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名称
镇江新民洲临港产业园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镇江新民洲临港产业园整体区域,总面积22.5平方公里。
三、项目内容及编制要求
1、规划内容要求
(1)新民洲临港产业园概念规划
明确新民洲临港产业园(以下简称新民洲)的总体发展定位,对主要目标产业进行选择。在总体定位之下,搭建功能架构,从产业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活的需要等多方便明确本项目的功能构成。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基础调查
前期研究需要对镇江市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民洲所处区域进行整体审视,从中找出宏观趋势下的总体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场地分析与案例研究对新民洲进行细化研究和定位。
2)案例研究
在前期基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选取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园区定位、区位选择、产业选择、园区配套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产业园区在规划层面上的经验借鉴。
3)定位研究
在了解各方需求之后,结合镇江市的禀赋和优势,明确新民洲总体定位,确定其在镇江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4)产业选择
在总体定位的基础上,提炼新民洲整体发展理念,区分本区域与其他城市开发的差异,并对主要目标产业进行选择。产业选择的核心思路为主导产业比较---重点产业遴选。
主导产业比较立足于大的产业发展环境,吸收并完善前期分析及上位规划中关于产业发展方向的相关结论,梳理各种条件下适合新民洲发展的主导产业。重点产业遴选是在既定主导产业的框架下,罗列出细分的行业类型,并在适当的决策路径下筛选出适合新民洲重点发展的产业。
5)功能策划
在总体定位之下,搭建功能架构,从产业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活的需要等多方便明确新民洲的功能构成。分析功能构成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明确功能类型。选择主导功能,配以辅助功能,对各种功能业态的档次类型进行细分。二,测算功能比例。根据新民洲未来入驻人群的需要确定功能比例,并通过经济效益分析,保证功能业态比例的经济合理性。
6)用地布局
在功能策划的基础上,根据新民洲的现状条件、项目定位以及产业选择进行项目用地布局。主要确定新民洲内各项生产和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总体布局和建设标准,园区道路网、配套交通设施布局和内部物流运输系统,以及影响环境质量的公共绿地布局等。
(2)新民洲临港产业园城市设计
1)设计理念及原则
在把握产业型小城镇宏观发展趋势,分析城市基本条件,确定城市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新民洲的自身特点,确定其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及应承担的功能,形成新民洲开发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2)产业空间布局
在设计理念的引导下,根据产业自身特点和内外综合综合因素梳理产业组群的发展先后顺序,同时分析新民洲不同地块适宜的开发时序,通过二者时间上的耦合对接,实现产业空间上的布局安排。产业园区的功能主题为产业,按照“产业组团整体布局---产业组团模式构建---城市设计总体结构”的技术路径引导城市空间设计。
3)城市空间设计
通过研究城市形态、土地利用规划、建设总体指标与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形成新民洲土地利用结构图以及中心组团结构规划图,并对新民洲布局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如下内容进行设计,包括道路系统、景观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城市开放空间、慢性交通系统以及城市天际轮廓线等。
4)节点详细设计
选取新民洲内若干重要节点进行详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节点处的建筑形态设计、空间群体关系、建筑设计风格、节点交通组织、主要车行与车行流线组织、开敞空间设计、环境小品意向选择等。
(3)新民洲临港产业园综合交通规划
对上位总体规划进行梳理,立足于规划发展定位,结合城市设计方案,明确新民州临港产业园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新民州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对新民州对外交通需求、城市空间布局、内部交通组织、开发用地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与分析基地未来交通需求特征,形成对外交通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静态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交通现状分析
通过现场调研,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分析和提炼新民州及周边区域现状交通特征,结合上位规划定位,分析现状问题和未来的交通需求,为交通规划编制提供基础。
2)交通发展趋势
对上位总体规划进行梳理,立足于规划发展定位,结合城市设计方案,明确新民州发展及功能定位,分析新民州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对新民州对外交通需求、城市空间布局、内部交通组织、开发用地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与分析基地未来交通需求特征。
3)交通发展目标
根据镇区和港区发展定位,确定交通发展与城市功能布局、土地使用的关系,提炼综合交通规划理念,制定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明确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方向,统筹综合交通体系功能组织,提出综合交通规划的建设发展计划。
A.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结合新民州交通发展目标,结合 “大港区+小城市”的二元交通结构,提出相应的镇区对外交通衔接和港区物流对外交通路线衔接方案。
明确对外物流通道、客运通道走向,确定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布局与规模。
B.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构建“大港区+小城市”的二元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镇区交通和港区物流独立运行的双系统模式。
实现与道路交通需求基本适应、与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使用布局相协调、有利于发展公共交通、内外交通有机衔接的要求,合理规划道路功能、布局、等级,优化路网结构布局方案,重点对港区物流交通对外衔接选线与镇区内部交通规划方案。
明确道路网等级、结构,提出适合双系统交通特征的典型道路断面。
C.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根据新民洲大港区+小城镇的城市格局,剖析交通需求,规划满足未来年交通需求的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明确路线走向与站点布局。
