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里斜体且有下划线部分为实质性要求和条件,投标文件不满足的,视为无效投标处理。请各供应商制作电子投标文件时,将实质性响应的内容在政府采购交易系统“符合证明文件格式”中准确填写或上传。
一、项目简介
针对仪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特点和乡村治理的特色,建设“覆盖农业、农村、农民领域,茶果、蔬菜、粮食、畜禽养殖产业,以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融合链条的”大数据中心平台。
同时,外接省农业农村厅“苏农云”平台、省物联网平台,内联市农业农村局内现有业务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系统、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促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服务水平,实现农业农村行业管理决策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
二、项目服务技术参数及要求
依据“顶层设计、整体谋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彰显新科技、新技术赋能农业的理念,构建“1核心2保障3主题N应用”的“仪征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平台”体系架构。
“1核心”:一个农业大数据核心大脑。涵盖云架构、大数据及AI计算与决策。
“2保障”:一个仪征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大数据标准体系规范和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仪征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3主题”:三个数据主题数据资源库,仪征市农村生态数据资源库、仪征市农业生产数据资源库、仪征市农民生活数据资源库。
“N应用”:基于“3个数据主题数据资源库”的N个应用系统。
构建“N”个数据采集、管理、共享、分析和服务一体化单维度大数据管理应用系统,根据“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三个维度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规划整合、新建以及升级N个农业农村行业管理应用系统。
序号 |
建设内容 |
|
主项 |
具体内容 |
|
1 |
一个农业大数据核心大脑 |
1. 智慧决策舱 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基于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为全市农业提供全域信息一张图,并拓展业务专题图,可按业务大类分为: (1)农业自然资源一张图,基于遥感技术,在GIS地图上展示耕地、水域、林地、草地、裸地5种土地利用的分项总面积及分布信息。并对耕地类型进行深度开发,监管部门可基于耕地专题图查看各地块的面积及权属信息,基于基础数据进行自然资源专题统计分析。 (2)农作物分布一张图,基于遥感技术,在GIS地图上可查看仪征市全市农作物包含水稻、小麦、蔬菜种植面积及分布信息,基于基础数据进行专项统计包含面积统计、分布展示以及同比数据展示;对接仪征市已建成的水稻、小麦种植基地监控平台,实现远程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3)设施大棚分布一张图,基于遥感技术,在GIS地图上展示全市设施大棚的分布信息,包含大棚的基础信息。对设施大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4)作物长势一张图,基于遥感技术,展示全市大宗作物小麦、水稻的长势信息。 (5)农作物病虫害一张图,基于遥感技术,针对作物高发病害,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进行高空遥感监测,在GIS地图上展示这两类病害的监测信息,并对作物的病虫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6)物联网一张图,对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物联网一张图,并对物联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7)涉农主体分布一张图,对涉农主体进行分类统计,主要包含种植业、畜牧养殖以及渔业养殖主体,在一张图中展示涉农主体的分布及基础信息。 (8)综合执法大数据分析,依据综合执法需求,建设综合执法大数据专题分析,主要包含人员、巡查、执法抽样、案件、执法对象等内容。 (9)循环农业大数据分析,为监管部门提供循环农业专题统计分析。 (11)智慧粮仓一张图,在GIS地图上展示智慧粮仓点位分布,并对智慧粮仓的基础数据进行提炼展示。 (12)特色产业一张图,根据仪征的特色黑莓产业进行专题统计分析。 满足农业农村局工作各级领导掌握全局,提高管理服务的实时化、可视化、精细化。 |
