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清远市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台站建设及GNSS专业监测设备改造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502210001602249 文档页数:58页 所需下载券:10
清远市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台站建设及GNSS专业监测设备改造项目

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广东省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指引》、《2023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工作方案》及《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5年中央及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任务实施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范围,扩大地质灾害群专结合预警系统的覆盖面,不断完善各级地质灾害四级预警系统,持续优化群专结合预警体系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切实提升我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根据《2023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实验工作方案》及《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5年中央及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任务实施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勘查等资料,在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分布区域选择规模大、险情等级高,具有代表性的滑坡、崩塌进行专业监测。通过智能传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专群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对连南瑶族自治县香坪镇排肚村宜代一组后山泥石流等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建自动化监测台站,二是对已建成的46处自动化监测台站的GNSS专业监测设备进行改造,改建设备154套,三是对清远市第四批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项目31处地灾监测点进行不少于三年的运行维护(零配件损坏进行更换)。

本项目建设采用全天候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以物联网、互联网、北斗+等技术为基础,以监测云平台及种类丰富的监测传感器为核心,向清远市自然资源局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不同部位各种位移及裂缝发展过程、岩土体松弛以及局部坍塌、沉降、隆起活动,各种地下、地面变形位移现象,降雨以及地震活动等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监测,监测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和滑坡、崩塌的危险性,为防治滑坡、崩塌提供可靠依据,以及可靠、实用、专业的解决方案。监测点明细如下表:

编号

地区

地质灾害隐患点

灾害类型

建设方式

1

清远市

连南瑶族自治县香坪镇排肚村宜代一组后山泥石流

泥石流

新建

2

清远市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内田村内新一组东侧滑坡

滑坡

新建

3

清远市

连南瑶族自治县香坪镇盘石村地道组后山滑坡

滑坡

新建

4

清远市

阳山县黎埠镇南村村委会南坪村小组后山崩塌

崩塌

新建

5

清远市

连州市西岸镇小带村委会龙眼田山体滑坡

滑坡

新建

6

清远市

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江中学食堂后山滑坡

滑坡

新建

(二)政策与规范

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 号);

2、《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5 号修正);

3、《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认定和灾害分级标准》(粤自然资函〔2021〕1035号);

4、《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粤办函〔2023〕43号);

5、《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

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7、《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T0283-2015);

8、《崩塌监测规范(试行)》(T/CAGHP007-2018);

9、《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008-2018);

10、《地质灾害地表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14-2018);

11、《地质灾害应力应变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09-2018);

12、《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物理接口规定(试行)》(T/CAGHP016-2018);

13、《地质灾害地声监测技术指南(试行)》(T/CAGHP029-2018);

14、《地质灾害视频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33-2018);

15、《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46-2018);

16、《地质灾害地面倾斜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1-2018);

17、《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2-2018);

18、《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T/CAGHP023-2018);

19、《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

20、《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19 年修订版);

21、《地质灾害监测资料归档整理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47-2018);

22、《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通讯技术要求》(TC93/SC2);

23、《广东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指引》(粤自然函〔2020〕236号);

24、《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5年中央及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任务实施的通知)

(三)服务内容

(1)新建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台站,布设47套设备,2025年4月15日前完成建设,维护期三年;

(2)GNSS专业监测设备改造共46处154套设备,2025年6月底前完成改造,维护期三年;

(3)对清远市第四批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项目31处地灾监测点进行运行维护(零配件损坏进行更换),维护期三年,详情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GNSS位移基站

2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2

GNSS位移测站

7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3

裂缝倾角计

2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4

倾角加速度计

19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5

泥位计

2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6

土壤含水率

2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7

雨量计

6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8

声光报警器

7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9

GNSS改造

154

含安装及维护服务,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10

第四批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项目运维

31

维护期三年,含3年通讯费

注:表中各类型设备数量为设计套数,最终以部、省级专家意见为准

二、监测设备基本要求:

1、在满足监测精度的前提下,优先选用普适型监测仪器;

2、应选择多参数普适型监测仪器及其组合,对灾害体孕育发展过程涉及地表变形和降雨等关键性指标进行监测;

3、监测仪器应具备双向通信和远程调试功能,可根据预警等级动态调整采样与上传频率;

4、监测仪器应稳定可靠,能适应野外地质环境,具备防水防尘及耐高低温等基本性能;

5、监测仪器应经法定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校准/检测/标定/测试合格,且检验检测资料齐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监测仪器原则上以内置高性能电池供电。采用太阳能供电的仪器,太阳能板功率应与蓄电池容量匹配,配套蓄电池容量应保证仪器在无日照条件下至少连续工作30d,在久雾久雨及日照率小于30%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容量。采用一次性电池供电的低功耗仪器,在1h采集和上报一次的工作频率下,应保证电池至少能供仪器正常工作1y(即电池更换周期不小于1y);

