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一期)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004250000051843 发布时间:2020-04-23 文档页数:65页 所需下载券:10
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一期)

项目需求

1、项目概述

2019年3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要以“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各地要统筹整合各类规划,划定各类控制线,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要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统筹协调各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建设条件以及需要开展的评估评价事项等要求,为项目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2019年6月2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9]53号),通知要求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明确了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2019年8月20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扬府办发[2019]62号),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因此,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一期)项目建设是落实国家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统一信息平台的一项具体工作任务,是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审批总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总体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项目总预算:419.8万元。

2、项目需求

2.1 业务需求

2.1.1总体需求

1)统一“多规合一”编审、成果入库

当前,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即将启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成后将作为各部门开展空间规划编制成果审查、冲突检查的工作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成果也将成为全市一张蓝图的重要数据支撑。需要依托平台软件实现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数据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检查、数据格式转换,以及后续的动态更新与维护。

2)“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信息共享

依托运行支撑环境,提供“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信息共享。近期充分利用各委办局的现有规划成果,建立“多规”管理信息互通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将各规划叠加,分析冲突图斑,协调可消除的规划矛盾图斑。后期将涵盖城乡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土地资源(含土地储备)、交通等涉及空间要求的信息要素叠加,实现全市统一的“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共享应用,便于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生态环境、水利、交通等部门审批过程中及时开展空间协调,为建设“智慧扬州”、实现“多规合一”、高效城市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同时,要将一张蓝图与国家、省级、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共享。

3)支撑项目审批之前的空间协调、协同工作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是为了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之前,相关部门、机构依托一张蓝图,提前服务,为各类投资项目储备、项目生成策划开展空间协调、协同工作,从而有效保障后续工程建设项目四阶段审批提质增效。

平台系统要能够动态检测建设项目与“控制线管控”的空间管控冲突,便于部门间及时协调消除矛盾,实现项目协同信息实时联动。要能够支撑各部门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及更新过程中的有效衔接,为各部门进行规划修编、项目生成、项目审批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不断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4)动态更新,落实反馈机制

通过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将规划数据、审批信息、实时现状数据等及时纳入平台,提供权威、现势数据,方便各部门规划开展空间协调,并将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协调后的情况和结果及时反馈到各部门,实现“多规合一”从过去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2.1.2 功能需求

1)一张蓝图展示应用

要实现一张蓝图展示应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工作要以“一张蓝图”为基础,因此把所有“多规合一”成果通过“一张蓝图”来展示给各级用户,是当前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功能需求。一方面解决规划成果的共享,方便项目准确落地;另一方面要实现审批业务的便捷办理、精准服务。通过研发一张蓝图展示应用功能,方便各部门各级审批人员随时调阅、分析“多规合一”各类规划数据,通过图层的灵活调用并配合透明叠加技术,让各部门、各行业非GIS和规划行业人员能够应用一张蓝图。

2)一张蓝图动态更新维护

数据准确、现势、权威是一张蓝图应用的关键,因此,需要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数据动态维护更新机制,从平台建设上就要支持多部门协同更新操作。数据动态更新既要支持数据的集中统一更新,也要支持未来条件成熟时的分布式维护更新,分布式更新要求具有统一的审核发布管理能力。数据动态更新还要解决历史版本数据的管理问题,方便日后对审批过程的规划依据进行回溯。

3)一张蓝图辅助决策

各部门在办理项目生成、选址、用地审查等相关工作时候,需要基于各类规划、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部门审查、审批意见等数据来支撑自身的决策分析。主要辅助决策分析功能需求如下:

(1)统计分析。该项需求主要是要研制图文一体化的规划分析、统计工具,能够对共享的各类成果进行综合查询,统计各类规划成果、项目情况等;同时能够对项目生成阶段的数据进行筛选查询。

(2)冲突检测。要求能够实现城规、土规等规划间的冲突检测,找出规划间的冲突图斑,明确地块是否符合规划要求,项目能否落地,也利于后期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3)控制线检测。通过检测能够查看项目是否突破控制线范围,是否满足控制线管控要求。

(4)辅助选址。提供辅助选址功能,辅助各部门在项目生成、审批过程中为项目完成项目选址。

(5)多元数据加载。能够加载项目的用地边界范围线,进而对比项目范围周边信息,为项目审批落地提供分析。

4)业务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流程化业务应用系统的重要支撑组件,根据角色、分工和条件的不同决定信息传递的路由等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流引擎需包括流程的节点管理、流向管理、流程版本管理等重要功能。工作流引擎重点是要根据业务逻辑开发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程序逻辑并确保其稳定性、易维护性(模块化和结构化)和弹性,避免因为实际业务逻辑的变化作出程序上的变动,例如决策权的改变、组织结构的变动和由于业务方向的变化产生的全新业务逻辑等等,特别是要解决工作流版本变换时的新旧版本业务办理。

工作流引擎需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以服务组件构建工作流管理模型。即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服务接口要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工作流引擎要能够实现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工作流引擎要支持多部门并行的业务协同,同时要支持业务流程日志管理。

5)业务定制

要实现业务定制功能。业务定制是整个“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一个运维支撑子系统的重要建设内容,它主要实现对业务角色、访问权限、应用功能配置、工作流定制管理等。通过业务定制模块,管理员可以轻松完成各类业务角色创建、权限分配、数据及功能服务配置、快速定制业务协同工作流等工作。

6)项目生成

由发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招商部门等牵头发起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协调征求多部门意见,统筹需求、空间、功能三要素,在项目进入立项环节前明确投资规模、预选址、用地指标等条件,推进项目可决策、可落地、可实施,为项目审批提速创造有利条件。可针对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涉及空间管理问题,灵活发起基于“多规合一”的图文联动网上会审、联审等协同业务工作。比如集中解决规划主管部门、区、街道和相关单位协调地块多规冲突矛盾的处置问题等。项目生成阶段,各职能部门自身的规划存在着打架的情况,部门与部门之间意见没法协调,这样会导致项目没法落地或落地时间延迟,此时需要规委会层面协调。规委会及相关部门基于“多规合一”的图文联动网上会审、联审等进行的协同业务工作,协调解决相关规划编制部门与各区、街道和相关单位间多规矛盾。

7)运维管理

除业务定制功能外,还要实现用户管理、数据服务及功能服务管理、各类操作的监控和日志管理等。

2.2 用户测算

平台用户包括平台直接用户及共享调用用户。

1)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各级用户。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将按照“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现并联审批,工程建设项目相关审批部门各级用户需要通过平台或共享调用查看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相关规划成果、空间管控等数据,辅助项目生成策划部门业务协同、支撑项目审批工作。

用户构成包括市区范围内各阶段审批涉及的各部门业务分管领导、业务处室、分局及业务科室、各区窗口工作人员等,涉及部门包括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项目审批相关部门,包括平台直接用户、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一张蓝图共享应用用户及直接通过对接一张蓝图共享用户预测用户数量300人左右。

2)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协同相关部门业务处室用户50人左右(按10个相关部门,每部门5个用户测算)。

