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说明中提出的技术方案仅为参考,如无明确限制,供应商可以进行优化, 提供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更优(或者性能实质上不低于的)服务方案,且此方案须经评标委员会评审认可;
2、供应商应当在响应文件中列出完成本项目并通过验收所需的所有各项服务等全部费用。成交供应商必须确保整体通过用户方及有关主管部门验收,所发生的验收费用由成交供应商承担;供应商应自行勘察项目现场,如供应商因未及时勘察现场而导致的报价缺项漏项废标、或成交后无法完工,供应商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序号 |
条款名称 |
内容、说明与要求 |
1 |
付款方式 |
1 包:合同签订后支付合同额的 50%,主要系统功能上线后支付至合同额的 90%,通过完工验收后支付剩余款项。 2 包:合同签订后支付合同额的 50%,所有站点上线省级平台后支付至合同额的 90%,通过完工 验收后支付剩余款项。 |
2 |
服务地点 |
安徽省境内 |
3 |
服务期限 |
1 包建设服务期:合同签订后 180 个日历天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运维服务期:完工验收后,免费提供不少于 3 年运行维护服务。 2 包建设服务期:合同签订后 120 个日历天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运维服务期:完工验收后,免 费提供不少于 3 年运行维护服务。 |
4 |
服务标准 |
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及招标文件要求。 |
5 |
本项目采购标的所属行业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二、项目概况
淮河流域洪水,特别是超标准洪水,对蓄滞洪区的通信预警、指挥调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防汛救灾中“社会应急联动”是必需的指挥调度手段,更为迫切。目前,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的9个重要行蓄洪区内,通信预警监测设备明显存在不足,技术支撑力量薄弱,缺乏及时有效的调度决策支撑手段,且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以及从历年防洪抢险救灾总结经验来看,调度指挥部门对于通信预警及实时监测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预警预报、应急监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给各级调度决策指挥部门提供技术依据,便于调度指令的上传下达,预警信息及时的向乡、村各级和广大群众发布,使区内居民了解实时灾情,行蓄洪区广大群众尽快安全撤离或就近避洪赢得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以人为本做好蓄滞洪区及时有效地运用,建设符合蓄滞洪区特点的通信预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02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农经〔2021〕1385号) 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22年2月,安徽省水利厅以《关于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皖水规计函﹝2022﹞
93号)文批复同意本项目初步设计。本项目为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预警能力建设技术服务,为其中一项重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为: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的9个重要行蓄洪内开展水闸信息采集分析、视频会商、预警信息发布能力、蓄滞洪区运行管理系统建设、综合信息数据整编及入库、行蓄洪区监测站网完善、视频监控点建设等技术服务。
2.2建设现状
安徽省防汛抗旱领域已建成系统包括:安徽省基层防汛预警平台、安徽水信息网、统一视频接入平台等系统,实现各类监控站点接入雨量站约6000多个,水位站约10000多个,视频站约2000个,各类信发布终端约3000个,实现了对全省相关重点工程、高风险地区的监测预警。在本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濛洼、城西湖、城东湖、邱家湖、姜唐湖、荆山湖、寿西湖、汤渔湖、花园湖9个重要行蓄洪区内信息化建设目前主要为安徽省农村基层预警系统所建的部分信息化设施。
2.2.1水利视频监控系统
安徽省自2002年开始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经过多年不同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有省级统一视频平台,基本实现全省水利建设视频站点的统一接收和在线播放