7)地面网络信号覆盖不佳、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与极端天气事件易发地区,应采用地面网络与卫星通信相结合的双模通信方式,支持无网络环境下前端解算、触发现场报警。

三、普适型监测设备仪器技术参数: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指标要求

1

GNSS监测站(含基站)

▲1、系统及信号:仅BDS B1I、B2I、B3I、B1c、B2a;

(提供工信部下属相关机构出具的GNSS接收机检测报告、检测记录和检测证书,检测报告页应包含所用芯片实物照片,芯片提供工信部下属相关机构出具的北斗芯片认证证书)

2、测量精度:

静态相对定位精度:水平:±2.5mm+0.5ppm RMS;垂直:±5mm+0.5ppm RMS;

动态相对定位精度:水平:±8mm+1ppm RMS;垂直:±15mm+1ppm RMS;

▲3、GNSS接收机与供电系统为一体化设计,方便现场安装与运维;设备内置高性能锂电池容量不小于38AH,设备正常工作功耗不大于0.5w,有效续航时间应大于90天,需支持供电信息上传;

4、工作温度:-40℃~75℃

5、湿度:99%无冷凝

6、防护等级:IP防护等级不低于IP68

7、数据输入/输出格式

差分电文:RTCM3.X、RTCM3.X定位数据/状态信息:NMEA-0183

输出频率:典型1HZ,最大20HZ

8、MEMS精度:加速度:范围±2g,精度±1mg;角度:三轴范围±90°,精度±0.05°;

9、边缘计算:内置LoRa模块,支持前端解算;

10、数据传输:支持支持TCP/IP,MQTT,NTRIP Server, HTTP协议;

▲11、MTBF大于80000小时检测报告;(需提供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依据为GB/T 5080.7-1986的检测报告,同时提供检测依据在机构CMA/CNAS许可项中的证明文件和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报告查询截图)

12、GNSS接收机自我环境声明符合 GB/T24021-2001 idt ISO14021:1999《环境管理环境标志与声明自我环境声明(Ⅱ型环境标志)》的要求;(须提供有环保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认证证书)

▲13、设备满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要求;需提供依据为GB/T39399-20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用规范》为依据的检测报告;

▲14、GNSS主机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抗浪涌能力,满足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中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要求。(需提供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依据为GB/T 17626.3-2016的检测报告,同时提供检测依据在机构CMA/CNAS许可项中的证明文件和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报告查询截图)

▲15、设备满足中国环境标志(Ⅱ型)产品认证,满足环保要求(需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

2

翻斗式雨量 计

▲1、翻斗式自动雨量监测站雨量观测设备各项性能指标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GB/T35237-2017、GB/T35228-2017、GB/T21978-2014 ) 和 气 象 行 业 标 准 ( QX/T520-2019 、QX/T288-2015)。需具有中国气象局颁发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

2、翻斗式自动雨量站需满足太阳能供电系统+蓄电池供电或市电供电+蓄电池供电要求。在太阳能供电系统或者市电断电情况下,蓄电池供电必须能满足自动雨量站连续 30 个阴雨日正常工作。

3、翻斗式自动雨量站的无线通讯系统需满足可支持 4G 通信网络,兼容 3G、2G、GPRS 网络;具备监控、远程调试、设置等功能。含数据卡绑定及初始化。

4、安装辅件及安装基础可参照《地质灾害自动化仪器监测预警规范》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5、承水口内径 200mm

6、分辨力 0.1mm

7、雨强测量范围0~4mm/min

8、允许通过最大雨强 8mm/min

9、最大允许误差 ±0.4mm(≤10mm);±4%(>10mm)

10、使用温度范围 0~60℃

11、通信标准符合《DZ-T 0450-2023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通信技术要求》

3

一体式裂缝计

▲1、测量范围:±90°

(投标文件中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CMA或CNAS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2、测量精度:±0.1°

3、裂缝测量范围:0~200cm

▲4、裂缝测量精度:±0.1%F·S;(投标文件中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CMA或CNAS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5、采样间隔:0s~24h,按需求设定

6、上传间隔:0s~72h,按需求设定

7、输出信号:RS485/NB-IOT/LoRa/a/2/4/5G

8、工作温度:-20℃~+65℃,高寒地区定制

9、防护等级:IP67

10、安装方式:标准观测墩、现浇混凝土墩、钢结构等

11、供电方式:按需供电方式,满足连续30个阴雨日正常工作 过压及欠压保护

4

一体式倾角计

▲1、测量范围:±90°

(投标文件中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CMA或CNAS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2、测量精度:±0.1°

(投标文件中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CMA或CNAS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3、采样间隔:0s~24h,按需求设定