3)市级各功能区、政府部门一般查询、协同用户约25个用户(每单位1个账号)。

4)区级部门业务协同用户100个(每单位1个账号)。

5)市政公用设施接入服务相关单位用户约10个用户(每单位1个账号)。

6)预留每个县(市)约60用户,三个县(市)用户约180人。

7)一张蓝图数据维护用户约20个用户(含专项规划相关职能部门)。

8)平台运维管理用户约5个。主要是“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运维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通过友好的可视化界面,以配置形式完成对系统主要运行指标或参数的灵活调整。

预测平台一期总用户数在690人左右,按800用户数测算计算资源需求。

2.3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需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公安部《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云上扬州安全集成规范》、《云上扬州大数据中心安全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时需同步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以及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测评工作。

2018年公安部正式发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国家对信息安全技术与网络安全保护迈入2.0时代。等保2.0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

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一期)要求按照等保2.0开展安全防护。本项目具体实现软件平台相关的等级保护安全防护,除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外,需要满足网络边界安全中的系统边界安全要求,包括恶意代码防范,实现安全审计和可信验证等;需要满足计算环境安全要求的对系统及数据提供安全保护,包括服务器主机系统、终端设备、应用系统、数据对象等,软件平台需提供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可信验证、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备份与恢复、剩余信息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等。

2.4 数据共享交换需求

本着资源节约、“大数据共享、大平台协同”的建设理念,本项目作为“多规合一”的公共服务应用平台,不仅需要与我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及时空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同时需要与国家、省级、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共享。

2.4.1 共享对接要求

1)与我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共享

目前,我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尚在启动建设之中,根据该项目建设目标,建成后将面向全市共享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资源。为此,本项目总体架构设计上应考虑与时空大数据平台的集成,实现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服务共享及应用。鉴于本项目工作时间紧,在我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未建成前,先利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现有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复制利用。

2)与国家、省、扬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对接共享

按照国家、省级、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定改革工作要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需要将项目生成策划过程中的业务数据与其共享,还要将一张蓝图数据及功能提供共享调用。同时,也需要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获取四阶段审批时点数据。

3)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共享

为了确保项目信息关联,需要获取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中的项目代码,作为项目生命周期的唯一关键字信息。

4)与市级部门其他审批系统实现业务协同对接

为方便项目生成策划及业务协同意见征求,需要基于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研发数据对接接口,方便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业务协同数据对接和业务协同办理。

5)提供县(市)“多规合一”一张蓝图部署或平台对接共享

本期建设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是市级公共应用平台,主要负责扬州市区本级项目策划生成,市级平台支持对具备条件的县(市)提供项目生成策划业务部署,需县(市)提供相关业务流程和管理部门及各级人员,并需提供符合平台数据标准的本辖区“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空间数据库。平台也支持与自建的县(市)平台对接,县(市)自建本级“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时,应充分利用市本级“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多规合一”成果数据,同时遵循市本级“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标准、规范。

2.4.2 共享交换方式

1)空间数据共享

平台为了满足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与各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及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等各业务系统之间的空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工作要求,根据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规范制定信息资源服务规范,提供WMS、WFS、WCS和WMTS四种地理空间GIS服务。鉴于目前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暂不支持空间数据服务共享交换,“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数据服务由“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直接提供WEB GIS服务对接共享。

对基础地理时空大数据的接口主要是调用其提供的基础政务电子地图等基础地理空间底图数据服务,通过Web GIS Server方式调用相关服务,实现数据整合共享。

业务协同平台通过向各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提供“控制线管控”、冲突检测等功能服务,以及“多规合一”一张图数据服务,市级时空大数据平台未建成前,先期提供电子地图数据服务、影像数据等基础地理地图服务等。

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城市“一张蓝图”标准页面应实现图文联动,即在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选择具体项目后,能在城市“一张蓝图”标准页面中同步进行地图定位。城市“一张蓝图”标准页面应开放项目定位服务接口,可供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传入项目代码后自动地图定位。

2)非空间数据共享交换

本平台与关联系统之间的非空间数据共享交换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的共享交换系统实现。业务协同等业务数据接口:通过电子政务外网,由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中心交换系统和前置交换系统完成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工作。各关联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与前置交换系统互联,接入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

2.5 运行管理需求

借鉴其他城市“多规合一”先行先试经验,在组织保障上我市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为规范“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完善“一张蓝图”动态管理,需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出台平台运行管理制度,组织架构上要建立一支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多部门协同的一张蓝图数据动态维护工作组。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一张蓝图”信息保障机制、各类项目策划生成规程,以及与部门工作绩效挂钩的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有力保障数据的现势性和可靠性,才能真正解决影响审批效率的肠梗阻问题。

一张蓝图数据动态更新维护工作组要涵盖三类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空间管控制线,以保障数据权威和时效。

3 建设目标及任务

3.1 建设目标

按照“数据共享、空间共管、业务共商”的总体目标,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为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的改革目标,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快速调阅、项目生成协同办理、一张蓝图可持续更新,并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互联互通。

3.2 建设任务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平台框架搭建、应用系统研发、一张蓝图资源整合建库、项目生成及协同业务定制、配套标准及制度建设。

1)搭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框架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首先需要基于SOA架构来实现对共享服务的集成和调度管理,包括与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时空大数据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交换,以及平台内部的用户身份认证、数据资源调度、应用功能服务、业务工作流引擎、与横向系统的数据对接服务等。

2)应用系统研发

该项工作以平台应用需求为主导,需要建设一张蓝图展示应用子系统(包括本地应用系统和国家、省级调用系统)、项目生成策划子系统、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统、一张蓝图更新维护子系统、平台运维管理子系统、工作流引擎及相关系统的数据对接接口等内容。

3)一张蓝图资源整合建库

为了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管理与应用,需对现有各类空间规划一张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成果开展“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梳理和整合,并整合行业现状数据,完成一张蓝图空间数据资源建库,在满足城市层面自身应用的同时,支撑后续国家、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关联系统的服务调用。

4)协同业务定制

需要根据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出台的审批流程、业务协同工作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完成业务配置和必要的协同功能定制开发。

5)配套规范制度建设

建立“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动态运行与维护管理机制,包括数据建库规范、数据共享交换标准、数据更新操作规程、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平台运行管理考核措施等。

4、应用子系统

4.1 一张蓝图展示应用子系统

一张蓝图展示应用子系统是多部门空间规划综合展示及应用,面向参与“多规合一”的所有部门用户,如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在统一各类规划空间坐标,将各部门的空间规划数据落到一张蓝图上,共享部门的规划成果数据。首先,基于“一张蓝图”展示各部门的规划成果,分析各部门的规划成果差异。其次,还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提供统一坐标的规划底板数据编制专项规划使用,专项规划编制成果需提交至业务协同平台的动态更新子系统进行审查和维护管理,实现“一张蓝图”动态更新。

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1)地图基本操作

(1)放大、缩小

实现地图的放大、缩小等基础功能,完成对地图的基本操作。

(2)平移

实现地图的平移等基础功能,完成对地图的基本操作

(3)前后视图

点击前后视图按钮,能将地图视图范围缩放到前一操作或后一操作视图范围。

(4)测距、测面积

在地图上能够量测两点间的距离,辅助用户分析决策;在地图上完成对面积的测算,绘制面积之后,统计绘制范围的面积。

(5)用户个性化

系统为用户提供对当前视图添加个性化书签、标记的功能,方便用户再次登录时,在“书签”控制面板中,点击该书签,可以直接定位到原先保存的比例尺地图界面;系统提供用户对当前视图添加点、线、面标记的功能,方便对一张蓝图场景进行记录管理;提供项目书签功能。通过项目书签功能,方便各级用户对关注的项目,通过直接点击项目书签进行项目定位和有关的一张蓝图查询、比对。

