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1.1 前言
本技术规格书要求及要点是根据滁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B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污染排放标准、技术规范要求、运行管理标准,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为投标人编制《技术方案》所制订的基本要求及要点,即使本技术规格书要求及要点未述及或未作规定的内容或要求,但为国家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规定或本项目功能所需,投标人亦应予以考虑和说明。
1.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滁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特许经营项目,由滁州市人民政府授权滁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通过公开招标,选择项目特许经营单位。特许经营单位负责滁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B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滁州市人民政府按特许经营协议约定购买项目公司的厨余垃圾收运及处理服务。项目公司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完成项目的建设、调试,达到整厂功能指标,保证商业运营期的正常运营和科学管理。
滁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B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主要承担滁州市区及来安县、全椒县县域厨余垃圾收运及处理任务,本项目总规模日处理厨余垃圾600t/d,包括收运系统、预处理系统、厌氧系统、沼气提纯压缩、沼渣沼液脱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相应土建工程及设备安装。其中,近期项目日处理厨余垃圾300t/d,称重系统、沼气储存及净化系统、调节池、综合水池等土建及设备安装一次性建成,两期共用;远期项目日处理厨余垃圾300t/d。近期全年收运及处理厨余垃圾约为9.9万吨,远期建设完成后全年收运及处理厨余垃圾约为19.8万吨。
1.2.2 服务范围及处理对象
本项目主要服务于滁州市城区、来安县县城建成区和全椒县县城建成区。
本项目进厂厨余垃圾为分类收集后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主要是指经分类收集后居民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其中,居民分类投放的厨余垃圾经收集后,采用专门的厨余垃圾运输车集中送至终端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1.2.3 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收运及处理规模为:厨余垃圾总处理规模600t/d,其中近期300吨/天,远期300t/d。
1.2.4 项目特许经营期
项目特许经营期:30年(其中建设期1年)
本项目位于滁城东北14公里处的琅琊区西涧办事处新集村,现滁州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西北侧,为新建工程,工程用地详见附图。
1.2.6 厨余垃圾收运及处理现状
滁州市厨余垃圾处理及配套收运系统处于空白状态。目前,滁州市主城区、来安县及全椒县产生的厨余垃圾与生活垃圾一同被收运。最终焚烧处理。
投标人应通过自行调研,了解本项目收运范围内厨余垃圾分布状况和理化性状等基本情况,做到掌握情况基本准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预测判断真实可信,并以此作为后续收运系统建立和处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 。以下提供的现状描述仅供投标人参考,最终以投标人的实际调研为准。
1.2.7 厨余垃圾成分
目前滁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分类质量不可能很高,结合其他城市厨余垃圾成分变化情况,预测滁州市厨余垃圾成分及理化性质如下,进厂厨余垃圾的组分预测见表。
表 进厂厨余垃圾组分参数(单位:%)
成分 |
含水率 |
食物残渣 |
纸类 |
塑料 |
织物 |
玻璃 |
金属 |
草木 |
灰土砂石 |
其他 |
含量(%) |
70-85 |
60-80 |
10 |
21 |
6 |
5 |
1.5 |
1 |
2 |
3.5 |
注:厨余垃圾的组分特性受地域、季节、收集存放等客观因素影响变化较大,上述厨余厨余组分特性仅为参考。各投标人要根据各自经验充分考虑垃圾组分的变化进行设计,并确保整个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在按要求进行运行管理下长期稳定有效。
1)厨余垃圾收运体系及其相关的信息化平台设计与建设包含在本招标范围内。
2)用水条件:招标方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干管至区域用地红线边界,用地红线内的生产、生活用水及水管由投标方负责。
3)电力条件: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电由焚烧发电厂提供,同时从现有10kv外线引出一路作为本项目的保安电源。本项目用电电缆由招标方提供至用地红线边界,红线范围内涉及的降压变压器、低压侧配电装置、设备现场电控柜、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桥架等所有安装所需材料均在招标范围内。
4)固体废弃物处置:系统产生的脱水残渣和脱水污泥由中标人负责送至指定地点焚烧处理或者无害化处理。
5)废水处理:本项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车间冲洗污水、生活污水及厌氧后沼液需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后排至指定地点,分界线为用地红线外1米。
