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要求
一、商务要求:
1、项目预算金额:110 万元
2、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 60 天
3、服务地点:浑源县自然资源局
4、付款方式:按合同约定
二、服务内容及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切实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全面提升“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治理"质量为目标, 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导向,合理划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 科学部署和有效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是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遵循自然生态演替规律,突出生态功能,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进行系统性修复、整体性保护,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兼顾生态景观建设,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多干预。
二是科学规划,找准重点区域。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理要求,立足生态系统完整性,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有机结合,找准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发挥不足、生态问题突出、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重点区域。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分步施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修复条件,因地制宜,按照保证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次序,充分采取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修复措施,分类施策,科学施治。
(三)规划定位。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对省、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目标任务的细化落实,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全国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落实国家、省级生态保护格局、生态修复目标任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强化农田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生态品质,作为本行政辖区内生态修复工作的依据。
(四)规划期限。规划期为 2021-2035 年,基准年为 2020 年。
二、目标任务
根据自然资源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通知》要求,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有效衔接省、市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两山七河一流域”开展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谋划生态保护修复空间总体布局,部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重点工程,促进安全、优质、美丽国土构建,科学提出到 2025 年、2030 年、2035 年分阶段目标。
三、重点工作
(一)开展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工作。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和各类地理空间数据作为规划现状底数和基础底图。综合各类自然生态系统调查监测成果和各市水资源、气象、地质、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等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生态状况调查监测评价,掌握国土空间生态现状。充分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成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估本地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恢复力水平,分析农业、城镇空间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潜力。注重分析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问相邻或冲突区域生态修复需求。
(二)科学设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基于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关联性,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解决突出生态问题、增加生态产品服务供给、优化国土空间生态格局、完善生态修复政策制度等方面,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依据相关标准,衔接相关规划,按照上下衔接、统分结合、简明科学等原则,科学设定 2025 年、2030 年、2035 年分阶段目标,提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三)合理划定县域生态修复空间。在省、市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分区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区和重要生态治理区,以气候、降水、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格局为根本,以重点流域、区域等为基础单元, 科学划定各市生态保护修复空间,突出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划定,并明确各区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政策,科学谋划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
(四)研究谋划生态保护修复空间总体布局。根据调查评价结果,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生态格局安排,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演替规律,聚焦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以自然地理格局为根本,以重点流域、区域、水域等为基础单元,以分区形式谋划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确定生态修复分区后,按照省、市国土空间规划中“三区三线”(三类空间)划定情况,针对问题识别和综合评价结果, 综合考虑区域自然条件,依据生态系统问题分程度分策略因地制宜科学部署分区生态修复任务。针对市域突出的生态问题,要统筹和科学推进生态修复专题研究,充分吸纳专家意见,更高质量支撑服务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
(五)部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重点工程。聚焦保护重要生态空间、修复受损国土空间,合理设置县级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分类型、分区域布局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形成分级完备的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库。同时生态修复重点工程要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以问题识别、修复任务和重点区域为指引,与县级行政边界相结合,确定工程实施范围。
四、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23 年 7 月底前)
1. 制定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 成立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规划编制团队等;
3. 落实编制工作经费;
4. 基础资料收集、查验核实、咨询论证、相关地区调研。
(二)编制阶段(2023 年 9 月底前)
1. 完成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
2. 完成规划文本送审稿,并完成审查。
(三)审批阶段(2023 年 12 月底前)
完成规划终稿,并提交县人民政府批准。按照县人民政府要求修改完善后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成果数据及时入库,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衔接。
五、成果要求
(一)总体要求
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成果应提出统筹和科学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攻方向、重点工程、时序安排、资金测算、政策措施等。
(二)提交成果
提交成果包括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文本、图件、说明书、数据库及其他相关材料成果等。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是推进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重要体现,按照《通知》要求,各市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审议规划编制重要事项,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做好统筹协调。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点多面广,建立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协调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掌握、研究解决办法,形成工作合力。
(三)落实编制经费。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工作实际系统测算规划编制经费,与县级财政部门做好沟通衔接,落实规划编制经费预算,同时在经费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财经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和预算执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三、服务标准
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
四、付款方式:合同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