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1.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淀”的要求。根据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要求,以掌握水质全面情况和改善情况为指导思想,制订本实施方案。
利用先进的监管服务手段,将采样监测与先进的自动化实验室监测相结合,构建全县水污染环境监测与评价信息,对安新县全水域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的污染排查,掌握污染底数,从而全面掌握白洋淀的水质情况及变化规律。
2.项目主要内容
2.1服务目标
服务期间,根据每一年的安新县辖区内白洋淀水质整体目标,为白洋淀生态治理与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2024-2027年需为确保雄安新区安新县境内白洋淀水质评价达到地表水III,定类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平均处于20.0mg/L以下,辖区境内白洋淀区域全面消除V类水体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2024-2027年各断面水质目标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目标任务的重点进行数据报告整理与上报;摸清安新县全境水污染环境质量情况、污染源排放情况、典型区域污染物情况、环境风险敏感点分布、入淀流量、淀区水流动态;为白洋淀2024-2027年水质保障工作提供保障支持。具体细分目标如下:
1、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技术贯穿服务全过程,对辖区内水污染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接入,将全部数据通过可视化一张图进行整体展示,通过整体展示为整体监测与治理提供指导;
2、掌握敏感区域(村庄、排污口、码头等)可能对河道水质影响的所有污染源,精细监控各污染指标的浓度;
3、全面掌握辖区内重点河道各重要敏感区域对污染总量的贡献情况;
4、有效统计评估初雨来临时对水污染环境的影响,实现对雨水对河道带入淀的污染通量计算与贡献评价;
5、准确掌握国控断面水质变化情况,依据水质变化数据为国控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到III类预期和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6、形成以依靠自动化实验室、信息平台等为基础的全面应急体系,为全辖区的水质稳定提供技术支持。
7、实现对白洋淀2024-2027年水质保障工作提供支持,在水质出现异常情况下,加密监测并及时分析研判污染成因。
8、形成以水污染为核心的应急响应与支援能力,能为安新县各时期各规模污染应急事件提供能力支援。
2.2.服务范围
安新县境内白洋淀水域各重要节点,包括主要河流入淀口、国控断面、村庄及周边,主要排污口、主要码头、污水处理站、主要坑塘、主要沟渠等监测点位。
2.3.服务内容概况
1、以水污染环境监测管理为核心,采用多种监测载体(采样终端、固定监测站、移动监测车等)服务结合,辅助“采-测-查-评”全流程留痕相结合的监测手段,规范提供服务维护人员业务流程、质量控制、水质分析报告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科学、全面、开放、规范的综合服务体系;
2、促进安新县水污染监测与评价的科学化、先进化和规范化,建立全天候、全自动、多载体的水质监测网的信息连接,准确、可靠、快捷、全面地提供水污染环境监测站网与监测的各方面基本信息、分析数据和评价资料,对敏感区域不同类型样品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评价分析,分类统计汇总,并将分析成果转化为软件平台的各类专题图层,动态直观展示。
2.3.1国控点位排查溯源分析服务
国控点位日常监测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设4-6个监测点位,每周进行两次采样监测,汛期每周三次,全年不少于125次,获取数据不低于25500条,详细标明采样点坐标、采样时间、采样指标等重要信息,出具监测结果后4小时内录入监测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并将结果报送至业主,为科学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重点将包括淀区:光淀张庄原点、光淀张庄西、光淀张庄南、光淀张庄东、圈头原点、圈头北、圈头西、圈头南、采蒲台原点、采蒲台西、采蒲台北、采蒲台南、采蒲台东、南刘庄原点、南刘庄东南、南刘庄西、南刘庄北、端村原点、端村东10米、端村东20米、端村西、鸪丁淀东北角50米、鸪丁淀东南角50米、鸪丁淀西南角50米、鸪丁淀西北角50米、鸪丁淀原点、烧车淀原点、烧车淀东、烧车淀南、烧车淀西、烧车淀北、安州上游200米、安州原点、安州下游200米、国家采测分离点、端村浮船。
主要河流入淀口:府河(安州倒排闸、膳马庙村北)、孝义河(丰收桥、思乡桥)、瀑河(寨里、任庄)、漕河(入府河口)、唐河(北青)、潴龙河(韩堡桥)、白沟引河入淀口、小白河入淀口等;
河流入淀口点位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河流III类水水质标准,淀内按湖库III类水水质标准,考核指标主要有水温、电导率、浊度、溶解氧、pH、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
水环境精准溯源服务,每当淀区重点点位及主要河流入淀口各点位超标时,将对各个点位进行溯源排查服务,对其周边及上游进行排查布点取样监测,分析污染来源,每次排查取样不少于20瓶,全年排查不少于25次,获取排查数据不少于19000条。实时跟踪污水来源以及走向,及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河流入淀口国控点位,例行关联关注各点位上游非国控点自动监测点水质数据。按《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 495-2009)在相应的河流断面进行采样,按《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