6)废气处理:厨余垃圾处理站界恶臭污染物需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中的二级新建项目标准限值后排放
7)厨余垃圾处理厂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
8)处置系统
9)臭气处理
1.3 《技术方案》编制要求
本《技术方案》分为《设计和工艺设备水平》、《工程实施综合方案》、《收运系统建设及收运方案》三部分。《设计和工艺设备水平》主要包括项目构成、总图布置、工艺与装备、配套工程、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工程实施综合方案》厨余垃圾工程建设方案、运营管理与维护方案、移交方案等内容;《收运系统建设及收运方案》主要包括收运基础数据调研、收运设施配备维护、收运计划、收运规模控制、收运时间、收运路线规划等。
1.3.1 收运系统建设及收运方案编制要求
(A)总体要求
投标方按照“统一、专营”的收运原则编制收运方案,同时根据滁州市厨余垃圾的产生量和产生规律、以及投标方工程经验合理设计收运系统,优化收运路线。明确收运系统车辆、收集容器以人员配置清单及测算依据。收运方案需内容完整、论述全面、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具体要求如下(包含但不限于):
1)收集
(1)厨余垃圾应采用密闭、防腐专用容器盛装,采用密闭式专用收集车进行收集,专用收集车的装载机构应与厨余厨余垃圾盛装容器相匹配;
(2)厨余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在容器中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3)厨余厨余垃圾应采取定时收集方式收集。
2)运输:
(1)厨余垃圾应采用专用车辆运输,运输车辆应密闭,任何路面条件下不得泄漏和逸撒;
(2)运输路线应避开交通拥挤路段,运输时间应避开交通高峰段;
(3)厨余垃圾运输车装、卸料宜为机械操作。
收集运输方案包括不限于:基础数据调研、收运设施配备、日常收运计划、收运规模控制、收运时间要求、收运路线规划、车容车貌及污染控制、收运应急预案、收运设施日常维护及更新计划、整治配合及收运环节重点难点解决方案分析等。
(B)基础数据调研
通过自行调研,了解本项目收运范围内厨余垃圾的分布状况和理化性状等基本情况,做到掌握情况基本准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预测判断真实可信,并以此为依据作为后续收运系统建立和处理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 。
(C)收运设施
承诺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基础上,为满足近期工程中厨余垃圾的需求,配足收运的设施和收运车辆的数量,做到收运设施和收运车辆数量合理、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确保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辆车容车貌整洁,运输过程中做到全密闭运输,防止洒泼滴漏等污染环境现象发生。
厨余垃圾收运设施和收运车辆日常维修保养,确保收运设施和收运车辆完好。根据收运设施和收运车辆合理的使用年限,有相应的更新计划和资金保障措施。
(D)日常收运计划
投标人应制订完善的、有针对性的、实际可操作性的日常收运计划,能确保有效收运招标文件规定范围内的厨余厨余垃圾,并能保证达到承诺的收集量。
(E)收运规模
本项目自试运行开始后,应逐步加大厨余垃圾的收运力度,增加厨余垃圾的处理量。
(F)收运时间要求
制订合理的收运作业时间计划,避免早晚高峰,合理调配终端生产作业需要。
(G)收运路线规划
收运路线应科学规划,做到路线安排经济、合理,有效控制运输成本。
(H)收运应急预案
有完善、可行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收运体系连续、正常运行。
(I)收运整治配合
项目公司未来应配合政府部门做好收运规范化整治工作(特别是收运初期),配有相应的应急收运队伍,确保整治效果得以巩固,有效提高收集效率。对群众投诉及举报,配合政府部门有快速响应机制和措施。
(J)收运环节中重点和难点
投标人应对厨余厨余垃圾收集和运输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实施步骤。
1.3.2 《设计和工艺设备水平》编制要求
1.3.2.1 编制依据
① 招标文件提供的本项目的资料、信息和要求。
② 编制本项目《设计和工艺设备水平》应符合本项目所涉及的总图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和建筑、结构工程等诸多相关工程技术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 184-201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 102-2004);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01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建筑物照明设计标准规范》(GB 50034-201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1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1.3.2.2 总体技术要求
对本项目总体技术要求体现在两方面。
收运方案内容完整、数据可信、切实可行,确保运行过程中平稳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收运系统设计应根据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环保标准以及产品形式和出路等合理确定,保证厨余垃圾的收运量和质量。
