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一)建设思路与目标
适应大众旅游和“旅游+互联网”时代需求,以加快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创建为目标,以文旅行业大数据建设为基础,按照“顶层设计、市县联动、政企协作、高效务实”的工作原则和“专业性、整体性、拓展性”的建设思路,结合滁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管理实际,统一建设全市智慧文旅体系,打造兼具服务、营销、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市、县(区)两级文旅融合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全市文旅产业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宣传营销能力。与滁州智慧城市中心、省文旅信息中心实现有效互联和数据共享,总体开发建设水平力争居于全省市级前列。
(二)相关背景与依据
1、《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
2、原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
3、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的指导意见》;
4、《安徽省文化厅“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安徽省文旅厅《关于印发2019年全省智慧旅游工作要点的通知》;
5、滁州市《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滁州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滁政办〔2019〕21号)、《滁州市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滁政办〔2019〕22号)、《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5)》、《关于进一步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滁数资〔2019〕31号)、《滁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路线图(2019-2022)》、《滁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6、互联网时代大众旅游需求、滁州全域旅游发展需求、上级有关部署要求等。
(三)建设任务与周期
1、“一个中心”—滁州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同步建设1个市级总中心、8个县(市、区)级独立分中心)
2、“四个平台”—总体建设架构为“两大平台”
(1)滁州文旅移动端综合管理服务应用平台(同步建设1个市级总平台、8个县(市、区)级独立子平台)。市级总平台暂定名“一码游滁州”,县(市、区)级子平台暂定名“一码游**(县市区名)”。
该平台为总入口平台,市、县两级平台下均设3个应用平台:文旅公众服务平台(客户端)、文旅政务服务平台(政务端)、文旅行业监管服务平台(管理端)。
(2)滁州文旅产业监测管理平台(同步建设1个市级总平台、8个县(市、区)级独立子平台)
3、计划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4个月内,自主采集数据工作完成,市、县两级的文旅大数据中心和文旅公众服务平台(客户端)建成试运行;12个月内系统平台全面开发建设完成,并完成验收、交付使用。
(四)建设原则与要求
结合地域特点和行业要求,着眼全市、因地制宜、统筹整合、统一规范、整体建设、拓展共享。
1、总体部署,分步实施。按照上级智慧文旅建设总体部署和自身实际需求制定建设目标,明确重点、整体建设。
2、统一标准,保障共享。明晰重点建设项目和统一规范标准,确保实现市、县两级行业数据及平台的信息共享。避免数据信息孤岛化、平台功能无用化。
3、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特色和主题,分清轻重缓急。
4、实用可靠,专业先进。专业技术先进,借鉴成熟经验,定制开发创新,注重实用实效。
(五)建设模式与分工
坚持市县统筹、联动协作、分级负责,以“1+N”模式统一开展、集中推进全市智慧文旅体系建设。
工作主体上:市级文旅部门总体牵头(1),8个县(市、区)文旅部门按属地管理分工负责、协作配合、联动推进(N)。
建设内容上:市级“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建设主导(1),8个县(市、区)分中心、子平台建设同步(N)。
开发费用上:滁州智慧文旅综合管理服务应用平台的硬件部分由市数据资源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本招标项目中不含硬件部分);软件平台开发部分总预算为285万元,由市县两级文旅部门以“1+N”模式共担。项目平台开发之外的其他相关费用(综合平台正常运行所需的通信运营商和主流OTA平台等数据引入费用、产业监测平台视频监控接入费用、前后台运维服务费用等),均由市级文旅部门另行负责。
各县(市、区)文旅部门基于全市综合平台之外自行增项建设的,所有项目建设工作(软件和硬件)及相关费用均自行负责。