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进行样品的转运。在雨季特殊期,入淀口上游一些敏感河段要合理布设采样点位,并关联降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淀内国控点位,要因位设点,原则上以国控点为圆心,以合适距离为半径,参照点位水体流态情况,上水方向处多布原则,各国控点位周边设一定数量人工采样点,按照以上两个标准的湖库采样及转运要求进行操作,执行年度采样计划。
采样时,现场按要求填报采样信息,河流水样测试常规五参数加透明度,淀内点位增加叶绿素a和藻密度参数。其余理化指标监测全部转入实验室进行测试。
所有采样信息、检测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找出影响点位水质的最主要原因,溯清各类重要污染来源,给出年度范围内的污染压力分布特点,形成可为进一步治理、处理提出科学建议的水污染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2.3.2.内源监测与溯源分析服务
2.3.2.1.白洋淀总面积达到300多平方公里,几大淀区自然形态各异,以往仅有白沟引河入淀、府河、孝义河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入淀时,淀内的湖盆形态、水体流态错综复杂。又经常赶上引黄、引南水北调水入淀,淀内大规模清淤运泥各项整治工程。十分有必要对整个淀区的水流方向调查清楚,特别是对潜在有流量的各河流入淀区水域要拉网式地进行流向、流速的测定。以计算和预判淀区水质分布和变化趋势。
对整个淀区,预计10天,同样每天规划路线,租用船只,对目标区域用水流流向、流速、水深测量仪进行不同断面调查,理论上目标完成调查所有开阔水域。最后上传至平台。最终这些接入平台的数据和信息将用于评判、预警淀区的水量、水质等环境要素。
本项目仅需将相关的输出结果在平台进行结算,以报告的形式加以呈现,无须另外的费用。
2.3.2.2.村庄巡查管控服务:白洋淀流域在雨季降雨来临时、下雨期间,水污染环境风险巨大,河流往往出现各类水质指标严重超标情况。因此要将河流断面固定、淀区浮船水质自动监测站与白洋淀区域雨量在平台进行关联,通过雨量启动加密监测,以评价不同河段带入的污染,以及在淀区各个点位受到的影响。在7月、8月雨季时,所有的自动监测设备将能根据雨量传感器的信号及时启动监测,监控到污染物随雨水带入河道、淀区的情况。
针对安新县辖区白洋淀淀区涉及村庄,对所有淀边村与淀中村纳污管网和岸上不规范生活生产现状及分散污染源风险源通过随手拍进行报告至监管部门,同时建立发现问题、整改、结果反馈机制,落实不让一滴污水进入白洋淀措施。总体计划对村庄进行逐村排查,在水位平稳季,如6月份前首先再进行一次针对村庄的采测,对所有村庄潜在风险源进行布点取样后,现场到点位测试五参数加透明度,水样送自动化实验室检测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指标浓度,并将结果行程报告形式报送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由生态环境局下发至相关乡镇并落实整改反馈。逐村进行系统排查,将排查落实到具体村庄,并在雨季来临前全面核实整改到位情况。后续雨季前、雨季中的普查要涵盖到这些风险点位,以评估岸上村庄整改带来的水污染环境质量提升水平。
2.3.2.3.加密监测服务:汛期非汛期,当重点国控断面及入淀河流某项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时,应启动应急加密监测服务,及时掌握水质变化趋势,评估环境变化风险。当淀区实施重大工程时,及时对施工现场周边进行连续监测,以掌握施工对淀区水质产生的影响。包括对淀区国控点周边、淀中村、淀边村、污水处理站、坑塘、重要河流及支渠等,全年获取数据不少于6500条。
2.3.3.辖区内污水处理站监测监管与评估服务
所有村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选取常年有尾水排放的点位采用人工采样方式进行采样。对原入河入淀污水处理站采用远程自动定期采样监测,样品转运至自动化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自动采样设备可实现触发(远程随机、雨量)等时、等比、远程等多种采样功能。其内部配有12个采样瓶,一采一备工作模式可采6个水样,不作备份最多可采12个水样。现场实际运行时,每天1到12次采样或者几天采样1次,可灵活设定采样、灵活监测结合方式来实施。根据采样情况,由平台计划定期、不定期到现场按规范转运水样。
最后是水样转运集中到自动化实验室进行检测,将水样成批次录入到工作站分析队列,同时插入一定比例的质控样品。分析过程全流程记录,自动化检测水样并质控,检测结果、质控数据、测试流程日志直传平台。
本项目由我单位配合提供场所,在安新县城配套水质检测自动化实验室,总体对5个化学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每个指标分别配一4通道、带82位自动进样器和工作站的自动化实验室水质检测系统。水质检测自动化实验室标准配备用于测试叶绿素a、藻密度的荧光探头法设备一套。记录测试结果,最后统一录入到平台数据库,用于分析评测水质。
2.3.4.应急监测支援服务
根据需求,提供应急监测服务,以车、船为标准化的集成载体,将地表水自动站监测仪器作为应急仪器储备库,突发污染事件时通过车、船载体抽调用于应急监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
根据不同类型污染事件,结合应急监测全过程,针对性地配置移动车载设备、自动化实验室设备、便携式设备、专业辅助设备(无人机)、专业保障设备等,推动监测装备多元化建设、提升应急装备水平。
2.3.5.水污染环境监测管理平台服务
水污染环境监测管理平台接入人工采样/自动采样设备加自动化实验室检测结果,整合淀区湖盆形态,水流流向、流速数据等对水污染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将所有数据、信息纳入统的大数据库。
2.4服务期限
总服务期限为3年,具体时间以中标后合同为准。
3.服务模式
本项目按项目设定目标,由项目实施方进行白洋淀区的水污染环境质量调查和监测,以各类报告、沟通、演示、接受考核方式提供服务。项目执行方提供成果除了5.3.5平台服务所述报告外,主要还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些资料。
3.1项目实施进度报告
在2024年11月前,完成项目采购工作,实施方要按计划将服务配套设施、人员、资质、后勤等要素全部到位,提交项目初期进度报告。