2 |
二个大数据保障体系 |
1. 大数据标准体系规范 1.1构建仪征市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以及形成仪征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 1.2建立仪征市特色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库和数据资源目录,并与“苏农云”共享交换数据和资源目录。 1.3提供编目管理、目录管理、目录服务、特色产业资源目录管理、“苏农云”数据对接等功能。 1.4与“苏农云”进行系统对接,实现数据的上行下行。 2. 大数据安全保障管理体系 提供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共享交互等功能。 |
3 |
三个主题数据资源库 |
1. 农村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库 1.1农业自然资源库 基于亚米级卫星遥感技术,建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裸地等要素数据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库。 1.2农田建设资源库 建立农田建设管理数据资源库。 1.3农村经济资源库 建立农村基础数据、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产权交易、三资管理、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等数据资源库。 1.4林业资源库 建立林木种质数据资源库。 2. 农业生产数据资源库 2.1种植业资源库 建立作物类型、土肥、农药、种业、植保、产量数据资源库。 2.2畜牧水产资源库 建立饲料、兽药、兽医、畜禽遗传资源、养殖统计、动物防疫检疫、规模养殖场等畜牧资源,水域资源、渔业种质资源、水产养殖、水生动植物病害防治等数据资源库。 2.3专项资源数据库 建立卫星遥感影像资源库、物联网接入数据资源库。 2.4农业机械资源库 建立农机、植保机等数据资源库。 2.5质量安全追溯资源库 建立投入品、质量安全追溯、检测、执法监管等数据资源库。 2.6市场建设资源库 建立批发交易、零售交易、电商交易、进出口贸易等在内的市场服务数据等数据资源库。 2.7特色产品全产业链资源库 建立特色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数据资源库。 2.8三产融合资源库 建立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数据资源库。 3. 农民生活数据资源库 3.1乡村治理监管资源库 建立移动执法、疫病灾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数据资源库。 |
4 |
N应用 |
1. 农村生态应用系统 1.1农村“三资”管理 对现有信息平台的数据整合,实现对全市的集体“三资”数据的管理。 1.2农业自然资源管理 基于农业自然资源的高空卫星遥感数据,对耕地、水域、林地、草地、裸地的面积、分布进行动态监测;对水稻、小麦、蔬菜三种作物进行识别、分类,并动态监测它们的种植面积;根据其变化图斑进行相应的管理、分析、提示。1.3农村资源管理 基于卫星遥感GIS地图,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及图像分割技术,对耕地地块与大棚进行自动提取、快速获取其空间分布、数量、面积等信息。系统可对地块与大棚的基础信息资料进行编辑;支持多种形式搜索。 1.4农业经济资源管理 对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学历、职业技能)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归档,建立信息档案。 1.5绿色种养循环管理 实现粪污收集、粪污处理、质量检测、粪肥配送、粪肥还田、应用面积等数据可追溯。包括PC端和移动端管理和应用。 1.6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管理 针对池塘淡水水产养殖的尾水水质的总磷、总氮、高锰酸盐、PH值、悬浮物5项指标,建立三种检测方式包括在线式、便携式及第三方巡检。支持PC端和移动端管理和应用。 2农业生产应用系统 2.1特色产业生产指导管理 根据仪征特色产业(果蔬、茶叶、黑莓、生猪)特征和种养殖生产标准规范,在系统平台内进行发布,支持种养殖主体根据生产需求进行查询调阅。支持PC端和移动端管理和应用。 2.2涉农经营主体信息管理 建立三产融合管理、新型经营主体管理、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农产品流通主体管理等主体信息档案。 2.3高空卫星遥感系统 通过高空卫星遥感技术,建立农业自然资源的遥感影像数据库,包括耕地、水域、林地、草地、裸地、设施大棚,可查询各年度各类土地利用的详情数据;基于高空遥感技术,对作物识别信息进行记录,包含水稻、小麦、蔬菜三种作物历史识别面积等详细信息;记录高空遥感识别的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病害的数据信息;记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历年水稻、小麦长势数据信息。