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内容及要求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诸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项目
2、招标内容:
3、规划范围:市域范围,覆盖诸城市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约 2151 平方公里。
4、承包方式:固定总价承包。
5、服务期限: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至 2020 年底前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审查报批(若期间省厅改变完成时间要求的,以省厅时限为准。投标人需按照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规定时间执行)。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一)项目要求
1、基础调研与资料梳理
①现状调研。收集行政区划、地质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经济人口、人文历史、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和调查评价数据,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空间类规划、行政审批等数据,夯实规划底数与底图。通过现场踏勘、部门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发展实际与合理诉求,掌握各部门有关政策要求、各行业发展趋势与目标等。
②统一基础数据。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空间基准,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统筹考虑其他调查监测和规划成果,分析比较各类数据口径差异。充分融合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等空间类规划,建立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工作底图。
③资料梳理归档。统筹梳理所收集资料,整合各部门意见,形成基础资料汇编。
2、开展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和现状评估
①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空间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规划实施成效,找出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和布局的主要问题以及多规差异,明确规划重点。
②结合潍坊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科学分析诸城市资源环境禀赋及突出问题,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和潜力,摸清家底,明确短板和比较优势, 明确空间发展潜力规模及分布范围,提出调整优化方向和整治修复要求,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支撑。
3、开展重大专题研究
结合诸城市特点,开展十大专题研究,包括: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人口城镇化与空间集聚研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三条控制线协调优化研究、青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诸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深化诸城模式与乡村振兴研究、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研究、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研究、诸城文化旅游与城乡风貌特色研究。
4、编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以空间规划底图为基础,以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和重大专题研究为支撑,确定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目标、总体格局和指标体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协调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城乡统筹和要素配置要求,明确国土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建立任务分解和指标传导机制,制定国土空间管控规则、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通过规划方案比选、论证,提出推荐方案,形成诸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
①战略目标
明确总体定位。统筹考虑区位交通、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等条件因素, 综合确定诸城市发展总体定位和目标。
建立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根据诸城市总体定位,综合考量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变化态势,科学制定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提出近远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国土空间发展目标,建立可统计、可考核、可监督的规划指标体系。
②区域协同
深化落实山东半岛城市群等重要省级空间战略,深入研究诸城市对接青岛,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对策;按照省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提出区域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空间布局等方面协调建议。
③市域国土空间格局
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强化农用地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明确全域规划分区及管制策略。
④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双评价”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为基础,综合确定规划期内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城市集中建设区范围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明确用地构成和功能分区。深入研究城市各类用地现状和问题,明确中心城区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和主要用地的比例结构;按照“职住平衡、功能混合”理念,确定城市主要功能布局和分区。
创新产业发展。深化和发展诸城模式,创新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强化城市存量更新。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要求,明确中心城区存量用地挖潜目标、原则和措施,制定存量更新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配套存量更新政策和制度。
落实城市重要控制线管控。在城镇开发边界内明确划定城市黄线、蓝线、绿线、紫线, 建立城市线控体系,提出分级管控和规划传导要求。
⑤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统筹耕地、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及矿产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确定自然资源保护底线和利用上线,提出各类自然资源供给总量、结构优化、布局调整的重点和方向,以及时序安排等。
⑥城乡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
