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技术规范和服务要求
(二)水域保护规划:按照《浙江省水域保护办法》的要求,明确余杭区水域总体布局、水域功能、水域范围和水域保护措施等内容,并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含各镇街)的基本水面率、水域保护等级和保护范围,提出相应管控措施。
项目 |
主要内容 |
工作范围 |
备注 |
(一)余杭区水域调查工作 |
1、水域基础信息调查 |
1.1线状水域:河(渠)道(段)名称、等级、起止点位置、所在区域、所属流域、所属地形地貌、跨界情况、主要功能等调查 1.2块状水域:名称、集雨面积、所属流域、所在区域、类型、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移民水位、校核洪水位、总库容、兴利库容、坝顶高程、建成时间、主要功能等。 |
所有调查信息均进入数据库;数据库模板由省里统一提供,底图由业主方提供。 |
2、断面测量 |
省级、市级河道总计长度74.6km断面测量 |
||
3、临水线现场校核 |
镇街级及以上河道1484.8km和所有湖泊、水库的临水线现场校核。 |
||
4、水域水面线、临水线、管理范围线勾绘及空间坐标落图 |
所有水域水面线、临水线、管理范围线勾绘及空间坐标落图。根据国土三调影像、底图及地形图,结合判绘。 |
||
5、水域信息计算及确定 |
线状水域起止点位置确定;长度、平均宽度、水域面积、水域容积计算。块状水域的水域面积、容积计算。 |
||
6、八类工程的名称、位置及信息调查及落图 |
1)堤防,2)水闸,3)泵站,4)拦水坝(堰),5)桥梁:6)码头,7)船闸,8)其他工程 |
||
7、水域编码 |
按水域编码规则,分类对所有水域进行编码。 |
||
8、水域成果汇总、图件制作 |
分乡镇(街道)、水域类型、流域、平原山区水域调查汇总表及制图,县域水域现状总图。 |
||
9、调查成果报告 |
余杭区水域调查成果报告,按导则提供的目录进行编写。 |
||
(二)余杭区水域保护规划编制 |
水域现状调查与评价、水域范围确定。 |
对县域内不同类型的水域现状进行评价,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确定水域范围。 |
|
区域总体布局与分区布局 |
全区、分行政与功能区 |
|
|
水面率确定 |
全区、分行政与功能区 |
|
|
规划区水系调整方案 |
根据相关水利专项规划和余杭区建设开发的需要,提出区域水系调整方案。 |
|
|
重要水域名录 |
确定重要水域名录 |
规划中确定名录,信息详查、标绘及统计工作放在(一) |
|
水域保护措施 |
清淤、保洁、拆违、新增或拓宽等措施。 |
|
四、质量要求
以《浙江省水域调查技术导则》、《浙江省水域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浙江省水域保护规划》为基础,满足国家和浙江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范性文件及强制性规定,做好水域调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的融合对接,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或批复。
五、成果材料
按照成果数据“统一编码、统一格式、统一口径”的要求,整理汇总余杭区水域调查成果和水域保护规划成果,建立调查成果空间数据库,做好国土调查成果的衔接,实现“不重不漏”,数据成果应与河湖水域数字化要求无缝对接,并将数据按照省水利厅要求,输入至全省水域管理统一平台,具体成果材料如下(包含但不限于):
1、报告:余杭区水域调查成果报告和水域保护规划成果报告。
2、图件:余杭区水域现状总图、重要水域分布图(同步提交遥感影像图件(img格式))。
3、空间数据库:GIS成果数据库(File GeoDatabase格式),包括九大图层。
未尽事宜,按照《浙江省水域调查技术导则》执行。
1、第一阶段(2020年4月-2020年5月):完成余杭区数据分析,对比、底图整理工作,同时进行相关外业测量;
2、第二阶段(2020年4月-2020年5月):完成水域三线数据勾绘、处理、入库、要素编码等工作及余杭区水域外业调查工作。
3、第三阶段(2020年5月-2020年6月):内业修改、数据成果整理,编制报告,项目验收;并将成果提交余杭区市水利局复核拼接。
4、第四阶段(2020年5月-2020年7月):《余杭区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审查和报批。
七、验收方式
通过评审专家组及有关部门验收。
八、付款方式
本项目合同签订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价的20%,水域调查通过验收审查付款40%,水域保护规划通过验收审查的付尾款40%,具体方式在合同签订时约定。
九、其他
本项目要求中标单位在项目进行期间派遣一位工作人员(要求具有中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及一辆车常驻在林水局办公,负责在项目进行期间衔接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往来事务,否则业主有权终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