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项目概况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政府按照“区域大联通、局部微循环、疏通拥堵点”的总体原则,城市路网不断优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交通运行逐步高效。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聚焦于从满足居民出行的基本保障向满足居民美好出行转变,更注重交通出行服务品质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与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与交通供需的融合发展、与智慧绿色的韧性发展。
为落实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关于《多管齐下改善城市交通生态以出行为抓手助力强首府》的工作精神,以优化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交通品质、改善交通生态环境为目的,编制完成“1项交通优化提升专项规划+1项道路空间品质提升方案+4项交通类导则”,支撑综合交通优化工作提质增效,建立交通管理长效机制,赋能激发城市空间新活力,推动建设“五宜城市”目标
二.主要商务要求、技术要求
合同包1(呼和浩特市交通优化提升专项规划)
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
签订合同后2个月内提交初步成果,后续按照论证时间安排及时提交论证成果直至市政府批复 |
标的提供的地点 |
呼和浩特市自然资源局 |
投标有效期 |
从提交投标(响应)文件的截止之日起90日历天 |
付款方式 |
1期:支付比例30%,签订合同后支付 2期:支付比例20%,提交初步成果,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后支付 3期:支付比例30%,提交按照意见修改后的成果,通过专家论证及市“交通管理委员会”会议后支付 4期:支付比例20%,市政府批复后支付 |
验收要求 |
1期:1、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符合采购人要求2、通过政府批复后 |
履约保证金 |
不收取 |
其他 |
付款要求:(1)采购人每次向中标人付款前,中标人须向采购人提交对应金额的满足采购人要求的增值税发票,中标人未按约定提供发票的,采购人有权迟延交付合同价款并不构成违约。(2)因财政支付手续办理拖延时,采购人可以协调其尽快支付,但不承担同期银行贷款利息或其他违约责任,成果交付期限亦不予顺延 合同文本:合同文本参照招标公告附件中的合同文本 团队人员要求:除项目负责人外,要求拟投入团队人员至少4人,并要求具有注册城乡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交通专业高级工程师、城乡规划相关专业高级工程师各1人 联合体要求:本包所有服务项目可由一家单位或联合体承接。如联合体投标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如下:1、在投标阶段,联合体牵头人合法代表联合体各成员负责本项目投标文件编制活动,代表联合体提交和接收相关的资料、信息及指示,并处理与投标和中标有关的一切事务;以联合体形式进行政府采购的,参加联合体的供应商均应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各项规定,并应当向采购人提供联合协议,联合体协议中应明确各成员单位内部的职责分工、各自所承担的合同工作量和合同金额占比。2、联合体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递交投标文件,履行投标义务,中标后联合体各方共同与采购人签订采购合同,共同承担合同规定的一切义务和责任,联合体各成员单位按照内部职责的划分,承担各自所负的责任和风险,就采购合同约定的事项对采购人承担连带责任。3、联合体在中标后,服务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费用按各自承担的工作量分摊 |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
核心产品(“△”) |
品目名称 |
标的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分项预算单价(元) |
分项预算总价(元) |
面向对象情况 |
所属行业 |
招标技术要求 |
1 |
|
区域规划和设计服务 |
呼和浩特市交通优化提升专项规划 |
项 |
1.00 |
4,000,000.00 |
4,000,000.00 |
否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详见附表一 |
附表一:呼和浩特市交通优化提升专项规划是否允许进口:否
参数性质 |
序 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
(一)内容要求 1、呼和浩特市交通优化提升专项规划 (1) 梳理现状交通特征。通过城市大数据、手机信令等数据,结合实地调研,识别城市交通常发拥堵区域、路段、节点,分析地铁开通后交通运行特征及演变。 (2) 问题分析总结。根据现状交通特征分析情况,梳理分析交通流产生机理、时空分布规律、交通方式选择、拥堵空间联动等深层次问题。 (3) 上位规划评估。评估2011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7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施成果;传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交通专项规划的引导性要求和强制性要求。 (4) 发展趋势判断。综合社会经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影响,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判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方向。 (5) 制定改善策略。从需求层面调整出行需求、供给层面控制路段流量的角度出 |
|
|