处置方案要求处理工艺合理先进,工艺技术成熟可靠,采用节能产品,物料输送密闭流畅,关键单元无臭味,不影响周边环境。处理工艺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②本项目的建设应采用可靠的技术和装备,做到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经济合理、管理科学、保护环境、安全卫生、资源利用。
主产品需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并有合理的产品销路,副产品需满足处置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目标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装备,做到项目整体功能完整、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维修方便、保护环境、安全卫生、资源利用、经济合理、管理科学;确保滁州市填埋场二期(B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与项目运行的安全、可靠,满足国家有关厨余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各项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要求:
(1)厨余垃圾收运方式合理,物料输送流畅,密闭性好,确保无泄漏;采用智能收运信息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
(2)厨余垃圾采用“预处理 + 中温湿式厌氧”组合工艺,配套沼液处理、沼气净化提纯及除臭系统,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可以实现厨余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
(3)资源化程度高、二次污染及能耗小,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
(4)采用节能产品,设备选型合理;
(5)整个处理厂关键单元采取密闭除臭设计,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6)全系统设备采用先进成熟产品。
1.3.2.3 处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总规模日处理能力不低于600吨,近期项目处理规模不低于300t/d。
②根据招标人提供的滁州市厨余垃圾特性参考资料,兼顾垃圾收集与运输方式,合理确定厨余成分和优化工艺。
③提供物料平衡、厨余垃圾处理流程图、厌氧消化、沼气净化、臭气处理等图纸及说明。
④厌氧有机质转化率≥65%;减量化:采用“预处理+厌氧”进行处理,系统减量化率≥75%。
⑤应说明全厂装机容量及能量使用情况。
⑥应估算厂区厨余垃圾处理后产品种类及数量,并有明确合理的出路。
1)称重计量系统和物料接收系统
进入厂区的厨余收集车需称重计量,宜采用静态称重系统,最大称重量应达到30吨以上。位置的设置应考虑与近、远期进场道路的衔接。装满厨余的垃圾收集车驶进厂区后,以小于5km/h的速度匀速通过电子汽车衡称重计量系统,自动完成称重、记录,随后驶向卸料大厅,根据监控室和现场调度指示,倒车驶向指定的卸料位。卸料大厅应密闭,防止臭气外溢,满足车辆室内卸料的需要。接收系统应考虑与收运车辆车型相匹配。
2)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要求(包含但不限于):
1、预处理系统需能将不适宜发酵的物料从垃圾中分离出来,保证生化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尽量减少对设施的磨损、堵塞,避免有害物对发酵过程的干扰。投标方需对所采用的预处理方案进行详细论述以及针对避免设备缠绕、堵塞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2、投标方应充分考虑厨余垃圾物料性质和物料量的变化对处理系统的影响,要求预处理系统应能充分适应物料性质和物料量的变化。
3、预处理系统需要详细说明物料进出方式,阐明保证进出物料通畅的措施。
4、投标方应确保预处理制浆工艺要求有机质浆液杂质含量≤1%、液粒径≤8mm,以增大在发酵过程中物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厌氧发酵工艺段的有机负荷率。预处理轻重杂质分离率≥90%,有机质含量≤10%,制浆后残渣含水率≤60%。
5、预处理系统整体减量化率≥75%;
6、提供预处理系统所配置的工艺设备、仪表等规格型号参数。
3)物料输送设备
投标方根据自身工艺的需求,设置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输送系统应保证输送能力满足整条工艺线的顺畅运行,密闭性好;长期运行不结垢、不淤堵、磨损小且能够便于疏通、维护及维修。
物料输送系统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各子系统的相应能力,保证输送连续、可靠、安全、稳定的运行,考虑在设备维修时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配置的输送设备性能可靠,不缠绕、耐磨、耐腐蚀,不结渣、不卡死,过料部位的材质为SS304不锈钢。
配置的泵能适应厨余垃圾的特性,长期运行不结垢、不淤堵、磨损小且能够便于疏通、维护及维修。
4)厌氧系统
厌氧系统技术要求(包含但不限于):
1、推荐采用中温湿式厌氧工艺;
2、投标方应详细说明厌氧系统设计及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设计进水量、运行温度、容积负荷、VS去除率、罐体尺寸、沼气量、沼液量、沼渣量;
3、对沼气产气率、厌氧消化罐出气甲烷含量等指标应有详细的说明。
4、投标方应详细说明厌氧系统工艺运行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搅拌方式、温控措施、防止结垢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厌氧破壳破浮渣,防污堵等措施等。
5、厌氧沼渣需要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沼渣含水率≤60%;
6、提供预处理系统所配置的工艺设备、仪表等规格型号参数。
5)固液分离系统
固液分离系统指厨余垃圾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渣的脱水处理。
