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总则
1.1本技术规范要求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基本技术要求,并未对所有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供应商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要求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2供应商产品与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时,供应商应在投标文件中予以说明,并由评标委员会鉴定供应商产品能否达到要求。如供应商没有在投标文件中提出异议,则视为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完全按照本招标文件要求。
2、技术要求及标准的执行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应标明所执行的质量标准,若同一标准已颁发新标准,则按最新标准执行。若同一产品同时有几个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则按最高层次的标准执行。
二、采购内容
(一)项目概况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以海洋贝藻类、海洋性鸟类、野生水仙花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调研南麂列岛,指出浙江“南麂是一个宝岛,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态价值,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里的生态环境,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好”。
保护区建立至今已有30多年,为有效地保护贝藻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社区共管、保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通过实施GEF/UNDP/SOA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逐步完善。然而,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保护区面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物种资源衰退等问题。为了摸清目前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现状,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并查明原因,为保护区的长期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保护区总规编制提供科学数据,我局拟开展本项目研究。
(二)目标任务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在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海岛和海洋生态系统开展系统调查和研究,对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科学保障。经我局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决定开展实施“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项目目标任务为:
1、南麂列岛基础信息调查。针对南麂列岛52个海岛开展基础地理信息调查、海岛自然地理环境调查和海岛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构建海岛实景三维模型;
2、岛陆生物多样性调查。全面调查南麂列岛52个岛陆野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3、海洋水文动力调查和数值模型研究。结合长期历史资料分析、最新调查资料获取和数值模拟,全面认识南麂列岛海域的海流和物质输送状况,探明关键水文参数(温度、盐度和海流等)的年际变化趋势;
4、海洋环境质量调查。全面调查南麂列岛海域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体质量,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
5、海洋生物生态调查。全面调查南麂列岛海域的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污损生物等,包括定性及定量调查,并重点突出贝藻类资源的现状与长期变化趋势;
6、渔业资源调查。全面调查南麂列岛海域的渔业资源种类、分布、资源密度等,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
7、保护区胁迫因素调查。摸清保护区内的基础建设、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旅游开发情况和资源利用状况等因素;
8、保护区综合评价与研究。全面分析与评估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海洋生态保护成效,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管理对策。全面、深入搜集南麂列岛及周边海域开展过的调查与科研所获得的历史成果,包括相关原始数据、报告、论文、专利等,构建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数据库。
(三)项目实施内容
1、实施内容
(1) 南麂列岛基础信息调查
a)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包括南麂列岛52个海岛。其中,自然景观调查的范围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内且海岛面积大于500 m2的28个海岛(包括3个有居民海岛)。
b) 调查内容
海岛基础地理信息调查:通过整合既有历史文献与调查资料,补充实地勘测,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影像、历史时期地形图和海图等,精确测量海岛类型、位置和面积,海岸线类型和长度,潮间带类型和面积等基础信息;
海岛自然地理环境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岛地形、地貌类型及分布、植被类型与面积、自然景观资源和遗迹遗址等;
海岛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调查南麂列岛保护区范围内经济、人口、土地利用、渔港码头、海水养殖、旅游等;
海岛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构建龙船礁、下马鞍岛实景三维模型,要求真实反映两个海岛状况,没有变形,色彩均匀,模型分辨率≦5cm,平面位置精度≦75cm,高程精度≦75cm。
(2) 岛陆生物多样性调查
a) 调查范围和时间
保护区岛陆生物资源调查详查海岛主要为36个有植被分布的海岛,其余16个面积500 m2以下的无居民海岛视情况选择性开展调查。
植物资源调查兼顾四季,重点把握春季和夏秋季。昆虫资源调查主要在春夏季和夏秋季开展。脊椎动物根据各门类物种习性应季开展,其中哺乳类开展一周年以上的不间断监测调查,鱼类,两栖爬行动物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和夏秋季开展,鸟类兼顾四季,并重点把握繁殖和迁徙季节。
b) 调查内容
岛陆植物多样性调查:清查区域范围内维管植物的种类组成,具体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岛陆昆虫多样性调查:清查区域范围内昆虫动物的种类组成,重点调查鳞翅目和蜻蜓目昆虫;
岛陆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清查区域范围内脊椎动物的种类组成,具体包括淡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岛陆植被类型调查:调查区域内植物群落类型、分布与面积,通过实地踏查和遥感解译区划制作植被分布图。
(3) 海洋水文调查和数值模拟
a) 调查范围和时间
在南麂列岛海域开展春、夏、秋、冬季各一次水文调查,调查要素包括潮位和潮流、温盐及悬浮泥沙含量。其中,开展30个大面观测站,观测要素包括温、盐和悬浮泥沙等;开展1个连续站观测,观测要素包括温、盐和悬浮泥沙等;开展1个潮位站观测,每次观测时间不小于15天;开展3个锚系潮流观测,每次不少于15天。
b) 调查内容
海洋水文调查:包括潮位和潮流、温盐及悬浮泥沙含量;
数值模拟:收集南麂列岛及周边海域1年以上的长期海流观测资料,获取沿岸流和台湾暖流以及上升流数据;模拟获得近10年的南麂列岛周围海域温、盐、流场变化,分析温度、盐度和海流、上升流等参数的年际变化趋势。
(4) 海洋环境质量调查
a) 调查范围和时间
在南麂列岛海域布设30个调查站位,开展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体质量调查。其中海水水质调查为春、夏、秋、冬季各一次,海洋表层沉积物质量为夏、冬季各一次,海洋生物体质量为夏、冬季各一次。
b) 调查内容
常规水环境化学项目:溶解氧、pH、碱度、溶解无机碳、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悬浮物、颗粒有机碳、颗粒总氮、颗粒有机碳-13C、颗粒总氮-15N;
高分辨率生化剖面仪观测:温度、盐度、pH、溶解氧、浊度、叶绿素a、硝酸盐;
表层沉积物观测:pH、Eh、粒度、硫化物、总碳、总氮、有机碳-13C、总氮-15N、有机碳、碳酸钙、含水率;