2)地图打印输出

系统提供“多规合一”一张图成果的输出,输出格式可以是JPG图片、PDF文件,也可以直接打印输出,可设置打印幅面大小和设置打印标题。

(1)坐标信息输出

用户在地图窗口中选择一定空间范围,可将所选取地图范围内的坐标信息以文本的形式保存至本地。

(2)地图打印输出

系统提供“多规合一”资源成果的输出,输出格式可以是JPG图片、PDF文件,也可以直接打印输出,可设置打印幅面大小和设置打印标题。

(3)截屏输出

用户可在“多规合一”管理平台界面进行截图,并以JPG图片、PDF文件格式输出保存。

3)属性查询

点击图形要素,可以查看到项目、规划等图斑要素的属性数据。

4)数据查询

(1)快速检索

用户可以通过快速搜索框输入地名地址关键字进行搜索,通过搜索到的结果,单击进行查看,可快速地查看该标记点的位置及其属性信息。

(2)建设项目查询

用户可以通过条件组合查询的方式查询重点建设项目,获取全市重点项目的信息,并全面直观查看项目空间布局。

(3)审批信息查询

用户可以通过条件组合查询的方式查询审批信息,了解目标区域地块是否批出,了解建设项目审批进展,为规划落地与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5)分屏比对

系统可实现多种规划数据同时分屏展示、主图与辅图快速切换查看,方便用户进行规划对比。

6)规划统计

(1)城市总体规划的统计分析

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及专项规划按区域进行统计,可输出图文并茂的统计报告。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计分析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区域进行统计,可输出图文并茂的统计报告。

(3)重点项目的分布与进展查询

对重点项目进行空间位置进行查询,对重点项目的项目基本信息及进展情况进行查询。

重点项目分布。在地图上展示重点项目的分布情况。

重点项目一览。实现对管辖区域范围的重点项目以列表形式进行查看。

查看重点项目信息。

7)分图层浏览

通过对图层目录树中特定图层显示、隐藏、透明度调整、上下层显示顺序调整等操作,实现分图层浏览、显示调整功能。

8)合规性检测

将建设项目的拟用地红线与“一张蓝图”的规划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测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各类规划数据,从源头保证建设项目符合各类规划,提高项目落地成功率。

对于录入“多规合一”业务系统平台的项目,用户可以基于多规合一编制成果的建设项目合规性检测功能,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多规合一用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农田等管控要求,形成“项目检查报告”,为各部门审批人员对项目的审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规划审批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针对具体的报建项目,对其进行多规管控规则的逐条合规性审查,审查结果分类展示通过、不通过和警告,并一键生成项目合规性检查报告。

9)控制线检测

控制线管控主要在“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基础上,对基本生态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和产业区块范围控制线等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实现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控制管理。

为了配合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优化改革,确保建设项目进入审批流程前满足系统符合性审查的要求,平台提供了控制线检测功能,检测项目拟建设用地红线是否符合控制线管控要求,并提供差异地块面积统计功能。“控制线”包括: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城市永久性绿地控制线等。系统以表格及检测报告的形式反馈检测结果,用户可将检测报告及表格保存到本地。

控制线检测功能分为单个项目检测和批量项目检测两种方式,由于单个项目检测和批量项目检测的规则相同,以下以单个项目检测为例。该功能首先要求用户输入项目信息(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单位、立案类别),并加载或绘制项目范围,平台根据项目性质自动比对项目范围与“多规合一”控制线,检测是否满足控制线管控要求,生成检测结果。

10)冲突检测

检测成果数据与其它多规成果或者其它相关规划出现矛盾冲突的情况。选择需要进行检测的类型、冲突检测区域和相应规则,系统进行自动检测,最终形成冲突图斑。

11)辅助选址

辅助选址功能用于辅助用户进行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该功能按照用户设定的选址条件(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面积、选址区域),在控规导则地块中查找符合条件的地块、并与“多规合一”“规划图”数据比对,筛选出候选地块,生成候选地块清单。

12)“一张蓝图”共享调用

平台需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时共享项目前期策划生成阶段统筹协调信息,满足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检查要求,同时向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提供“一张蓝图”标准展示页面与相关功能。提供给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调用的“一张蓝图”包含影像、行政区划、各类规划等数据的在线地图服务,提供给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的一张蓝图包括控制线数据、在线地图等服务,可通过项目唯一代码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的空间定位与合规性检查。

平台一张蓝图数据及功能服务全部共享给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并提供与平台一致的“一张蓝图”调用页面。为国家、省级系统提供“一张蓝图”调用标准页面,数据及图层结构按照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2.0版)要求进行组织。其中,为便于查找,三区三线图层与项目用地红线图层必须在目录结构树中置顶显示。标准页面中应实现基本的二维地图操作、图层控制、项目搜索定位展示、合规性检测等应用功能。

(1)标准页面展示内容

“一张蓝图”标准页面用于展示城市“一张蓝图”的图层数据,打开城市“一张蓝图”页面时,默认缩放至全市域或市区范围。默认显示三区三线图层(三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与卫星影像图层,自下而上叠加显示卫星影像图、三区图层、三线图层,默认打开图例窗口。

(2)主要功能

标准页面提供下列功能:

地图浏览与操作。应具备二维地图放大、缩小、平移、测量距离、测量面积等基本功能。

图层控制与展示。能对指定的图层进行打开、关闭、调整透明度等操作。

项目查询定位。通过页面上的搜索框,搜索包含项目代码或项目名称等关键词的工程建设项目,输出搜索结果列表。在搜索结果列表点击某一项目可在“一张蓝图”中定位到该项目,也可直接通过项目代码等定位显示项目范围。

项目信息展示。在“一张蓝图”上选择具体项目的用地红线后,点击鼠标可弹出项目信息框展示该项目的主要信息,包含项目基本信息、项目策划生成前期意见。

项目合规性监管检查。应提供“合规性监管”功能,可自主选择需要检测的控制线图层对当前项目进行合规性检查,检查完成后可自动生成检查报告并下载到本地查看。

(3)页面布局要求

页面布局要求详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2.0版)。

4.2 项目生成策划子系统

针对项目落地难、审批周期长问题,通过开展项目前期的生成策划工作,城市的建设项目计划和招商引资计划,通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支撑,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核,提出空间规划上的差异,协调项目空间位置的合理性,落实项目落地的可行性,为后续并联审批环节消除矛盾问题,从而提高后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该子系统主要是完成项目建设项目生成策划工作流程管理,实现项目生成策划流程创建、项目生成策划流程协调、项目生成策划流程回复、项目生成策划流程汇总意见、项目信息综合管理与统计等功能。

主要功能要求如下:

