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章内容与招标文件其它章节内容有冲突,应以本部分内容为准。)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西城区“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有关要求,西城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大力践行“红墙意识”,开展“双提升工程”,聚焦数字技术对西城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西城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将持续为全区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发展动力。
近年来,西城区在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体系更加扎实,在城市精细化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智慧城市统筹集约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趋势,尚存在系列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加强整体统筹建设管理。比如智慧西城时空信息云平台、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平台、西 长安街“数字红墙”模式等均在全国形成示点示范,但同一领域内的不同部门、不同街道建设雷同系统、独立运行,无法形成领域业务全面联动的效果;领域应用建设分散,部门的项目仍以单一业务信息化为主、以传统 IT 的功能需求为驱动,没有做到多业务的融合,很多部门在“拆违建”的阶段持续“盖违建”,产生的是“小数据”而非领域大数据。需要做好智慧西城的整体规划,逐步厘清基于数据的事权统一体制机制,在全区层面做整体建设规划与应用绩效考量。二是提升数据质量、促进数据融合。目前,各系统已通过目录链梳理与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打通了业务数据汇聚通道,但数据汇聚仅有平台的保障而缺少标准的规范与应用的牵引,时效性、准确性不高;同时不同部门存在有多份复制副本并在部门业务应用运行中独立更新,更新后的数据业务口径不一致导致无法融合,虽然数据上云,但仍为“云上孤岛”,难以发挥数据的应用价值。需要依托共性基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好业务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通道的作用,促进部门之间的线下数据协商走到线上,做好数据治理与融合,让业务 系统间的数据从“想用”到“能用”,向“高效用”转变,真正让数据用起来。三是加强应用推广与决策支持。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难以实现全量、即时汇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程度较低,难以支撑领导和各部门综合掌握区情民意、全面洞察城市运行状况。独立、分散应用过多,跨部门跨领域,支撑决策、管理 和服务的应用不足,导致数据丰富而信息贫乏的现象出现。综合服务应用创新进 展缓慢,设备、技术以及相关人才储备不完善,难以强化大数据应用在提升政府 治理、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能力。需要从城市综合管理决策 和精细化管理出发,挖掘现有数据价值,并进一步引导新建系统开发向领域共性 服务转变,加强应用场景赋能街道社区级区域治理,以推动数据的共享互用,提升系统的综合监测、预警与决策能力。四是做好建设方案的引导与共性需求的把控。部门陷入思维困境问题,责任单位缺乏对所建项目的认知,而项目建设公司缺乏对区情的认知,双向思维困境造成了项目建设脱离实际业务需求、职责重叠、重复建设。例如,各委办局、街道在开展实际业务工作中,已形成了近 200 张专题图层支持业务开展,但是这些图层都独立部署在自己业务系统中,空间数据没有实现全区真正的统一管理,无法在一张图上展示。因此,对于视频与感知数据接收、事件响应、地图展示等本领域各业务的共性需求,需要在建设规划中就进行规范,以在建设中形成合力。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国家和北京市的要求,进一步落实西城区智慧城市发展的有关要求,将结合全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加强区级共性支撑能力提升建设,全面夯实智慧西城建设根基,打造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特设立 2023 年度智慧西城咨询指导服务项目。
围绕西城区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遵循顶层设计的一张蓝图,以统筹设计、技 术研究、建设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智慧西城咨询指导服务,以业务需求为导向 研究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在西城的落地,提升智慧西城建设的技术保障水平、统筹整合能力,实现高效协同、整体智治,赋能“双提升工程”实现治理能力新 突破,有力支撑领导决策和政府应用,不断完善西城区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全面 提升信息化建设投资效能、资源共享效能和协同治理效能。
(1)资料收集与走访调研
收集国家、各省市以及西城区各单位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材料,包括“十四五”规划、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以及建设现状、建设成果、工作总结等材料,通过材料分析对智慧城市发展整体态势以及西城区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汇总。协助开展对西城区各委办局及街道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摸底工作,参与现场走访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全区现阶段的业务、信息系统、大数据、可视化展示等情况,沟通存在的问题需求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现状梳理与问题分析
