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项目概况及技术要求(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伊庄镇2021-2022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运营市场化服务
2、项目预算:本项目不接受超过540万元人民币(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投标报价;报价包括全部费用,采购人不再支付报价以外的任何费用。
3、项目地点: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
4、服务期限:一年。
二、 项目简介
实施范围内村庄生活垃圾分类为“五分类”,即村民要将家庭产生的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生活有害垃圾、农资有害垃圾”五种类别并分类投放;实施范围内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时时查看各村庄垃圾分类情况;开展入户宣传、现场引导,培养村民接受并逐步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实施撤桶并点垃圾分类集中收集方式,村民生活垃圾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集中收集点开放时间为早、晚各一次,每个集中收集点位配备专职引导员;收集点配置符合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规定的分类收集容器;健全分类收运体系,村民分类投放的各类垃圾,要严格按照“不同垃圾、不同车辆、不同去向”的原则实行分类收运。按相关标准配备与垃圾分类要求相匹配的专用运输车辆,新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单独收运体系,收运车辆标志标识与徐州市垃圾分类视觉系统一致,车体要密闭环保、干净整洁。
三、 总体要求
1、项目服务范围:
伊庄镇垃圾分类运营的实施范围:大庄、晓庄、前井崖、武山、王庙、后山、东烈庄、西烈庄、下湖、毛桥、马庙、老后楼、新后楼、马集、伊庄、圩东、圩西、瓦房、石湖、陈庄、蒋王庄、路山、山西、庞山、埝头村、卢东、卢西、谷山前、下原、前穴、迷马、后窑、牌坊、沟涯、蒋庄、井巷、凤山前、凤山西、西小庄、小殷庄、凤山东、抗山西、前集、抗山头南、抗山头北、小刘庄、毛山头、倪园、赵圩、赵庄、小刘庄、上庄、洪山、耿庄、闸门、崔庄、贺庄、白塔、牛楼、关庄、前景、后景、李林、菜洼、周庄、单林、李桥、张庄、立园、干沟崖、陈庄71个自然村。
2、 市场化运营服务内容
2.1建立垃圾分类信息化平台
智能分类收集系统:6个自然村1500户(老后楼、圩西、前集、毛山头、倪园、白塔)建立6个智能分类收集设备,本项目要求开发符合采购人要求的微信小程序及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具有直接提现的功能,在设备及软件运作时采用采购人独有的LOGO,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可视化数据平台,手机小程序(用户端、司机端),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要求操作简便,软件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功能,投标人可根据自身实力提供优于采购人要求的参数及性能:
(1)投递记录和用户管理:可针对点位进行投递品类、频次和异常问题进行分析管理;同时可以对单一用户的投递记录以及追溯管理;
(2)仓位管理:动态仓位管理和满仓提醒,具体点位的仓位管理和设置等;
(3)清运管理:控制分类回收垃圾数据,对作业人员和点位各角度分析;
(4)品类管理:随硬件组合而自由调整且方便系统资源管理;
(5)故障管理:智能化的故障报警和记录;
(6)警报管理:使后台的维护人员时刻都可以知道每台机子在哪里,处于什么状态;
(7)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后期根据使用需求及采购人持续使用情况作持续优化;
(8)云平台的租赁及软件更新、升级等服务;
(9)系统平台具有接入其他品牌回收站能力,并提供硬件接入接口协议;
2.2硬件设施要求
需要在6个自然村(老后楼、圩西、前集、毛山头、倪园、白塔)建立6个智能分类收集设备;11个自然村(新后楼、伊庄、路山、迷马、蒋庄、小殷庄、上庄、耿庄、关庄、张庄)建立11个分类垃圾房;54个自然村(大庄、晓庄、前井崖、武山、王庙、后山、东烈庄、西烈庄、下湖、毛桥、马庙、马集、圩东、瓦房、石湖、陈庄、蒋王庄、山西、庞山、埝头村、卢东、卢西、谷山前、下原、前穴、后窑、牌坊、沟涯、井巷、凤山前、凤山西、西小庄、凤山东、抗山西、抗山头南、抗山头北、小刘庄、赵圩、赵庄、小刘庄、洪山、闸门、崔庄、贺庄、牛楼、前景、后景、李林、菜洼、周庄、单林、李桥、立园、干沟崖、陈庄)建立54个垃圾分类亭。按照每个自然村至少一个亭位招标,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需要并经采购人同意可酌情增加,但增加总数量不得多于10个。所有硬件设施的产权归采购人所有。
2.2.1智能分类收集设备
1、★设备定位(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查找相应设备位置);
2、★智能监控(设备安装有监控设备,可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3、语音提示;(设备自带语音提示功能,便于用户户外操作)
4、★4G通讯(设备需配置通讯模块,可及时将对应数据上传至服务器,保证数据实时更新)
5、▲智能投口(用户需使用对应账号进行操作,根据操作设备自动打开对应投口;