1)项目发起

项目发起为各部门提供标准的项目管理接口模块,并为各部门提供相应的账号,具备生成策划阶段项目发起权限的牵头单位用户可通过登录该标准接口模块进行“多规合一”项目生成管理平台的项目生成策划发起工作。实现项目的启动及策划生成,包括完成项目基本信息、部门意见填写及项目相关附件上传等。

2)流程创建

创建项目生成策划流程的单位用户可通过“多规合一”项目生成管理平台发起项目的协调工作,通过平台选择参与协调的其它各个部门,使各部门能够基于“多规合一”项目生成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工作协调。

3)流程回复

被选中参与项目生成策划阶段协调工作的各单位用户通过各自的账号登录“多规合一”项目生成平台,在平台中签收待办任务,并填写针对该项目的回复意见,上传相关材料附件,回复的信息将汇总给发起单位。

4)意见汇总

发起项目生成策划流程的单位承担牵头的职责,负责汇总各单位的协调审查意见。

 

5)流程进度获取与展示模块

能够查询项目的流程进度,明确当前项目办理进度节点。实现对已生成项目的项目生成相关信息统一管理,相关信息随项目进入审批阶,跟随项目审批一同流转,直至最终归档,供项目追溯查询和信息共享。

6)流程图查看

通过流程图查看项目生成流程的全过程业务协同信息,便于及时掌握该项目生成策划阶段的流程进度情况。

7)项目基本信息管理

实现发起项目基本项目信息、发起人信息、建设单位信息、项目建设计划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功能。

8)项目附件管理

(1)项目附件资料上传。实现项目附件资料的单个上传或批量上传功能。

(2)项目附件下载。实现项目附件信息的资料的单个下载或批量下载功能。

(3)项目附件信息刷新。实现文件列表刷新功能。

9)项目信息综合管理与统计

(1)项目信息综合查询

实现对建设项目信息的综合查询统计,根据检索条件过滤符合要求的项目列表,并可进行导出。

(2)项目详细信息

实现查询项目表单中的详细信息。用户点击“查看详细信息”按钮,可以查询符合检索条件的项目。点开项目后可查看项目详细信息,包含:项目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图、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的详细信息、项目的附件列表、空间定位信息等。

(3)项目流转日志和各部门意见查询

通过平台可查询项目流转日志和各部门意见的详细信息。

10)历史意见展示        

历史流程协调意见汇总展示:不同用户登录系统后,都能查看其它部门提出的历史意见,辅助部门办理相关事项。通过流程图查看项目审批的全过程,并掌握该项目的办理进度情况,明确当前项目办理进度节点。

11)项目空间信息上传与定位

上传项目空间信息,通过空间信息管理进行自动关联定位。

12)合规性检查

合规性检查功能同一张蓝图展示应用系统。对于录入项目生成管理平台的项目,用户可以基于多规合一编制成果的建设项目合规性审查,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基本农田等管控要求,形成“项目体检报告”,为各部门审批人员对项目的审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规划审批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针对具体的报建项目,对其进行多规管控规则的逐条合规性审查,审查结果分类展示通过、不通过和警告,并一键生成项目合规性检查报告。

4.3 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统

通过整合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商务、工信等部门的培育储备项目信息、策划生成项目信息、前期审批项目信息、建设实施项目信息和竣工投产项目信息,建立统一项目代码和实施单位代码,实现全市全口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有效、及时、准确汇集,为市领导、各有关部门等用户提供全面的项目信息服务。

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统需要展示扬州市建设项目的培育储备、策划生成、四阶段并联审批信息。其中培育储备和策划生成信息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提取,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阶段项目并联审批信息则需要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应用。具体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采用前置交换方式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由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统制定统一接口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产生审批信息时实时将信息推送至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统中,保障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统中项目的生命周期展示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所以本子系统关键是要通过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做好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对接。

具体功能要求:

1)首页展示功能

(1)界面布局设计

首页界面设计是展示表现的核心要素,界面内容包含项目的生命周期、所属行业和所属区域三个维度分类,需有功能快捷入口和公告通知。界面布局设计应该以便捷、美观和实用易用为原则。

(2)生命周期分类

对项目进行行政区域和责任单位的分类统计。分类统计应显示项目统计数字,展开分类统计中的数字可以查看具体详细的项目列表。具体要求如下:

①按行政区域统计中,横坐标为五大行业分类,纵坐标为行政区域;

②按责任单位统计中,横坐标为五大行业分类,纵坐标为责任单位。

③所属行业分类。对项目进行规划目标和行业分类统计,可以查看具体详细的项目和实施情况。

④按规划目标统计中,对每一个行业进行统计。横坐标中包含:主要发展目标和规划实施目标,纵坐标为五大行业分类中的小分类;

⑤按行业分类统计中,横坐标为六大生命周期,纵坐标为五大行业分类中的小分类。

(3)所属区域分类

对项目进行生命周期、责任单位和行业分类统计。展开分类统计中的数字可以查看具体详细的项目。

①按生命周期统计中,横坐标为五大行业分类,纵坐标为六大生命周期;

②按责任单位统计中,横坐标为行政区域,纵坐标为责任单位。

③按行业分类统计中,横坐标为行政区域,纵坐标为五大行业分类。

(4)快捷入口

本功能是用户快速进入常用功能的入口。常用功能包含:专项分类、统计分析和责任单位。

2)项目生命周期展示管理

(1)项目生命周期展示

按项目生命周期对项目进行展示。

(2)查询功能

用户录入或选择一些检索条件,查询之后检索出符合条件的项目。

(3)增加某阶段项目

增加用户要添加的项目,并且可以生成代码,生成代码之前需录入必填的字段。

(4)修改某阶段项目

用户可以进入项目修改页面对项目信息进行修改,并且如果没有项目代码可以通过生成项目代码得到项目代码。

3)地图浏览展示

本功能用于查看所有项目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可以查看项目的名称、计划投资和所在行政区信息,实现项目信息与位置信息的关联展示。

4)按指标落实查询统计

(1)指标落实

按规划目标统计中,对每一个行业进行统计。横坐标中包含:主要发展目标和规划实施目标,纵坐标为五大行业分类中的小分类。可以显示实施情况和项目展示列表。

(2)项目详细信息

用户可以查询符合检索条件的项目。项目信息包含:项目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图、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的详细信息、项目的附件列表;策划生成阶段的项目有审批信息列表,可以查看流程图;前期审批阶段的项目有审批信息详情。

(3)地图定位

可以在地图中看到项目的空间地理位置。

5)按责任单位查询统计

(1)责任单位

本功能按责任单位统计项目数,可以查看项目展示列表。

(2)项目详细信息

用户可以查询符合检索条件的项目。项目信息包含:项目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图、项目的基本信息、项目的详细信息、项目的附件列表;策划生成阶段的项目有审批信息列表;点击“查看流程图”按钮,可以查看流程图;前期审批阶段的项目有审批信息详情,点击“查看审批信息详情”按钮,可以查看前期审批信息详情。

