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服务要求
宿州市信用状况监测服务项目采购要求
一、项目名称:宿州市信用状况监测服务项目
二、项目提出背景及拟解决问题
为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2016年5月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展信用状况监测工作,每月定期发布城市信用监测月报,通报各地信用排名,对于连续排名落后的城市采取约谈地方主官、通报批评等方式。因此,需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全市信用事件、信用制度、信用工作以及重大失信事件等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区县及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状况,准确发现短板和不足,督促各地各部门整治失信事件、完善信用制度,加快信用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三、完成期限
项目自签订合同之日起(当月)实施,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技术维护,按月按季实施监测分析,监测周期为12个月。项目合同履行完毕,在同等条件下,中标单位要优先同我市延续服务,提供监测平台技术支持与维护。
四、成果要求
项目监测对象为市辖4县1区,市直12个重点行业或领域。项目服务内容包括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升级维护、月度信用简报、区域季度报告,行业季度报告等。项目监测须与国家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体系一致,随着国家监测指标调整作出相应调整,及时将我市信用建设实际情况客观反映在国家监测月报上。一是监测诚信和失信事件,对失信事件频发及信用状况差的地区或部门予以提示和预警。二是监测域信用制度建设进展情况,督促完善信用制度,加快信用建设。三是对信用事件、信用制度、信用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全面掌握信用状况。
(一)项目名称:宿州市信用状况监测服务项目
1.监测宿州市区县(5个)和重要行业(12个)发生的诚信和失信事件,对失信事件频发及信用状况差的区县和行业予以提示和预警。
2.监测宿州市区县和重要行业信用制度建设进展情况,督促完善信用制度,加快信用建设。
3.对宿州市区县和重要行业的信用事件、信用制度、信用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全面掌握全市信用状况。
(三)项目内容。项目服务内容包括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升级维护、月度信用简报、区域季度报告,行业季度报告等。。
内容 |
说明 |
信息监测 |
依托“中经网云端大数据监测处理系统”,针对信息源进行实时监测,获取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索引,清洗,属性提取,预分类,备份等)。(信息源500个以上) |
中经网大数据信息分析师团队,提供包括信息源维护,抓取模板配置,关键词配置优化,信息属性标注,信息归集,信息补充,信息修改,信息审核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 |
|
区域季度报告(含月度简报) |
主要内容: |
(1)所有地区信用状况,各地区信用综合指数及排名。 |
|
(2)信用建设推进较好的主要方面或亮点。 |
|
(3)存在问题的领域。 |
|
(4)重点地区信用状况分析。 |
|
(5)不良信用信息较多的区域预警,重大事件提示。 |
|
(6)热点专题分析。 |
|
(7)对提升地区信用状况提出建议。对接本地信用数据(包括信用制度,双公示信息公开,其他政务公开,信用共享平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黑名单归集,失信惩戒,信用市场方面的数据),补充信用指数计算模型,丰富报告内容。 |
|
行业季度报告(含月度简报) |
主要内容: |
(1)所有行业信用状况。 |
|
(2)信用建设推进较好的主要方面或亮点。 |
|
(3)存在问题的领域。 |
|
(4)重点行业信用状况分析。 |
|
(5)不良信用信息较多的行业预警,重大事件提示。 |
|
(6)热点专题分析。 |
|
(7)对提升行业信用状况提出建议。 |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对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品德;对企业而言,诚信是黄金资产;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公序良俗;对城市而言,诚信是重要软实力。一是深入推进信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事关社会和谐和群众切身利益,既是一个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市场主体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宿州市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全方位监测分析宿州市信用状况,促进加快信用建设,提升诚信水平,对深入推进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不断提高社会公共生活的透明度,可以有效降低社会交往的风险和成本,减少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摩擦和冲突,为社会治理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本项目形成的信用状况监测分析报告,对宿州市各县区、重点行业部门进行信用评价以及信用排名,协助宿州市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信用评价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失信事件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随着简政放权改革举措的实施,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必然要求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本项目通过对重大失信事件的监测,有助于更有效的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失信事件和失信主体,使信用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实际的管理手段,让守信者获得种种收益,让失信者遭到市场淘汰。
1.信用信息监测。信用信息是指宿州市区县和重要行业的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司法机构等与信用有关的活动和行为信息,涵盖制度建设、失信事件、守信行为等方面。
信用信息监测包括三方面工作内容:一是信息处理。信用信息处理包括信息归集、信息添加、信息修改、信息删除等。信息归集指的是将信息分配到特定地区、特定行业中;信息添加丰富了信用记录数据库;信息修改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删除将无效的(与区域信用无关或重复的)信息剔除。二是信源维护。定期更新维护宿州市信用信息来源。三是规则优化。不断优化信息抓取、分类规则,确保后期信用状况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信用状况分析报告。信用状况分析报告是指基于监测到的信用信息,利用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方法,从信用事件、信用制度、重大失信事件、重大失信事件的政府反馈和重大诚信事件等方面,对宿州市区县市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信用状况分析报告为月度简报和季度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所有地区(行业)信用状况、地区信用综合指数及排名,信用建设较好的方面或亮点,存在问题的领域,重点地区(行业)信用状况分析,不良信用信息较多的地区(行业)预警,重大事件提示,热点专题分析,并对提升地区(行业)信用状况提出建议。
3.工作流程。一是信息采集。设置采集规则和资源,在互联网上抓取信息,从其他来源汇集信息;二是资源管理。将抓取的信息放在资源池中,进行多种编辑操作管理;三是数据分析。对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以及结构化处理等;四是模型评价。基于以上信息及相关数据,进行信用模型计算和评价,撰写信用分析报告;五是数据同步。将前面流程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同步到信用监测客户端;六是信用监测客户端展示。
1.项目周期。项目周期为12个月。监测周期完成后,同等条件下,中标单位要优先与我市签订监测平台运维服务合同。
2.交付内容。一是信用状况分析报告(电子版)。包括宿州市信用状况分析月度简报,每个月1份,全年12份、宿州市区域信用状况分析季报,每季度1份,全年4份、宿州市行业信用状况分析季报,每季度1份,全年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