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需求书
为适应新时代国家机构改革和空间治理的新要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参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要求, 按照天津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的相关安排部署,开展宝坻区周良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谋求周良街道的高质量发展,在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天津市、宝坻区有关安排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发展条件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周良街道的发展定位,高水平编制好全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切实绘制好周良街道国土空间发展蓝图。
根据《天津市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结合周良街道建设发展需要,确定 3 项基础工作,1 项国土空间规划、4 个专项工作,具体如下:
通过资料收集、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踏勘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收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产业、人口社会、设施配套、城乡发展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分析周良街道资源状况、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发展诉求。对村委会、行业部门、企业进行逐一座谈;对街道进行实地踏勘,绘制现状图。全面梳理农村低效闲置用地、农村违法占地等情况开展摸底调查,逐地块梳理土地存量及流量情况,摸清低效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以 2020 变更调查成果为数据基础。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结合确权登记、设施农用地备案、海域使用权登记成果、土地审批等数据资料,建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底图”,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规划底数底图。收集整理、公共服务设施、铁路、公路、水系等基础设施和专项补充信息,建设周良街道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
对周良街道现行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空间类规划进行评估,分析周良街道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研判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
依据《天津市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各项规划控制指标、确定规划定位目标、落实三条控制线、构建国土空间格局、研究镇村体系和村庄布局、划分规划分区、提出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完善基础支撑体系、提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风貌引导、提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策略、完善镇区规划详细内容,为近期建设项目提供保障,编制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方案。
在全域层面,落实公路、铁路等重要交通规划、区域性交通设施规划,以及区级规划路网,构建镇域和镇区道路系统,强化京津新城与村庄间的道路连通, 配置相应的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合理安排道路交通及设施用地的规模、布局及管控要求。
在镇区层面,有机衔接乡镇及区域对外交通、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系统等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确定城镇道路系统,构建道路网络体系,划分道路等级及断面形式,确定主次干路走向、红线宽度,合理布局公交站场(点)、客运站、停车场、加油加气站等交通设施。对公共交通系统和慢行交通系统提出规划目标和指引。
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梳理分析现状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统筹确定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殡葬设施)、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规模、标准和数量,编制形成全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镇区层面,研究确定行政办公、中小学、卫生院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及位置,建设居民生活圈,编制形成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落实上位规划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要公用设施用地和重要廊道,预测京津新城和农村的给水、排水、电力、供热、通信、燃气、环卫、消防等各个专业的规划原则、目标及标准,合理确定街道层面各专业的场站布局及规模,编制形成公用设施体系规划。
研究安排各项安全设施用地,提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公共安全等预防和治理措施。结合现状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街道防洪、防涝标准,合理布局防洪、防涝工程用地;落实各级消防用地,保证规模和必要的交通条件;合理安排各类避难场所的位置、规模和布局,落实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要求;对于现状及规划新增的危险源,规划应提出近远期控制和防护措施,加强对安全敏感要素的安全防护和避让。编制形成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结合周良街道实际,梳理街道范围内低效用地盘活、农用地整治潜力、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等,以林地生态修复为核心,提出周良街道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规模、布局和要求。研究制定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各类工程的规模、布局、时序、建设内容,各整治重点区域细化落实到地块,编制形成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
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按照《天津市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和市局相关要求编制和汇交成果。
成果由规划文本、图件、数据库和附件构成。
规划成果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数据两种形式。
纸质文件包括规划文本、附图、附件。规划文本、附件可采用 word 格式, 附图采用 jpg 格式。
电子数据即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矢量数据采用 gdb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