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购内容及数量
包号 |
标的名称 |
预算金额 |
1 |
湖南省衡阳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试点项目 |
3500000.00元 |
二、 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继承创新、点面双控。全面继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基础和经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由“隐患点”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点面结合统筹部署和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减轻地质灾害风险。
3、全域覆盖、分级管控。在全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识别的基础上,依据隐患点和风险区风险等级及危害特征,明确责任主体,分级落实防灾责任,分期、分批科学安排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监测预警、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等防灾减灾工作;实施全域地质灾害风险区源头管控,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衔接。
4、动态更新、闭环管控。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识别,动态更新隐患点和风险区空间分布及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或部署监测预警、工程治理、避险搬迁等防灾减灾措施。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全链条工作闭环管理,实施风险预警和灾情险情防御响应与复盘评估等工作间环管理。
5、依法依规、规范管控。遵循《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自然资源部和省、市、县已有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风险双控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双控。
6、科技支撑、智慧管控。依托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充分利用综合遥感识别、专业监测等技术方法,提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调查识别与监测预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健全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智慧服务系统或应用节点,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风险数据库,提升数据采集、集成管理、分析预测、辅助决策、智能调度等信息化服务水平,智慧服务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全链条工作。
三、工作目的
1、分析研究衡阳县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现状,指出不足,根据近年来衡阳县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经验以及对未来防控实际需求,推动防控重点由“隐患点”向“隐患点+风险区”转变;在衡阳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和斜坡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详查等工作基础上,结合衡阳县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实际需求,推动防控重点由“隐患点”向“隐患点+风险区”转变。
2、明确衡阳县地质灾害风险双控责任框架、职责分工,建立衡阳县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全链条工作技术支撑体系,形成完善的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制度机制,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智慧服务应用节点,创新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工作模式,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与风险区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风险双控全链条工作闭环管理,实现管理与技术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衡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为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工作提供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管控模式。
四、工作任务
为完成衡阳县地质灾害防治双控体系,建设形成四个体系,本次具体工作任务为九个方面建设内容。
1、层级化风险双控分级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各级组织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2、风险双控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风险双控管理制度, 规范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精细化风险识别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中高风险切坡建房点的动态调查与更新,形成风险识别“一张图”和风险双控“一张图”,落实巡查员和监测员等风险双控责任人,建立地质灾害转移避险负责人和转移避险人员清单。
4、精准化风险监测预警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网络建设,构建地质灾害风险监测“一张网”: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动态预警,形成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一张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5、协同化风险防御响应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预警协调联动分级响应、灾情险情协调联动分级响应和复盘评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有序化风险规避消减建设。合理整合各级资金,有序地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工程治理、避险搬迁和综合整治,减轻地质灾害风险。
7、规范化风险源头管控建设。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中的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加强切坡建房、线性工程和矿山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导,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控制地质灾害风险增量。
8、多样化风险科普宣传培训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科普宣传与培训演练,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识灾、避灾、自救、互救等能力。
9、智慧化风险防控服务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动态数据库和风险双控智慧服务系统或应用节点建设,提升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智慧服务水平。
五、工作依据
本次试点工作依据及主要参考技术规范如下:
1、衡阳县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工作相关数据及成果;
2、《衡阳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3、《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指南》(试行)(2023.11);
4、《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4号);
5、《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
6、《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 ”规划》(2022年);
7、《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工作方案》(2020年);
8、《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南》(2008年);
9、《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精细调查规范(报批稿)》(2022年);
