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要求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底板,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2019年7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通知要求要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统一形成一张底图,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未完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的市县不得先行报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年11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19〕170号),明确建设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要求分布式存储的各类一张图数据,以服务形式统一接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监管决策、“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提供基础空间分析功能和数据支撑服务。
2019年10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苏发〔2019〕30号),意见指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及时将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纳入平台。
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出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指南要求建立各部门共建共享共用、全市统一、市县(区)联动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做好与国家级平台对接,积极推进与其他信息平台的横向联通和数据共享。以“一张图”为支撑完善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划成果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相关成果。
为支撑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成果管理,须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报批要求,先行开展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框架设计及框架搭建等工作,支撑我市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检查、建库、汇交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1.标准规范建设
1.1数据标准规范
基于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标准,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建立扬州市国土空间数据标准体系,开展扬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标准规范制定工作。
1.1.1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
根据部、省关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成果要求,结合扬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情况,完善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
1.1.2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细则
根据部、省关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细则,结合扬州市国土空间的管控要求,编制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的质量检查细则,保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顺利入库。
1.2平台标准规范
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标准规范的制定是平台框架设计的基础,本次项目建设需制定《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应用服务规范》、《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接入技术规范》、《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共享服务接口规范》等标准规范。
1.2.1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应用服务规范
制定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应用服务规范,规定平台提供的应用服务标准和方法,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行政审批、开发保护和实施监督。
1.2.2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接入技术规范
制定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接入技术规范,规定平台接入服务的形式、流程等,保障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与相关系统、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1.2.3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共享服务接口规范
制定扬州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共享服务接口规范,规定接口形式、标准等,支撑平台的信息共享服务。
2.数据资源建设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建立规划实施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提出以“一张图”为支撑完善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相关专项规划经依法批准后纳入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
根据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资源体系和《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数据资源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本项目空间数据资源按照“一张图”的建设要求,开展统一的底图底数资源建设及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建库工作。非空间资源建设也需要满足《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
2.1数据资源目录梳理
2.1.1空间数据资源目录梳理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横向涵盖国土、测绘、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不同行业。按照数据类型分为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其中现状数据包含基础测绘、资源调查、资源感知等,为掌握国土空间的真实现状和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变化状况提供数据基础;规划数据包含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为行政审批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管控依据;管理数据是行政审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含不动产、资源管理、规划管理、测绘管理等,为实施批后监管提供数据基础。社会经济数据为动态获取数据,包含人口、宏观经济等,为空间规划编制、评估提供支持。