(3)地图定位

可以在地图中看到项目的空间地理位置。

6)统计分析

(1)计划总数图表

按行业分类和地区划分来统计,统计字段有:项目数、计划投资额。

(2)年度结构图表

通过对不同年份的项目情况,按行业划分和地区划分来统计,统计的字段有:投资额、完成投资额和年度完成率。

(3)月度进度图表

通过对不同年份的项目情况,按月份划分统计,统计的字段有:计划投资、实际投资、每月完成率和累计完成年度投资率。

(4)多种展示方式

需提供多种常用统计分析图,由用户自主选择,如文本视图、折线视图、柱状视图、饼状图等方式,同时可以导出保存视图图形。

(5)项目报表导出

用户可以设置需要导出的报表字段,按指定的维度导出工作报表。

7)数据交换共享

数据共享交换包括: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的前置交换方式获取项目审批阶段过程数据,通过服务接口方式共享调用查询项目证照信息附件等,以及对上级管理部门提供的项目信息数据。

4.4 一张蓝图更新维护子系统

一张蓝图更新维护子系统主要用于“多规合一”成果数据的动态更新维护管理,配合“多规合一”运行管理规则制定,建立扬州市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中的“多规合一”规划数据、各部门专项规划成果数据等各类数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机制。依据建设的数据日常管理和维护机制,各职能部门能够实现定期对成果数据的维护与管理。通过系统对各类空间数据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提供动态更新、数据备份、版本管理等功能,为数据共享、服务和相关业务系统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该子系统需要提供对GIS格式各类规划成果数据的标准化质检、数据转换入库及更新工具,确保各类规划成果数据及时动态更新到平台中。

该子系统的主要用户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数据更新维护人员。依据平台建设过程中即将制定的《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规程》的“一张图”信息保障及更新操作规程,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本部门后期数据更新维护人员、划定数据维护范围,定期完成成果数据的维护与管理。在此过程中,数据维护人员可以利用该子系统,维护管理本部门所对应的规划及相关数据成果,及时更新到“多规合一”成果数据库之中。

由于该子系统属于数据生产业务类型,更新数据量大,存储要求和响应速率要求高,基于B/S架构难以实现核心功能,所以该子系统采用C/S架构技术实现。为方便系统模块更新维护,该子系统采用插件式框架技术实现。

具体功能如下:

1)地图定位浏览

提供包括地图放大、缩小、平移、多窗口对比浏览、测距、面积测量、地图定位等常用地图操作功能,方便用户浏览规划成果、查询相关数据。

2)图层管理

提供常用地图图层操作功能,包括图层添加、删除、上下层调整等。

3)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主要面向各相关政府部门实现一张蓝图等空间信息实时共享,为数据更新和数据应用提供操作,应包含“一张蓝图”的数据共享、数据更新和数据应用,以及其他类型数据的管理功能。

数据共享可提供数据调用服务、数据交换服务、数据共享管理服务。

数据更新可提供数据入库更新服务、数据标准化质检服务、台账分发服务、数据迁出服务、版本记录服务。要规范数据入库更新流程,提供数据标准化质检工具,保障各类空间信息的标准准确。各类数据的更新入库初期先由专职部门对空间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更新入库管理,后期条件成熟时,可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自主更新。同时开发台账分发、数据迁出、版本记录服务等功能,保障平台数据的安全。

(1)成果报送

通过平台提供的上传报送功能提交各专项规划成果数据,数据按照标准的要求以文件方式存储。报送时填报数据类别、数据更新时间等基本描述信息。

(2)成果审查

平台管理用户对各部门用户报送的成果进行基本的审查,填写审查意见和结论,并可利用一张蓝图展示应用子系统冲突检测模块进行自动检查,出具检查报告和详细错误记录。对没有问题的成果数据可以进行入库操作。根据协调处理反馈的结果,系统为各区、各委办局的“多规合一”成果审查提供意见录入功能,辅助对建设用地的调入调出进行总量控制。

(3)数据质量检查

从保证数据成果符合“多规合一”相关数据标准与规定出发,全面检查提交的多规合一编制数据成果,以提高检查的效率,保证数据最终入库质量。

数据完整性检查。具体内容含目录及文件规范性、数据格式正确性、数据有效性等内容进行检查等内容。

空间数据基本检查。具体内容含图层完整性和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是否符合数据标准要求;投影方式是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 

空间属性数据标准符合性检查。具体内容含图层名称规范性、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代码一致性、数值范围符合性、编号唯一性、字段必填性等内容。

空间图形数据检查。具体内容含图元要素拓扑检查、碎线检查和碎片多边形检查等内容。

表格数据检查。具体内容含表格完整性、表格数据结构一致性、表格数据代码一致性、表格数值范围符合性、表格字段必填和表内逻辑一致性检查和表间逻辑一致性检查等内容。

规划内容检查。具体内容含上下级规划指标一致性、上下级规划空间要素一致性、规划成果间一致性、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一致性和规划布局检查等内容。

(4)数据质量检查方式

根据检查内容的不同,分别采用计算机自动检查和人机交互检查两种方式。

计算机自动检查:对空间数据基本项、空间属性数据标准符合性、空间图形数据、表格数据、规划内容等进行计算机自动检查。

人机交互检查:对上下级规划指标一致性、上下级规划空间一致性、规划成果间一致性、空间与非空间一致性、规划布局等五大类检查内容采用人机交互检查。

(5)数据编辑修改

图层数据合并。支持将一个图层的数据导入另外一个图层。

几何缺陷自动修复。可以自动对要素的几何错误进行修复。

线转面。支持对几何类型为线的道路图层转换为面状图层。

用地合并。支持将多种空间要素合并为一个要素。

4)查询统计

系统提供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发展项目布局等规划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功能,可输出图文并茂的统计报告。

5)动态更新

按照规划成果标准提交的电子文件,对业务审批、规划管理有重要作用的图形信息进行GIS建库,建立各层次规划成果空间数据库,实现数据上传、转换、入库。

(1)数据上传

对于系统所接收的规划项目资料在审批完成后都对其建档管理,利用数据上传功能把某一规划项目从档案数据上传至数据交换区。

(2)数据转换

利用数据转换工具,将经过图属检测和图属关联后的数据转换为GIS空间数据库格式。

(3)数据入库

把检测通过、完成格式转换的图形实体入库到规划编制成果空间数据库里,实现规划编制数据与ArcSDE数据的交互。该模块设计成通用、可配置的模块形式,以配置各层次规划编制成果不同的CAD图层图形实体入库到后台空间数据库的图层的对应关系。

6)数据备份

基于一张蓝图数据作为审批决策依据的重要性,以及版本管理的必要性,子系统将就此提供数据备份功能,可对一张蓝图数据进行独立备份,存储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7)版本管理

系统提供对历史数据的版本管理,按照用户需求调出各版本数据,方便开展不同时期规划核查比对工作。

8)地图输出

系统提供“多规合一”资源成果的地图输出,输出格式可以是JPG图片、PDF文件,也可以直接打印输出,需提供设置打印幅面大小、指北针和设置打印标题功能。

9)系统管理

(1)系统风格设置

可设置用户密码、系统常用模块、各窗口视图位置、界面风格等项目。

(2)系统帮助功能

提供功能介绍、操作注意事项和操作教程。

(3)用户权限

平台系统在用户权限管理方面采用基于数据维护角色的权限管理,相关功能统一在运维平台的统一身份认证模块。

一张蓝图运维角色管理包括对用户信息、角色信息、数据权限、接口服务权限、功能权限等进行控制。角色管理分为添加、修改、浏览、删除、分配、授权等几个功能。权限管理由服务权限、数据权限和系统权限三部分组成,每个用户对应于不同的角色类型,同一种角色类型都在服务、数据和系统三个层次上具有不同的权限,以此机制来保证用户维护数据的安全、可控。