1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试行)》(2020年);
11、《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
12、《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规范(送审稿)》(2022年);
13、《湖南省地质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要求》(湘地灾防办〔2022〕16号文);
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GB/T40112-2021);
15、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T0261-2014);
16、地质灾害分类分级(DZ0238-2004);
17、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
六、工作量表
根据衡阳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及部署,项目主要实物工作量详见下表5-2。
表5-2 衡阳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主要实物工作量
工作内容 |
计量单位 |
工作量 |
备注 |
||
1 |
风险识别更新精细化 |
中风险以上斜坡单元更新精细化核查,编制发放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清单及转移避险人员清单。 |
处 |
1499 |
县域现存1499处中高风险以上斜坡单元区,面积合计124.83Km² |
地质灾害隐患点更新精细化核查,更新两卡。 |
处 |
276 |
县域现存27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
||
中风险以上切坡建房户更新精细化核查,编制发放切坡建房风险提示单。 |
处 |
15926 |
县域现存15926处中风险以上切坡建房户 |
||
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一张图编制(县级) |
份 |
1 |
比例尺1:10万 |
||
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一张图编制(乡镇级) |
份 |
25 |
比例尺1:2000 |
||
地质灾害风险双控一张图编制(县级) |
份 |
1 |
比例尺1:10万 |
||
地质灾害风险双控一张图编制(乡镇级) |
份 |
25 |
比例尺1:2000 |
||
2 |
风险监测预警精准化 |
风险预警图(县级) |
幅 |
1 |
比例尺1:10万 |
警示牌制作及设立 |
块 |
1200 |
在县域1499处中高风险以上斜坡单元区及27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牌 |
||
3 |
风险防御响应协同化 |
双控防灾避险预案编制(县级) |
份 |
1 |
全县域1份 |
双控防灾避险预案编制(乡镇级) |
份 |
25 |
每个乡镇1份 |
||
地质灾害预警响应总结报告 |
份 |
5 |
根据2024年实际编制 |
||
4 |
风险规避消减有序化 |
地质灾害风险规避与消减项目“一张图” |
幅 |
1 |
比例尺1:10万 |
地质灾害风险规避与消减项目“一张表” |
张 |
26 |
每个乡镇1张 |
||
5 |
风险源头管控规范化 |
风险源头管控制度 |
套 |
1 |
|
6 |
风险科普培训多样化 |
科普宣传册制作 |
份 |
30000 |
|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
场 |
2 |
开展2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会 |
||
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 |
场 |
2 |
计划在金溪镇、西渡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
||
7 |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化 |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牌制作 |
套 |
1 |
14块制度牌 |
8 |
风险双控服务智慧化 |
更新完善衡阳县湖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系统库、“一点一区一码”管理系统建设 |
套 |
1 |
|
9 |
其他 |
实施方案编制 |
份 |
1 |
|
成果报告编制 |
份 |
1 |
|
||
报告印刷 |
份 |
1 |
|
七、预算编制依据
本项目根据相关规定及资料预算编制,具体依据有:
(1)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0年试行)》;
(2)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暂行)的通知》;
(3)《关于印发省以上投资地质环境工程类项目和地质灾害勘查项目计费暂行标准的通知》(湘财建[2014]30号);
(4)2011年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暂行);
(5)2022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地质灾害普适型仪器监测预警点建设与运维预算标准》(试行);
(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地质勘探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2014]46号);
(7)《关于明确我省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预算编制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湘财建便函〔2015〕52号);
(8)《关于进一步规范专项业务工作经费管理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16〕151号);
(9)关于印发《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评审专家劳务费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湘自资办字〔2023〕19号);
(10)衡阳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实施工作量;
(11)当地市(州)发布的第一季度材料价格表;
(12)其他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
(13)《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衡阳县财政投资项目上限值取费标准请示的批复》
八、预期成果
一、职责分工: 自上而下建设四级网格单元,与隐患点组成的“4+1”防灾减灾职责层级架构,形成“六员共管”责任体系,明确完善各级防灾减灾职责分工。
二、制度保障:完善“ 隐患点+ 风险区 ”双控体系各类制度:
责任人管理制度、值班值守制度、专业队伍驻守制度、“ 两卡一案 ” 编制与发放制度、年度“三查 ”制度、隐患点和风险区动态管理制度、风险监测预警制度、风险防御响应制度、风险源头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办法等。
三、技术支撑:通过技术支撑相关工作,完善风险识别一张图、 风险双控一张图、地质灾害管控清单、转移避险人员名单、风险监测一张网、风险预警一张图、风险规避与消减一张表、“两卡一预案”、培训演练计划、各类制度文件等,并以此建设“隐患点+风险区”体系数据库。达到六个精准:精准分类、精准调度、精准监测、精准预警、精准转移、精准避险;同时减库存、控增量、降风险、提升意识。
四、智慧服务:更新完善湖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系统库,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管理奠定数据基础。
五、构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推进地质灾害风险双控管理与技术深度融合和智慧服务。
九、付款方式及说明
1.服务时间及地点
1.1服务时间:服务期一年(在此期间未履行合同,不遵守承诺或达不到甲方要求,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其一切责任由乙方负责,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甲方提出任何索赔要求。)(具体以合同签订为准)
1.2服务地点:衡阳县自然资源局指定地点。
2.结算方法
2.1付款人:衡阳县自然资源局
2.2付款方式:合同签订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完成衡阳县所有乡镇野外调查核查工作后并报衡阳县自然资源局审核通过后付至合同总金额的70%,成果验收合格后付至合同总金额的100%。(具体以合同签订为准)
3.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招标人有权根据中标人的工作实际情况对其所服务的工作范围、内容进行调整(包括增加和减少服务内容),服务费用随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中标人须无条件服从招标人的调整安排。
4.投标人在投标前,如需踏勘现场,有关费用自理,踏勘期间发生的意外自负。
5.对于上述项目要求,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进行回应,作出承诺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