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需求
一、招标内容
贺州市统筹“国培计划(2023)”“区培计划(2023)”项目D分标
二、项目概况、机构遴选条件及实施要求
(一)项目概况:中西部骨干项目——“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骨干校园长提升研修项目、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入围资格进行招标,总预算金额为96.529万元。
(二)机构遴选条件:
1.近3年来曾承担“国培计划”项目的区内外高等院校或教师培训专业机构。
2.“国培计划”混合式培训实施经验丰富,培训绩效评估优良。
3. 具备一支数量足、结构合理,水平高,能够指导不同学科(领域)教师培训的专兼职培训专家团队。
4.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质量高,能够支持中小学全部学科和幼儿园教师有效选学,满足长期研修所需。
5.注重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已建立多种区域常态化混合式培训模式,供项目县备选。
6.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规划,支持项目区县建立本地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
7.深入项目县(区)开展需求调研,结合当地教师和项目培训要求制定实施方案。
8.建立与国内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良好合作机制,能确保跟岗实践、导师带教研修目标的实现。(三)项目实施要求:
1.申报单位须承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及贺州市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通知》(教师厅〔2016〕1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等11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司函〔2020〕11号),《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4 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桂教师培〔2023〕6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桂教规范〔2023〕8号)等。
2.项目原则上要求于2023年11月底实施完成,因疫情防控要求等不可控因素造成不能如期组织培训的,应根据采购人要求调整培训时间和方式,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培训任务。
3.集中培训基本要求
序号 |
培训服务分项 |
要 求 |
1 |
培训组织 |
负责联系市、县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和参训教师,组织协调培训工作,按有关规定接待授课教师及项目管理人员,反馈培训学习情况。 |
2 |
学员住宿 |
参训教师住标准间,二人一间,设施齐全,能上网,环境良好,作息制度健全。 |
3 |
培训教室 |
培训教室光线充足,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音响良好。 |
4 |
学习资料 |
提供必要的培训教材、学习辅导资料。 |
5 |
学员就餐 |
就餐便利,品种多样,食品卫生、安全。 |
6 |
学员就医 |
保证学员就医,能及时抢救急诊病人。 |
7 |
教室饮水 |
培训教室定时供应冷、热纯净水,满足饮水需求。 |
8 |
管理制度 |
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有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
9 |
课外活动 |
根据学员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活动,劳逸结合。 |
10 |
疫情保障 |
培训场所要根据学员人数提供防疫物质和预防措施 |
三、主要技术指标
D分标 中西部骨干项目——“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骨干校园长提升研修项目、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1)“国培计划(2023)”——院校与平桂区土瑶村小学结对帮扶培训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1.培训目标:聚焦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训内容重点围绕职业信念与教育情怀、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数字素养与技术应用、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等四个维度。按照“能力诊断、专题研修、名校访学、实践创新、总结提升”等基本环节,立足乡村学校实际,针对学校的定位差异、问题差异、发展差异,精心研制培训方案,实行一校一策,形成“点对点”的细化方案,整体提升帮扶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
2.培训对象:平桂区土瑶村骨干教师,合计50人。
3.培训方式:人员互派、送培下乡、联合教研、工作坊研修。
4.培训时间:第二期送培下乡、联合教研6天。
5.课程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围绕职业信念与教育情怀、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数字素养与技术应用、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等教育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以提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为重点设置丰富适用的培训类、教研类、教学类、活动类课程,有效整合典型案例;融入思想政治、师德涵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家庭教育、幼小衔接、少先队工作等。集中培训不少于4天,分学科送教下乡和校本教研指导4次(每个学期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天),送教下乡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2天,工作坊研修不少于30学时。
6.师资要求:申报的学科(领域)优势明显,并有一支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项目首席专家须为本单位教师或长期聘用的专家,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培训团队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少于60%,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比例不少于50%,适当安排区外高水平培训专家。