控制,实现基于B/S架构改造,通过提供统一的视频二次开发接口,实现视频内容与第三方系统的对接集成,目前已实现对固定视频站、无人机、手机终端等各类站点的集中接入。下一步视频平台在线视频点播、移动视频实时接入等功能升级已列入安徽省2021年度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8年,安徽省启动安徽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以行政区进行划分,在安徽省内水库、河道、湖泊、水闸、泵站、行蓄洪区、圩口、险工险段等重要防洪部位部署视频/图像监测站点。其中,本项目建设范围(5市11县)共建设了72个视频点,但所建站点并非针对行蓄洪区,涉及到行蓄洪区范围内的站点很少,部分重要节点尚未建设。
2021年,安徽省继续推进相关视频资源的整合接入工作,并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建设,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建设视频监控站。
2.2.2视频会商系统
安徽省视频会商系统现已基本建成“省–市(厅直单位)–部分县-部分乡镇”的视频会商系统。省厅至各市水利(水务)局和部分厅直单位的高清视频会商系统,省厅视频会商调度中心配有多点控制单元MCU,各地市设为会场配有视频会议终端,实现了省—市级远程视频会商;部分地市根据自身需求也建有相应的地市级视频会商系统,市级设异地会商调度中心,各县设分会场配有视频会议终端,建立了市—县级远程异地视频会商。在省—市、市—县远程异地视频会商基础上,2018年启动的安徽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各县建设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并延伸到乡镇,各县配置
MCU,各乡镇配置会议终端。与本项目建设范围有关的各行蓄洪区进退洪闸未有覆盖。
2021年,安徽省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建设,结合现有视频会议系统,扩展建设安徽省云会商视频会议平台。拟建云会商视频系统在功能方面将扩展双向音视频互通功能,指挥中心可通过系统实时浏览一线险情视频图像,实现双向音视频互通,对现场应急抢险队伍进行指挥调度,提升指挥决策调度与抢险救援外业信息联动能力。主要实现基于平台端、移动端等不同的用户端的随意组合会议,支持端到端的会议请求和调用,支持对水利现有视频会商业务的无缝融合接入。
2.2.3水闸工程运行采集系统
作为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9个行蓄洪区内各进退洪闸均建有水闸自动化监
控系统,实现本地自动控制和现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现地控制和中央控制两个单元,中央控制单元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负责远程控制及监控,动态显示闸门操作过程及实时参数,建立实时数据库及历史数据库,具有查询以及报警功能等。现地控制单元直接面向生产过程,负责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接收上位机运行指令,并向上位机发送现场采集的各类设备运行实时参数与状态信号,根据上位机指令对各闸门自动控制。
2021年,安徽省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三大系统”建设,实施安徽省水闸工程管理系统平台建设,通过对重要水利工程开展工情、安全监测共享,获取大坝、闸门、堤防等水工建筑物工情运行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对水工程安全信息的分析研判,提升防汛抗旱应急监测能力,完善水旱灾害预警发布机制。
2.2.4安徽省基层防汛预警平台
安徽省基层防汛预警平台是结合全国山洪和农村基层预警能力提升任务建立的省级集中部署分级应用平台,主要实现了对监测站点的接入对接和监控数据分析后的预警发布管理,预警发布对象目前覆盖基层行政区内固定对象、非固定对象。覆盖区域为皖南山区42个山洪县,未涉及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本系统建
成后已发挥相应的效益,在2021年度共发布固定对象预警3.7万次,预警通知
约80万人次,非固定对象预警1142次,预警通知约452万人次,基本覆盖了
2021年度各类山洪风险隐患区域。
2.2.5已建全省水利专网
建成了省市县三级水利专网,传输能力为50-100M,覆盖厅机关、22个厅直单位、16个市及105个县区水利(水务)局,并与水利部、流域机构、省委省政府互联互通。建成覆盖省厅、16个市水利(水务)局和全部厅直单位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15个市66个县视频会议系统已延伸至乡镇,各级水文系统纵向网与各级水利部门专网互联互通,为水利各类信息交换传输提供了高速快捷的通信平台。
2.2.6已建平台机房环境
云平台机房面积共140m²。其中设备区100m²,电源间40m²。设备区共有机柜30个,其中设备机柜28个(含10个网络安全及传输设备、存储4个、独立
的物里服务期2个、未虚拟化服务器4个、虚拟化设备机柜4个),精密配电机柜2个。现有空余机柜约4.5个,约189U空间。