后续形成各期水污染环境质量报告的同时,要对前期问题处理进度、后期计划条件准备工作形成进度报告,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2成果平台演示
水污染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应全面介入项目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实施时各项数据、信息的接入、整合、分析;到2024年底,将采样分析完成形成报告后,即可实现模块化、定制化演示体现监测水污染环境数据的全面情况,具体工作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分专题形成结论性报告和管理建议等。
3.3项目跟踪报告
基于项目跟踪以及汇报交流的需求,项目实施方须提交整个项目实施期间的周报、月报、半年报等报告,说明项目目标执行的进度,阶段内应完成的工作情况,当前阶段可交付的成果,项目进一步执行需要的资源,当前问题的应对办法等。
3.4定期评估报告
项目执行期间,在雨季前、雨季中期的全面采测数据,每期都应形成水污染环境质量报告,总体评估报告。
3.5重要节点报告
雨季前后、年度这些重要节点,都应形成综合性分析报告。各类分项工作,如淀区采测、淀区水体流向调研结束后等都应在工作结束一星期左右形成报告。
3.6项目整体实施效果报告
以年为周期单位,一个周期前两个月,应当着手收集各方面成果、报告、资料,在结题前一个月必须编写完成项目年度整体实施效果报告。全面评价项目规划设定的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
4.监测数据分析
依托水污染环境监测管理平台,各期报告都应以监测数据分析为核心,找出白洋淀整个流域的水污染环境质量风险的痛点。水质监测数据充分结合流量、雨量,淀区湖盆形态、水流流速、流向、水深这些新增加因子,挖掘出污染物在流域内的迁移规律。力求发现问题的同时,剖析造成后果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提升的方向。
5.项目组织及运行管理
5.1项目管理
为全面掌握安新县水污染环境的排放现状,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按照边监测、边排查的方式,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入淀水质水量监测。监测方式根据实际条件,采取自动在线监测、人工取样监测等方式。通过线上数据实时精准监控,与线下人员定期实地排查,对系统、仪器仪表提供持续技术保障,最终基于“人、机、料、法、环”5个环节的全流程运维管理。
5.1.1组织机构
(1)机构组成
该项目的管理机构为雄安新区安新县生态环境局。
为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应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技术监控调度机构,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前提条件,又因项目专业性较强,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和环保领域,为确保环境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等应委托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的机构进行,同时,信息技术人员与环保技术人员应加强沟通,确保环境信息系统满足使用的需求。
(2)运营机制
在项目管理程序、领导方式、投资决策、项目实施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项目管理的办法执行。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保护治理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执行。对主要施工工程执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认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验收。项目批准后,保证工期、保证质量、制定奖惩措施,明确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工程管理实行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管理;服务内容和工程投资具体落实到有关的责任人。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具体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任务落实到人,作为当年任期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期完成任务和不符合标准的追究主管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5.1.2项目管理措施
为了高效管理项目,使得项目有效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需要合理的运行方式和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严格的管理制度及其监督执行措施,是项目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
5.1.3项目质量管理
本项目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按国家、住建部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规程、标准和验收规程进行。
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及国家《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的基本要求,确保项目的服务质量。将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质检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统一的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制定严谨的《评审计划》,对硬件安装施工和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审查。
