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建设项目
2、招标内容:认真落实国家林草局《关于常态化开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的通知》,持续做好2023年度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及全面推进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监测工作的要求,2023年度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1.完成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升级,形成集数据采集、业务应用、政务互动、辅助决策、应用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完成北京市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市、区、乡一体化产出技术方法;形成北京市林草湿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评价方案;完成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方案,最终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全要素、三位一体的监测体系。3.产出2023年度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成果。
3、服务期限:合同签订生效后至2023年12月31日
4、采购金额:439.790663万元
二、主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4.《北京市绿化条例》;
5.《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
6.《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20〕15号);
7.《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65号);
8.《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5号);
9.《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51号);
1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林办字〔2020〕69号)》;
1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21〕51号));
1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开展园林绿化资源年度监测工作的通知》(京绿办发〔2021〕114号);
13.《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年度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绿办发〔2021〕150号);
1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15.GB/T 38590-2020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
16.GB/T 38582-2020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17.GB/T 30363-2013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
18.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19.GB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三、项目建设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安排。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考察北京、10次参加首都绿化植树、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北京要把握好战略定位,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这些指示都凝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首都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诸多战略思考和判断。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全面提速,“四个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城市治理创新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正让“新时代、新蓝图、新北京”全方位照进现实。
2012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了以两轮“百万亩造林”为主的大规模绿化建设,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于2018年启动,四年来完成绿化造林85.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1%,森林蓄积量达到3164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平方米。2022年北京将再增加15万亩的绿化面积,实现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圆满收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市分别在1976、1979、1987、1991、1996、2001、2006、2011、2016年开展过9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工作。截止2019年,北京市还开展过9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工作。历次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成果,为北京市不同发展阶段的林业宏观决策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为首都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0年,为落实新《森林法》对“国家建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制度”和“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规定,探索建立国家与地方相衔接的森林资源监测评价体系,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20〕69号)精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资源司在北京组织开展了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
202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根据《森林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北京市绿化条例》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21〕51号)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开展园林绿化资源年度监测工作的通知》(京绿办发〔2021〕114号)要求,北京市组织开展了园林绿化资源生态监测工作。
2022年,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65号)部署,按照《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规程》及相关补充规定的要求,北京市组织开展了以森林(林地)、草地、湿地、绿地、园地、沙化土地资源等为对象的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随着最近3年全市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来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调查监测对象从单一的森林、草原或湿地向综合的各类园林绿化资源转变;二是调查监测方法从样地调查或图斑监测为主向样地调查与图斑监测相结合转变;三是调查监测技术从传统技术为主向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转变。另外,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原来一类清查由国家主导、二类调查由地方主导的格局,正在向国家与地方统筹、一类与二类相融的方向转变。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政府履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35年,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对全市园林绿化资源监测评价体系的设计、建设等重点工作做出新的谋划和部署,尽快设计出台新时代的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并按照设计搭建完善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健全全市园林绿化资源监测的体制机制。
四、项目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
认真落实国家林草局《关于常态化开展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的通知》,持续做好2023年度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及全面推进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监测工作的要求,2023年度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1.完成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升级,形成集数据采集、业务应用、政务互动、辅助决策、应用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完成北京市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市、区、乡一体化产出技术方法;形成北京市林草湿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评价方案;完成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方案,最终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全要素、三位一体的监测体系。3.产出2023年度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成果。
主要任务:
(一)服务主要内容
1、监测评价体系设计方案编制
(1)优化完善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方案。
(2)研制林草湿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评价方案。
(3)构建全市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组织体系。
(4)制定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方案。
2、监测体系建设
结合“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架构,创新融合,以立体感知为基础,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和应用支撑,在业务应用模块,开发资源监管、生态修复、森林资源监督管理3个系统。在政务互动模块开发林地审批辅助管理系统。在辅助决策模块,开发林保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在成果展示模块,开发可视化展示(大屏)、园林绿化资源图、移动展示APP(手机端)3个子系统。
3、监测试点成果产出
(1)全市园林绿化资源汇总
汇总分析全市园林绿化资源数量(包括面积、蓄积)、质量、结构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形成全市及各区园林绿化资源成果,并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
(2)成果编制
提供文本报告、统计报表、专题制图、数据库等成果。
五、项目建设的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做好顶层设计,搭好建设框架,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空间参考、统一数据本底、统一分类体系,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行试点、稳步推进。
2.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原则。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工作协调,明晰权责,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共建共享机制。
3.坚持适度超前、讲求实效原则。立足当前,充分考虑长远发展需求,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云计算产品,适度超前布局,预留发展空间。聚焦园林绿化治理需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务求高效实用,杜绝盲目开发,避免重复建设。
4.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原则。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搭建先进高效的智慧林业管理体系,推动园林绿化治理模式转型升级,提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为园林绿化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坚持规范管理、安全高效原则。规范园林绿化数据标准和体系运行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应用系统分级管理和涉密信息分级保护制度,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六、预期成果
1、编制监测评价体系设计方案成果报告。
2、监测体系建设平台。
3、监测试点成果产出数据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