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郑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410180001572960 文档页数:51页 所需下载券:10
郑州市城乡建设局郑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项目

项目需求及要求

郑州市二砂历史文化街区简介

1、基本信息

郑州市二砂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是郑州市珍贵的工业遗产之一,也是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砂厂坐西向东,东面与绿东村相望,西傍贾鲁河,南接郑州电缆厂,北与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相邻。二砂集团目前依旧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磨料磨具生产企业。工厂占地面积为62万平方米,厂区西侧有一条铁路支线相连接,主要建筑为工业厂房及其附属设备。在东侧的华山路正门入口处为厂区办公楼及管理区。目前仍有部分办公区域和厂房仍在使用,其余大片的仓库和车间处于闲置状态。工厂周边建有成熟居民社区,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厂区除主体厂房和办公用建筑以外,其余建筑普遍严重老化。

厂区内建筑由民主德国卡尔·马克思工业设计院进行设计,厂房建筑体型和立面处理较好,讲究风格线条,力求自然光线充足,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如有机磨料厂内的银齿形的厂房外形独特,是厂区内标志性的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一些厂房现在还在投入使用中。厂区内的建筑保存情况和更新状况不一,一些仍在使用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得到了很好的维护,而一些改制后就闲置的厂房和车间,大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小到窗户玻璃破损,大到墙面开裂。

二砂建成时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先后授予“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的称号,厂区中央大道树木丛生,牡丹园内花繁锦簇,整体的绿化面积也较高。现如今,只有厂区主干道树丛保存完好,牡丹园早已不见踪影,月洞门内杂草丛生。由于工厂性质的特殊性,生产时会产生大量金属粉尘,不仅影响厂区的环境和空气质量,,给周围及整个郑州西区的居民也带来困扰。

二砂建厂之初,周围均为耕地,人烟稀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厂区毗邻的中原路和华山路已经成为郑州市区的主干道,厂区周围有大量成熟的居民区,配套设施完善,厂区东北角已演变为繁华的商业地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郑州市发改委己经确定了近年内要将二砂厂迁出市区的计划。废弃的厂房将改为它用,近年来二砂厂区内部已经引进外部商业资金,在保留原有厂区建筑和格局的前提下发展艺术工厂,形态与北京798艺术工厂相似,但还未形成规模,知名度也不够高。

2、历史沿革

郑州第二砂轮厂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援助兴建。1953年开始筹备,1956年动工兴建,1964年建成投入生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综合性磨料磨具骨干企业。

1953年5月第二砂轮厂筹备处在武汉成立。因为刚玉的主要原料铝巩土在河南巩县,为使工厂靠近主要原料产地,同年9月,第二砂轮厂筹备处迁至郑州。1954年7月国家计委批准《郑州砂轮厂设计计划任务书》。1956年8月1日生产主厂房破土动工。

1957年进入大规模土建施工阶段。1958年进入土建与设备安装交叉施工阶段。1960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1964年12月29日验收,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已经具备正式生产条件,在二砂建设时期得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的援助。1985年底,二砂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其中厂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宿舍区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拥有机械动力设备2606台,其中专业设备527台,锻压设备117台,起重设备432台,木工铸造设备34台,其他设备274台。固定资产原值16538.6万元,净值5581.6万元,有职工6181人。辉煌时期的二砂,磨料磨具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远销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12月,二砂经过改制,成立“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8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2006年12月股改退市后成立“白鹤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公司自创建以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国际同行先进水平,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着磨料磨具行业首屈一指的地位。

3、历史价值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于2016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街区内现有10栋历史建筑,为三磨研究所1号车间、钢铁库及机修车间、刚玉冷却破碎间、电瓶车库、刚玉微粉及研磨膏制造间、砂带厂房、南北办公大楼等。街区外在肌理和内部布局完整彰显出近代民主德国工业建筑的风格,同时也是郑州近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脉络的集中体现,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1.经济价值