二、开发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总体建设规划需求
项目 |
主要内容 |
规划建设需求 |
|
一个中心 |
智慧文旅综合大数据中心 |
制定全市各类文旅数据信息采集范围、采集标准规范;分门类、分渠道做好全市各类涉文涉旅数据信息采集和管理。建设1个市级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分设8个县市区数据中心(自成8个县(市、区)级独立分中心)。 |
|
四个平台 |
文旅移动端综合管理服务应用平台 (注:市级总平台暂定名“一码游滁州”,8个县市区级子平台暂定名“一码游**”。市县两级平台总入口下均设3个应用端) |
1、文旅公众服务平台 (客户端) |
面向市场用户群体,开发集资讯、服务、资源 、产品、线路、宣传、推广、营销、商务、体验、互动、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滁州智慧文旅移动端综合服务应用平台。建设1个市级总客户端平台、8个县(市、区)子客户端平台(自成8个县(市、区)级独立应用平台)。 |
2、文旅政务服务平台 (政务端) |
面向社会、游客和文旅企业开发政务资讯、动态新闻、政策法规、通知公告、信息发布、行政审批服务(办事大厅)、文件下载、音像视图等功能。支持单点登录(SSO)链接“皖事通”滁州市平台、滁州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建设1个市级总政务端平台、8个县市区子政务端平台(自成8个县(市、区)级独立应用平台)。 |
||
3、文旅行业监管服务平台 (管理端) |
整合全市文旅行业监管服务资源信息,开辟文明旅游、诚信旅游、安全旅游、投诉受理及行业“红黑榜”等管理专栏,对接12301、12318等平台,实现移动端在线行业管理服务、市场监管和咨询投诉等功能(投诉信息跳转至12301、12318等平台管理)。建设1个市级总管理端平台、8个县市区子管理端平台(自成8个县(市、区)级独立应用平台)。 |
||
4、文旅产业监测管理平台 (文旅产业监测中心) |
通过可视化手段,实现文旅行业、产业数据实时监测与统计分析,实现文旅单位及场所实时视频监控展示与管理。建设1个市级总平台、8个县(市、区)子平台(自成8个县(市、区)级独立监测平台)。 |
(二)具体内容及需求
1.“一个中心”—滁州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
同步建设1个市级大数据中心、8个县(市、区)级独立分中心。
建设内容 |
总体要求 |
具体内容 |
市级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 |
编制全市统一采集规则和规范标准,获取各类文旅基础数据信息,集中存储,统一交换,通过应用平台发布。 |
文旅类型数据管理 |
文旅体验数据管理 |
||
文旅信息数据管理 |
||
系统基础数据管理 |
||
县级智慧文旅大数据分中心 |
以市级中心为总平台,8个县(市、区)级独立分中心为分级功能管理平台,设置分级权限,实现全市文旅大数据统一管理和共享。 |
县级平台 |
数据交换 |
||
访问方式 |
||
超融合数据中台架构 |
系统平台统一管理 |
提供系统平台统一管理相关功能 |
数据统一管理 |
提供数据统一管理相关功能 |
|
大数据资源管理 |
提供数据库配置、数据台账管理、网盘管理等 |
|
大数据开发服务 |
提供服务调用监控、服务调用认证等 |
|
|
可视化设计 |
提供UI编排、动态组件、GIS组件等 |
|
可视化管理 |
首页管理、主题管理、布局模板管理、任务管理、分析管理、图谱管理、组件库管理、数据源管理、移动、删除等 |
超融合数据中台架构 |
可视化模式设计 |
决策仪表盘展示、大屏综合显示、自助式查询、联机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的数据监控等 |
数据集中存储 |
符合滁州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存储管理要求,数据统一与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部门对接。 |
1.1 建设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框架系统
1.1.1 基本需求
1.1.1.1 市县联动,整合市县两级文化和旅游管理、客源市场、
文化和旅游资源、涉文涉旅企业、文化文物场所、旅游交通、旅游公共服务以及休闲、娱乐、住宿、美食、购物等相关基础数据信息,多渠道扩大数据接入来源,充实大数据信息储备。
1.1.1.2 实现市、县两级文旅大数据中心数据统一、共享,支持与省级文旅大数据中心、滁州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互联共享。
1.1.1.3 建设文旅大数据中心功能体系
基础功能—文旅综合数据管理、文旅体验数据管理、文旅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等。
应用功能—景区及旅游厕所等地理信息系统、文旅单位视频监控接入系统、客流监测统计分析系统、文旅市场管理系统、文旅政务服务系统、文旅宣传推广系统、旅游商务预订系统、网络评价分析系统等。
数据中台—实现系统平台、数据平台等相关平台统一管理功能。
1.1.2 技术要求
1.2 采集滁州文旅大数据信息
1.2.1 基本需求
1.2.1.1 制定统一、规范的文旅基础数据信息获取规则和采集标准,进行统一采集、存储、应用、管理。设市级大数据总板块和8个县市区分板块,市、县两级统分共享。