10)入库更新工具

提供对GIS格式各类规划成果数据的质检、入库、更新。

(1)数据质检:数据质检主要包括对空间数据拓扑结构的检查、成果数据的属性结构完整性检查等。并提供质检模型的定制功能。

(2)数据入库:将通过质检的数据,上传入库到多规合一平台数据库中,作为待发布版本数据。

(3)数据更新:将待发布数据做为最新版本数据更新应用到平台中。

4.5 平台运维管理子系统

运维管理子系统是“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后台综合保障子系统,具体功能包括:管理各业务部门的用户、角色、权限分配;配置管理“多规合一”各部门各级用户的数据使用权限;配置项目生成策划以及项目业务协同工作流模板;配置一张蓝图展示的地图显示控制参数,为各部门提供个性化的地图展示应用等。此外,还要实现各部门规划“一张蓝图”成果数据共享管理,其他部门通过该平台可以申请规划成果数据共享,对指定用户授权数据使用权限等。

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1)地图参数设置

通过地图参数设置设置专题地图的移动最大范围、缩放的等级、中心点和各种分析功能。主要的配置属性如下表:

配置属性

名称

类型

是否必须

说明

方案名称

字符串

 

瓦片类型

字符串

栅格瓦片或矢量瓦片。

地图范围

数字“,”分隔

控制地图显示的最大范围,确保浏览数据时不会超过该范围,增强操作可控性。需通过切图生成的配置文件存取实现。

分辨率

数字“,”分隔

控制地图缩放的等级,是每个级别的分辨率,中间用“,”分隔开。需通过切图生成的配置文件存取实现。

中心点X、Y坐标

数字“,”分隔

控制地图初始化时所在的位置。

坐标系统

数据字典下拉选择

类型可分为平面坐标和经纬度坐标(WGS84坐标)。

初始显示

等级

数据字典下拉选择

控制地图初始化时的具体缩放等级

地图路网

数据字典下拉选择

选择该地图参数下的路网分析配置。不选择代表该地图参数里不支持该功能

 

2)数据管理

管理所有图层数据,包括:自定义栅格和OGC服务数据、加载矢量图层数据等。所有系统能用的图层必须在这里定义好。每一个图层数据必须包含在一个数据集中,一般来说栅格数据和服务数据我们通过新建数据集后再往该数据集中添加这些图层数据,而矢量数据一般是在数据入库时(如:catalog)已经创建好数据集分类,通过加载导入加载到系统里面。

3)数据源管理

管理系统能够使用的空间数据库或MIS表数据库连接,是所有矢量图层和关联MIS表的来源。简单说就是配置数据库链接参数。

主要配置属性如下:

配置属性名称

类型

是否必须

说明

数据源类型

字符串

是配置空间数据库还是MIS表数据

数据库类型

字符串

Oracle

数据源名称

字符串

数据源名称

服务名称

字符串

数据库服务名称/实例名称

IP地址

字符串

数据库访问的IP地址

端口

数字

数据库端口号

用户名

字符串

数据库用户名称

用户密码

字符串

数据库用户密码

空间数据库类型

字符串

是SDE空间数据库还是Postgis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端口

数字

空间数据库端口

最小连接数

数字

初始化连接池时建立的最小连接数

最大连接数

数字

初始化连接池时建立的最大连接数

SDE版本

字符串

SDE版本号

管理员

字符串

管理员用户名

 

4)元数据管理

针对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编码、坐标参照系统、比例尺、投影参数、高程基准等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1)数据条目管理

目录条目管理主要是对数据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组织成不同的数据资源目录结构。例如按机构来分类,把数据分属到不同的机构中,或者按政务资源来分类,把数据分属到不同的政务资源中。数据分类后,用户可以在前端展示系统或者其它需要展示资源目录的地方,按定义好的分类方式进行资源目录分类显示。目录组织一共有三级,可以通过系统自定义完成。

(2)数据图层管理

矢量图层管理。实现对指定的空间数据图层进行配置管理,可设置该图层是否可编辑、可查询、可显示,以及图层排列的顺序等。

栅格图层管理。实现对栅格图层基本信息的配置,可设置该图层是否可查询、是否默认显示、地图显示范围,以及图层加载的叠加顺序。

WMS和WFS图层管理。实现对注册的WMS和WFS图层的配置管理操作。

专题应用管理。按各也务应用要求场景对数据进行逻辑组织及管理,主要实现应用专题的新增、删除、修改,以及图层配置等功能。

5)权限管理

(1)数据授权管理

需要建立统一用户权限认证,实现用户单点登录和权限集中管理。

单点登录。单点登录(SSO)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它包括可以将这次主要的登录映射到其他应用中用于同一个用户的登录的机制。所有应用子系统共享一个身份认证系统,并能够识别和提取用户认证信息。

(2)权限集中管理

权限集中管理,指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支持用户自定义权限,权限需兼容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3)用户授权管理

系统应建立用户角色管理,通过用户角色统一控制用户的软件功能权限和数据使用权限。角色管理包括对用户基本信息、角色信息、数据权限、接口服务权限、功能权限等进行控制。角色管理分为添加、修改、浏览、删除、分配、授权等必要功能。权限管理由服务权限、数据权限和系统权限三部分组成,每个用户对应于不同的角色类型,同一种角色类型都在服务、数据和系统三个层次上具有不同的权限,以此机制来保证用户使用的数据和服务的合法性。

(4)专题权限管理

该功能实现对某部门的专题数据授予权限给某个用户,使授权后的用户能够使用这些已授权的专题数据。

6)地图配置

(1)矢量图层配置

实现对指定的空间适量数据图层进行配置管理,可设置该图层是否可编辑、可查询、可显示,以及图层排列的先后顺序等。

(2)地图服务配置

实现对栅格图层基本信息的配置,可设置该图层是否可查询、是否默认显示、地图显示范围,以及图层加载的叠加顺序。

(3)要素服务配置

实现对注册的WMS和WFS图层的配置管理操作。

7)专题应用管理

(1)专题增删改

按业务应用需求对数据进行逻辑组织及管理,主要实现应用专题的新增、删除、修改等功能。

(2)专题查询

该功能实现对专题应用的查询功能。

(3)应用专题图层配置

针对具体某个应用专题中的图层配置进行管理。

8)共享服务管理与授权

对共享的基础地理服务、一张蓝图数据服务、功能服务进行动态管理,包含对服务的注入、启动、停止、删除、注销等;对服务申请的共享授权配置、服务授权时间控制、服务授权范围控制等。

9)共享服务监控

监控服务是否能够正常访问,服务连接个数使用情况,服务调用是否成功、响应时间、调用次数、服务认证是否通过等。对服务进行7*24小时的安全监控,对监控的情况进行存档、备份,当发现重大异常情况时,能够自动触发报警设置,以短信等形式通知相关责任人。