结合现场走访调研情况,分别整理委办局和街道的调研访谈记录,梳理全区各委办局和街道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业务开展、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方面的建设现状,结合机房、网络、设备设施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形成西城区的整体情况和工作进展。同时根据调研记录,分析各委办局和街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对区级共性支撑能力的需求,以及未来规划,结合区级智慧城市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当前最紧迫应用需求的合理性建议。
(3)研究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从国家和各省市的政策文件要求、发展现状、先进案例以及手段措施等方面分析智慧城市外部环境的发展态势和要求,结合前期摸底普查工作阐述西城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需求,并提出未来建设的建议,形成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摸底研究报告。
(二)数字西城展示中心内容设计指导
(1)调研分析与现状梳理
协助开展北京市各区及企业的展厅建设现状调研,学习借鉴展厅的装修设计、内容设计、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等经验;参与西城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展示需求的调研,为展示中心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专家意见。梳理西城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内涵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
(2)展览大纲与展示内容设计
分析区级统筹和各部门的展示需求,对标北京市和西城区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建设、城市大脑建设等重点任务要求及十四五规划发展要求,明确展示中心的建设目标和核心主题,从展示主题、展项设计、展览大纲以及先进技术及设备的运用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展示设计方向不偏航。结合前期调研积累的展示内容储备,按照展览大纲和展项设计,充分运用元宇宙的理念和呈现方式,打造数字原生空间,展示西城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各个展项的内容设计研提合理性建议,实现展示内容的虚实共生、引入入胜、印象深刻。
(3)建设运营指导
从区级管理和企业扶持等多角度考虑,指导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加强项目进度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展示中心顺利施工和建设质量,确保展示中心的效益如期实现,从展厅中心的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前瞻性的建议。
(三)新型基础设施能力提升指导
(1)总体架构研究
综合考虑区级基础设施现有能力、工作内容,协助开展国家及各省市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调研,分析国内基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发展方向,明确建设西城区新型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城区发展的新阶段和重点任务深入挖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为区级新型基础设施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研究西城区新型基础设施整体架构,对区级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模式提供指导性建议。
(2)协助对一张图建设实施指导提出合理性意见
协助开展国家及各省市相关“一张图”建设现状调研,分析国内“一张图”建设情况与发展方向,明确建设“一张图”的必要性,分析当前“一张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城区发展的新阶段和重点任务深入挖掘“一张图”建设的需求。研究西城区“一张图”建设的目标、体系架构及建设模式等内容。制定技术管理服务沟通协调机制,关于技术架构变更的每一项内容都能迅速传递至相关各方,确保有先后依赖关系的各个方案都能相应调整,以保障技术架构的一致性。结合“一张图”建设需求,从技术、管理、实施角度,对技术架构演进路线、实施策略等提出专家意见。
(3)协助对一条链建设实施指导提出合理性意见
协助开展国家及各省市相关“一条链”建设现状调研,分析国内“一条链”建设情况与发展方向,明确建设“一条链”的必要性,分析当前“一条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城区发展的新阶段和重点任务深入挖掘“一条链”建设的需求。研究西城区“一条链”建设的目标、体系架构及建设模式等内容。制定技术管理服务沟通协调机制,关于技术架构变更的每一项内容都能迅速传递至相关各方,确保有先后依赖关系的各个方案都能相应调整,以保障技术架构的一致性。结合“一条链”建设需求,从技术、管理、实施角度,对技术架构演进路线、实施策略等提出专家意见。
(4)协助对感知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提出合理性意见
协助开展国家及各省市相关感知体系建设现状调研,分析国内感知体系建设情况与发展方向,明确建设感知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感知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城区发展的新阶段和重点任务深入挖掘感知体系建设的需求。研究西城区感知体系建设的目标、体系架构及建设模式等内容。制定技术管理服务沟通协调机制,关于技术架构变更的每一项内容都能迅速传递至相关各方,确保有先后依赖关系的各个方案都能相应调整,以保障技术架构的一致性。结合感知体系建设需求,从技术、管理、实施角度,对技术架构演进路线、实施策略等提出专家意见。
(四)对构建区级指挥调度体系指导提出合理性建议
(1)情况调研及必要性分析
协助开展国家及各省市相关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现状调研,了解目前国内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情况及发展方向。研究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技术应用、行业发展趋势等重点内容,明确指挥调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存在问题及需求分析
