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建设项目,实现党委领导治理能力、政府负责治理能力、群团组织助推治理能力、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能力、城乡社区居民自治能力的明显提升。建设一个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网格通 APP、PC 端、大屏展示等。系统要建设要实现以下六个目标:
系统功能界面简单易用,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的网格员熟练操作,把看得见的和管得了的进行相结合。
流程简洁,协调调度高效,事件处置快。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治理主体、治理对象进行标签管理,实现网格精准化治理。
充分考虑和其他的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防止重复建设,逐步融入各个业务系统。
系统作为网格化管理的指挥中心,是全市的指挥枢纽,上传下达要及时,信息要互通。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的信息系统,实现智慧分析、智慧预警、智慧协调、智慧指挥等。
(一)系统建设
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进一步深化网格化治理服务工作,全面提升网格化治理服务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网格化治理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网格化治理与服务为基础,统筹各类基层资源作为切入点,构建涵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社会综治、社会组织、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化全科网格融合系统,实现对网格化治理对象“人、地、物、事、情、组织”的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的治理服务。在充分保证日常网格化治理状态下的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也要满足像疫情等应急突发处理状态下的快速响应和快速处置。
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建设项目通过建立市级、镇街、网格等多级用户管理机制,实现各类社会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跟踪、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提供网格化治理服务网格、主体、对象、流程、业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的智能网格化治理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部门互通、数据共享,实现社会治理“一体贯通”,网格化治理“一网通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
为了更好地支撑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为系统运营提供便捷,特开发基础服务模块,以支撑网格化治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具体包括:部门管理、网格管理、人员管理、角色管理、分工管理等功能模块。
强化党在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扎实党组织在群众的基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常态。系统需要提供党组织管理的功能。
具体包括:党建图层展示、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党群服务中心管理等功能模块。
在辖区内统一划分的网格基础上建立电子档案,对“人、地、物、事、组织、情”等各类基础数据按所在地进行划分并进行网格化管理,建设辖区统一、规范的基础信息库,实现一次采集、关联共享、多方应用,做到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底数清、情况明。
具体包括:对象分类、人口管理、地点管理、房屋管理、部件管理、法人管理、通用对象管理等功能模块。
对管理对象的移动巡检、上报;同时完成对所属网格的信息采集。主要功能包括事件上报、信息采集、移动巡检签到、事件办理等功能,辅助网格管理员、协管员完成事件信息的巡查、上报与复核。街镇(乡)级,部署在街镇(乡)管理层级,实现对业务事项办理的分派与部门协同,实现对街镇(乡)内各类基础信息的综合查询、信息统计汇总;事件的监控管理、事件上传下达的分派功能。市级,综合各种技术手段、业务数据、空间数据、监控信息,对整个网格化治理体系进行实时监察、统计,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
具体包括:一口受理、任务管理、事项调度处理、网格员即时音视频通讯、网格动态展示、一体化地图展示等功能模块。
对综治九项业务:综治机构队伍、实有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社会治安、重点青少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护路护线进行管理。同时,与潍坊市综合治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接收潍坊市平台下派的任务,在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上进行处理。同时,将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中处理的案件数据推送给潍坊市平台。
开发安卓端网格通 APP 应用,提供给各级领导、网格员使用。为领导提供决策分析、调试处置的移动办工便捷;为网格员提供巡查、采集、上报、处置、回访、宣传、服务等移动办工便捷。
具体包括:红网热线、红视通、通讯录、通知公告、党建一张图、党建数据管理、数据采集、问题上报、任务办理、对象查询等功能。
为了激发参与网格化治理服务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强化考核,开发电子考评功能模块。通过自定义配置个性化考核要素和个性化考核方案,对网格员、网格长、坐席员等进行电子化考核评价,并针对考核结果进行排名,激励网格化治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具体包括:考评配置、考评卡片、考评操作、基础管理、数据录入、考核申诉、统计分析等功能。
为了深入了解诸城市网格化治理服务的全貌,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开发统计分析模块。对工作量、事件信息、出勤等类型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满足不同的用户权限查询不同的数据范围,市级用户可以查全市数据,镇街级用户只查本镇街的数据,社区(村居) 级用户只查本社区的数据。
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融合开放的系统,尽可能地考虑与其他系统的对接, 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调。