提升交通通达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市政保障能力,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完善绿地水系布局,塑造城乡风貌特色,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二)验收标准:
中标人提交的最终成果按照国家、山东省及潍坊市有关法规、规范、标准验收,并以专家评审结果为准,最终报省政府批复。
(三)工作深度:
此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强化底线约束, 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制,量力而行,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着力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
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图件、成果数据和附件构成,涉及的文、图、表、数应相辅相成,衔接一致。(最终以省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要求为准)。
附件是对规划文本、图件的补充解释,包括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告以及规划编制情况说明、专家论证意见及修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的采纳情况、公众和有关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等。
(四)规划依据与参考:
7.《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年)(2017 年)
8.《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2018 年)
12.《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6 年)
13.《诸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2003 年)
(五)编制重点结合诸城市现行相关规划成果体系和诸城市的发展实际,诸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六)规划主要内容
根据诸城市现有实际,初步拟定诸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规划期限为 2020—2035 年,2019 年为规划基期,近期至 2025 年,远期至 2035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作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现状基础数据。在三调数据正式形成之前,可暂采用三调过程数据或最新年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其他现状基础数据采用 2019 年数据,目前可暂采用最新年份数据。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生态、农用地与资源环境保护格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格局;城乡体系与开发利用格局。
分级分类划定空间控制线;统筹划定空间控制线;一级空间控制线划定重点。
以乡镇为基本管理单元合理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耕地保护区、古迹遗址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与能源发展区等分区,并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政策导向与管制规则。
自然资源要素;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廊道。
农用地资源;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 农村居民点建设。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中心城区及各乡镇发展;产业发展与平台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与社区生活圈;历史文化遗产;城市设计与城乡风貌特色。
综合交通支撑;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规划。
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存量更新;土地利用优化。
管控体系(构建“市域—乡镇(片区)—单元(村庄)”);三个层面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市域层面管控内容与要求。
乡镇级规划范围界定;空间控制线传导;指标体系传导。
规划传导机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相关配套政策。
(七)规划强制性内容:
(八)规划成果: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要求,形成规划成果,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监督实施。规划成果要符合诸城市规划事业发展中心关于规划成果标准的要求。诸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图件、成果数据和附件构成,涉及的文、图、表、数应相辅相成,衔接一致。
规划文本应当以条款格式表述规划结论,包括文本条文、必要的表格。文本条文应法条化,表述准确规范,简明扼要,突出政策性、针对性和规定性。
规划图件统一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作为空间基准,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作为现状基础数据。图件比例尺应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实际,采用 1:5000 或 1:2000。图件应符合相关制图规范要求,明确标示项目名称、图名、图号、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等。
规划成果数据需符合相关规范和制图标准要求。
附件是对规划文本、图件的补充解释,包括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初步拟定现行空间性规划实施评估、诸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从区域、市域、中心城区三个层次考虑)、人口城镇化研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三条控制线协调优化研究、村庄布局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历史文化传承与国土空间特色塑造研究、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等重点专题】以及规划编制情况说明、专家论证意见及修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的采纳情况、公众和有关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等。
备注:不限于以上内容,依据编制过程中实际情况,编制单位自行增加,最终成果能满足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报批备案的要求。
三、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要求
(一)项目概述
2019 年 7 月 18 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 号),明确要求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从国家到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2019 年 6 月 20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确保 2019 年年底完成省级和试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2020 年年底完成其他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形成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全省自然资源保护、各类开发建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各层次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本依据。