可将各类图斑变化信息实时在GIS地图上展示,为监管部门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2.4智能农机装备信息管理 对辖区现有农业装备(包括生产机械装备、植保无人机装备、收获或采摘机器人等)的数据进行全面梳理管理。2.5农产品追溯数据管理 支持融合省级溯源系统数据。与已建成的、具有开源对接功能的农产品快检系统,进行系统接口对接,实时数据采集农产品快检数据,并上传至云平台监管系统。2.6网络化营销管理 构建仪征市农产品微商城,链接企业的阿里、京东、微商城及自建等电商平台。2.7公共服务管理 (1)专家技术指导 建设农业专家服务系统,包括农业知识库、在线诊断咨询、诊断资源库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支持PC端和移动端。(2)农业项目管理针对农业项目管理,提供多维度汇总统计。2.8智慧粮仓管理 围绕粮库地基的管理用房,以综合指挥调控为理念,配套建设各类软硬件设备,建设智慧展示平台。 3农民生活应用系统 3.1乡村治理监管 (1)移动综合执法 支持移动端现场拍摄图片、录制视频、填写违规情况说明等功能,支持在电子地图自动生成坐标信息,支持与扬州市办案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查看案件的办理进度和记录的信息。 对执法案件的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疫病灾情上报支持移动客户端编辑文字、拍摄现场照片(视频),向系统发布疫病灾情情况,系统根据移动端定位系统,自动采集疫病灾情发生地点(同时支持手动录入地点信息)。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移动端现场拍摄图片、录制视频、填写违规形况说明等,支持在电子地图自动生成坐标信息。 |
2.2采购清单及要求
序号 |
名称 |
数量 |
单位 |
|
一、软件部分 |
||||
1 |
大数据核心大脑 |
农业自然资源一张图 农作物分布一张图 设施大棚分布一张图 作物长势一张图 农作物病虫害一张图 物联网一张图 涉农主体分布一张图 综合执法大数据分析 循环农业大数据分析 智慧粮仓一张图 特色产业一张图 |
1 |
套 |
2 |
二个大数据保障体系 |
大数据标准体系 |
1 |
套 |
3 |
大数据区块链安全保障体系 |
1 |
套 |
|
4 |
三个主题数据资源库 |
农村生态数据资源库 |
1 |
套 |
5 |
农村生态应用系统 |
农村“三资”管理 |
1 |
套 |
6 |
农业自然资源管理 |
1 |
套 |
|
7 |
农业经济资源管理 |
1 |
套 |
|
8 |
绿色种养循环管理 |
1 |
套 |
|
9 |
淡水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管理 |
1 |
套 |
|
10 |
农业生产应用系统 |
仪征四大产业生产指导管理系统 |
1 |
套 |
11 |
涉农经营主体信息管理 |
1 |
套 |
|
12 |
智能农机装备信息管理 |
1 |
套 |
|
13 |
农产品追溯数据管理 |
1 |
套 |
|
14 |
网络化营销管理 |
1 |
套 |
|
15 |
公共服务管理 |
1 |
套 |
|
16 |
农民生活应用系统 |
乡村治理管理 |
1 |
套 |
软件合计 |
||||
二、硬件 |
||||
1、淡水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检测 |
||||
1 |
便携式淡水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检测设备 |
1、一体式完成高锰酸盐、总氮、总磷、悬浮物、PH检测,多通道、多参数并行检测; 2、高锰酸盐检测方式消解管密闭催化消解比色法; 3、总磷检测方式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比色; 4、总氮检测方式碱性过硫酸盐消解光度法比色; 5、悬浮物检测方式结合散射光法和透射光法; 6、测量范围:高锰酸盐 0-25mg/L、总磷 0-1.5mg/L、总氮 0-25mg/L 、悬浮物0-150mg/L、pH0-14; 7、检测下限:高锰酸盐0.5mg/L、总磷 0.02mg/L、总氮 0.5mg/L、 悬浮物 1mg/L; ▲8、检测数据实时同步传输云平台; (需提供厂家出具的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加盖原厂商公章) ▲9、≥7寸触摸大屏,智能提示功能界面; (需提供厂家出具的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加盖原厂商公章) ▲10、双温控消解,高锰酸盐、总磷、总氮同步消解; (需提供厂家出具的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加盖原厂商公章) 11、内置大容量锂电池,防水,便携式; 12、重复性:≤± 3% 13、示值误差:≤± 5%; 14、光学稳定性 :≤±0.002Abs/30分钟(10万小时寿命); 15、仪器供电:锂电池或DC12V 电源适配器; ▲16、高锰酸盐、总氮、总磷检测结果偏差不超过5%。 (需提供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计量认证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计量校准报告) |