(1)服务资源访问概况

以图表的方式简明形象的展示地图资源服务访问的概况,例如服务访问次数,用户访问次数、访问占比等统计。

(2)共享服务访问日志

记录并可查询一张蓝图资源服务被访问的日志信息,包括:用户、资源服务名称、客户端IP、服务器IP、访问时间、流量等。

共享服务日志管理并入平台日志管理模块,共享服务监控模块提供日志查询。

(3)共享服务监控配置

可以对共享服务资源是否监控进行设置。

(4)服务告警

对共享服务进行7*24小时不间断监控,当发现重大异常情况时,能够自动触发报警设置,以短信等形式通知相关运维管理人员。

10)搜索引擎管理

对快速检索内容进行设置和管理。平台用来为某个图层建立索引,并在展示平台中进行查询等操作时能够有自动索引提示功能。

11)日志管理

包括对系统访问日志、数据服务访问日志、数据管理日志、安全管理日志、系统监控日志、系统在线日志、短信日志等记录管理功能。

(1)系统访问日志

主要记录与空间信息服务子系统相关的日志,包括与用户、用户组相关的增、删、改等;以开始结束时间的形式查询日志。根据用户名、系统名、访问时间等选项对系统访问日志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可导出。

(2)数据服务访问日志

服务访问日志主要记录了不同IP地址的用户对不同服务访问的情况,包括访问的时间,请求服务的URL以及对请求的处理结果等。可通过选择用户、IP地址、开始结束时间、服务名称、处理结果(服务成功或失败)、请求服务url的形式得到访问日志。根据用户名、访问时间、处理结果、请求URL等信息对服务访问日志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可导出。

(3)数据管理日志

数据管理日志主要记录与数据管理子系统相关的日志,包括与用户、用户组相关的增、删、改等;以开始结束时间的方式查询日志。根据用户名和访问时间对数据管理操作日志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可导出。

(4)安全管理日志

对运维系统中安全管理操作日志记录,可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可导出。

5、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业务协同流程的支撑,使用可视化的方式,通过对工作流程引擎的配置,来管理业务协同流程的表单类型、字段显示、按钮功能、流程流向、触发事件等。

5.1 业务流程模板管理

业务流程模板是工作流引擎的核心,所有其他功能都围绕业务流程模板运转,该功能模块主要管理一个业务流程的装配,包括流程模板创建、表单配置、视图配置、流程配置、功能按钮配置等功能。

1)流程模板创建

流程模板是指业务协同中的一个项目类别,如政府投资类项目可以设置一个流程模板,可以为系统中的不同项目分类分别创建一个流程模板。

2)表单配置

在表单管理中可创建不同种类的表单,每一个流程应该关联几个表单信息,供项目信息录入人员填报项目信息,系统支持增加个性化表单,为不同的流程展示个性化表单。

3)视图配置

用于关联视图管理中创建的视图,用于确定项目在不同状态下可见的项目信息、功能按钮等。

4)流程配置

项目协同过程中业务流程如何执行,需要通过给流程模板指定一个流程,该流程在流程管理中创建,如果流程存在嵌套情况,则主流程和子流程都需要在流程配置中进行指定,且还需指定主流程。

5)功能按钮配置

从系统内置的功能按钮库中,配置该业务流程模板需要的功能按钮。

5.2 表单管理

表单用于展示项目启动业务协同时需要填报的信息,包括项目基本信息、材料附件、空间位置等。在表单管理中可以为不同类型的项目信息创建一个表单,并在业务流程模板管理中挂载表单,实现业务流程模板与表单关联。主要功能包括表单分类创建、表单创建、表单页面元素配置等功能。

1)表单分类创建

在表单较多的情况情况,可以为表单创建分类,方便表单管理。

2)表单创建

通过向导式方式创建表单,在向导式创建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选择运行环境,如PC Web浏览器等。

3)表单页面元素配置

配置表单中展示的元素信息,如项目基本信息字段等。

5.3 视图管理

视图主要是指项目协同过程中,在不同状态下所显示的界面,如待办项目的界面视图、已办项目的界面视图。主要功能包括视图分类创建、视图创建、视图页面元素配置等功能。

1)视图分类创建

在视图较多的情况情况,可以为视图创建分类,方便视图管理。

2)视图创建

通过向导式方式创建视图,在向导式创建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选择运行环境,如PC Web浏览器等。

3)视图页面元素配置

配置视图中展示的元素信息,如项目列表显示的字段、该视图下的功能按钮等。

5.4 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通过可视化的方式配置业务协同的流转流向。主要功能包括流程分类创建、流程创建等功能。

1)流程分类创建

在流程较多的情况情况,可以为流程创建分类,方便流程管理。

2)流程创建

创建一个流程,为流程指定一个名称和分类。

创建一个流程后,可打开流程设计器,通过拖拽、选择等方式可绘制一个流程图。形成的流程图,可以业务流程模板中与模板进行关联。

5.5 监听器管理

监听器主要是用于在流程指定环节监听环节内的事件,如果符合条件的事件发生,系统将自动执行监听器定义的特殊操作。

监听器是一个特殊的程序,系统内置常用监听器,支持通过二次开发扩充监听器功能,以适应将来的业务需求变化。

6、关联系统对接接口

本项目与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关联系统之间,通过与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实现数据,按照不同类型采用前置库交换方式和API接口方式(Http或Web Service)。

本项目涉及的外部共享平台及关联系统接口如下表:

对接平台系统

对接系统

对接内容

对接方式

共享平台

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

电子证照等政务数据查询

调用平台注册发布的Http或WEB服务接口

市时空大数据平台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服务

调用平台注册发布的OGC WEB GIS服务接口

关联系统

扬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将项目策划生成项目信息、各部门意见信息等推送至扬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获取项目审批阶段过程

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前置库表交换。

查询项目审批证照附件等信息

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服务交换

提供一张蓝图查询、合规检测等数据及功能服务。

提供服务接口

(WebGIS服务)

江苏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依据所需提供项目生成策划的项目信息获取统一项目代码

调用其外部接口(Web服务接口)

相关部门业务审批系统

将项目生成策划流程和审批事项接入部门内部业务系统进行内部办理,并反馈办理结果。

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前置库表交换。

提供一张蓝图查询、合规检测等数据及功能服务。

提供服务接口

(WebGIS服务)

国家、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

项目策划生成信息、控制线信息为国家、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调用,并提供一张图标准查看页面。

根据国家标准提供外部调用接口(Web服务接口)、标准页面

 

6.1 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

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需要将项目策划生成项目信息、相关部门前期意见信息等推送至扬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需要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项目四阶段审批阶段时点信息,归集项目生命周期信息数据;还需要对接查询项目各阶段审批证照批文信息。

需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提供一张蓝图查询、合规性检测等数据及功能服务接口供其调用,为项目四阶段联合审批提速提供支撑。

6.2 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

与发改委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对接,将策划成熟的项目推送至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并获取项目统一编码。项目统一代码是实现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关联的唯一标识码。

6.3与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对接

建立通过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各相关部门的业务审批系统对接通道,实现需要与“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对接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自动对接项目策划生成的业务协同项目,方便部门内部开展协同业务办理,及时反馈协同意见。主要包括:市发改委业务系统、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业务系统等,以及其他需要进行相关数据对接的部门业务审批系统。