1.2.1.2 支持文旅大数据与公安(住宿接待与安全监控)、气象、交通、商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领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支持通信运营商、主流OTA(如携程、驴妈妈、途牛、同程)等平台数据引入(为保证项目运行验收,中标单位需自行、自费接入各类数据)。
1.2.1.3 支持各类文旅数据信息的后续完善、更新。
1.2.2 技术要求
建设 内容 |
总体要求 |
具体内容及要求 |
采集 要求 |
全面采集市、县两级文化和旅游基础数据信息,保证数据的专业性、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 |
制定详细、有效的采集工作实施方案。 包括且不限于:采集规范标准、采集目录、信息内容、采集流程、工作组织、实施计划等。 |
采集类型 及形式 |
根据数据分类、数据来源、采集范围等,分渠道进行采集和管理。 包括且不限于:自主采集(投标人方全程负责,招标人视情配合)、数据对接(其他相关领域及网络平台等,由投标人全程负责开发并支持对接引入)、其他。 |
1、自主采集: (1)1+8市、县两级文旅行业管理相关数据(城市概况、文旅部门及二级机构、文旅行政职能等); (2)全市文旅行业系统内所有各类涉文涉旅企事业单位(景区景点100、旅游度假区5、星级饭店20、星级餐馆20、旅行社及分社100、星级农家乐150、皖东民宿10、皖东农家乐20、各类旅游营地/基地50、旅游商品企业60、旅游购物场所50等,总数约 600 家以上); (3)全市各类涉文涉旅单位、公共服务设施及场所(重点旅游村/镇20、文化场馆137、文保单位77、重要快捷酒店30、特色餐饮20、休闲娱乐20、旅游客运公司10,以及游客集散/咨询服务中心10、服务驿站50、旅游厕所200、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等,总数约600 个/处以上); (4)全市重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非遗产品(文化及手工)20、地方文艺5、旅游线路15、特色美食小吃50、特色旅游商品100等。(总数约200个/种以上) 2、数据对接: (1)支持对接引入文化、商务、市场监管、公安、交通、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涉文涉旅基础信息数据(涉密管理等特殊规定情形除外)。 (2)支持对接引入通信运营商、主流OTA平台等信息数据(平台正式运行后使用费由招标人承担)。 |
2.建设滁州文旅移动端综合管理服务应用平台
同步建设1个市级总平台、8个县(市、区)级独立子平台。市级总平台暂定名“一码游滁州”,县(市、区)级子平台暂定名“一码游**(县市区名)”。其中,市级总平台既独立使用(文旅微信公众号),也接入“皖事通”滁州市平台共享使用,并可融合“安康码”旅游预约等功能。
该平台为总入口平台,市、县两级平台下均设3个应用平台:文旅公众服务平台(客户端)、文旅政务服务平台(政务端)、文旅行业监管服务平台(管理端)。
2.1文旅公众服务平台(客户端)
2.1.1 基本需求
2.1.1.1 适应现代大众旅游、数字旅游、全域旅游需求,通过移动客户端系统,扩展和集成用户对旅游服务、旅游商务等需求,开发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旅游电子地图、吃住行游购娱基础指南、导览导航导厕导购等),从旅游资源、产品资讯、旅游体验、旅游服务、旅游活动、旅游商务(交易预订)、小程序等多层面,实现旅游全要素信息和服务等综合应用功能,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一站式服务,打造集资讯、服务、商务、推广、营销、体验、互动、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县两级文旅融合公众服务平台,做到“一机在手、畅游滁州”。
2.1.1.2 该平台整合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农家乐、民宿、旅游基地、文化场馆、文物单位、休闲娱乐、旅游美食、旅游购物、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加油站、导游服务、交通导航、旅游气象等相关基础数据信息,从文旅资源、资讯、产品、线路、活动、管理、服务、体验、推广、营销、咨询投诉等多个层面,实现滁州文旅全要素信息、全域地图(手绘/电子)、公共服务、景区导览(AR)、语音导游、电子商务(可链接跳转OTA等第三方平台实现自行预订和交易)等移动端综合应用服务功能。
2.1.1.3 同步建设1个市级总客户端、8个县(市、区)级独立子客户端。
2.1.2 技术需求
建设内容 |
总体要求 |
具体内容 及要求 |
功能板块 |
文旅公众服务平台
(客户端)
|
用户通过手机关注该客户端,实时了解滁州文旅资源、产品信息、文旅单位、线路推荐、旅游活动、服务选择等,实现在线预订交易;利用该客户端进行自媒体活动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等等。 |
1、基本内容: 按照未来滁州文旅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要求,涵盖全市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公共服务、政务资讯、互动体验、产品推广、宣传营销、在线商务等各类信息。 2、基本板块:主菜单、类型化和功能化子菜单、重点链接、一键到达(查询和预订)等。 |
