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项目采购的是非进口产品。
二、本项目不接受超过430.00万元人民币(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投标报价。报价包括但不限于产品价、税金、运费、安装、检验、保险、培训、售后服务、评审支出、投标人的利润等其他一切必须费用。采购人不再支付报价以外的任何费用。
采购计划编号:
三、项目内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四、采购清单:
1项,包含规划报告、图件、附件。
五、建设内容:
1.项目概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中发〔2019〕18号)》要求各地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根据中央要求,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于2019年正式启动,并印发《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徐政办发〔2019〕102号)》,要求同步开展县(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居江苏省137家开发区第7位,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江苏省智慧园区,在徐州市建设淮海中心城市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开展本研究,有利于经开区进一步统筹全域要素配置,发挥概念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整体谋划新时代经开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通过空间优化和政策创新等推动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提质增效,为经开区中长期发展描绘可操作、能实现的发展蓝图。
2.规划范围
包括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包含五街一镇(东环街道、金山桥街道,大庙街道、大黄山街道、金龙湖街道,徐庄镇),总面积为293.6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
到2035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4.规划内容
(1)现状分析与评估。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全面摸清经开区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家底,并厘清权属关系,统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数据和工作底图;对经开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对现有空间性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规划建议。
(2)发展目标定位。认真梳理国家、省、市对经开区的发展要求,强化上层次国土空间规划对经开区发展战略的要求,深入研究经开区承担的角色和作用。结合现状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科学谋划到202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发展阶段的目标愿景与战略定位,强化“目标-战略-空间-指标”传导,形成可监测、可管控、可考核、可评估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人口和用地规模。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宜居生活等目标,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科学预测规划至2035年的常住人口规模。以集约节约为导向,谋划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建设用地规模,制定与目标定位相匹配的用地空间布局和优化策略。主动对接和落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并分解至乡镇。
(4)底线约束。坚持保护优先、集约节约,落实、校核市级规划控制底线,在“三调”底数底图基础上,对市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进行细化优化,统筹各类底线性要素,严格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管控性要求和约束性指标,细化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划定绿线、蓝线、紫线和工业保护红线。
(5)城乡空间结构优化。破解由产业用地效率不高、产业布局分散发展等带来的片区发展失衡、空间布局混乱、统筹管理低效等问题,围绕中心、枢纽、节点精准配置资源,释放战略空间、承载优质要素、激活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6)土地利用布局。落实和深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空间分区,优化各类功能布局,明确用地结构优化目标与策略,优化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结构,明确生态用地、农用地控制比例,提出居住、工业、商业、公共设施、绿地等各类用地的配置比例,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方案。加强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摸查盘活潜力,提出分区分类盘活指引。
(7)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要求,统筹耕地、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与修复,确定自然资源保护底线和利用上线,提出各类自然资源供给总量、结构优化、布局调整、生态修复的重点、方向和时序安排。
(8)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导向,结合经开区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思路,提出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与策略,制定产业发展指标体系;明确产业用地供应重点空间,提出产业空间优化与整合提升的原则与措施;细化完善创新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工业布局,优化完善现代服务业布局;提出产业用地提质增效的相关政策。
(9)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立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明确租赁住房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布局。根据徐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明确经开区公共服务设施核心指标;考虑经开区作为国家级重要开发区的特点,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设施、产业社区、产城融合综合体等布局,按照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具体明确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用地和功能优化的策略,明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和布局。
(10)综合交通体系。提出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和策略,以及具体的交通规划指标,明确重大交通设施的功能等级、用地规模、空间布点和衔接要求;确定城市干线道路系统和集散道路的功能等级、网络布局、红线控制要求;确定公共停车设施布局和规模;确定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总体布局要求。
(11)综合防灾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构建经开区综合防灾、基础设施体系,确定综合防灾、能源、供水、排水、通信、燃气、电力、环卫等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及主要设施走廊控制范围与要求。
(12)近期行动计划和实施保障机制。系统梳理各部门发展需求和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统筹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用地需求;研究提出规划实施政策和保障机制。
5.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3日内,开展部门座谈、镇街调研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甲方应保证乙方顺利进场踏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第二阶段:初步思路阶段。乙方应在准备工作阶段结束后10日形成初步思路,提交甲方研讨和征询意见。
第三阶段:初步成果阶段。乙方应在初步思路阶段结束后60日形成成果初稿(含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
第四阶段:中期成果阶段。乙方应在初步成果阶段结束后60日形成中期成果(含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并召开专家评审会。
第五阶段:终期成果阶段。乙方应在中期成果阶段和专家评审会结束后30 日形成终期成果(含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并开展上报审批工作。
第六阶段:项目结题。乙方应在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批通过后10日形成结题成果(含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报送甲方完成项目结题。
6.成果要求
初步成果阶段:5-7月,7月形成初步成果。
中期成果阶段:8-10月,10月完成中期成果。
最终成果阶段:11-12月,年底前上报。
成果包括规划报告、图件、附件。成果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其中,纸质版以A3文本形式提供,各提供8套。电子版应提供纸质版对应的全套成果。
六、其他要求:见招标文件第五章《拟签订的合同文本》和《合同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