表1 自然资源“一张图”分类
序号 |
大类 |
小类 |
1 |
现状 |
基础测绘 |
资源调查 |
||
资源感知 |
||
2 |
规划数据 |
国土空间规划 |
专项规划 |
||
详细规划 |
||
3 |
管理数据 |
不动产 |
资源管理 |
||
规划管理 |
||
测绘管理 |
||
4 |
社会经济数据 |
社会数据 |
经济数据 |
||
人类活动 |
||
城乡运行 |
依据分类体系,分析和梳理数据资源,制定分类体系和数据资源编码,建立数据资源目录。作为数据“共建、共享、共用”的核心,需集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产业、人口社会、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发展、区域协调、灾害风险、水土污染以及相关规划成果、永久基本农田等各类数据资源,形成覆盖全市、内容丰富、标准统一、准确权威的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资源体系。
2.1.2非空间数据资源目录梳理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规划成果形式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图件、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相关成果等。非空间数据资源目录梳理必须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附录C规划图件目录和附录D规划文本附表全部纳入。
2.2开发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质检入库工具
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提交全域数字化的空间建库成果,需开发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质检入库工具,完成规划成果审查,满足入库和成果汇交要求。
2.2.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质检细则
按照《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要求,构建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质检细则,满足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质检要求。质检细则包括数据完整性检查、基本检查、拓扑检查、指标符合性检查等。
表1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检查项目
序号 |
检查分类 |
检查项目 |
1 |
完整性检查 |
目录及文件完整性 |
2 |
数据格式正确性 |
|
3 |
数据有效性 |
|
4 |
图层完整性 |
|
5 |
基本检查 |
数据基础精度 |
6 |
接边精度 |
|
7 |
属性数据标准性检查 |
编码符合性 |
8 |
数值符合性 |
|
9 |
字段完整性 |
|
10 |
值域逻辑一致性 |
|
11 |
值域属性一致性 |
|
12 |
空间数据拓扑检查 |
点拓扑关系 |
13 |
线拓扑关系 |
|
14 |
面拓扑关系 |
|
15 |
线与面拓扑关系 |
|
16 |
面与面拓扑关系 |
|
17 |
碎线检查 |
|
18 |
碎面检查 |
|
19 |
表格数据检查 |
表格完整性 |
20 |
数据结构一致性 |
|
21 |
数据编码符合性 |
|
22 |
数值范围符合性 |
|
23 |
表格内属性一致性 |
|
24 |
表格间属性一致性 |
|
25 |
指标符合性检查 |
上级指标符合性 |
26 |
图面整饰检查 |
符号规范性 |
27 |
注记规范性 |
|
28 |
图廓整饰规范性 |
2.2.2详细规划成果数据质检细则
预留详细规划成果数据质检细则接口和方法,待日后详细规划成果形成后能够快速构建详细规划成果数据质检细则,支撑成果质检入库工作。
2.2.3专项规划成果数据质检细则
预留专项规划成果数据质检细则接口和方法,待日后专项规划成果形成后能够快速构建专项规划成果数据的质检细则,支撑成果质检入库工作。
2.2.4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质检
研发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质检工具,基于以上数据质检细则,构建各类空间规划成果质检规则模板并配置不同规划成果的质检模板,能无缝对接三级(市县镇)三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基于质检工具对提交的规划成果数据进行检测,形成质检报告。
质检工具要求适应性强,用户可灵活配置数据源、检查数据项等,能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各类数据的检测和入库。质检工具可扩展性强,在质检规则发生变化时,能适应规则调整。
2.2.5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入库
支持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入库,入库分为增量入库和更新入库2种方式。更新方式支持整体更新、单元更新。
2.2.6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历史数据管理
入库中保留数据痕迹,形成历史数据版本,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历史版本查询、历史数据对比和历史数据回溯等功能。
2.3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成果整合建库
依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将编制过程中形成符合规定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和工作底图数据纳入一张图中,形成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定位基础,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的一张图。
2.3.1底图底数整合建库
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符合入库要求(数据格式:GDB、MDB、SHP)的底图底数相关数据整合建库工作,包括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经济产业、人口社会、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土地利用审批、永久基本农田以及相关规划成果等。
2.3.2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建库
根据《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规范》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进行建库,形成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库,满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报批要求。
2.4数据资源处理
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应用,需要完成符号库制作、地图服务发布、专题图模板制作等。
3.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框架设计及搭建
3.1平台框架设计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框架设计一是要满足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需求,二是要支持后续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支撑自然资源和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功能扩展需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需要与国家级、省级平台对接,以及与其他相关系统平台的横向联通和数据共享。