2 |
套 |
2 |
试剂 |
1组试剂包括高锰酸盐试剂、总氮试剂、总磷试剂;一组10次。 |
6 |
组 |
2、综合指挥中心 |
||||
1 |
P2.0全彩无缝LED拼接屏 |
▲1、像素间距:≤2.0mm;屏幕像素密度≥250000 点/m2 ; (需提供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计量认证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 (需提供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计量认证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 |
7.98 |
平 |
2 |
系统运行计算机(笔记本) |
1、14英寸高色域全面屏锐龙标压八核 2、 金属机身轻薄手提 3、 八核R7-5800H 16G 1TB固态 4、 2.2K超清屏 5、 人脸识别开机 |
1 |
台 |
3 |
系统运行计算机(台式) |
1、 英特尔i5处理器 2、 16G内存 3、 256G硬盘+1T硬盘 4、 独立显卡 5、 台式 |
3 |
台 |
3、智能粮仓环境监测及监控视频 |
||||
1 |
谷堆测温电缆 |
1、采用测温电缆,长度5米 2、支持4点位分层测温(分别为1m、2m、3m、4m) 3、测温范围至少在-40℃—80℃, 4、精度偏差≤±0.5℃ (▲需提供厂家出具的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加盖原厂商公章) |
20 |
个 |
2 |
谷堆温度采集器 |
1、数据采集间隔时间为1小时, 2、温度采集速度不小于90点/秒, 3、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传输。 4、无线供电,可支持连续运行1年以上,期间不需更换电源,数据采集频率可调。 (▲需提供厂家出具的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加盖原厂商公章) |
2 |
个 |
3 |
粮仓温湿度传感器 |
1、测温范围:至少在-40℃—80℃ 2、精度偏差≤±0.5℃ 3、测湿范围,0%-100%RH 4、精度偏差≤±2%RH 5、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传输 (▲需提供厂家出具的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加盖原厂商公章) |
1 |
个 |
4 |
无线环境测控主机 |
1、 传感器接收机(含至少3年GPRS数据传输), 通信距离不少于1KM。 2、 主机容量38400个测温点,采集速度>100点 /秒。 |
1 |
台 |
5 |
无线环境测控分机 |
1、传感器接收机(含至少3年GPRS数据传输), 2、通信距离不少于1KM。 3、测温范围-55℃~125℃ 4、测湿范围0~100%RH 5、测温误差≤±0.5℃ 6、测湿误差≤±2%RH 7、分机容量960个测温点,单个分机可带8个区域 (▲需提供厂家出具的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加盖原厂商公章) |
1 |
台 |
6 |
高清网络枪机(200万)、支架、电源 |
红外夜视摄像头;传感器类型1/2.7英寸CMOS;像素200万;最大分辨率1920×1080;最低照度0.01Lux(彩色模式)通用行为分析绊线入侵;区域入侵;视频压缩标准H.264;数字宽动态;供电方式DC12V/POE |
4 |
台 |
7 |
高清网络球式摄像机(400万)、支架、电源 |
400万,焦距 2.8-6MM,2倍光学变倍 ;变倍速度 大约2秒(广角-望远) ;水平视角 100-45度(广角-望远) ;近摄距 10-1500mm(广角-望远) ;光圈数 F1.8-F2.5 |
1 |
台 |
8 |
6路硬盘录像机 |
兼容强大,可接驳支持ONVIF、RTSP协议的主流品牌摄像机; |
1 |
台 |
9 |
硬盘(4T/7200转) |
4T硬盘,5400rpm;64M;sata |
1 |
块 |
10 |
交换机 |
5口交换机 |
1 |
台 |
11 |
光纤收发器 |
即插即用,低延时 |
1 |
对 |
12 |
高清显示屏 |
23英寸;1080P |
1 |
台 |
三、其他部分 |
||||
1 |
应用系统云服务器(政务云) |
0 |
年 |
|
2 |
卫星遥感 |
1、 监测方式:卫星遥感监测服务; (3)作物病虫害监测,针对小麦高发病害赤霉病及水稻稻瘟病,查看病害分布、病害面积信息,每种病害类别每年监测一次。 (4)对大宗作物水稻、小麦进行长势分析,查看全市范围内作物的长势情况,每年监测一次 |
2 |
年 |
3 |
第三方系统对接 |
与苏农云、扬州办案平台、仪征市农业物联网平台、省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等第三方系统对接。 |
1 |
项 |