沉积物捕获器观测:总物质通量、有机碳通量、总氮通量、碳酸钙通量、生物硅通量、岩源物质通量、有机碳-13C、总氮-15N;
海洋生物体质量调查:铜、铅、锌、镉、铬、总汞、砷、石油烃、有机参数(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多环芳烃)。
(5) 海洋生物生态调查
a) 调查范围和时间
在南麂列岛海域布设30个调查站位,开展海洋生物生态调查;在岩礁、卵石滩、洞穴、沙滩和泥滩等多种潮间带生境布设12条潮间带调查断面,开展以贝藻资源为主要调查对象的潮间带生物调查;在南麂列岛海域布设3个站位开展污损生物调查,并在海水养殖设施(包括筏架、网箱、浮标等)上采集污损生物。
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包括微小型贝类)分别于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各调查一次;此外,除4季调查以外,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在30个站位中选择10个典型站位开展一周年每个月调查一次。污损生物调查分别按照月板、季板、半年板和年板调查。
b) 调查内容
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包括微小型贝类)、污损生物。
(6) 渔业资源调查
a) 调查范围和时间
在南麂列岛海域布设30个调查站位,结合环境DNA调查,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调查时间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各调查一次。
b) 调查内容
南麂列岛海域鱼类、虾类、蟹类等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的数量时空分布、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各类群及优势种类资源密度评估。
(7) 保护区胁迫因素调查
a) 调查范围和时间
以夏季为主,兼顾其他季节,调查范围以南麂岛本岛为主,兼顾其他重点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b) 调查内容
包括基础建设、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旅游开发情况、资源利用等。
(8) 保护区综合评价与研究
包括保护区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保护区重要海洋保护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价、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成效评估。结合南麂列岛海域水文动力长期变化、营养物质来源及其时空变化以及重要贝藻类物种和物种多样性的长期变化规律,进一步解析南麂列岛保护区贝藻类等主要海洋生物类群物种多样性、资源量、优势种结构等发生的变化及驱动要素。基于调查与评价结果,为后续保护区保护和管理,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全面、深入搜集南麂列岛及周边海域开展过调查所获得的历史成果,包括相关原始数据、论文、专利等,构建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数据库。
2、验收指标
(1)相关技术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基础信息调查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岛陆生物资源调查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水文调查与模型研究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环境质量调查与研究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生态调查与研究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渔业资源调查和资源评估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胁迫因素调查与研究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与研究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典型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报告;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研究报告;
南麂列岛近40年贝藻类等主要类群物种多样性变化及驱动要素研究报告。
(2)相关数据集和图集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基础信息调查数据集;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编目名录,包括重点保护以及其他珍稀濒危动植物名录、滨海特色植物名录等;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图库;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及其矢量数据;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图及其矢量数据;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水文动力调查数据集;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环境质量数据集和分布图;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生态数据集和分布图;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渔业资源数据集和分布图;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多样性编目名录;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多样性编目名录;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游泳动物多样性编目名录;
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胁迫因素调查数据集和分布图;
提供形成海水水质、沉积物、生态、水文等专项检测报告。
(3)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数据库
(4)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标本两套。
(5)《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系列图鉴》之《浮游植物图鉴》、《浮游动物图鉴》、《鸟类图鉴》、《鱼类图鉴》、《虾蟹类图鉴》初稿。
3、档案要求
本项目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文本档案
承担项目报告编制工作,前期提交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执行期间外业调查完成后提交外业调查报告,项目总验收前提交原始数据及各相关报告及成果。
(2) 电子档案
提交项目进展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集、工作照及其他影像材料。承担电子档案建档,所有纸质档案均需形成电子档案,提交电子档案1份。
(3) 文本打印
承担中期阶段及最终成果提交阶段文本打印服务,最终成果文本及相关图件纸质版。
4、验收要求
(1)各专项实施方案评审: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供应商提交每个专项实施方案及总实施方案,各专项实施方案需经过专家论证,完善并经采购人认可后即刻开始项目实施。
(2)项目验收:项目分档案验收和会议验收,档案验收由采购人对提交的原始数据、实物、影像资料等进行验收;档案验收合格后,再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成果开展会议验收。
(3)系列图鉴出版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供应商继续对相关系列图鉴修改完善,并于一年内出版。
三、商务要求
(一)付款方式
1、合同签订后一周内,采购人向中标供应商支付合同总价的20%作为预付款;
①在签订合同时,中标人明确表示无需预付款或者主动要求降低预付款比例的,采购单位可按中标人的意见执行。
②在签订合同时,中标人要求预付款的。采购单位有权要求中标人提供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出具的预付款保函或其他担保措施。
2、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供应商提交的每个专项实施方案经专家评审通过后,采购人在一周内支付合同总价的20%作为进度款;
3、采购人完成外业调查并提交外业调查报告后,经采购人认可,采购人一周内支付合同总价的30%作为项目进度款;
4、中标供应商通过项目总验收后,一周内结清合同剩余款项。
注:每阶段付款前中标供应商均需向采购单位提供收款金额等额的正式发票。采购单位支付合同所规定的款项时,如遇财政部门的特殊原因拨款未能及时到位,可以在征得中标供应商同意后相应顺延。
(二)服务期限
服务工期: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
服务地点:浙江省平阳县。
(三)验收要求
验收按国家有关的规定、规范要求进行,符合相关导则、规范等技术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