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号 |
名称 |
数量/单位 |
备注 |
1 |
重庆市“双源”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及项目成果集成服务 |
1项 |
|
2 |
重庆市地下水环境及污染源防治管理支撑体系服务 |
1项 |
|
包1
(一)服务范围:重庆市“双源”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及项目成果集成服务等。
(二)服务要求:达到招标项目服务需求。
(三)服务标准:通过项目验收。
包2
(一)服务范围:重庆市地下水环境及污染源防治等管理支撑体系服务等
(二)服务要求:达到招标项目服务需求。
(三)服务标准:通过项目验收。
“※”标注的需求为符合性审查中的实质性要求,投标文件若不满足按无效投标处理。
包1
※(一)按照《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要求,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整合现有地下水监测井,收集全市已建成的地下水监测井情况,建立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监测井清单,绘制各类地下水监测井分布图,构建重庆市地下水基础空间信息地图,按要求提交成果。监测井类型包含不限于:污染源地下水水质监测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监测井、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开采井、国家及重庆市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井等。监测井清单尽量覆盖以下内容:监测井类型、监测井地理位置(区/县、乡镇/街道、村)、监测井编号、经纬度、水文地质单元、成井时间、水位埋深、井口高程、成井深度、井口内径、井管材质、埋藏条件、含水介质、监测井权属单位等。
(二)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2022年)等要求,更新全市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重点地下水污染源(简称“双源”)清单,按要求提交成果。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类型包含不限于: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等。重点地下水污染源类型包含不限于: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的工业污染源、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污染源信息包含不限于:所在地区、污染源名称、所属水文地质单元、地理坐标、污染源基础信息、监测井信息和水质监测状况、主要污染指标等。
(三)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区域地下水质监测网设计规范》等技术规范要求,基于全市建成的地下水监测井清单,对不少于950口监测井的基本情况进行清查核实,补充完善各类地下水监测井信息;基于监测井清查结果,开展不少于250口监测井的现场踏勘和现状评估,筛选出可作为长期监测的监测井,形成地下水点位监测井评估报告,按要求提交成果。监测井清查对象为:污染源地下水水质监测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监测井等。监测井清查内容包含不限于:监测井类型、监测井地理位置(区/县、乡镇/街道、村)、监测井编号、经纬度、水文地质单元、成井时间、水位埋深、井口高程、成井深度、井口内径、井管材质、埋藏条件、含水介质、监测井权属单位、监测井建井过程的资料、监测井留存情况、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监测井现状评估内容包含不限于:监测井建设质量、监测井受损状况、淤堵状况、保护情况及周边环境条件等。
(四)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要求,新建10口地下水监测井,其中5口地下水监测井管内径不小于130mm。按要求完成地质钻探、水文试验、建井等任务,提交成果。
(五)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要求,完成不少于150口地下水采样监测井洗井。
(六)项目成果集成。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治需求,在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地下水环境现状,建立科学的地下水监测指标体系,采取相应的措施管控污染风险,提升重庆市地下水监管能力,编制《重庆市“双源”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方案》《重庆市“双源”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报告》《重庆市“双源”地下水水质状况报告》《重庆市地下水协同监管报告》各1份。
(七)投标人针对本项目需组建专门的项目团队,至少包含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其他项目成员。
包2
本项目以加强重庆市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污染源监管为目标,通过建设地下水环境及污染源防治管理支撑体系服务工具,运用成熟的信息化、大数据技术手段,对数据庞大、来源分散、形式多样的地下水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归集、入库、关联分析,提供地下水基础信息管理、地下水环境感知、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地下水环境预测预警、地下水环境考核、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地下水“一张图”可视化监管等服务,全面掌握地下水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全面提升重庆市地下水污染防控能力,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一)地下水基础信息管理服务
提供地下水基础信息采集、入库、编目等管理服务及工具。基础信息包括空间信息数据、业务数据。空间信息数据包含各类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数据、行政区划、交通位置、水系水体分布、水文地质分区、水源地保护区区划、各类地下水监测井及监测点位分布、污染源分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等。业务数据包含基础水文地质信息、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信息、监测井信息、监测数据信息、地下水相关技术规范及工作指南等。
(二)地下水环境感知服务
提供区域地下水环境管理、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地下水污染源监管、地下水监测网络管理服务及工具,利用地下水监测点位有关数据,实现区域地下水、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源的监测、监控、监管、网络建设感知服务。
1.地下水环境监测
提供区域地下水、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等监测数据的采集、质量控制、审核、上报、生成报告服务。
2.地下水环境监控
提供可视化应用工具,对地下水污染源自动监测站开展视频监控,实现可视化图像资源在线观看和回访。
3.地下水环境监管
提供地下水自动监测站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质量监督检查的记录服务。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地下水污染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对识别筛选出地下水水质超标因子或存在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监管对象,提供监管指令服务。