2.2.7已建网络安全环境
省厅现有2台专线外联防火墙,2台内网防火墙,1台互联网防火墙,1台
WAF应用防火墙,1台上网行为管理,1台SSL VPN,1台数据库审计,1台堡垒机,1台漏洞扫描,1台回溯分析,1台APT检测系统等设备,现有省厅网络参照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建设。省厅网络划分为内网服务器区、DMZ区、局域网区、安全管理区、专线外联区等5个区。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基本符合等级保护相关要求。
三、服务需求
项目主要建设任务参见下表所示。
1包服务需求
建设内容 |
主要技术要求 |
数量 |
方案深化设计 |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预警能力建设技术服务项目需进行详细实施方案深化设计,经招标人组织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
1 项 |
水闸工程运行信息采集分析建设 |
在省水利厅原有工程数据库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安徽省洪水风险图及安徽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等成果,补充必要硬件设备,定制采集分析功能,从行蓄洪区进退洪闸已建的水闸自动化系统中读取工程运行等数据进行解析和转换,按统一的数据格式上传至安徽省水利厅。 具体要求详见《1 包详细技术要求》的“水闸工程运行信息采集分析建设”章节。 |
1 项 |
行蓄洪区会商能力提升建设 |
在已建的安徽省视频会商系统和 2021 年规划实施的云会商平台基础上,配置云会商便携式终端,将视频会商会场延伸至重点行蓄洪区所涉及进退洪闸,分别接入原有视频会商系统,可实现与上级有关单位的视频会商,同时对招标人指定的会商环境进行升级改造。 具体要求详见《1 包详细技术要求》的“行蓄洪区会商能力提升建设”章节。 |
1 项 |
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 |
在已建基层防汛预警平台的框架下,充分结合安徽省洪水风险图及安徽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等成果,补充建设行蓄洪区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主要功能包括预警信息管理、遥感监测建设、预警信息发布、无固定对象预警、人员转移分析等,建成后可实现行蓄洪区预警信息发布的闭环管理,提升行蓄洪区监测预警能力。 具体要求详见《1 包详细技术要求》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章节。 |
1 项 |
蓄滞洪区 运行管理 |
充分结合安徽省洪水风险图及安徽省自然灾害综合风 险普查等成果,开展全省行蓄洪区日常管理、安全运用、 |
1 项 |
建设内容 |
主要技术要求 |
数量 |
能力建设 |
运用补偿等方面建设,全面系统掌握蓄滞洪区相关信息, 全流程实现蓄滞洪区管理、运用、补偿等工作支撑作用, 便于各级蓄滞洪区管理人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并可作为各级防汛责任人开展蓄滞洪区调度运用工作参考。 具体要求详见《1 包详细技术要求》的“蓄滞洪区运 行管理系统建设”章节。 |
|
综合信息数据整编及入库建设 |
为支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建设,在安徽省洪水风险图及安徽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等成果基础上对本次建设的 9 个行蓄洪区固定人口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历史洪灾数据、责任人数据等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整编, 并按标准规范对本次项目收集的基础数据整编成果补充完善基础库设计。 具体要求详见《1 包详细技术要求》的“综合信息数据整编及入库建设”章节。 |
9 项 |
行蓄洪区监测站网建设 |
在城西湖、姜唐湖、花园湖三个行蓄洪区新建自动水位监测站 4 座(含视频监控),自动测流设备 1 套。同时 配置电波流速仪共 10 套,气泡水位计 8 套,遥控船 4 艘, 走航式 ADCP 8 套,遥控船 ADCP 测流系统 1 套,微型 ADCP1 套,激光测距仪 3 套,超声测深仪 3 套,GPS(RTK) 4 套,全站仪 8 台,电子水准仪 9 台,对讲机 16 台,移动 卫星电话 7 台,安全装备 5 套。 具体要求详见《1 包详细技术要求》的“行蓄洪区监测站网建设”章节。 |
1 项 |
2包服务需求
建设内容 |
主要技术要求 |
数量 |
视频监控建设 |
依托安徽省已建水利视频监控平台,在 9 个行蓄洪区的庄台、保庄圩、撤退道路、重要堤防以及深水区控制工程水闸等关键部位建设 75 座高清视频监控站点,含设备购置、站点建设、线路租用等。 具体要求详见《2 包详细技术要求》的“视频监控点建设”章节。 |
75 座 |
详情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