6、▲智能称重(设备内置称重模块,可对每次投递进行智能称重并反馈到服务器,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随时查看);
7、★智能兑币(设备内置硬币兑换机,用户可根据需要现场进行积分兑换现金);
8、身份识别(用户需使用对应账号登录设备,系统可根据账号追溯投递来源,便于数据统计);
9、▲积分兑换(设备配置对应软件APP或微信小程序;
10、▲规格:≧7000*3320*2600mm;
11、材质:金属雕花板+保温岩棉板
2.2.2分类垃圾房
分类垃圾房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功能,投标人可根据自身实力提供优于采购人要求的参数:
尺寸:(根据客户场地要求量身定做);
主材:垃圾房主材采用100*100mm镀锌方管, 100*50mm镀锌方管或8#/10#工字钢焊接,结构牢固,整体喷涂氟碳漆;
门窗:优质铝合金移窗,钢化玻璃,地弹簧玻璃门/钢结构特制门/肯德基门;
造型款式:根据使用需求,结合实地建筑场景设计款式外型,融于环境。
2.2.3垃圾分类亭
垃圾分类亭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功能,投标人可根据自身实力提供优于采购人要求的参数:
规格型号:长6m、宽1m、前高1m、后高12m;材料:立杆80*80*4(薄厚)mm、立杆造型设计辅管40*40*3(薄厚)mm、顶篷四周地圈梁选用40*40*3(薄厚)mm、顶篷竖向次梁20*20*3(薄厚)mm、顶篷横着次梁40*40*3(薄厚)mm。
2.3垃圾分类宣传设施的设置及入户宣传
在实施范围内71个自然村设置阵地宣传设施及入户宣传,各村内设置垃圾分类的墙画、宣传牌;垃圾分类宣传氛围的营造;设置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告知书;在71处集中投放点位设置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告知书、分类知识宣传牌、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公示牌、收集点开放时间告知牌、各村分类组织架构图、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安排专人上门入户为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资料、指导源头垃圾分类、入户注册微信小程序等积极引导村民垃圾分类。
分类宣传设施及物资要求明细:
序号 |
项目名称 |
数量 |
单位 |
说明 |
1 |
大型宣传展板 |
568 |
块 |
71个自然村每个村约8块,更换符合现在分类要求的宣传内容 |
2 |
垃圾分类墙画 |
142 |
副 |
71个自然村,每个村画两副垃圾分类墙画,尺寸为2M*3M |
3 |
宣传阵地宣传栏 |
71 |
套 |
各村1套,放于村出入口或广场位置。 镀锌钢管及镀锌板画面尺寸为2.4*1.2CM。 |
4 |
垃圾分类氛围营造 |
852 |
套 |
71个自然村每个村约12套,道路活动广场绿化带位置。 |
5 |
投放点分类公示牌 |
710 |
张 |
集中收集点,71个自然村,共计71个收集点,每个点位设置约10张,责任制度、清运制度、分类管理网格图、投放时间牌、分类知识宣传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
6 |
分类收集点分类标识 |
1420 |
张 |
71个收集点位背板及收集容器分类标识分别更换为KT板及户外车贴,每个点位约20张。 |
7 |
入户宣传辅助材料 |
11977 |
套 |
每户四分类可粘贴式分类标题一套(四张)、分类告知书、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回执单,物资分袋、周转 |
2.4分类收集容器新增、调整、维护服务
对实施范围内村庄内垃圾分类投放推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主要收集容器内容包括:
1. 生活有害垃圾收集箱:每个集中收集点设置五分类的生活有害垃圾收集箱,生活有害垃圾分类投放避免有害垃圾之间相互污染。
2. 农资有害垃圾收集桶:每个收集点位设置一个农资有害垃圾收集桶,对过期农药及包装物进行收集。
3. 可回收物收集桶:每个集中收集点至少设置一个可回收物收集桶,对村民可回收物进行统一回收。
4. 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收集桶:根据居民投放量在集中收集点位合理配置两种分类收集容器。
5. 各集中收集点根据实际情况,点位设置智能电子秤、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垃圾分类卡,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数据统计,实时传输至信息化平台。
6. 收集容器配备标准,约每15户一只桶,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生活有害垃圾、农资有害垃圾五种收集容器根据居民各种垃圾投放量合理配置。各分类容器颜色及标识需根据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的标准配备。
7. 旧的分类收集容器:各村之前分类收集容器有使用价值的,垃圾桶标志混乱情况,更换为符合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系统的规定用至破损为止。
分类收集容器维护及配备明细
项目名称 |
数量 |
单位 |
说明 |
智能厨余垃圾电子秤 |
3 |
台 |
实施范围内设置厨余智能分类智能秤,对各家各户自主投放的厨余垃圾进行称重及积分反馈。 |
有害垃圾收集箱 |
71 |
只 |
71个收集点位配备的五分类有害收集箱,分类标识及颜色符合徐州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 |
移动数据采集终端 |
5 |
台 |
为村民办理二维码卡及扣减积分使用 |
垃圾分类卡 |