平台框架设计基于中台设计理念,分别对前后端基础框架进行设计,前后端应尽可能降低耦合度,提高平台灵活性。前端基础框架基于微前端技术架构,小型应用可独立开发、独立运行、独立部署,便于维护;后端基础框架基于微服务技术架构,将应用拆分为微小粒度、业务逻辑任务单一、相互比较独立的微服务,后端基础框架需支持对现有系统或平台暂无法拆分或无需拆分的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行,支撑原有业务或新业务应用。
3.2 应用支撑
3.2.1统一门户支撑
面向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统一应用门户支撑。
3.2.1.1门户导航
门户导航提供统一登录界面,用户登录后,能在同一界面上,快速导航至所应用的功能模块。
3.2.1.2门户集成(应用系统集成)
平台框架应提供应用系统的集成功能,通过单点登录的方式可以访问其他授权的应用系统。
3.2.2统一用户管理
提供统一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新增、用户修改和用户注销。对接入基础平台的应用系统采用统一的用户管理,并建立与基础信息平台之间的用户同步机制,实现用户的统一管理。
3.2.3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包括组织机构新增、修改、删除及人员关联等功能。
3.3云服务管理
搭建云服务管理,包括服务资源目录管理、服务注册管理、服务资源代理、服务运行代理、服务授权管理、服务监督管理等功能,为局内外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全面监控用户对平台服务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3.3.1服务资源目录管理
(1)服务资源列表
按服务资源类型进行查看。
(2)服务资源检索
按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2种方式进行服务资源检索。
(3)服务资源详情
查看服务资源的详细情况,包括服务描述、服务发布的时间、发布部门等。
3.3.2服务注册管理
构建服务的注册中心,实现各类服务的注册管理,提供数据资源、功能服务等查询功能。支持GIS服务发布和注入。
3.3.3服务资源代理
对外提供服务需通过服务代理方式实现,避免暴露服务资源。
3.3.4服务运行代理
服务运行代理包括服务状态修改和服务元数据修改。其中服务状态修改包括服务的启动、暂停、注销等。
3.3.5服务授权管理
包括应用方申请服务和提供方授权处理。应用方申请服务包括申请服务、查看授权情况。提供方授权处理包括给予授权、不予授权、取消申请3种情况。
3.3.6服务监督管理
包括服务监督仪表盘和服务调用日志管理,动态掌握服务的使用情况。
(1)监督仪表盘
采用图表形式显示设定时间内服务调用情况,主要展示服务调用状态是否正常以及服务相应状态和时间。
(2)服务调用监督
采用列表形式显示设定时间内服务调用详细情况,包括调用服务的地址、调用服务的时间、调用服务的状态等。
3.4数据资产台账管理
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数据的资源目录管理、元数据管理,方便数据管理人员对数据目录和元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协助管理人员建立数据资产台账。
3.4.1 元数据目录管理
包括元数据目录的创建、修改、删除、注册和注销。
3.4.2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按照目录、数据集、实体、字段四级进行管理。目录记录元数据描述和说明信息,数据集记录顶层数据库的描述和说明信息,实体记录数据库中图层数据的描述和说明信息,字段记录具体要素的描述和说明信息。
3.4.3元数据查询浏览
包括元数据查询和浏览功能。查询功能包括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查询结果以列表方式展示,可以查看各类元数据的详细信息。
3.4.4元数据导入导出
包括元数据导入和导出功能。
3.5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展示及应用功能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不仅要满足数据能看,还要满足数据能用的需求。“一张图”应用需支持数据查询、分析、统计以及合规性分析等。要求可扩展性强,能灵活配置分析的数据源以及合规性规则。
3.5.1 基本功能
包括地图基本操作、多源数据查询、集成浏览、定位以及分屏对比、历史版本浏览等。其中地图基本操作包括:地图放大缩小、量距量面积、图层控制、数据叠加展示等。
3.5.2 专题图制作
以需求为导向,制作并输出专题图。专题图制作能灵活配置数据源,能灵活选择出图模板,另外出图模板可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场景。
3.5.3 数据查询
包括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属性查询包括条件查询和指标查询等。输出查询结果列表,点击列表记录可以在图上查看位置信息和详细属性信息。
3.5.4数据分析
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用地指标分析、用地冲突分析等数据分析功能。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在图上需要展示分析结果。
3.5.5数据统计
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用地统计、土地利用现状用地统计等数据统计功能,统计结果以报表的形式展示。
3.5.6合规性分析
根据合规性审查规则,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合规性审查,支撑项目审批。合规性分析需支持出具分析报告。
1)录入建设项目信息
支持录入建设项目基本信息,导入项目位置。
2)选择管控要素
基于项目类型(包括选址、用地、建筑工程、道桥工程、管线工程、民房工程、备案制工业等)配置管控要素及规则,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永久性绿地等管控要素作为控制要点。管控要素可灵活配置。
3)合规性分析
选择管控要素,对录入的建设项目范围进行合规分析,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展示,报告内提供相关分析截图。支持图表联动方式查看分析结果。
4)导出分析报告
支持合规性分析的在线预览和报告导出。
三、关键技术及网络安全
1)需考虑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的分层分级管理,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方便数据资源维护管理;
2)为缓解底层数据库频繁读写压力,需采用分布式缓存技术,提高访问性能;
3)需基于微服务架构,提高部署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需综合考虑基础平台服务代理及监控需求,采用API网关技术,代理、授权及监控数据服务、地图服务和应用服务等;
5)需采用在线计算技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多任务在线并行,进行数据质检;
6)需注重数据可视化效果,提升系统的展示能力、优化展示效果,增强系统性能,实现高性能的地图和图表数据的可视化联动展示。
7)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框架需进行安全架构设计,保障后期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符合三级等级保护建设要求。
四、项目实施要求
1、工期
项目工期初定为自签订合同之日起5个月,具体按照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度及成果汇交时限要求。
2、用户培训
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掌握系统的部署、运维、日常管理,保证系统正常使用。对业务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掌握一张图使用功能。
五、成果要求
1、相关标准规范;
2、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框架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展示应用系统;
3、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质检工具;
4、符合报批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
六、售后服务
项目通过验收后,自项目验收之日起,免费维护期为2年。对于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修复时间不超过12小时,其他系统故障修复时间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