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中提出的技术方案仅为参考,如无明确限制,供应商可以进行优化, 提供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更优(或者性能实质上不低于的)服务方案,且此方案须经磋商小组评审认可。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项规划,是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监管的基本依据,为了合理认定和统一规划低效用地,根据《关于印发<合肥市2021 年度节约集约用地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合节地清理组〔2021〕2 号)的要求,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拟组织开展合肥市本级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1、实现功能:本次规划基于上一轮低效用地专项规划实施评估,低效用地认定标准与再利用政策研究等专题研究,开展城镇低效用地认定、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及潜力分析,明确“十四五”合肥市本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目标,制定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布局、用地结构及强度优化路径及“一地一策”方案,明确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时序安排,通过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评估规划实施效益,评价规划实施风险影响,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为我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与监管提供基本依据。
2、执行标准:项目成果需符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DB34/T 3778-2020)、《关于印发<合肥市2021 年度节约集约用地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合节地清理组〔2021〕2 号)的具体要求。
3、服务范围:合肥市区,包括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瑶海区、经开区、高新区、新站高新区管辖范围,总面积 536.96 平方公里。
4、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2021-2025 年,远景展望到 2035 年
5、内容要求:
(1)城镇低效用地认定
在存量用地调查成果基础上,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和认定标准,结合 市辖区规划实施情况、土地建设情况、投入产出情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建筑 质量情况、城市风貌保护情况等,按照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提 升城市品质等原则,明确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并对照标准确认城镇低效用地地块。
(2)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及潜力分析
结合市辖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分析规划范围内城镇低效用地的类型和开发利用现状,重点从分布空间和用地类型两方面分析城镇低效用地的总体分布情况,客观总结城镇低效用地特征及开发优势,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不同类型的可再开发城镇低效用地的现状用地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及投入产出水平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利用强度、用途规定及国家和省、地方相关控制指标或标准,分析和测算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土地利用理论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同时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产生的综合社会、生态效益。
(3)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目标确定
总体目标:以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为指导,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依据规划期内可再开发城镇低效用地的规模和可实现潜力,确定规划期内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总体目标。定性目标:基于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的角度,从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及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民生和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确定再开发定性目标。
定量目标:依据定性目标,明确规划期内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总规模、各类型低效用地的规模、可实现的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等方面确定定量开发目标。
(4)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优化路径
空间布局优化:结合城市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及潜力分布,在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充分衔接的条件下,以有利于城市功能再造、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居环境改善,合理确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功能引导、项目区布局、开发模式及开发利用方向。
用地结构优化:结合城镇低效用地现状用地结构,在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充分衔接条件下,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各类用地规模,明确再开发项目区块用地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各用途规划与现状面积和比例的变化情况。
用地强度优化:在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条件下,按照国家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相关标准要求,充分挖掘低效用地潜力,合理确定再开发项目区开发利用强度优化目标,明确规划前后容积率、建筑密度等重要土地利用指标变化的情况,工业用地可明确投入及产出指标开发前后的变化情况。
(5)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时序安排
明确分年度开发建设项目的个数、规模、比例和分布情况。
(6)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分析
分析再开发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渠道、方式以及利益分配情况。依据低效用地分类,结合国家、省、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相关政策,逐类明确再开发建设适宜合理、切实可行的土地、产业政策。
(7)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对照现状及规划用地强度及投入产出变化、城市用地强度及投入产出平均水平、国家和省有关节约集约标准,对比区域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产出的变化情况,分析规划实施对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及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
基础设施配套情况评价:对比现状及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分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程度。
社会综合效益评价:应结合规划目标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可能带来的城市 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人居环境改善、历史人文景观和城市风貌保护等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6、验收要求:规划成果的汇交需符合省自然资源厅的成果备案的质量与时 间要求,规划成果需符合专家评审会审查要求,规划成果需符合上报市土委会(或 市规委会)审议要求,规划成果需满足征求意见、社会公示、网站发布的要求。
7、提交成果:经验收符合上报要求的1 个规划主成果(含刻录有word 格式文本与说明,jpg 格式图集,mdb 格式数据库、ppt 格式汇报文件的光盘 2 张, 规划文本、说明、图集全本纸质打印成果20 套,ppt 简本纸质打印成果50 套), 2 个规划专题研究成果(分别为上一轮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评估,低效用地认定标准与再利用政策研究纸质打印成果各 10 套)。
本项目报总价,本项目采用服务费用总价包干方式,采购人后期不予增加任何费用,供应商须自行考虑风险。
(1)项目编制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归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所有。
(2)鉴于本项目需要进行日常调研与会议讨论,成交供应商应保证签订合同至 2022 年 8 月 30 日期间,安排至少两名技术人员驻点办公不少于5 个月,项目主要编制人员可以保证随时参加合肥市内调研与会议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