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内容及要求
一、项目背景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是我国海洋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由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组织开展,旨在加快推进海湾综合整治和生态岛礁建设,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加快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是改善海洋环境质量,提升海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需要,对于沿海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城市,主要是促进近海水质稳中趋好,受损岸线、海湾得到修复,滨海湿地面积不断增加,围填海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在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海岛实施生态修复,促进有居民海岛生态系统保护,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到2020年,蓝色海湾工程将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16个海湾,推进50个重点小海湾的整治修复,大大提升我国海洋环境生态保护与建设能力。
2016年,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安排中央资金25.9亿元,支持沿海18个地区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温州市洞头区成为全国首批8个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5月、11月,洞头通过国家海洋局中期检查和第二次现场检查,项目建设进展排名全国蓝色海湾试点城市第二。2018年1月24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以“修复蓝色海湾”为主题的海洋生态宣传报道,东岙沙滩整治修复项目作为主要典型受到点赞。2019年4月,由于洞头蓝色海湾整治修复项目的优异表现,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授予温州洞头第二批“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蓝色海湾行动方案项目资金)。项目实施“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养还海”等重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二、 项目内容
1.修复海滩后监测
对6个海滩养护修复工程开展工程后监测,其中东岙沙滩修复工程、沙岙沙滩修复工程、凸垄底卵石滩修复工程、韭菜岙沙滩修复工程等4个已经完成的海滩修复工程(海滩位置见图2-1),监测内容包括:剖面地形和沉积物等。剖面设置数量:东岙沙滩不少于3个剖面、沙岙沙滩不少于2个剖面、凸垄底卵石滩不少于3个剖面、韭菜岙沙滩不少于9个剖面,合计剖面数量不少于17个;监测频次为每年2次~3次地形和沉积物监测(含台风后加测),合计监测2年;监测期内水下剖面监测不少于2次,沉积物监测频次不少于2次,沉积物采样数量不少于160个(其中潮间带沉积物约100个、潮下带沉积物约60个)。2020年新建设的2个海滩修复工程位置见图2-2,设计监测剖面数量不少于8个,首次监测为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实施,合计监测时长为1年;其中潮间带剖面监测不少于4次(每个季度1次,台风后加测1次);监测期内水下剖面监测不少于2次;沉积物监测频次不少于2次,沉积物采样数量不少于64个(其中潮间带沉积物约40个、潮下带沉积物约24个)。
2.后监测评价报告编制
根据后监测数据,结合工程设计资料,分析评价监测周期内各个修复海滩地形地貌演变特征,并编制海滩修复工程后监测评价报告。

图2-1 拟监测已完工修复海滩位置示意图

图2-2 拟监测新修复海滩位置示意图
(图中王山头、西山头为两个新修复沙滩位置示意)
三、任务指标
1、温州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修复沙滩后监测评价报告1份。
2、和采购人共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四、其它要求
1、 工作进度:项目实施为两年,项目成果报告于2022年6月底前完成并提交。
2、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采购人支付中标供应商合同总价50%的预付款;在中标供应商完成课题任务并通过采购人验收后,采购人支付中标供应商合同总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