4.地下水网络布设
提供监测点位信息填报,点位设置、调整、取消申请,现场勘查复核,审核批准等服务。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服务
提供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服务及工具,基于采集的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等标准规范要求,对区域地下水、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源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地下水超标因子、超标率、超标指标数量、水质变化趋势、潜在风险等。
1.基础统计分析
评价地下水监测指标的检出率、超标率、水质类别等信息。
2.空间统计分析
以不同空间范围尺度,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地图、图表形式查看污染物空间分布以及区域地下水流场。
3.时间序列分析
根据同一监测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化发展数值,计算指标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提供按区域、按年、季、月、周、日时间的地下水数据统计服务,形成各监测点的水位动态曲线、拟合曲线,并以图片等的形式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展示。
(四)地下水环境预测预警服务
基于地下水环境感知和环境质量评价服务信息,提供地下水环境污染预测预警服务及工具,构建地下水污染预测和地下水污染预警方法,实现环境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1.地下水污染预测
依据区域地下水、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源的监测数据结果,参考《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 25.6-2019)、《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 1209-2021)等技术文件,采用趋势预测等方法,分析监测井的各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提供按污染源类型、时间段(年、季、月、周、日)等规则的地下水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展示单井单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单井多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多井单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多井多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
2.地下水污染预警
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等标准中的监测指标及限值作为预警阈值,对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地下水污染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各监测点位选择预警阈值。针对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作为预警阈值,超过III类标准时,开展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成因解析。针对区域和地下水污染源监测点位,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V类标准限值作为预警阈值,超过IV类标准时,开展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成因解析。当超标因子发生变化、超标倍数发生变化,监测因子水质类别不变,但较以往数据变幅较大进行预警。
(五)地下水环境考核服务
汇总重庆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基本信息和地下水环境评价结果,提供地下水环境考核服务及工具,包括点位基本信息、水质情况、考核结果、水质变化趋势、考核报表、考核报告等。
(六)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服务
提供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服务及工具,对重庆实施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开展过程管理,对“双源”进行清单管理、对地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进行成果管理,实现各类项目的上报、查询、汇总分析等。
1.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管理
对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基本情况信息进行展示,对年度地下水项目分配资金占比、项目完成进度和资金执行率等自动分析,定期调度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成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监管。
2.“双源”清单管理
利用服务工具将“双源”信息统一录入并进行维护,提供信息上传、信息查询和信息审核等服务。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饮用水源名称、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坐标、服务人口、供水规模、水源地级别、保护区划分和污染源分布、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类型、监测井信息、水质状况、执行评价标准和监测结果等。污染源基础信息主要包括污染源名称、污染源类型、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坐标、所属水文地质单元、污染源基础信息、监测井信息、水质状况、执行评价标准、监测结果、主要污染指标等。
3.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成果管理
集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源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成果,充分利用调查成果,分析地下水污染相关环境风险。
(七)地下水“一张图”可视化监管服务
提供地下水“一张图”可视化监管服务及工具,集成地下水环境感知、预测预警、评价、考核、防治等关键信息,通过表格、图形(柱状图、折线图等)、空间地图等多种形式,形成地下水空间展示“一张图”。提供地下水环境及污染源防治管理移动端服务,便于随时掌握地下水水质状况,全面呈现地下水环境信息,直观展示地下水环境监管现状,实现不同行政区划、不同水文地质分区、不同时间的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
(八)其他支撑服务
地下水环境及污染源防治管理支撑体系工具兼容国产软件;提供“巴渝治水”、地下水自动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等应用(含APP)服务接口。项目验收合格后,编制工具操作手册,开展工具使用培训,提供3年工具运行维护服务。
(九)投标人针对本项目需组建专门的项目团队,至少包含项目负责人、其他项目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