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标的和数量 |
镇海区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研究项目 1项 |
合同履行期限及地点 |
合同履行期限:4个月 服务地点:业主指定 |
付款方式 |
1、合同签订后30天内支付合同总价的50%; 2、会审稿通过部门会审后30天内支付合同总价的30%; 3、提交规划成果并通过招标人审核后30天内支付合同总价的20%。 |
签订合同时间 |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30日内。 |
履约保证金 |
无 |
投标文件有效期 |
90天 |
一、研究背景
1.1 剩余空间概述
剩余空间的概念源于欧美的“residual urban spaces”,在国内的学术研究和开发实践中出现“消极空间”、“城市灰空间”等相似概念,一般指城乡建成区中未被充分利用、空间品质较低、缺乏管理的空间,包括桥下空间、边角地、暂时闲置用地等。
1.2 剩余空间更新是存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中央“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指明了存量时代我国城市发展的根本路径。2021年8月,住建部发文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国城市更新的模式和内涵,标志着城市更新的模式也从粗放的“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式”的精细化更新。
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求我们将眼光投向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剩余空间,推进剩余空间的更新再利用,促进国土空间品质的全面提升。
1.3 剩余空间更新是镇海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
当前镇海的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已超过40%,挖掘存量空间资源的新价值成为镇海获取发展新势能的重要手段。同时,过往建设活动也遗留了边角地、桥下空间等诸多利用不足的剩余空间,对剩余空间的全面更新,是镇海提升国土空间品质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科创强区”,要求镇海持续推进城市宜居环境建设,以集聚人才产业,实现城市升级。通过剩余空间的更新,保障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的供给,镇海将建成全国一流的幸福城区,持续满足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研究范围
规划研究范围为镇海区行政区;规划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现状城区建成区桥下空间、边角地、闲置用地等剩余空间。
三、项目要求
3.1 规划编制目标
以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为出发点,系统盘点镇海区现状剩余空间资源,研究制定镇海区的剩余空间更新的任务目标、更新思路、实施策略,建立剩余空间更新项目库,重点研究剩余空间更新项目的实施指引,为后续镇海区剩余空间更新行动提供规划保障。
3.2 规划编制原则
(1)坚持公共利益优先
(2)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3)面向实施的行动式规划
3.4 工作内容
(1)剩余空间发展趋势研究
系统梳理国家和省市的剩余空间更新相关政策,分析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国内外剩余空间更新实践案例,为本项目提供指导和参考。
(2)剩余空间现状盘点
摸查梳理镇海区的桥下空间、边角地、闲置用地等剩余空间资源,明确各类剩余空间的分布、边界、规模、权属、规划用途等信息,汇总编制成空间数据成果。
(3)剩余空间更新总体谋划
制定全区剩余空间更新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全区剩余空间的更新原则和更新思路。
提出各类剩余空间的更新策略,包括更新方向、设计指引、实施路径等内容。
(4)剩余空间更新行动方案
建立剩余空间更新项目库,制定剩余空间更新近期行动计划。
编制各街镇的剩余空间更新行动方案,包括三年行动计划、示范性项目详细设计、中远期项目的实施指引等内容。
(5)实施保障
提出有助于剩余空间更新落实的政策支撑和工作机制保障。
四、工作进度
(1)合同签订后1个月完成初稿;
(2)初方案通过审查,收到修改意见后1个月内完成中间成果;
(3)中间成果通过审查,收到修改意见后的1个月内,修改完善,完成评审稿;
(4)评审稿根据会议要求修改完善,1个月完成最终成果。
五、成果要求(包括但不仅限于)
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和图集。
规划文本应包括但不限于案例分析、现状盘点、总体谋划、分类指引、近期行动计划、实施机制等内容。
图集应包括但不限于剩余空间现状资源分布图、剩余空间更新方向规划图、剩余空间更新时序规划图、分区更新指引、示范性项目设计总平面图等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