(二)建设目标
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山东省关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有关要求,结合诸城市工作实际,充分利用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成果,搭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开发建设国土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汇集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形成覆盖全市、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 实现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全过程提供信息化支撑,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分为: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三)建设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的通知》
(四)建设内容
1、需求调研与资料分析
2018-2019 年,诸城市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基于地理信息技术, 围绕服务“三农”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已充分整合省市县各级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和接入了诸城市各部门自然资源数据、空间规划数据、生态环境数据、农业农村数据、政务专题数据,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诸城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实现对全市乡村振兴数据的集约存储和共享利用。已积累全面、精细、鲜活的数据资源,形成先进、成熟、可扩展的软硬件基础。
●需求分析:
依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的管理需求,对数据资源体系进行梳理,整合现有空间基础信息数据,通过数据整合、质检、入库,建立统一基础数据库。
建设国土空间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形成统一门户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服务资源管理, 与上级平台对接,与其他部门信息平台联通和数据共享,建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提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分析评价、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修改、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及承载能力评估监测预警、国土空间规划移动应用、国土空间规划指标及模型管理等功能。
2、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以下简称三调数据)为基础,整合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数据、地理国情普查、基础地质等数据, 以及发改、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国土空间相关信息,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制定数据库标准、数据质检标准,用于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对市域内三调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普查、生态保护红线、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不动产、土地规划、行政审批类等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进行整合和标准化处理。
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规范,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进行数据质检、入库, 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质检入库规范。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需求,对现有数据资源体系进行丰富和完善,梳理形成诸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目录。
以三调数据为基础,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进行标准符号库制作、标准地图方案制作以及地图服务发布,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3、国土空间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乡村振兴“一张图”平台,接入省厅、潍坊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管理服务系统,汇集全市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建设统一门户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服务资源管理,与上级平台对接,全面实现纵向联通,推进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平台的横向联通和数据共享,以实现对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
建设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建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通过注册、发布、调度和监控形成一体化数据、应用管理与服务机制。
主要内容包括:
提供平台中相关应用的入口,实现统一的、分权限、分层级的用户管理以及身份认证, 统一资源展示。
提供数据提取、数据质检、数据入库、数据更新、历史数据管理等应用,实现对国土空间数据的转换入库、集成管理和共享应用。
功能 |
详细内容 |
数据提取 |
可支持将指定范围内指定图层及相应的矢量和属性数据提取出来。 |
数据质检 |
提供批量数据的自动化质检,并生成质检报告,满足各类空间规划成果数据的质检需求。 |
数据入库 |
提供基于任务式的数据入库应用,实现数据的快速入库,新入库的数据将直接存入现势库中。 |
数据更新 |
提供基于任务式的数据更新入库应用,通过数据的迁入与迁出,实现要素级数据更新入库以及按范围更新更新入库。 |
数据管理 |
支持对所有入库和更新数据进行版本记录,形成规划成果的历史库,实现历史数据的全过程管理,支持历史版本查询浏览和回溯。 |
提供服务监控、服务管理、服务注册等应用,实现对服务资源的统一监控、调度,支持服务资源的统一注册,用户的申请调用。
发布各类规划数据服务接口,对接省、市国土空间规划平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的共享交换,支持对接口服务的浏览、编辑、查询。
提供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4、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系统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面向政府相关部门、规划编制/评估单位和社会提供应用服务,提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分析评价、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修改、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及承载能力评估监测预警、国土空间规划移动应用等业务应用、国土空间规划指标及模型管理等的支撑和应用。建设内容包括:
建设面向政府政务及社会应用的调用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服务,提供包括资源浏览、专题图制作、对比分析、查询统计、智能选址分析、智能规划分析、成果共享功能,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决策者,提供按照业务场景的可视化表达,将规划编制单位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现状分析、问题识别、趋势研判的成果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评价结果接入系统中进行展示浏览,通过实现各类国土空间数据综合分析,提供决策分析成果,辅助开展用地选址、用地上报审批等, 帮助规划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客观分析和决策。
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审查过程,建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应用,提供成果上传、成果质检、成果审查和成果管理、成果反馈等功能,对审查各阶段的规划编制成果进行管理和利用。
依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指标体系,针对重要控制线和重点区域的监测预警, 提供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定期评估等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功能,支撑责任部门监督落实主体责任,辅助管理者决策。同时,为满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智能分析和动态可视化展现的需求,整合集成或接入有关部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数据,提供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综合监管、动态评估和决策支持功能,推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提供指标项管理、指标体系管理、指标值管理、元数据管理及数据字典管理功能,实现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指标项、指标体系及指标元数据、指标维度、指标值、指标状态等信息化管理,便于指标值的更新维护、指标的动态调整。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及用途管制要求及各类规则,建设各类管理、评价等模型,配套可视化工具进行模型构建, 提供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及应用的大数据计算模拟模型支持。
提供符合省市规划修改要求,可结合国土变更数据等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满足县镇规划修改传导反馈的规划修改系统。乡镇可通过规划修改系统实现方案制定、上报等功能,县级可进行审核、联合论证、对外征求意见、意见反馈、规划修改成果输出等功能。
通过开发移动服务管理系统,提供可满足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者对耕地保护、设施农用地管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规划管理、土地征收、土地出让、自然资源执法巡查、土地变更等需求的,具备查询、分析、出图等功能的手机和平板等移动终端规划实施系统, 满足自然资源外业管理服务需要。
四、工作要求:
1、认真扎实现状调查
2、注重已有规划梳理
要根据提供的涉及所在地区的所有规划成果,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注重规划的继承和合理利用,不得随意更改。对涉及现有规划尤其是批准规划的调整修改的,要作充分的论证和说明。
3、强化发展条件分析
要认真学习潍坊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涉及诸城市的其他方面规划,分析地区的有利发展条件、关键要素和核心价值以及制约条件。发展条件分析要放大视野, 在潍坊市以至更大层面分析,注重资源个性和差异发展的要求。
4、注重上位规划衔接
在进行现状分析和空间规划时,应注重宏观规划结构以及专项规划的系统性要求,注意与上位大系统规划的结合和衔接。
5、加强行业规划对接
加强与《诸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和《诸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等相关衔接,并注重与潍坊市及诸城市十三五规划成果对接。
6、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要广泛征求市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的意见。要认真落实在项目编制各阶段提出的意见,在下一轮汇报时应附具对上一轮意见的落实情况。最终成果中应附具相关意见内容及处理结果。
7、关键会议出席汇报
规划编制单位应积极参加采购人组织的各阶段有关的讨论、咨询和论证等各种会议, 按采购人要求提供会议材料,并按采购人意见修改完善。项目负责人应参与编制过程中的重要讨论会、座谈会,并在成果汇报时到场汇报。向规划项目专家评审会等有关会议汇报时,规划编制单位应由项目负责人或总工到场汇报。
五、成果提交:
(一)国土空间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以纸质文档和数字化文件两种形式提交,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成果
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纸质文档不少于 20 本,采用 A4 幅面竖开本装订,规划图纸可采用 A3 幅面印制并折页装订。
2、简本成果
包括主要结论,图表,供制作宣传册,A4 规格不少于 30 本。
3、展示成果
用于展示的规划图纸展板 1 套(含有关文字说明和图片);
4、演示成果
供汇报展示演示文件 1 份(为 ppt 格式);
5、数字化文件
上述成果的数字化文件 5 套,数字化文件采用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规划文本可采用*.wps、*.doc(*.docx)、pdf 格式,图纸采用*.jpg 格式,矢量数据采用*.shp 格式。成果数据应符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及潍坊市、诸城市有关规划成果数据标准的规定。
(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成果
1、提供软件系统成果,包括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2、提供数据库成果,包括空间规划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国土三调、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等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 1 套。
3、提供系统相关技术文档,包括项目总体设计方案、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详细设计方案、技术总结报告、系统测试文档、用户手册、系统部署文档等。
4、提供所有软件系统源代码和二次开发 API,产权归双方所有。
5、提供相关系统和接口的免费技术培训服务。
6、需要提供 1 年的免费技术支持及维护服务(负责培训人员应具备系统开发经验)。
7、项目验收资料 15 套,项目硬盘介质 5 套。
8、提供设于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及应用主管部门的规划公开查询服务器 8 台(套),提供移动应用终端 40 台(套)。提供的设备需满足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高效高质应用的要求。
六、其他
投标人所报报价应包括但不限于为完成本项目的成本、项目成果、人工、交通、办公设备、仪器设备、调查、调研费、汇总、专家评审费、材料、服务、维护、运输、安装、调试、数据采集与更新、成果服务、搬运、装卸费、仓储、包装、管理、保险、利润、规费、税金、售后服务、验收、检验、可能涉及的专利技术及专利权费用、招标代理服务费、并包括各项费用和价格的涨价风险等,应计未计部分视为全部计入。包含政策性文件规定及合同明示或暗示的所有责任、义务和不可抗力以外的一切风险。结算时不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