举例(不限于以下): 1、菜单—“醉美滁州”。发布和宣传推广全市文旅资源、旅游购物、地方美食、旅游线路等数据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 2、菜单—“文旅企业”。介绍和推广各类文旅企事业单位信息(文字、图片等)。如:文化场馆、文保单位、文化娱乐场所、文化服务中心,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农家乐、民宿、各类旅游基地、旅游商品企业等。包括各单位的基本数据信息(地址、电话、级别等)、图片、简介、停车、一键导航、OTA预定、周边信息、支持虚拟全景等。 3、菜单—“智慧服务”。发布文旅公共服务信息。 我的周边:基于游客所处位置,通过手机实现附近文化场馆、景区、酒店、旅游厕所、停车场、加油站、购物场所、农家乐等定位服务; 公共服务:导游服务、交通导航、景区导览(音视)、全域地图(电子/手绘)等; 4、菜单—“互动体验”。用户行为类功能及信息。 文化活动:文旅活动查询、在线预约报名(支持跳转至相应文化平台)、宣传推广信息、投诉咨询、互动分享、产品体验等。…… 根据后期需求,开发预留共享视频、直播及服务点单、评价留言等扩展功能。 |
2.2 文旅政务服务平台(政务端)
2.2.1 基本需求
2.2.1.1 扩展和集成政务信息、文旅资讯、动态新闻、政策
法规、通知公告、信息发布(含舆情)、政务服务(办事大厅)、音像视图、文件下载等功能,对接共享“皖事通”滁州市平台、政府门户网站文旅局平台等,搭建文旅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文化娱乐、公共服务、旅行社、新闻出版印刷、广播电视、导游管理、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方便用户查询、办事和监督。
2.2.1.2 同步建设1个市级总政务端、8个县(市、区)级独立子政务端。
2.2.2 技术需求
建设内容 |
总体要求 |
具体内容及要求 |
功能模块 |
文旅政务服务平台 (政务端)
|
1、用户通过移动端关注,实时了解政务资讯、动态新闻、政策法规、政务服务等信息,实现移动端在线行政审批、办事服务等。 2、市级总平台既独立使用,也接入“皖事通”(“皖事通办”)滁州市平台,链接实现网上办事大厅功能。 |
1、基本内容: 满足未来滁州文旅政务服务信息管理智慧化要求。 2、基本板块:主菜单若干、分类型和功能化子菜单、链接查询、在线办事、文件下载等。 |
举例(不限于以下): 1、菜单—“政务资讯” 2、菜单—“新闻动态” 3、菜单—“政策法规” 4、菜单—“行政审批” 5、菜单—“文件下载” …… |
2.3 文旅行业监管服务平台(管理端)
2.3.1 基本需求
2.3.1.1 将全市文旅行业监管服务资源信息纳入平台,实施线上行业管理、市场监管等,实时掌握文化旅游行业运行质量和市场状况。开辟文明旅游、诚信旅游、安全旅游、投诉受理及行业“红黑榜”等专栏,方便用户查询、投诉和监督,利于规范服务,整治市场,提升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对接共享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12301、文化市场监管平台12318、“皖事通”滁州市平台等,实现数据融通、集成及共享。
2.3.1.2 同步建设1个市级总管理端、8个县(市、区)级独立子管理端。
2.3.2 技术需求
建设内容 |
总体要求 |
功能模块 |
滁州文旅行业监管服务平台 |
开辟文明旅游、诚信旅游、安全旅游、投诉受理及行业“红黑榜”等管理专栏。,接共享12301、12318、“皖事通”等平台,实现行业监管信息发而、移动端在线市场监管和咨询投诉等功能(投诉信息跳转12301、12318等平台管理)。 |
举例(不限于以下): 1、菜单—通知公告 2、菜单—质监执法 3、菜单—文明旅游 4、菜单—诚信旅游 5、菜单—投诉受理 6、菜单—文旅红黑榜 …… |
3.建设滁州文旅产业监测管理平台(文旅产业监测中心)
3.1 基本需求
3.1.1 以全市智慧文旅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支撑,通过可视化动态分析图例,实时展示文旅资源数据和客流运行数据,对旅游市场接待数据、总体客源地善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对重点景区、重点时段游客流量、客源地等进行实时有效监测。支持安全预警和应急调控管理。
3.1.2 支持通过专线或公网,将全市相关文旅单位重点场所的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平台开发完成后,由招标人选择1-2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示范,由中标供应商自行、自费完成视频接入试运行至验收合格。项目完全合格并交付后,该监测平台后期正常运行中所需相关接入费用由招标方负责。
3.1.3 同步建设1个市级总平台、8个县(市、区)级独立子平台。
3.1.4 市级总平台既独立使用,也与安徽省文旅产业监测中心、滁州智慧城市大中心管理平台对接共享。
3.2 技术需求
建设 内容 |
总体要求 |
具体要求 |
|
滁州文旅产业监测管理平台 ︹ 产业监测 预警管控 ︺ |
市级 产业 监测 中心
|
以全市文旅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支撑,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全市重点涉文涉旅场所视频监控画面和场景实况,对全市文旅资源数据、文旅市场客流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监测和统计分析,为市场决策和旅游预警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持。 |