对接系统包括:潍坊市综合治理系统、乡村振兴一张图、12345 热线、信用中国-诸城等。
为了积极推动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需要项目投标人提供实施服务,包括定网格、定业务、定流程、定数据、培训推广。
按照“界定清晰、规模适度、任务相当、方便管理、无缝覆盖、相对稳定”的原则,对各网格实行统一编码、地图标识,做到无缝衔接,其他部门单位不再另行划分网格。以全市259 个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进行网格细化,网格分为城市网格、农村网格和专属网格三大类。投标人根据诸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各镇街、社区的网格划分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
事项梳理服务,需要将所有纳入网格化的事项进行梳理,形成标准的清单,以导入到系统中。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诸城市的实际情况,网格职责主要包括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环境污染排查、违法占地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心理服务、法律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代办 9 大职责。投标人需要对网格业务事项进行细分,整理出适合在基层开展的业务清单。
结合网格业务,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网格流程包含业务部门人员入格、管理对象入格、事项入格、事件调度流程等部分。其中事件调度流程是最主要的工作流程,是处理网格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上报问题和诉求的主要工作流程。另外,上级领导下派任务流转处置也一个重要的工作流程。投标人需要根据诸城现状,整理出适合诸城的网格化治理服务的流程。
本系统初始化时,将一次性导入“人、地、物、事、情、组织”的管理要素,随着网格化工作的开展,也将不断新增基底数据和更新数据。同时会不断整合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 如新注册的企业数据。这些管理对象数据的入格,需要使用一套标准的流程。投标人需根据用户实际情况,整理出适合系统运行初始化数据清单及数据处理方案。
为了诸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更好地运转及管理更规范,将编制业务规范、数据规范、技术规范、管理规范,指导各级部门开展网格化治理服务工作。
网格培训推广的工作量非常繁重,重点包含培训及组织推进,培训是指操作培训、业务培训及知识考核,是对知识点和操作的培训,其负责人员主要是投标人。而组织推进,则需要利用组织的力量,参考成熟经验做法,在业主的统一安排下,指挥镇街和社区的力量,在全市开展网格化治理工作,形成一批工作成果。为了保证本系统优化上线后能够顺利运行, 需提供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培训。
(一)项目工期
合同签订之日起 30 日历天内完成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并上线运行及通过项目验收。
(二)售后服务
1、供应商须提供系统最终验收通过后为期 3 年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2、供应商为本项目配备专门的技术团队,及时响应系统出现的问题,具备 7×24 小时的固定服务、报障受理电话。同时,应建设统一保障,即所有问题通过固定渠道集中受理,再由技术团队内部分流解决。
本项目建设形成的相关资料及成果所有权归建设方所有。
基于本项目开发的产品的著作权归建设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等。
本项目中涉及建设方的一切技术资料、技术情报(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属保密材料,投标人需承担保密义务,不得向第三方传泄,否则建设方可追究其责任。不论本项目是否变更、解除或终止,本条款均有效。
系统软件、通用软件必须具有在中国境内的合法使用权或版权的正版软件,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及封装部分的源代码)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权属建设方所有,对于系统中涉及到的核心技术,应不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软件著作权),涉及到第三方提出侵权或知识产权的起诉及支付版税等费用由投标人承担所有责任及费用。
(一)验收原则
验收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和技术方案的有关标准进行验收。具体从系统的适用性、完整性、正确性、实用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及系统文档、代码等方面全面组织验收。
项目验收最关键的指标,检查系统是否符合当前业务的需要,特别是业务流的整体性和数据流的一致性,并前瞻性提供未来业务接口。
项目验收最基本的指标,检查系统功能是否覆盖了系统的全部需求。
检查系统功能是否正确表述了系统的需求。
检查系统功能是否满足了用户的实际工作需求。
硬件环境的稳定性、软件运行异常处理和正常运行情况。
系统可维护性主要检查应用系统软件管理与维护、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数据库备份、应用系统备份,灾难事件处理与解决实施方案等要求。
验收文档是否齐全、规范、准确、详细,主要的文档包括但不限于:需求规格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等系统文档。
程序代码编写是否规范;注释说明或代码文档是否详细全面;接口定义是否符合信息系统规划一致性的要求。
系统是否方便客户进行维护;系统是否在先进性的基础上具备未来升级和可扩充性;是否利于系统平台迁移和部署等。
界面友好;能实现傻瓜化操作和智能化数据检索功能。
是否有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如软件方面的安全防范(加密措施、相关认证、数据安全防范等)。
其他的与本系统相关的验收标准,包括系统响应速度、资源利用、处理能力、使用灵活性、存储性能要求等非功能性要求。
系统开发、调试完成后,成立项目验收小组,负责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验收工作。验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开发、实施、培训完成后,由项目验收小组进行项目的验收工作。根据功能、性能要求逐项验收。
平台开发、实施、培训完成后,由项目验收小组组织项目的验收工作。平台达到了合同和方案中的设计要求,并完成项目交付内容的前提下,验收小组予以通过验收。
本次项目交付内容包含为本次系统开发的源代码(光盘形式提交)及各类文档(包含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部署维护手册、用户手册等),以光盘数字化形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