质量管理控制节点主要包括:包括硬件采购的质量管理、硬件安装调试的质量管理、需求分析的质量管理、系统设计的质量管理、系统实施的质量管理、集成运行测试的质量管理、验收的质量管理、培训过程的质量管理、保修期的质量管理、维护过程的质量管理。
5.1.4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服务目标、规模和内容要求,按照总投资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对各阶段工作严格把关,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项目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组织进行调整;工程实施中控制工程经费,协调各工序之间的进度,组织工程的各项招标并签订各项合同,确保项目按照规模、标准和内容如期完成。
5.2项目运营管理
5.2.1运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本项目是安新县水污染环境服务重点项目,执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设立项目管理和技术团队为主导。项目总体组根据功能职责,下设工程建设、技术研究、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应用、运行维护、跟踪管理组。
5.2.2运行管理方式
系统运行将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水污染环境安全管理模式,所以必须根据新系统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分级管理服从统一管理的原则,明确各部门、下属各单位的职责,要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建议成立项目运维中心,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安排相应的运行维护经费,制定切实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保证系统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和效益。
5.3人才培训
5.3.1人员配置计划
安新县水污染源环境质量精准监控及决策系统项目技术含量高,需要配置不同层次的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以保证为本系统提供充足的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业务人员、具备系统知识的系统维护人员等。
人员配备分为下列五大类:设备管理人员、数据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普通业务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5.3.2人员培训方案
由于本项目科技含量较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知识更新较快,各级管理机构应根据本系统的专业范围和实际需要,按照技术培训制度的有关规定,对系统中不同层次的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技术培训内容除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开发、安装、使用、维护、故障处理等外,更要注重对信息系统软件功能的发挥和后继开发方面的培训,依次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处理运行中发生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大批能熟练掌握系统功能和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人员技术素质保证。
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1)设备管理人员:了解系统原理,理解系统中信息采集设备、传输设备、软件运行设备的结构的组成和作用等。
(2)数据维护人员:理解自己维护的基础数据在系统中的来源和用途,能熟练操作菜单进行数据维护。
(3)系统管理人员:深刻理解系统运行原理和各模块间的关系,能够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咨询与培训,并能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4)普通业务人员: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定了解;会正确使用菜单上的功能进行数据输入;熟悉数据输入的具体注意事项和规定;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5)中级管理人员:懂得系统运行原理,会操作菜单查询业务流程状态,熟悉工作规范,对管理业务从申请、审批整个过程清楚,通过管理系统的统计查询功能帮助决定是否批准业务申请。
(6)高级管理人员:根据权限查询、统计日常业务的处理情况,对重大业务进行决策,制定人员培训范围、内容、时间及经费等计划。。
5.4项目维护管理
本项目具有跨学科、多专业、高集成等特点,涉及软件、硬件、网络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建立具有一支专业的运营维护团队,保证环境应急能力提升以及服务项目的正常运行。
通过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运维,也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来代行维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从管理成本及运行成本方面来考虑,通过制定切实的可行的运行维护监管制度,项目的运维还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路和方式来管理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