分析目前西城区指挥调度体系的建设基础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西城区大数据总体规划要求,研究指挥调度体系在西城区大数据总体架构中的定位,分析全区指挥调度体系的建设需求,研究指挥调度体系目标定位、体系架构及建设模式等内容。
(3)建设建议
充分了解市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标准规范,针对指挥调度体系在区级落地的合理化工作流程,研究指挥调度体系的落地实施路径,结合各业务系统建设需求,对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技术架构、演进路线、主要任务、实施策略等提出可行性建设意见。对数据管理、授权与共享、评估考核等机制提出可行性建设意见。
(4)落地实施技术把控
有效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及时发现实施落地过程中的可能问题,并及时反馈纠正,提高建设效率和保证建设成果。对建设过程及建设成果进行检查,提出相应的数据审核、技术检查意见。
(五)指导云网一体化规划及顶层设计研究
(1)云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及顶层设计研究
研究云网一体化建设规划及顶层设计,搜集整理国家、各省市、各区发布的有关政策文件以及各类会议讲话内容,协助开展全区各相关部门和街道的现状需求调研,整理调研记录,汇总了解到的相关需求。收集、梳理与分析国内关于云网一体化建设的有关规范要求,以及相关建设经验与案例,形成建设西城区云网一体化的建议。分析目前西城区云网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西城云网一体化建设目标定位、体系架构及建设模式等内容。按照云网一体化管理的要求,梳理促进实施落地的核心应用工程,提出核心工程的建设建议,指导核心工程的建设实施,形成项目推进和保障模式的意见。
(2)建设建议
充分了解市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标准规范,针对云网一体化管理在区级落地使用的合理化工作流程,研究云网一体化建设落地实施路径,对云网一体化建设的技术架构、演进路线、主要任务、实施策略等提出可行性建设意见。对运维管理、授权与共享、评估考核等提出可行性建设意见。
(3)落地实施技术把控
在整个实施阶段对实施进度开展监督和指导。制定技术管理服务沟通协调机制,关于技术架构变更的每一项内容都能迅速传递至相关各方,确保有先后依赖关系的各个方案都能相应调整,以保障技术架构的一致性。对各分项架构合规性进行检查,提出相应的技术检查意见。组织实施跨各分项之间的联调测试工作,并从技术层面提出审核专项功能测试方案、系统接口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的符合性,提出审查意见。
(六)街道级全场景应用落地跟踪咨询
(1)情况调研及必要性分析
协助开展西城区各街道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调研,挖掘可落地的业务应用场景。协助选取一到两个街道作为试点,深入研究探讨街道的业务场景和工作流程。
(2)存在问题及需求分析
结合试点街道具体情况,分析全场景应用落地的切入点,研究当前区级现有能力与街道结合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试点街道业务需求较为紧迫的应用场景,深入了解业务需求,分析区级场景在街道落地的建设需求,规划街道级全场景应用的目标定位、体系架构及建设模式等内容。
(3)建设建议
充分了解市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标准规范,针对应用场景在街道级落地的合理化工作流程,对场景建设技术架构、演进路线、主要任务、实施策略等提出可行性建设意见。明确技术管理项目各项目拆分方案、设计项目整体集成方案等,定义项目建设需要划分的阶段和每个阶段实施的内容和具体方法,以及每个阶段实施的前提条件、控制要点与检查标志等,提出可行性建设意见。
(4)落地实施技术把控
有效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及时发现实施落地过程中的可能问题,并及时反馈纠正,提高建设效率和保证建设成果。对场景落地进度进行指导与监督。
四、项目进度要求
供应商应确保于2023年7月31日前完成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摸底研究和数字西城展示中心内容设计指导,完成新型基础设施能力提升指导。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指导构建区级指挥调度体系和云网一体化规划及顶层设计研究。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街道级全场景应用落地跟踪咨询。其他咨询服务,根据实际工作阶段,按需开展。
主要输出成果包括:
1.《西城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摸底研究报告》
2.《数字西城展示中心内容设计指导意见》
3.《西城区新型基础设施能力提升报告》
4.《一张图建设实施指导报告》
5.《一条链建设实施指导报告》
6.《感知体系建设实施指导报告》
7.《西城区区级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建议》
8.《西城区云网一体化顶层设计研究报告》
9.《西城区街道级全场景应用落地跟踪咨询报告》
五、对供应商的需求
1.本项目实行合作实施,中标方根据要求编写项目计划书,共同确定项目目标、提交成果、投入人员等,经双方讨论确定后执行;中标方要定期汇报项目过程情况,共同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中标供应商必需成立独立的项目组,项目经理须有相关领域的咨询工作经验,在项目初步验收前,中标方需保证足够的人员投入,项目负责人及核心成员不允许中途更换。中标方项目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具有综合的大数据统筹建设管理与技术咨询工作经验;在从事大数据规划和实践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智库力量支撑、深厚的学术成果积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沉淀。
3.供应商应承诺保护和尊重对方所享有的知识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并能够在验收时提供本项目全部技术文档(对方知识产权除外)。
4.售后服务要求
中标供应商需提供3名或以上专业人员负责本项目的实施和服务工作;中标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根据招标方要求提供项目团队进行现场咨询服务;中标方必须按招标方指定的方式提供7x12小时免费服务支持,包括邮件、电话、视频、现场服务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