制浆后的物料进入固液分离系统。固液分离系统包括固液分离进料装置、固液分离机、固渣输送机、固液分离料液收集箱等。投标方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固液分离系统的设备,但应保证进入厌氧系统的浆液的含砂量不影响厌氧系统的稳定运行。
经固液分离后的固渣输送至固渣接收料斗,最终由中标方负责运至焚烧处理,而固液分离出的液相排至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
要求:
(1)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易于生产控制;
(2)脱水后的固形杂质含水率不超过60%,由中标方外运;
(3)各输送机和反应器均应密闭设计,并设置除臭系统的吸风口,防止臭气外逸。
6)污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技术要求(包含但不限于):
1、系统处理的污水主要来自:中温厌氧产生的沼液以及厂区生产生活废水,投标方需根据厌氧沼液产生量(含沼渣脱水后清液)以及核算厂区生产生活用水量确定污水处理系统规模;
2、投标方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技术成熟、高效率低能耗、运行可靠的设施,坚持技术的先进性、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
3、投标方根据工艺特点及相关工程经验确定污水系统进水指标,污水系统出水水质要求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排放浓度限值;
4、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推荐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含双级硝化反硝化)+两级NF(浓缩液采用高级氧化处理);
5、投标方应详细阐述工艺流程、工艺技术优势以及各工艺段污染物去除效果;
6、提供配置的工艺设备、仪表等规格型号参数。
7)沼气净化及利用系统
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运营中产生一定规模的沼气,该部分沼气除处理系统自用外可用于制备天然气并对外销售。
沼气在利用前需进行脱硫及过滤处理,并设置有贮气设施,调节产气和用气的关系。沼气贮存设施应设安全防爆措施,布置应满足消防安全距离,多余沼气设置沼气燃烧火炬。
沼气净化及利用系统工艺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1、投标方应根据厌氧系统产生沼气合理规划沼气利用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处理系统运行成本;
2、投标方应就沼气发电、沼气提纯制生物质天然气以及其他沼气利用方式从投资、技术可行性、运行管理、产品效益以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
3、投标方应提供沼气净化或提纯工艺方案及工艺优势;
4、应设置应急火炬就地燃烧、沼气暂存设备;
5、提供系统所配置的工艺设备、仪表等规格型号参数。
8)臭气处理系统
1、厨余垃圾处理站界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中的二级新建项目标准限值;
2、各输送机和反应器均应密闭设计,并设置除臭系统的吸风口,防止臭气外逸;
3、投标方应针对主要臭气来源预处理车间、脱水机房、污水储池、浓浆池等处臭气采用负压收集方式,防止臭气不能外溢,投标方提供臭气收集措施;
4、投标方应核算臭气产生量,确定臭气处理规模及处理方案;
1.3.2.4 建筑与结构技术要求
厨余废弃物处理厂的建筑造型应简洁、大方,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厂房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应满足工艺设备布置要求,同时应考虑二期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可能性。
1.3.2.5 设备与材料
本招标条件仅对投标人最低技术要求做了简要说明,并未涵盖所有细节。投标人应对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全面性、完整性、合理性负全部责任。
设备的参数满足招标文件及技术工艺要求,主要设备和材料选用知名产品,性能稳定,价格合理,性价比高,运行可靠,使用寿命合理,能满足能耗、噪音、振动及抗干扰性等方面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①设备应是主流、新型、工艺先进可靠、结构坚固,并便于检查、清理、润滑和维修。
②设备应适应于现场气候地质条件、污水特性,并能长期可靠运行。
③设备易损件的更换其拆装应以简单方便为原则。
④材料的选用应考虑污水和有害气体的腐蚀、运行中的磨损以及不同金属之间的电化学腐蚀。
⑤易磨耗部件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三年。
⑥所有类似设备应具备互换性,设备必须标准化,其部件也需具有互换性。
⑦处理系统使用设备的性能及材质要求,如未列出,则应参照该设备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执行。
1.3.2.6 总图设计
《设计和工艺设备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项目的占地和总图布置。要求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建(构)筑物及工艺系统平面布置合理,适合现场地形及环境要求,合理安排场地绿化。
(1) 主体厂房内部隔间的设计应符合每一区域的功能需求,各区域的交通路线安排必须满足操作维修人员进出、搬运和操作的需求。与垃圾接收单元直接相通的通道应设置气密门隔断,防止臭气扩散。
(2) 对于每一设备与设备之间或设备四周应具有充份的空间,以满足操作,维修的要求。
(3) 厨余垃圾处理线的主要工艺设备和系统应放置在主厂房内。
(4) 厨余垃圾处理后所产生的余渣,其贮存和清运出渣点的位置,不得采取露天设计,必须有良好的遮闭和围阻设施。
