SDH 干线网网元管理信息模型规范。
GY/Z174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SI)规范。
GY/Z175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CA)规范。
3、信道编码及调制标准
GB/T17700-1999 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及调制标准。
GY/T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信道编码及调制规范。
GY/T143 有线电视系统调幅激光器发送机和接收机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Y/T146 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
GY/T147 数字电视接收站通用技术要求 。
GY/T148 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
GY/T149 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
GY/T150 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
GY/T151 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
GY/T198—2003【有线数字电视广播QAM 调制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4、媒体资料分类、编目类
GY/Z199-2004 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
GY/T202.1-2004 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 第1 部分:电视资料。
5、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类
【ISO/IEC 11801】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EIA/TIA 568A】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美国标准。
【EIA/TIA 569】通信布线管线和空间设计施工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MPEG-2 标准
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一部分:系统。
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二部分:视频。
GB/T 17975.3-2002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三部分:音频。
7、其他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及相关规范。
总局62号令《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及各专业实施细则。
GD/J 038—2011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D/J 037—2011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注:上述技术标准如作废或有替代标准,则以现行的最新标准为准。
二、电视制作规范:
GY/T 5059-97 广播电视工程设计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标准。
GY/T 5061-2007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技术用房一般照明设计规范。
GY/T 5086-2012 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范。
GY/T 5084-2011 广播电视工程工艺接地技术规范。
GY/T 5043-2013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室内环境要求。
GY/T 5090-2015 广播电视中心制作播出专用局域网工程技术规范。
GB/T 17953-2000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接口。
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
GY/T 167-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
GB/T 16260-1996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GY/T 147-2000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通用技术要求。
GB/T 17881-1999 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接口技术规范。
GB/T 19263-2003 MEPG-2信号SDH网络中的传输技术规范。
YD 5088-2005 SDH微波接收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D/J 037-2011 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D/J 038-2011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Y/T211-2005《广播影视网络专有IP地址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广播电影电视工程部分)。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及专业实施细则》(广电总局62号令)。
《电视台融合制作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CECS89:97。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 926-1997)。
《用户接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T5023-96)。
注:若以上标准及规范有最新规定,按最新规定执行。
三、广播融媒规范: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62号令》。
2、《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
3、GY/T 158-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
4、GY/T 156-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5、GY/T 192-2003《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
6、GB/T 14919-1994《数字声音信号源编码技术规范》。
7、GB 5438-1985 《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测量方法》。
8、GB/T 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9、GY/T 148-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
10、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11、GB 7269-1987《电子设备控制台的布局、型式和基本尺寸》。
12、GB/T 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13、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14、《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 2000》。
15、GY /T274-2013《数字调音技术指标与测量方法》。
16、GY/T 75-1989《广播声频通路技术指标测量方法》。
17、GY/T 187-2002《多通路音频数字串行接口》 。
18、GY/T 193-2003《数字音频系统同步》 。
19、数字音频符合AES3-2003。AoIP符合AES67-2015标准。
20、GB/T20562-200《演播室串行数字信号抖动技术参数与测量方法》。
21、GY/T 164-2000《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设备系统的技术标准》。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电器设备使用的有关电气标准》。
24、YD/T 926.1-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25、IEEE 802.3U《以太网100BASE-T标准》。
注:若以上标准及规范有最新规定,按最新规定执行。
详情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