7.材料收集: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交完整的培训过程材料,包括:参训学员名单信息和考核结果、培训课件、学情通报(每周一次)、培训工作简报(每半个月一次)、培训总结(每阶段一次)、培训绩效自评报告、学员培训满意度测评问卷及问卷分析报告、培训过程照片及视频等。
8.经费预算标准:送教培训320元/人/天×6天×50人=9.6万元。
9.培训地点:贺州市平桂区。
(2)“国培计划(2023)”——院校与昭平县五将镇中心校文曲村小学等结对帮扶培训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1.培训目标:聚焦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训内容重点围绕职业信念与教育情怀、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数字素养与技术应用、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等四个维度。按照“能力诊断、专题研修、名校访学、实践创新、总结提升”等基本环节,立足乡村学校实际,针对学校的定位差异、问题差异、发展差异,精心研制培训方案,实行一校一策,形成“点对点”的细化方案,整体提升帮扶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
2.培训对象:昭平县五将镇文曲村小学等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合计60人。
3.培训方式:人员互派、送培下乡、联合教研、工作坊研修。
4.培训时间:第二期送培下乡、联合教研6天。
5.课程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围绕职业信念与教育情怀、教学创新与学生发展、数字素养与技术应用、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等教育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以提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为重点设置丰富适用的培训类、教研类、教学类、活动类课程,有效整合典型案例;融入思想政治、师德涵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家庭教育、幼小衔接、少先队工作等。集中培训不少于4天,分学科送教下乡和校本教研指导4次(每个学期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天),送教下乡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2天,工作坊研修不少于30学时。
6.师资要求:申报的学科(领域)优势明显,并有一支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项目首席专家须为本单位教师或长期聘用的专家,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培训团队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少于60%,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比例不少于50%,适当安排区外高水平培训专家。
7.材料收集: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交完整的培训过程材料,包括:参训学员名单信息和考核结果、培训课件、学情通报(每周一次)、培训工作简报(每半个月一次)、培训总结(每阶段一次)、培训绩效自评报告、学员培训满意度测评问卷及问卷分析报告、培训过程照片及视频等。
8.经费预算标准:送教培训320元/人/天×6天×60人=11.52万元。
9.培训地点:贺州市昭平县。
(3)“国培计划(2023)”——贺州市小学(幼儿园)骨干校(园)长提升研修主要指标
1.培训目标:面向有丰富办学实践经历、较高治校水平、突出办学业绩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校园长开展分层研修,通过分阶段的连续培养,帮助参训园长凝练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形成个性化的办学风格,提升教育研究、治理能力,助力其持续发展,成长为专家型园长。
2.培训对象:全市小学、幼儿园领航校园长、名校园长培养对象,合计45人。
3.培训方式:集中培训+跟岗研修
4.培训时间:15天(集中培训10天+跟岗研修5天)。
5.课程要求:预设丰富适用的培训类、教研类、教学类课程,围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以及规范办园管理、落实办园治园政策法规、提升办园能力和水平、实施科学保教、提升学科保教和保教融合能力、园本研修能力等设置课程,融入思想政治、师德涵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家庭教育、幼小衔接、少先队工作等内容。其中,培训类课程应占50%以上,实践类课时原则上不得少于1/3 。
6.师资要求:申报的学科(领域)优势明显,并有一支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项目首席专家须为本单位教师或长期聘用的专家,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培训团队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少于60%,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比例不少于50%,适当安排区外高水平培训专家。
7.材料收集: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交完整的培训过程材料,包括:参训学员名单信息和考核结果、培训课件、学情通报(每周一次)、培训工作简报(每半个月一次)、培训总结(每阶段一次)、培训绩效自评报告、学员培训满意度测评问卷及问卷分析报告、培训过程照片及视频等。
8.经费预算:(集中培训450元/人/天×10天×45人)+(跟岗培训350元/人/天×5天×45人)=28.125万元。
9.培训地点:广西区(省)外主要城市。
(4)“国培计划(2023)”——贺州市中学骨干校长提升研修项目主要指标
1.培训目标:面向有丰富办学实践经历、较高治校水平、突出办学业绩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校园长开展分层研修,通过分阶段的连续培养,帮助参训校长凝练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形成个性化的办学风格,提升教育研究、治理能力,助力其持续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校长。
2.培训对象:全市中学领航校长、名校长培养对象,合计36人。
3.培训方式:集中培训+跟岗研修
4.培训时间:15天(集中培训10天+跟岗研修5天)。
5.课程要求:预设丰富适用的培训类、教研类、教学类课程,围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学校管理前沿问题、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互联网+教研、信息技术资源建设、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等开设课程,融入思想政治、师德涵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家庭教育、团委(少先队)工作等内容。其中,培训类课程应占50%以上,实践类课时原则上不得少于1/3 。