D.静态交通系统规划
论证区内停车需求,提出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又体现绿色、集约、低碳、环保要求的城市静态交通规划策略,明确静态交通管理政策,确定各类车辆(小汽车、货车、非机动车等)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和要求。
E.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构建以地面步行通道和自行车出行通道为主体,形成中短距离慢行交通系统。搭建富有商业活力慢行交通系统,以地面滨水型休闲通道和公园型休闲道路为主体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结合静态交通规划,布置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为支持区内共享单车发展创造条件和基础。
F.智能交通规划
根据产业园交通管理需求特点,提出智能交通管理策略,编制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结构与纲要,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提供规划支持。
G.宏观、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根据调研数据,构建相关宏观交通预测模型和微观仿真模型,论证城市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价综合交通规划方案效果,对建设过程中典型项目交通影响进行评价。
(4)新民洲临港产业园水系专业规划
需根据镇域及现状水系及水资源分布情况,提出合适的规划水系引排水方式;结合城市总规及根据新民洲临港产业园现状水系及水资源分布情况,提出合适的规划水系引排水方式;城市规划产业布置情况,比选并得出推荐规划水系布置方案;根据地形、外围特征水位等资料,提出适合新民洲区域的控制水位;根据推荐水系布置方案和特征水位,结合规划地块定位情况,初拟相关推荐河道断面;综合以上内容,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相关除涝泵闸规模,得出新民洲区域推荐水系系统规划布局及规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收集并整理相关基础资料
收集新民洲地区气象、水文、水质、地形等基础资料,收集相关区域防洪除涝规划、水资源调度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专业规划或上位规划。
2)现状水系系统调查及问题分析
收集并现场调查新民洲地区现状除涝系统,包括现状水面分布、排水出路、现状排涝泵闸规模及布局,分析查找新民洲地区现状水系存在的问题。
3)提出适当的规划目标
结合相关专项规划及产业园发展目标,以水体沟通和流动为出发点,提出符合产业园发展定位的水系控制目标和标准。
4)提出规划总体方案
根据镇域及现状水系及水资源分布情况,提出合适的规划水系引排水方式;结合城市总规及城市规划产业布置情况,比选并得出推荐规划水系布置方案;根据地形、外围特征水位等资料,提出适合新民洲区域的控制水位;根据推荐水系布置方案和特征水位,结合规划地块定位情况,初拟相关推荐河道断面;综合以上内容,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相关除涝泵闸规模,得出新民洲区域推荐水系系统规划布局及规模。
5)匡算工程投资
根据推荐水系及除涝泵闸规模布局,匡算工程投资。
本次城市设计工作分以下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城市概念方案设计阶段,第二阶段在城市概念方案的基础上,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5)新民洲临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1)总则
在城市空间设计的基础上,主要从几个方面对城市设计进行控制,包括城市设计整体结构、场地及建筑布局、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形象设计等。具体的控制要素如下:
土地使用控制:对产业园用地内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具体控制内容包括用地性质、用地使用兼容、用地边界和用地面积等。
使用强度控制:为了保证产业园内的环境质量,对产业园用地内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规定。具体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绿地率等。
场地及建筑建造控制:为满足产业园内生产、服务的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主要通过道路红线、建筑退界线、建筑贴线率说明控制场地边界;通过街墙高度、裙房高度、塔楼高度控制建筑高度;通过不同高度建筑的连续展开面宽控制建筑面宽。另外对停车及机动车出入口进行控制,对复合功能地块的设计进行控制。
交通活动控制:为维护产业园内正常的交通秩序,保证交通组织的空间,主要内容包括车行交通组织、步行交通组织、公共交通组织、配建停车位和其他交通设施控制等内容。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从街道、城市开放空间、城市标识、城市照明系统、城市家具设置以及城市绿化种植方面进行控制。
建筑形象通过控制建筑色彩及材质、建筑形式等方面进行控制。
2)单元图则
单元图则部分整体上通过控制单元划分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控制、场地控制以及单元技术经济指标。
其中建筑控制主要从建筑高度、密度、塔楼位置,贴线率,建筑色彩,材质,建筑出入口等方面进行。场地控制主要包括道路系统,地块内部流线,停车场地,地块出入口,地下空间出入口,场地绿化率等的控制。
2.规划编制要求
1)人员要求:项目负责人需同时具有注册城市规划师及城市规划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拟投入人数不得低于15人,否则将被定义为非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本单位职工,提供近半年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证明材料,否则将被定义为非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
2)拟投入的其他人员中需具有注册城市规划师、工程师职称、交通、道路或城市规划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
3.规划编制原则
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突出前瞻性、科学性。
(1)科学性原则:应收集详实充足的现状资料和相关资料,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论证。
(2)创新性原则:规划方案应突出新理念、应用新方法、体现新思路、富有新创意,凸显创新、个性和特色。
(3)整体性原则:规划须从新民洲临港产业园、镇江市、江苏省、国内、国际综合考虑。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任务和相关措施应注重考虑各方因素,充分体现规划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四、项目工期
1、合同签订后六个月内提供正式规划文本电子版、纸质版、成果汇报PPT及相关附件等,并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评审费用包含在此次报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