1500 |
张 |
配备智能箱的6个自然村每户村民一张卡。 |
入户垃圾分类桶 |
23464 |
只 |
每一户两个收集桶,一个厨余、一个其他。 |
收集点位垃圾桶配备 |
1198 |
只 |
按徐州市统一要求15户配备一个收集容器配备。 |
2.5分类清运服务
2.5.1各种垃圾分类运输要求
可回收物根据垃圾产生量,每天定期回收,并使用全封闭箱式可回收物专业车(符合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要求)定期分类收集,运输至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后对接再生资源公司,进入两网融合。
生活有害垃圾、农资有害垃圾根据产生的垃圾量,每月至少收运一次,并使用全封闭箱式有害垃圾专用车定期收运一次,运输至铜山区有害垃圾储存点。
厨余垃圾根据垃圾的属性必须每天清运,清运时间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工作时间为上午9:30-12:00,下午1:30-5:00。采用全封闭厨余垃圾专用清运车运输至厨余垃圾处理厂。收集上来的易腐垃圾由甲方负责协调运送至单集镇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或单集镇沼气站进行协同处理)。
其他垃圾收运方式延续之前的收运体系,每天收运至中转站或填埋场、焚烧厂。
2.5.2垃圾收运作业要求
(一) 驾驶员统一着装、携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保险证、随车工具作业,检查全车身,灭火器具和清洁用具,搞好车辆内部卫生;
(二) 检查燃料、机油、液压油、变速箱润滑油等是否充足及有无渗漏;检查蓄电池、灯光、刮水器、气压报警器、转向机及横、直拉杆及各种音响器械是否正常;杜绝工况不正常车辆作业;
(三) 合理安排装运时间减少噪声,运输垃圾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作业时间暂定于每天上午:9:30-11:30 下午:2:00-5:00,具体时间根据作业情况调整;
(四) 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别单独收运、收集,不能与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其他垃圾等混合收集、存放;
(五) 厨余垃圾应每日收集。做到日产日清,无堆积,无漏收;
(六) 作业结束应清扫垃圾工作场所,做到工完场清,可移动垃圾容器复位;
(七) 垃圾收集运输车应保持完好,不滴、不洒、不漏、不超量、超高装载,文明操作,安全作业,每天作业完毕后冲洗车辆,做到无异味、无污染环境;
(八) 装运垃圾以有效容积为限,不准超量超高运输;
(九) 运输垃圾应按指定地点和作业要求分类堆放;
(十) 运输作业结束,及时将清运车辆清洗干净。
2.5.3分类运输清运车辆配备
序号 |
项目名称 |
数量 |
要求说明 |
1 |
有害垃圾清运车 |
1 |
清运车、全封闭、车体分6隔断,每种隔断一种有害垃圾,不得混装、车箱尺寸:(长×宽×高):2000*1260*1250mm,有效容量为:3.15 m³,使用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规定标识及颜色。 |
2 |
可回收物清运车 |
1 |
清运车、清运全封闭,有侧挂装置,车箱尺寸(长×宽×高):2000*1260*1250mm,有效容量为:3.15 m³ 使用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规定标识及颜色。 |
3 |
厨余垃圾清运车 |
2 |
车厢全封闭、携带挂桶装置、自卸装置,箱体容积≥6(m3),车身分类标识使用徐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视觉识别系统规定标识及颜色。 |
4 |
厨余垃圾驳运车 |
17 |
需从各村庄收集点位内转运至指导地点,单车承载量容量≥4桶。 |
2.6运营服务人员配置服务
服务范围内71个自然村共设置71个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每个收集点配备专人进行指导,分类指导员具备熟悉垃圾分类知识,熟悉垃圾分类整个流程和操作程序。按照早:6:30-9:30晚5:30-8:30(可根据作业情况进行调整),定点指导村民分类投放;每辆车配备专职的收运人员,熟悉作业流程,作业路线,有相应的驾驶证件;配备其他作业人员见下表。
收集点分类引导员、分类运输员、其他人员配备表
类别 |
项目名称 |
数量(人) |
说明 |
集中收集点人员安排 |
集中收集点引导员 |
71 |
每个点位一个引导员,早、晚定时引导村民投放 |
集中收集点片区主管 |
3 |
每个片区主管负责近20个点位的监管、检查、考核、培训 |
|
分类收运人员 |
可回收物 |
1 |
每辆车一个驾驶员 |
有害垃圾 |
1 |
||
厨余垃圾 |
2 |
||
厨余驳运车 |
17 |
||
清运车随车工 |
2 |
协助挂桶及装卸 |
|
项目管理人员 |
台账管理员等 |
1 |
积分兑换及台账管理 |
项目经理 |
1 |
项目的协调沟通管理 |
2.7分类运营服务台账管理
服务范围内各村运营作业资料按每各村做好台账,包含各村各收集容器的数量、种类的台账、集中收集点位人员花名册、人员照片,清运车辆清运次数台账、清运人员花名册、清运人员照片。
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各类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编目、排序、保管。对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运营企业人员不经同意不准将文件、材料、带出公司外的任何地方。运营企业内部人员查看文件、资料必须经过公司同意,无关人员不得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