发,采用交通最优配置思路,实现各类交通流在城市道路网络的均衡分配,明确道路、公交、慢行、停车等各类型目标,提出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慢行交通环境、优化停车供需结构等为导向的交通改善策略。 (6)编制交通优化提升方案。重点包括优化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城市路网系统合理优化、地铁和常规公交服务水平提升、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组织改善、交通拥堵热点地区综合治理、智慧交通技术应用等内容。 持续优化调整城市功能结构,引导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科学配置。对居民机动车出行需求高、交通效率要求高的功能提出纾解建议。 城市路网系统合理优化,提升路网贯通及片区疏解能力。研究路网结构、交通微循环、立交节点的优化方案。梳理分析中心城区内外主要片区、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包括城市核心区与东部环白塔机场生态宜居区、西部伊利建康谷产城融合区、航空航天经济开发区、自贸区之间,以及中心城区与和林格尔副中心、新机场之间,提出优化改善方案。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推动地铁和常规公交服务水平综合提升。根据国家政策要求研究轨道交通可行性,结合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发展现状及趋势,明确“大公交”体系发展策略,提出线网优化及站点接驳原则措施,研究社区公交接驳线应用、公交场站挖潜可行性。 交通拥堵热点地区综合治理。对常发拥堵点、主辅路进出拥堵节点,提出精细化设计改造建议;对常发拥堵路段,提出红线内外一体化设计建议;对医院、学校、商圈等交通拥堵热点片区,开展片区交通组织优化、交通秩序管理等工作。 智慧交通技术应用。研究城市交通系统智慧化应用场景,包括车路云协同一体化、单车智能无人驾驶的应用示范原则,探索智慧交通服务管控平台、MAAS出行平台应用可行性。 2、呼和浩特市道路空间品质提升方案 选取新华大街、北垣街、中山路、呼伦贝尔路、腾飞路、锡林路6条道路,结合道路条件、明确用地性质和权属关系,关注使用者的需求度、便利度和舒适度,在满足交通通行安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补充公共设施、提升景观绿化、优化市政交通,实现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和统一、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彰显、优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系统性。 (1) 道路空间品质特征梳理。对6条道路的交通拥堵情况、道路横断面情况、道路出入口设置情况、停车场出入口设置情况、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线路情况、步行道设置情况、非机动车道设置情况、沿街用地功能、沿街建筑质量、沿街建筑风格、街道景观、城市家具等相关现状进行详细梳理。 (2) 道路街面提升方案。包括道路交通功能的完善、优化道路与沿街地块的边界、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人行过街设施的改造提升,将道路两侧视线可及范围内(含沿街建筑后退空间)的环境作为道路的有机整体开展一体化设计。 (3) 建筑整治提升方案。尊重原建筑形式的基础上,建筑立面考虑屋顶(檐口)、墙身、基座三段式设计。附加设施如空调外机、遮阳棚、雨棚、户外广告、店招店牌、建筑物阳台、防盗窗、窗台花架、太阳能设备等的整治提升。 (4) 景观绿化提升方案。包括道路沿线的各类绿化带、交叉口绿化、退让空间绿化、入城口绿化、街头广场绿化及其它道路沿线的开放空间优化提升。 |
|
1 |
(5)街道设施提升方案。包括交通站点配套设施、隔离设施、交通道路标识、公交站、公共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亭廊、座椅、垃圾箱、健身器械、公厕、人行道地面铺装、检查井盖、路灯、路缘石、变配电箱、艺术景观设施等的整治提升。 3、呼和浩特市街道更新治理设计导则 编制呼和浩特市街道更新治理设计导则,用于指导全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管控。 (1) 街道调研和数据收集。选取各类型典型街道,调研道路现状、空间要素、历史背景、周边建筑和社区特征等。 (2) 明确街道的功能定位和用途。根据行人活动空间、非机动车活动空间、机动车活动空间等功能的耦合关系,从交通服务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两个维度解析现状街道,确定街道更新的主要目标和优先级,确定道路分类,明确街道定位。 (3) 分析街道空间要素的细化要求,明确各种类道路空间划分、断面形式、空间要素及相关设施的设计指引。包括交通空间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侧停车、无障碍设施、盲道、公交车站、公交港湾站、过街设施、分隔设施、交通渠化岛、路内停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彩色路面、井周加固;市政空间的架空线入地、老旧管线更新、管线集并、排水防涝、多箱合一;建筑空间的城市家具、建筑外墙、广告牌匾、空调机罩等的要素指引。 (4) 形成街道空间、要素、管理、实施等引导方法,提出机制保障建议。导则应确保可用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管理运行等环节,为后续的建设管控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标准。 4、呼和浩特市配建公交首末站设施建设指引 编制呼和浩特市配建公交首末站设施建设指引,规范和引导公交首末站建设条件、选址指引、设施指引要求等,研究公交场站用地的复合利用方式,提高配建公交首末站设施建设质量。 (1) 公交首末站调研和数据收集。完成公交基础数据收集,包括公交首末站的位置、数量、规模、设施设备状态,公交线路数量、公交发车间隔、线路站点乘客流量等数据,分析现有公交首末站停车空间、候车区域和配套设施等功能需要。 (2) 研究公交场站用地的复合利用方式。探索具备条件的公交场站与居住、商业服务业、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复合利用方式,研究公交场站用地平面和立体综合开发方式。 (3) 编制配建公交首末站设施建设指引。立足国家、行业及地方既有标准与规范的基础上,明确公交首末站的建设内容、车辆运行设施、客流集散设施、站务用房设施、智能安全设施、充电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指引。 5、呼和浩特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 编制呼和浩特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加强呼和浩特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 (1) 明确各类停车管理分区车位配建指标。开展多区域、多时段不同类型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情况抽查,调研停车特征,类比同类型城市车位配建指标,确定各类停车管理分区车位配建指标。 (2) 明确新建、改建、扩建各类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包括各类建筑物停车设 |
