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仅供参考,具体以磋商文件为准)
一、采购需求前附表
序号 |
条款名称 |
内容、说明与要求 |
1 |
付款方式 |
合同签订后30日内支付合同款的40%,提交初步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后30日内支付合同款的40%,提交最终成果后30日内支付合同款的20%。 |
2 |
服务地点 |
合肥市,采购人指定地点 |
3 |
服务期限 |
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 |
二、项目概况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库)是指建筑物配套建设的停车场,是城市停车设施供给主体,具有出行终端停车和兼顾车辆出行过程中社会停车的双重功能。合肥市相继在2003年、2006年、2008年、2013年、2015年等颁布实施及优化调整了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并在规划管理和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等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模式不断优化,小汽车供需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现状执行的“建设工程配建车位设置标准”中的部分规定已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要求,有必要对合肥市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进行优化。
立足合肥市配建停车供需现状及发展特征,坚持问题导向、政策导向,体现“供需统筹、区域差别化”的原则和理念,结合道路条件、公共交通供应等交通差异化发展水平,进一步系统修订、优化合肥市配建停车标准,以改善停车供需状况,促进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
三、服务需求
(一)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为合肥市域范围,重点研究范围为合肥市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包河区行政区域范围。
(二)主要内容
(1)合肥市停车现状分析
对合肥市各类建筑物进行停车供需调查分析(停车供需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建停车指标表中的16大类、29小类建筑。其中住宅、商业、办公、医院等重点类型建筑,需各区至少选择3处进行连续一周停车进出调查),研究我市现行配建停车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合肥市城市交通及停车发展现状,探究停车供应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为配建停车差异化分区提供依据。
(2)国内外城市停车经验分析与借鉴
借鉴国内外主要城市停车发展政策及管理经验,为合肥市停车配建标准优化提供政策依据和导向。对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停车配建指标进行调研,分析与总结其优缺点及适应性,为合肥市停车配建标准优化提供经验借鉴和指标参考。
(3)各类型建筑物停车需求发展预测
结合停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需求预测模型,对各类建筑物停车需求发展预测分析。
(4)停车分区与建筑物分类研究
重点面向城市、交通新格局,考虑土地利用水平、交通设施供给、居住及就业人口强度等方面,优化合肥市停车分区。面向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新业态,优化建筑分类。
(5)停车配建指标优化修订研究
根据合肥市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和战略,在开展不同建筑类别停车供需调查的基础上,从面向实际需求、保障基本停车、调节通勤出行、符合总体战略等方面出发,评估并合理优化现行配建停车指标。
(6)保障措施
从规划设计、行政管理、建设实施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保障措施。
(三)成果要求
(1)成果构成
成果应准确、完整地阐述项目意图和内容,主要为研究报告书、附图、合肥市停车发展现状分析专题以及国内外城市停车发展相关资料汇编专题等。
(2)成果形式
1、纸质成果:最终成果统一装订为A3或A4格式,数量3套;
2、电子文件:全套成果的电子文件,包括供汇报展示用的演示文件,供印刷的出版成果以及其他所有成果的原件。
(四)服务质量标准
1、项目成果要严格依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现状交通情况及关键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研究工作开展之前应针对研究内容描述对项目的理解和要求的认识,剖析项目的难点和重点,制定完成研究任务的相应对策;
4、研究工作应遵循思路开阔、方法科学、手段先进、观点明确、结论可操作性强等原则;
5、研究报告书应做到文字流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数据详实可靠、图表规范清晰。
6、提交成果后,继续维护服务1年。
(五)人员配备
1、拟任项目负责人(1名)须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具有交通规划(或交通运输)专业高级职称(含副高);
(2)具有高级职称(含副高,专业不限)但其学历(或学位)证书上的专业为交通工程(或交通运输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除项目负责人外,驻点服务项目组的技术人员不少于7人,且须包含有城市规划(或城乡规划)、交通工程(或交通运输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建筑学相关专业的学历(或学位)证书人员。
注:响应文件中须提供上述人员名单(格式自拟)及相应的证书扫描件。上述拟配备人员要求为初审要求。
四、报价要求
本项目报总价。报价包括完成本项目的服务费用、税费等所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