二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成熟的基础配套设施,工厂的地理位置由以往的城郊发展为市区,交通便利,环境改造投资小,回报率高。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再利用,有助于振兴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增加社区就业机会。还能成为亲近大众、促进交流的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2.社会价值

二砂厂区内的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工业大发展时期的特定景观,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里不仅是职工工作生活的地方,更是其精神家园,记录了一代人生活、工作不可替代的共同记忆,见证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承载了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对衰败的二砂厂区和厂房建筑进行有计划地保留和复兴,意味着保存厂区的公共识别性和认同感,延续郑州工业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印迹,有利于其附近社区居民的心理稳定,同时也是保存民族历史完整性,对产业工人曾经创造的劳动表示尊重。

3.人文价值

二砂记载着郑州工业文明的辉煌,其外在肌理及内在布局,均有着独特的存在感。发掘其文化底蕴对于提升郑州市的文化品位,维护市区的历史风貌,凸显城市地方特色,均具有特别的意义。通过保护与再利用,可有效保留并传承其历史文脉,唤起相关文化

产业的发展,大大加强工业遗产对于该地区的文化解读作用,凝聚城市文化精神。工业遗产作为特殊形象,是众多城市区别彼此的鲜明标志,是城市文化的一个分支,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曾经创造的辉煌。

4.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是先进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令世人充分见证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工业的高速发展所做的贡献。二砂在建设期间,在厂区选址规划、厂房及附属设备的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生产工具的改良与更替、生产流程的完善及产品线的更新换代等方面,均创造了极高的科研价值。对二砂进行保护,能相对完整的为后人留下相关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工业活动的产生与发展进程。

4、保护思路

保护砂轮制造车间、包装车间、有机车间与办公楼以及厂区内部的古树名木与部分行道树。保持街区的原有风貌,新建、改建建筑应按照原有厂房、办公楼的风貌控制。结合二砂厂区环境、基础条件、周边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利用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形成以工业遗产博览、城市景观雕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服务为主要特色的街区。

5、保护重点

在《郑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8-2035年)》(专家评审稿)中,二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由洛河西路、华山路、颍河路、二砂路和铁路线所围合,面积42.6公顷,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核心保护范围北至洛河西路,南至颍河路,西至能源路,东至华山路,共计18.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为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面积为23.8公顷。

1.严格保护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工业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观与结构。

2.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高度应保持原高度控制,改建建筑高度不超过三层(檐口高度不超过15米);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高度应结合城市设计综合论证。

3.核心保护范围内,严格保护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改建建筑按照原有建筑的风格控制。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建筑形式与风貌应与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风貌相协调。

国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简介

1、基本信息

郑州国棉三厂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西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由神驰路、桐柏路、建设西路和工人路所围合的范围以及棉纺路北三厂大门、办公楼区域,面积36.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包括三厂办公楼、大门以及棉纺路以南部分家属楼及院落,共计14.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由神驰路、桐柏路、建设西路和工人路所围合的范围以及棉纺路北三厂大门、办公楼范围,除去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共计22.5公顷。

国棉三厂分为工厂区和生活区两部分,生活区在棉纺路以南,工厂区在北。在生活区的主要干道的两侧分布着零散的摊铺和便民机构设施,生活区内教育设施齐全。工厂区内保留有国棉三厂的大门和办公楼及小部分厂房、仓库等配套设施,北侧有一条铁路,消防站在厂区的东南角。2011年3月,郑州国棉三厂办公楼被确定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棉三厂生活区与生产区只有一路相隔,相对布置,在建设西路上立有生活区牌坊式的生活大门。生活区内生活方式和空间形态极富特色,建筑布局为院落式低密度集合住宅,尺度宜人,国棉三厂的建筑遗留,大都结构坚固,空间大而布局灵活。生活区生活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原工厂的职工。国棉三厂周边公服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生活区居民依然保持着亲密的邻里关系。