(5) 厂房外墙的设计必须美观且具良好的隔音、隔热及易维护的特性。厂房内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散热、通风和采光,符合国家现行的节能减排的规范要求。
(6) 厂房各处理系统区域的内部隔墙设计及采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绝噪声和抵抗设备振动及运转所引起的可能损害的性能。
(7) 主体厂房内适当的位置必须设计足够空间的设备维修保养和备品零件贮存区。备品、零件贮存区必须具有良好通风及温度、湿度控制设施。
(8) 厂房的平面布置、地基基础、结构构件(梁、柱、框、排、架)及烟囱的设计应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
①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应考虑生产流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职工办公、后勤生活保障以及消防、场地条件、近远期规划等因素统筹布局。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畅、交通组织合理、用地节约。
②竖向设计
竖向布局应合理、建构筑物及设备层次分明、利于运行管理。预处理车间方便残渣的进出料和设备检修。车间内配置完善的除臭系统。车间内设置专门的参观廊道,与物料操作区采用玻璃隔离。车间内设置中央控制室及相应辅助用房。
③交通运输
满足相关要求。
④管线综合布置
确定科学合理的管线布置原则。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布置应相互协调、紧凑合理。
⑤绿化
应结合本项目的场地条件布置绿化。厂区的绿地覆盖率应与当地城市绿化规定相协调。
⑥建筑风格
本项目的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现有建筑风格相协调。
⑦中央控制室
作为生产设备的控制中心,本项目应设置独立的中央控制室以实现对收运、处置系统及现场生产、安全等的监控并实现数据及图像的实时传输。
⑧环境设计
应遵循保护和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的原则,噪声和恶臭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
1.3.2.7 其他专业设计
按照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电气设计、仪表自控设计、除臭设计等内容,详细说明设计方案。
低压开关柜:采用抽屉式开关柜为主,变频器、软启动器柜可采用固定式开关柜,进线柜内应有明显断电点、且设置总进线断路器保护等,由于本预处理系统用电负荷较大,进线电缆较大,总进线柜及进线断路器需保证电缆接线空间。
低压断路器、双电源切换开关、隔离开关、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要求采用国际知名品牌。要求MCC内的断路器折断容量不低于25kA。
变频器、软启动器:要求采用国际知名品牌。变频器应自带谐波抑制功能。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电压、功率、电度表、传感器、母线、信号各种二次元件等:要求采用国内知名品牌。
就地操作箱:主要工艺设备要求机旁设置就地操作箱,要求就地操作箱上设置启动/停止按钮、运行指示灯、故障指示灯,当电机有远程操作要求时,还应设置远程/就地转换开关。操作箱、箱内安装的按钮、指示灯、转换开关等应采用国内知名品牌。
主要技术要求:
①厨余垃圾处置厂内应考虑建设中央控制室,中控室应实现对收运系统及现场生产、安全等的监控并实现数据及图像的实时传输。设立PLC控制系统一套,负责对处理站各系统中的设备及整个处理工艺进行自动控制。中控室设立监控计算机及软件一套,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远程处理站设备及过程的监控。系统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数据采集功能:采集本标各个生产过程的工艺仪表参数、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和电气参数等信息。
b.生产过程监视功能:通过监控管理计算机动态显示全厂工艺流程图以及工艺参数、事故报警显示的各种数据图表。
c.控制功能:控制系统对工艺过程和控制设备按时序控制要求自动进行控制与调节。
d.报警功能:系统对生产状况实时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以对设备及工艺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发出警报,显示故障点和故障状态,按照报警等级做出相应反应,记录故障信息。提供的报警日志可以记录事件,信息和报警。并且可以根据要求对相应内容进行归档,触发相应动作等。
e.生产数据管理及报表功能: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建立实时信息数据库,保存工艺参数、电气参数、电气设备运行数据、控制数据、报警数据、故障数据。完成数据传送和报表打印。
f.安全操作功能:提供的用户管理器允许设置用户权限。针对不同的操作者设置相应的加密等级,记录操作员及操作信息。
投标方提供的PLC及其他仪控设备至少选用国内一流品牌;建议仪表选型尽量采用同一品牌主流产品。
1.3.2.10 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
①《设计和工艺设备水平》应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噪声、臭气等污染源的特点和产生量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②所有设备的布局,都应做到安全隔离,以便进行维修;应对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应提出厂区的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防范措施,为了满足安全及卫生的需要,本工程应设立相应的安全卫生机构。
③本项目的建设应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④应对设备故障等情况出现时的应急措施进行描述。