6.师资要求:申报的学科(领域)优势明显,并有一支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项目首席专家须为本单位教师或长期聘用的专家,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培训团队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少于60%,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比例不少于50%,适当安排区外高水平培训专家。
7.材料收集: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交完整的培训过程材料,包括:参训学员名单信息和考核结果、培训课件、学情通报(每周一次)、培训工作简报(每半个月一次)、培训总结(每阶段一次)、培训绩效自评报告、学员培训满意度测评问卷及问卷分析报告、培训过程照片及视频等。
8.经费预算:(集中培训450元/人/天×10天×36人)+(跟岗培训350元/人/天×5天×36人)=22.5万元。
9.培训地点:广西区(省)外主要城市。
(5)“国培计划(2023)”——贺州市八步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1. 培训目标:通过规范化培训提升培训者岗位胜任力和内生学习力,引导教师培训者基于基本素养和项目实施能力,自主开展专业发展现状诊断与分析,立足培育教师核心素养明确专业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重培养培训者案例分析、教学诊断、专题讲座、在线培训、带教指导、项目实施等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从发展目标、培训内容、实施流程、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设计,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促进培训者团队素质持续提升。
2.培训对象:八步区教育系统年龄50周岁以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学科带头人、教研员,合计55人。
3.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体验模拟+总结提升。
4.培训时间:集中培训5天(可安排跟岗培训1天)。
5.课程要求:预设丰富适用的培训类、教研类、教学类课程,聚焦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围绕根据教师培训者胜任力结构要素,明确培训目标、职责任务、培训课程、管理流程、考核标准、实施办法等,培养案例分析、教学诊断、专题讲座、在线培训、带教指导、项目实施等能力设置课程,融入思想政治、师德涵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家庭教育、幼小衔接、团委(少先队)工作等内容。其中,培训类课程应占50%以上,实践类课时原则上不得少于1/3。
6.师资要求:所申报的学科(领域)优势明显,并有一支高水平的培训专家团队。培训机构建立培训专家团队,高校专家、教研员与一线优秀教师队伍合理搭配,其中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20%,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原则上不少于60%。
7.材料收集: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交完整的培训过程材料,包括:参训学员名单信息和考核结果、培训课件、学情通报(每周一次)、培训工作简报(每半个月一次)、培训总结(每阶段一次)、培训绩效自评报告、学员培训满意度测评问卷及问卷分析报告、培训过程照片及视频等。
8.经费预算标准:集中培训395.2元/人/天×5天×55人=10.784万元。
9.培训地点:广西区内主要城市。
(6)“国培计划(2023)”——贺州市县(区)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1.培训目标:聚焦指导团队的信息化学科教学指导能力,巩固和发展能力提升工程
2.0的实施成果,通过学科案例打磨和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取,扩大成果的辐射和影响范围,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教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融合应用,为中小学校数字化转型培育种子队伍、素养提升储备优质资源。
2.培训对象:市、县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成员,合计50人。
3.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工作坊研修
4.培训时间:集中培训7天。
5.课程要求:预设丰富适用的培训类、教研类、教学类课程,以整校(园)推进信息化管理、教研为核心任务,围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组织教师制定研修计划、开展培训、实践应用及校(园)本研修,制定校(园)本应用考核管理相关制度与规程,形成基于能力点的优秀考评案例材料,凝练校(园)本研修有效模式。解读能力提升工程区域政策,构建整校推进监测与考核、校本应用考核方式、流程与标准,微能力评判标准与方法,信息化教学优秀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与评价,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与评价,信息化教学指导方法和模式提取的理论与方法,“三个课堂常态化”的指导与推进,信息化教研模式凝练与完善等设置课程体系,融入思想政治、师德涵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教育、家庭教育、幼小衔接、团委(少先队)工作等内容。组织完成入校指导、推优等活动。其中,培训类课程应占50%以上,实践类课时原则上不得少于1/3。
6.师资要求:根据项目组建一支专兼职数量足、结构合理、水平高的培训专家团队,高校专家、教研员与一线优秀教师或工作室主持人合理搭配,其中国内区(省)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20%,教研员和一线优秀工作室主持人原则上不少于5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少于60%。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培训导师制。首席专家原则上为本校(机构)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师培训实践经验,有较深的学术造诣。
7.材料收集: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采购人提交完整的培训过程材料,包括:参训学员名单信息和考核结果、培训课件、学情通报(每周一次)、培训工作简报(每半个月一次)、培训总结(每阶段一次)、培训绩效自评报告、学员培训满意度测评问卷及问卷分析报告、培训过程照片及视频等。
8.经费预算:集中培训400元/人/天×7天×50人=14万元。
9.培训地点:广西区内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