对需要对接一张蓝图的部门业务系统提供一张蓝图查询、合规性检测等数据及功能服务接口供其调用。

6.4 与国家、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

将项目策划生成信息提供给国家及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调用,接受国家、省级监督。同时,需提供一张蓝图展示应用页面(即一张蓝图展示子系统中的共享调用页面),供国家、省级平台调用。

国家、省级系统调用一张蓝图定位服务接口:

1)接口描述: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采用HTML5的postMessage方法将项目代码等参数传到城市“一张蓝图”标准页面调用接口,城市“一张蓝图”标准页面开发监听事件与监听回调函数,获取项目代码,再通过项目代码调用项目定位GIS服务实现项目的地图定位。

2)接口设计

“一张蓝图”定位服务接口请求方式:

上级审批管理系统请求

城市“一张蓝图”标准页面接收处理

win.postMessage(data,origin)

IE浏览器

window.attachEvent("onmessage", funCallback)

其他浏览器

window.addEventListener("message",funCallback, false)

“一张蓝图”定位服务接口参数说明:

参数

是否必须

说明

Data

{type:1,value:{xmdm:xxxx}},type定义需要执行的操作,默认1为项目定位,value是要查询定位的项目代码

Origin

通过窗口的origin属性来指定哪些窗口能接收到消息事件,其值可以是字符串"*"(表示无限制)或者一个URI。

通信监听回调函数:

function funCallback(e)

{

if(e && e.data)

funCallback

  {

var json = JSON.parse(e.data);  //上级系统传到的数据

    }

}

7、数据资源建库

7.1 数据建库目标

通过对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数据、行业现状数据、业务审批数据的整合建库,实现核心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不断完善,形成统一的“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空间数据库,满足“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业务工作需求的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单位在业务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权威的现状及规划数据服务支撑。

根据扬州市云上扬州顶层设计“大平台协同”原则,“多规合一”一张蓝图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应共享调用市级时空大数据平台的相关数据服务,鉴于目前市级时空大数据平台尚未建成运行,本项目先期建设时先利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有电子地图、卫星影像图作为基础地理地图底图,预留调用市级时空大数据平台基础地理数据服务接入接口。

7.2 数据建库内容

数据建库内容主要包含基础地理等现状数据、空间管控数据、规划成果数据、项目生成和审批数据等几种类型,按照“库-子库-专题-图层”的结构进行数据组织。

1) 基础地理等全域现状数据。全域数字化现状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用地现状数据、各类行业现状数据等,后期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提供新型开放数据(如手机信令数据、互联网大数据等)。

2)空间管控数据。主要包括三区三线,即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

3)规划成果数据:存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成果数据,具体详见项目数据资源规划章节。

4)项目生成和历史审批数据:主要是建设项目的地籍线、规划选址、用地审批红线等。

本期重点建设目录中的必选数据和相关部门可提供的部分可选数据,后期需要通过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不断补充完善。

8、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

8.1 标准规范建设

参照与遵循国家、省市、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扬州市“多规合一”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适用、开放、先进的标准化体系。标准规范建设内容包括《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数据建库规范》、《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交换规范》、《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关联系统对接接口规范》。

1)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数据建库规范

该规范制定“多规合一”一张蓝图、业务审批数据、业务协同数据等数据建库标准。在核心数据中,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差异分析图、“多规合一”规划图、控制线图以及重点项目布局图,不仅需要严谨的数据,并且需要制作美观的专题图件,数据采用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坐标系)。

2) 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交换规范

通过本规范对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涉及的业务协同数据、一张蓝图数据等共享交换数据资源目录进行规定,对共享交换数据字段、类型等进行详细说明;对平台日常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各业务部门与信息平台的对接应用过程中所需履行的手续、流程、所遵循的标准、所获得的服务、各方责任等内容进行制定和说明。

3) 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关联系统对接接口规范

本规范是确定平台与业务协同关联系统的数据对接接口规范,用于指导系统平台开发单位在开发本信息平台时,应该遵守的数据规则和应该实现的数据对接接口,相关业务系统需要的对接接口改造也适用于本规范。具体包括业务协同数据对接接口及一张蓝图数据对接接口。本规范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平台二次用户,依据本规范建立的平台,可以实现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之间公共数据的有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数据的纵向和横向交换。鉴于本平台非空间类业务数据均通过大数据共享平台进行交换,接口规范将基于《扬州市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接入指南》及相关标准。

8.2 管理制度建设

相关制度建设内容包括《扬州市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管理办法》、《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数据更新操作规程》。

1)扬州市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

本办法是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建设的成果文件,明确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类,如政府投资类、线性工程、工业项目等。设定各类项目的业务协同流程,规定各部门在业务协同各环节的职责、办理时限、审查内容等,是项目策划生成的指导性文件。

2)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管理规程

规范“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的运行与维护,保障系统运行效果,提高“一张蓝图”的利用率,包括明确各部门在业务协同平台运行中的职责和分工,平台日常运行和维护的主要内容,平台推广相关要求等。

3)扬州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数据更新操作规程

规定“多规合一”相关数据入库及动态更新规则,包括明确数据入库更新的责任主体、各部门的职责、入库更新的内容和流程等。

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本项目预算包含等级保护相关风险评估、等保测评费用,中标单位需根据等级保护2.0安全防护技术要求,按照三级等保编制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方案,并通过网络安全及行业专家评审,经行业主管部门核准后,报网络安全主管部门进行等级保护备案。

1)为避免软件平台完成后因测评不通过导致大的安全设计架构调整,影响平台整体稳定性和项目上线运行时间,本项目要求中标单位委托有资质并经公安部门备案的等级保护测评单位提前介入,提前对等保安全保护设计要求、安全风险点进行技术交底,提前对现有可复制利用的软件模块进行漏洞扫描等前期工作。

2平台开发完成、部署成功后,先进行风险评估及等级保护预测评,梳理存在的完全保护失分点,尽可能消除中级以上网络安全危险点,在试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确保预测评分达到80分以上或通过大数据安全服务总包检测。

平台正式上线前,进行等级保护测评,确保最终等级保护测评分达到80分以上。

10、工期要求

项目实施工期3个月,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协助市政府云计算中心完成计算存储等基础实施部署,完成“多规合一”平台框架部署及“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构建;第二阶段:重点完成业务定制、功能优化提升、定制开发及关联系统数据对接。

第一阶段计划及任务:项目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容完成软件需求调研及分析、系统设计、平台框架部署、标准规范编制、“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构建工作。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很重,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多个工作小组同步协同推进。

第二阶段计划及任务:2个月内完成软件平台优化提升(定制功能研发、业务定制、一张蓝图完善、关联系统对接设计、数据对接接口设计及开发、关联系统对接、主要功能测试、等保预测评、修改完善及上线试运行培训等。

11、项目试运行及验收

经用户测试认可,通过内部预验收后进行试运行,试运行3个月委托第三方开展验收前软件测试工作,验收前需等保测评合格。项目最终验收由云上办组织实施。

12、项目培训

本项目培训包括业务协同系统应用、数据接口及运维管理等应用培训,其中,业务协同应用培训包括市区及县(市)相关应用部门用户。

13、项目质保期

自项目通过验收之日起三年。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