实时展示并动态更新涉文涉旅企业基础信息和市场运行数据信息及分析图例、重点文旅场所实时接待数据及客源地信息,做到文旅产业运行情况一张图、一个屏。 1、平台系统功能模块包括:文旅产业概况、景区接待及客源地监测、全市游客接待及客源地分析、游客画像等;支持PC和数据大屏展示,部分功能支持定制化移动端展示。 2、完成基于GIS的视频监控平台开发。 3、提供重点景区、重点时段客流预警分析,建立涉旅相关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系统。 |
县级 产业 监测 中心 |
8个县(市、区)级产业监测中心无需专门开发独立系统平台,由市级中心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提供数据平台,按行政属地权限分配共享接入。(县(市、区)级中心可共享市级平台中县级数据信息,形成本地区独立的产业监测分中心平台) |
||
视频 融合 平台 |
建旅视频数据监控平台,做好视频数据开放平台的开发预留,以匹配和满足后期建设需求。 |
(三)硬件平台及系统安全要求
满足滁州市数据资源管理部门有关政务云和数据集中统一管理需求,满足滁州智慧文旅综合管理服务应用平台基本软、硬件需求和扩展升级、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管理等技术需求,按照实际需求建设和配置相关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
本招标项目不包括硬件平台、数据安全、系统环境安全建设,系统运行硬件环境安全及等保工作需对接市数据资源管理部门,但投标人需对上述提出具体方案说明。
二、商务要求(重要条款用“★”标明)
(一)货物的生产、安装、维修、检验、验收等按照以下原则执行:有国家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无国家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无行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标准的执行企业标准。
(二)如果在技术参数或配置中标明了品牌或产地,则仅供参考,并非指定,但投标人提供的货物必须满足主要技术参数及配置要求,投标人可以选用替代的方案,但这种替代整体上要优于或相 当于交易文件的相关要求。
(三)供货时所有货物(包括零部件)须为全新的、未使用过的原装正品,并完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提供厂家出具的合格证书、有国家强制性认证要求的产品须提供相应证书,货物的技术参数及配置情况必须由投标人提供国家相关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生产厂家公开发布的印刷资料等技术资料予以支持。没有技术资料支持的技术参数及配置不能视为响应。 (厂家出具的合格证书供货时提供)
(四)技术支持
1、中标人应向招标人提供全方位、及时而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中标人负责供货、安装、调试。
3、中标人负责将货物的全部有关技术文件(外文应提供中文翻译资料,下同)、施工图纸、资料、测试、验收报告等汇集成册交付招标人,涉及进口的产品或部件配件软件等须提供中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完税证明及商检证明等材料。
(五)质保及售后服务:
1、中标人须提供至少三年的免费质保服务,以承诺为准。所有质保费用均已包含在投标报价中,质保期满后,应提供优先的有偿售后服务及按不高于投标文件中主要配件、易损件清单所报价格供应原厂零配件等。软件终身免费升级服务。
2、中标人须设有维修服务电话,负责解答用户在货物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操作方法。
3、售后服务响应时间:如货物出现故障,电话响应无法解决,中标人必须在接报修电话 24 小时到现场并解决问题。
(六)培训:中标人负责为招标方操作人员提供操作及维护培训,直至其能熟练独立操作及日常维护与保养,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八)交货地点: 招标人指定地点 。
1、招标人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验收,没有国家标准的按行业标准验收,无行业标准的按地方或企业标准验收,中标人予以配合。涉及安全、消防、环保等其他需要由质检或行业主管部门验收的项目,招标人须约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参加项目验收。
2、货物在验收时,投标人应提供发票、制造厂家出具的产品合格证书、装箱清单等, 涉及进口的产品、部件、配件等须提供中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完税证明及商检证明等材料;提供有关货物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保养修理所需的各种随机工具及相关设计、制造、检验、安装、技术性指导等文件和应由投标人提供的必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