2、历史沿革

郑州曾经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纺织工业基地,在当时与咸阳、石家庄和北京一起被国家确定为“四大新兴纺织基地”。依托陇海线建设的大型棉纺织企业,由郑州国棉一至六厂组成,其中二厂前身为豫丰纱厂,位于布厂街,其余的五个纺织厂均位于郑州西郊的棉纺西路。郑州市成为当时纺织工业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在棉纺领域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20世纪60至80年代,郑州六大纺织厂峥嵘并立、飞速发展。纺织行业为国家创利

税71亿元,是当时投资的30倍,为郑州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州、北京、西安、石家庄、邯郸、咸阳六地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

自20世纪80年代起棉纺厂开始没落,国棉五厂、六厂等更被实施政策性破产。1991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在原有郑州一棉、三棉、四棉、五棉、六棉等企业基础上成立河南嵩岳集团。1997年,郑州市政府批准撤销郑州市纺织工业局,组建成立郑州市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与河南嵩岳集团合并,统一管理市属纺织、印染等国有资产,但这些并未改变棉纺厂衰败的命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部工业基地因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郑州城市功能定位改变而受到冲击,经济地位呈现不断衰落的态势。2003年,棉纺企业外迁提上日程,郑州国棉三厂迁往须水纺织工业园,郑州国棉一厂和六厂迁往新郑龙湖镇,四厂迁往中牟白沙镇,五厂目前仍在营运中。六大棉纺厂三厂大门及办公楼、五厂大门被保留外,其余厂房搬迁后均遭拆迁。

3、历史文化价值

郑州国棉三厂厂区和生活区的布局及建筑是“一五”时期国家投资建设郑州纺织基地的代表,记载了郑州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并承载着郑州市民对这一时期工作生活的重要回忆。

1.美学价值

国棉三厂的大门和办公楼的设计、空间布局、建筑形式、色彩搭配、材料运用与细节符号,属于1950年代“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建筑方针指导下的风格,为“中国式折中主义”,具体表现为西方古典建筑“三段式”立体构图辅以中国式的建筑细部。这些遗留具有较高的建筑文化和美学价值意义。

2.情感价值

棉纺厂情系广大棉纺织职工的生活,是联系工人家庭,社会生活的纽带。这里人们与所生活的环境关系密切而稳固,共同构筑了独特的工人阶级文化,工厂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老建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甚至是几代人的悲欢离合,已深深地根植于这些职工的心里,已经成为他们对这个城市记忆和其生命中的一部分。保护它们可以延续稳固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是对城市历史的关怀,更是对曾经为这个城市棉纺业奉献一生的人们的致敬,对于城市凝聚力的增强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3.经济价值

旧工业建筑除了具备历史建筑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外,大部分仓库及厂区建筑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功能。建筑内部一般都具备高大开敞的空间和良好的采光,同时厂区便利的交通条件,都为旧仓库厂房建筑的更新和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对厂区的保护和再利用将使厂区焕发新的活力,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保护思路

依托棉纺工业基地,保留原有的建筑形式,利用原有办公楼改造为郑州纺织工业史博物馆,展现工业化初期郑州在纺织、机械等领域区的的成就,记述郑州的城市发展轨迹,维护原居民生活方式,利用生活区发展文化、娱乐、餐饮体验项目,增强街区活力,打造郑州西城工业文化的综合展示街区。

5、保护重点

重点保护郑州国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即郑州国营第三棉纺厂办公楼、大门,郑州国营第三棉纺厂居民楼及院落和三厂生活区大门。保护国棉三厂历史文化街区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总体风貌,即其具有鲜明苏式建筑特色的建筑形式,和具有中国传统围合院式特色的建筑布局。

二、工作内容

(1)评估历史文化价值、特点和现状存在问题;

(2)确定新时期的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重点;

(3)确定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线,制定相应的保护控制措施;

(4)优化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

(5)提出保持地区活力、延续传统文化的规划措施;

(6)提出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环境的规划方案;

(7)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三、成果内容及要求

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书、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四、技术要求

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年)》;

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2012》;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

注:如遇国家、省、市、区相关规划编制、管理规范、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和标准出台,按照最新标准和要求来执行。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