1.3.2.11 节约能源
具体说明本项目的主要能耗情况,并对节约能源的主要措施进行描述。
1.3.2.12 合理化建议
投标人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本工程的建设、设计、设备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1.3.3 《项目实施综合方案》编制要求
1.3.3.1 建设方案
根据滁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B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的需要,《项目实施综合方案》中应编制《建设方案》,并对其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项目建设总体方案编制应合理、可行,可操性强,符合招标人相关要求,并能确保其顺利实施。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预案及应对措施明确、到位。
①项目建设方案要点
《建设方案》应简要分析本项目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提出以“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建设方案要点。
②工程建设进度要求
a.本项目建设期:设备安装及联机调试完成时间:土地交付日起9个月内项目完工,具备试运行条件。试运行时间:不超过项目完工后叁(3)个月;开始运营日:试运行期做到连续稳定运行30天且厨余垃圾处理质量达到相关标准,项目公司在向招标人申请并经审核同意签发运营确认函之日为开始运营日,之后进入商业运营时间。
b.《工程实施综合方案》应提出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包括项目设计、项目施工、调试和稳定性运行等阶段的安排)和可行的进度控制措施;投标人应编制项目进度方案,要求其进度方案(包含施工图设计、建设手续办理、工程建设、调试等)的计划性好,计划编制合理,相互衔接严密,措施得力可行,关键路线清晰、准确、完整。
③调试与试运行
a.本项目的调试与试运行应按照电力(如适用)、环保、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等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
b.《建设方案》应编制《调试大纲》,包括但不限于调试的基本目标、调试的步骤、调试的参数、调试的方法、调试的周期以及调试机构与调试人员等内容;
c.《调试大纲》应对需要招标人提供的调试条件进行必要的说明。
④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a.工程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质量优良。制定出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程序,包括环境保护质量目标、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程序。
b.投资和成本控制目标:投资和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
c.合同管理
d.环保和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方案
e.信息管理
f.项目工程资料管理
⑤资源调配计划安排方案
劳动力配置及投入、材料采购及供应、资金安排及使用,均能做到及时、准确、合理,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⑥质量控制和技术保障
投标人编制质量控制和技术保障方案。要求对本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标准认识明确,有健全的材料检测手段,成品保护、保养、使用及维护措施,质保期的承诺,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以往用户对其产品质量的评价,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各项措施落实可行性、针对性。
⑦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
投标人编制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方案。要求有健全的文明及施工保证体系,各项保证措施合理性、可行性,重点部位的安全措施可靠性。
1.3.3.2 运营与维护方案
项目建成后,承担滁州市厨余垃圾处理工程的任务,日处理厨余废弃物能力达到300吨。年稳定运营时间不少于330天,合理安排设备检修计划,保证检修不影响厨余垃圾的收运和处理。
运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3.3.3 管理方案
在技术方案可行的条件下,项目公司是否能按期、保质、安全,并以环保的方式顺利完成整个工程并平稳运行,还要取决于项目公司的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仅限于)论证项目公司的管理能力。
①公司组织机构与人员组成:要求建立有相应项目建设与管理团队,并配备有相应技术、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的人员,人员结构、专业配备合理。
②内部组织结构与沟通:提供项目建设与管理组织机构图,结构合理,运行顺畅 ,有相应岗位职责和管理手册。
③公司总部的后方支持机构:项目公司的总部承诺对项目公司支持并给予相应授权。
④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备性(公司与项目的综合)
⑤建设工期控制能力及对问题的敏感性
⑥健康、安全、环保(HSE)体系的完善性
1.3.3.4 移交方案
投标文件必须包括投标人的移交方案,移交方案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移交资产范围、移交方式和移交验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