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农牧局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
合同包1(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
标的提供的时间 |
合同签订后30个日历日内完成 |
标的提供的地点 |
和林格尔县(具体服务地点以采购人指定地点为准) |
付款方式 |
1期:支付比例30%,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整体启动完成后支付 2期:支付比例40%,第二阶段:培育工作进行并完成后支付 3期:支付比例30%,第三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和自评,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后支付 |
验收要求 |
1期:按照实报实销原则,资金严格合理规范使用,严格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财行〔2016〕540号)、《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内财行〔2017〕2091号)文件要求执行,培训机构出具收款票据、费用明细等凭证。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须向学员发放培训结业证书,并完成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在线评价工作,要求学员对培训满意度不得低于85%(含85%)。按照《关于转发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绩效管理指标体系(2023年)>》的通知(内农牧科发)〔2 023〕340号文件中绩效考核细则逐条依据采购人要求提供完整的培训全过程档案资料(装订成册)、总结、自评报告。同时,做好信息宣传、指导服务及回访追踪服务工作,供采购人进行成果验收。 |
履约保证金 |
不收取 |
其他 |
|
2.技术要求
序号 |
核心产品(“△”) |
品目名称 |
标的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分项预算单价(元) |
分项预算总价(元) |
面向对象情况 |
所属行业 |
技术要求 |
1 |
|
培训服务 |
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 |
项 |
1.00 |
896,000.00 |
896,000.00 |
否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详见附表一 |
附表一: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是否允许进口:否
参数性质 |
序 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
和林格尔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 一、专项培训任务 2023年,我县紧密围绕全面支撑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支撑农民素质素养提升,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聚焦大豆玉米提单产、机械化生产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 |
|
1 |
项培训并分设以下四个班。 (一)大豆单产提升培训班。(100人,分设两个班)继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重点围绕品种、农艺、农机加大指导服务和培训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旗县、大豆生产县围绕高产高油品种和良法良机开展培训,实现大豆种植户全覆盖。 (二)玉米单产提升培训班。(78人)在玉米主产区,重点围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等技术培训,助力单产提升工程。组织3个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开展玉米高产增产技术模式应用和技术技能培训,强化高产优质耐密品种相关技术培训。 (三)专业农机手培训班。(50人)在全市范围内,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为培训对象,聚焦大豆、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围绕玉米及大豆高质量机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等机械化技术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 (四)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我县要根据当地需求,以行政村为单位,由县农牧部门组织,面向小农户开展素质素养提升试点培训,培训时长为半天至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质素养课程。承担培训的行政村设置1名联络员,负责组织培训对象、组织现场培训等工作。 二、项目实施要求 (一)培训单位要求 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培训机构应具备培训必须的教学、实践、管理条件,包括: 1、课堂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 2、实习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 3、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 4、培训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 5、未按期完成培训任务的,下一年不再承担培训任务。私自分包、转包培训任务的,取消当年培训任务并追缴项目资金,从培训机构库中除名,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入库。 6.培训机构要具备合法资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培训的质量和安全。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 (二)培训机构培训前准备 1. 前期摸底调研 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围绕2023年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重点内容、专项行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重点内对农民实际需求进行前期摸底调研。 2. 学员遴选 一是开展从业人员摸底调查,以农牧业经营管理部门认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主、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以及农牧业企业乡村创业者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主,按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培育对象库,遴选有意愿,有需求。年龄在18-60周岁的农民参训。 二是严格报名程序,报名参加培训的农民需领取报名表填写详细信息后,交回农广校进行进一步审核筛选。 三是根据我县产业扶贫总体部署,结合实际选择有劳动能力,有培育意愿的贫困户参加培训,加大贫困地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育力度,辐射带动贫困农户科学生产;就近就地吸纳贫困户参加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的观摩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技术实训,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 |
|
|
四是依据调查结果确定培育对象,签订确认函,将培育对象信息录入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内。 3.教师选聘 教师主要从师资库中选据。培训师资力量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与农民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农民培训师资类型包括理论教师、技术讲师、政策讲师、实践讲师、创业导师 4培训课程: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绿色发展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自行设计。培训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集中或分时段开展培训。实行“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由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为本级开展的培训班讲授第一课。 5.培训形式:(1)课堂教学。以团队建设、集中授课、典型介绍、案例教学、项目路演、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 (2) 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到实习实践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动手操作、实地体验、现场交流。 (3) 线上学习。通过云上智农”手机应用程序、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在线学习平台等开展网络直播、课件学习、在线练习、线上辅导,实现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 (4)鼓励培训机构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培训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管理 1、实施班级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及指导教师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及后续服务。通过首荐和推举的方式选出班干部,成立临时党组织,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实现学员的自我管理。班干都在后续的跟踪服务过程中继续发挥农广校和学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学员加强互相交流和学习,鼓断交流学习心得,成功经验和未来设想。用生动的事例激励和启发所有学员, 2、建立学习档案。 3、实行线上考评。所有的培训班、培育学员,教师课程安排和四库建设都要按要求如实录入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内。同时以信息化为手段对培训班、培训对象、教师和实训基地进行网上考评。 4、结果考核。 (1) 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学员学习积极性。通过评选奖励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等活动提高培训工作的组织效果。 (2) 通过签到,不定期点名记录学员考勤,考评结果及评优与最终考评结果挂钩。 (3)培训结束考核评价及颁证,培训机构通过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考核和实践技能考评相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对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 四、跟踪服务 (一)培训评估和反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可以通过考试、实践操作、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二)培训成果跟踪:对培训后的农民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训效果和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提供参考。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响应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