4 |
系统服务费 |
系统软件运行维护费用 |
3 |
年 |
5 |
培训 |
对使用者进行操作培训 |
1 |
项 |
6 |
辅材 |
电源线、网线、PVC管、光纤、室外设备箱等 |
1 |
项 |
7 |
施工安装 |
开孔、布线、钢架安装等 |
1 |
项 |
8 |
系统调试 |
系统安装、软硬件联合调试 |
1 |
项 |
9 |
运费 |
设备运输费用 |
1 |
项 |
10 |
税金 |
项目税费 |
1 |
项 |
2.3项目进度及售后服务要求
(1)项目系统集成实施的进度计划及控制
项目实施进度要求:要求投标人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定出实施的时间表。
对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系统配置、系统集成实施准备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部署阶段、系统初验测试阶段、系统试运行阶段、系统终验阶段的进度做出详细的计划。
对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及控制中各阶段中投标人所要做的工作及保障措施做出详细安排。
(2)全面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投标人须提出项目实施中的集成技术设计、设备采购、系统开发、安装调试和项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提出具体措施,并提出质量保障目标的承诺。
(1)系统安装时,投标人应提供设备的最新型号和软件的最新版本。
(2)投标人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半年内),以完工验收申请报告形式书面通知采购人以声明整个系统完毕,采购人确认申请报告的第三个工作日为验收测试开始日。
(3)采购人与投标人一起对整个系统集成依据合同要求进行检查测试;对设备及软件的每一部分进行诊断,并对系统进行24小时测试。
(4)验收合格后由投标人出具测试报告,投标人和采购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
(1)投标人应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2)针对本项目,提出完整而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其中,至少应提供7×24小时热线电话、远程网络、现场等服务方式。热线电话和远程网络提供技术咨询和即时服务,1小时内给予明确的响应并解决;现场服务适用于排解重大故障,应在接到服务请求后2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
(1)质保期:软硬件部分从项目整体验收通过之日起1年。质保期内,应用软件和硬件的升级、维护均免费。
(2)质保期过后,投标人应提供系统软件终身维护服务,具体维护费用由甲方和中标人通过合同或协议商定。
(1)采购人认为培训是保证项目成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为了保证系统顺利完成,投标人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培训计划,对采购人各类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现场培训和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的内容、次数和方式由采购人提出,采购人仅负责提供培训场地、培训电脑和培训人员的召集,培训环境的搭建、培训文档的准备、培训的实施、培训人员的考核等由投标人负责。
(2)对与本项目的相关技术,投标人也需要提供必要的手段保证能够将其传授与采购人。与培训相关的费用,投标人应当一并计算在投标报价中。
(3)培训内容
为了让用户单位人员更好地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需对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进行全面的培训,使之在各个层次上掌握应用软件系统的操作、系统配置、运营、故障处理及日常测试维护,从而确保全网能正常安全的运行。
(4)培训地点:采购人单位内部
三、项目服务有关说明
进度要求:合同签订后半年内完成。
付款方式:合同签订后,甲方自收到发票后15日内支付合同金额20%的预付款,项目实施人员正式入场后,甲方自收到发票后15日内,支付合同总价的50%; 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并正常运行,项目验收合格后,甲方自收到发票后15日内,支付合同总价的25%;剩余5%待项目质保期满,甲方自收到发票后15日内付清。
四:其他要求
与第三方接口对接:包括与苏农云、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省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扬州办案平台等第三方系统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