|
|
施配建形式、建筑物配建车位数量计算标准、停车泊位设施和无障碍停车位设置标准、机动车充电设施设置标准、机械停车设备配建标准。 (3)研究建筑物配建机动车停车设施与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空间协调方式,研究配建停车设施出入口与周边道路的关系,满足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的要求。 6、呼和浩特市交通影响评价导则 自2017年5月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以来,通过充分论证建设项目所带来的交通影响,提出的项目周边交通系统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措施意见,供政府、规划、建设、交通管理等部门决策使用,为保障有序开发建设和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编制区域交通影响评价导则。区域交通影响评价是对街区单元开发规模、用地性质、空间布局与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在时空维度进行区域交通分析研究,分析预测和评估区域规划实施的交通运行状况,论证区域规划用地与交通设施规模和布局的匹配关系,明确交通管控要求,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交通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 划定区域交通影响评价街区单元。评价单元划定以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指导,以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单元为依据,综合考虑功能分区、行政区划、权属边界、自然因素等限定条件,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统筹近远期发展,兼顾规划和项目建设要求,考虑街区关联性,开展区域交通影响评价街区单元划定。 确定区域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内容及要求。包括现状分析、规划方案分析、交通需求分析、区域交通评估、优化调整方案、建设时序分析、建设地块交通设施要求等内容。 (2) 编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导则。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状况,科学评价建设项目建成后对道路交通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规划的源头避免建设项目的盲目性,合理地提出地块的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为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和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确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条件。根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性质和交通出行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住宅、商业、服务、办公、医疗、学校、交通、工业、混合的类型划分。根据项目分类、区位和规模,确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对于达到或超过启动阈值的项目应开展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确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内容及要求。包括项目概述、现状分析、规划符合性分析、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改善措施、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二)成果要求 1、成果内容必须清晰完整,由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多媒体演示文件等组成。文字说明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图纸内容必须全面。 (1) 交通优化提升专项规划; (2) 道路空间品质提升方案; (3) 街道更新治理设计导则; (4) 配建公交首末站设施建设指引; (5) 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 (6) 交通影响评价导则; 2、成果纸质文档采用A3、A4幅面印制,一式五份。电子文档采用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文本可采用DOC、PDF等文本格式或图形格式,图纸文件应采用CAD、GIS等矢 |
|
|
量文件格式存储。 3、成果需符合《呼和浩特市规划编制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试行)》、《呼和浩特市规划编制成果空间要素编码规范》及国家相应的数据库标准格式(FHP(图形文件)+MDP(文字文件))。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