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项目
2、标的数量:1项
3、采购项目编号:CT2023QY05-26
采购包1(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项目)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
合同签订生效后210天内完成全部服务工作(如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工作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标的提供的地点 |
采购人指定的地点。 |
付款方式 |
1期:支付比例30%,双方签订合同后,十五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的30%
2期:支付比例30%,中标人提交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成果初稿后,十五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的30%
3期:支付比例30%,中标人提交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成果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十五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的30%
4期:支付比例10%,中标人提交征求意见公示后的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最终成果,十五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额的10%。 注:1、中标人凭以下有效文件与采购人结算:(1)合同;(2)供应商开具的正式发票;(3)工作达到支付条件的有关证明材料(加盖采购人公章);(4)成交通知书。2、因采购人使用的是财政资金,采购人在前款规定的付款时间为向政府采购支付部门提出办理财政支付申请手续的时间(不含政府财政支付部门审核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支付申请手续后即视为采购人已经按期支付。3、项目编制过程产生的成果打印、图文制作、专家咨询等所需费用由中标人支付。 |
验收要求 |
1期:(1)由甲乙双方共同组织验收。 (2)以国家、省和市现行相关规范为验收标准。 |
履约保证金 |
不收取 |
其他 |
联合体投标,本项目接受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成员数量不超过2家。 |
其他商务需求
参数性质 |
编号 |
内容明细 |
内容说明 |
|
1 |
投标报价 |
投标报价,投标报价上限为人民币1,552,000.00元。本项目为一个整体,投标人须对本项目进行整体报价,不得分拆,否则被视为无效响应;投标人的报价应包含了执行本项目所需的可见及不可预见的全部费用。 |
|
2 |
合同签订要求 |
采购合同由中标人与采购人双方签订,签订时间为《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个日历天内。 |
|
3 |
成果要求 |
1、项目成果的表达应当清晰、规范,符合城乡规划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2、工作成果包括能够详细阐述工作方法和思路的成果文件,具体形式不限,工作成果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报告》; (2)《阳江市历史建筑档案表》; (3)《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资料集》; 3、成果应当完整、准确地表述项目的各项工作内容,语言简洁、规范。 4、最终成果需包含政府批复、公示文件及公示意见的收集与采纳情况、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专家评审会意见及采纳情况,重要阶段的汇报文件等资料。 5、成果数量: (1)专家评审成果:纸质文件6套、电子文件1套; (2)最终成果:纸质文件10套、电子文件10套;宣传文件根据甲方要求制定。 最终验收要求以项目合同约定为准。 |
|
4 |
售后服务 |
项目成果完成验收后,提供为期1年的免费售后服务。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响应)无效。 |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
品目名称 |
标的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分项预算单价(元) |
分项预算总价(元) |
所属行业 |
技术要求 |
1 |
其他服务 |
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项目 |
项 |
1.00 |
1,552,000.00 |
1,552,000.00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详见附表一 |
附表一: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项目
参数性质 |
序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
1 |
工作背景 (一)国家要求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国家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建科办〔2021〕2号),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对照《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参考)》,查缺补漏,及时认定公布符合标准的街区和建筑,纳入保护名录。扩大普查地域空间范围,重点加强对历史悠久和历史建筑数量偏少的市县的普查认定力度,确保所有市县符合标准的建筑均纳入保护名录。延展普查年代区间,全面梳理和发掘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尤其是将近现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有代表性的建设成果纳入保护名录。丰富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内涵和类型,及时将符合标准的老厂区、老港区、老校区、老居住区等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将符合标准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和交通、水利等工程设施等确定为历史建筑。创新工作方法,广泛动员公众参与普查认定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发动多方力量征集历史建筑线索。 同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情况的通报》(建司局函科〔2021〕12号),对全国所有省份确定的历史建筑数量为“零”的市县及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各省严格执行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 (二)广东省对做好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有关问题提出要求 2021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别印发《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及《关于请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有关问题整改的函》,明确提出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认定进度。同年,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对全省历史建筑数量为零的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及16个县进行通报,并要求加快开展历史建筑的普查认定工作。 2022年3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2022年城乡历史文化保护重点任务的通知》再一次强调要继续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与历史建筑确定。 (三)阳江市急需完成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 阳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岭南古高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阳江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工作,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推动南恩路、太傅路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启动省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好漠阳文化、加快打造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推动阳江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阳江市已公布认定历史建筑仅36处,与阳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度不符,应加快加强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查漏补缺,及时认定公布符合标准的建筑,纳入保护名录,做好历史建筑的普查、测绘、认定、挂牌保护及建档工作,为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
||||||||||||
|
2 |
工作内容 本次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梳理阳江市域范围的历史建筑线索,开展核查调研工作,完成《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报告》(含历史建筑档案表),组织专家评审,确定阳江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并编撰《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资料集》。 1、开展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 根据完整性、真实性、可持续性等保护原则,对已梳理的历史建筑线索进行全面评估,推荐认定一批符合历史建筑认定标准的保护对象,形成《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报告》,为下一阶段申报阳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以及阳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利用的实施推进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2、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征求意见及专家评审 《阳江市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报告》在充分征求各级相关部门及推荐历史建筑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管理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后,开展历史建筑普查认定专家评审,通过专家评审审议确定的历史建筑名录由阳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交给阳江市人民政府进行公布。 |
||||||||||||
|
3 |
历史建筑认定工作流程 认定工作流程分为线索摸查、评价推荐、论证公布三大步骤。通过调查地块航拍图、原有历史建筑线索名单、各镇街上报名录、其他历史资料等。按照住建部历史建筑档案表标准,对阳江市域范围不少于600处历史建筑线索开展普查,筛选出不少于150处历史建筑线索,并对其进行现场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相关政策及法规文件要求,制定历史建筑评价标准,依据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人文价值,对核查对象进行排选分类,并开展现场复核,查缺补漏,最终形成不少于150处历史建筑排查认定报告。经过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建筑所在镇街、建筑产权人的意见后,形成完整的历史建筑推荐名单,提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程序认定公布。另再根据普查过程梳理掌握的古建筑资料,编写不少于300处的历史建筑普查资料集,与历史建筑普查认定报告一起提交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
4 |
普查认定范围 本项目普查范围为阳江市市域,总面积为7955.9平方公里。本次普查初步筛选历史建筑线索不少于600处,排查调研历史建筑线索不少于150处,根据排查调研结果认定一批历史建筑。 |
||||||||||||
|
5 |
时间安排 项目所有成果应当于合同签订之日起210天完成,如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工作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阶段完成时间要求如下:
以上为重要控制时间节点,此外,设计单位还应根照甲方需要准备其它阶段成果、部门意见征求、草案公示、上报局党组会议审议等的成果资料。 |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