4、上传间隔:0s~72h,按需求设定

5、输出信号:RS485/NB-IOT/LoRa/a/2/4/5G

6、工作温度:-20℃~+65℃,高寒地区定制

7、防护等级:IP67

▲8、集成化指标:一体化设计,集供电、数据采集和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感装置;(投标文件中须提供产品设计图片信息证明,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9、触发功能:设备具备阈值触发功能,如监测数据超过阈值,可立即采集监测数据并自动上报;

10、安装方式:标准观测墩、现浇混凝土墩、钢结构等

11、供电方式:按需供电方式,满足连续30个阴雨日正常工作 过压及欠压保护

5

声光预警广播

1、无线采集:可同时支持12个通道无线传感器监测数据上报

2、集成天线:集成4G天线和LoRa自组网天线

3、调试接口:Type-C接口,支持串口参数设置、MP3文件导入、控制台调试

4、预存录音:内置存储(4M)或TF卡播放MP3格式文件

5、拾音等级:高、中、低、无四个级号

6、输出功率:100W规格,支持2X4Ω/50W或4X8Ω/25W

7、充电模块:兼容12V规格铅酸电池充电管理

8、通讯标准:符合《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通讯技术要求》

9、防护等级:IP67

10、通信方式:支持4G和LoRa自组网

11、工作温度:-20℃~65℃

12、工作湿度:≤95%RH

6

泥位计

1、测量范围:0.6 -40m

▲2、分辨率:±0.1%F•S(投标文件中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 CMA 或CNAS 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3、采样间隔:0s~24h

4、上传间隔:0s~72h

5、通信方式:移动通信/低功率广域网/高低轨卫星通信;

6、通信标准:符合《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通信技术要求》(计划号:201912007)

7、输出参数:泥水位高度

8、触发功能:支持无网络环境下组网传输及触发现场报

▲9、集成化指标:支持内置摄像头联动抓拍功能 (夜间补光);(投标文件中提供产品彩页或设计图片信息证明,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10、工作温度: -20℃~60℃

11、防护等级:IP66

12、安装方式:标准观测墩、现浇混凝土墩、钢结构等

7

土壤含水率计

1、测量范围:干土~饱和土

▲2、测量精度:±2%

(投标文件中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CMA或CNAS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3、采样间隔:0s~24h(可根据需求设置)

4、上传间隔:0s~72h(可根据需求设置)

▲5、输出信号:RS485/NB-IOT/LoRa/a/2/4/5G

(投标文件中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CMA或CNAS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6、输出参数:分层含水率、温度、振动加速度、倾角等

(投标文件中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CMA或CNAS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7、工作温度:-40℃~+80℃

▲8、防护等级:IP68

(投标文件中须提供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上具有CMA或CNAS的认证章,提供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

9、安装方式:原状土回灌泥浆等

10、供电方式:内置高性能电池供电

四、服务内容:

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服务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定期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该服务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备安装与布局: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服务的第一步是对监测设备进行合理的安装与布局。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地理特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如地震仪、地表位移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仪等,并将其布置在监测区域的关键位置,以实现全面监测和覆盖。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设备开始工作后,会实时采集地质灾害相关的数据,包括地震波、位移变化、地下水位等信息。这些数据经过采集后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监测结果和趋势,为预警和应对工作提供支持。

(三)预警与应对:监测系统会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和判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会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启动相应的应对措施。这可能包括疏散人员、加固建筑物、关闭危险区域等措施,以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四)定期维护与更新:监测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监测系统也需要进行升级更新,以提升其性能和功能。

(五)培训与支持:为了保证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同时,监测服务提供商也需要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服务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和有效的预警机制,可以提高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该服务内容涵盖了设备安装与布局、数据采集与处理、预警与应对、定期维护与更新、培训与支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施策,实现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

五、服务标准: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为了及时有效地监测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服务标准应运而生。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服务标准内容包括标准的概述、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一)标准概述

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服务标准旨在规范地质灾害监测服务行为,提高监测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地质灾害监测服务机构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和数据分析等。

(二)服务内容

1、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选购和安装:根据监测对象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保证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2、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监测预警报告的编制和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报告,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预警和应对指导。

4、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保障监测系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服务流程

1、服务需求确认:与委托方确认监测需求和监测对象,明确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

2、设备购买和安装:根据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

3、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定期采集监测数据,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预警报告编制和发布: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监测预警报告,并及时发布。

5、设备维护和维修: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处理设备故障和维修。

(四)服务要求

1、服务机构和个人应具备相关资格和技术能力,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可靠性。

2、服务机构和个人应遵守监测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保障监测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3、服务机构和个人应及时响应委托方的需求和要求,提供有效沟通和协调。

4、服务机构和个人应定期对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和培训,确保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的监测服务管理体系,确保监测服务流程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采集的连续性。

3、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有效性。

4、与委托方建立合作关系,及时沟通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采购包1(清远市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台站建设及GNSS专业监测设备改造项目)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自合同签订后30天内完成新建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台站建设,90天内完成GNSS专业监测设备改造工作。验收合格即日起,正式转入服务期,为期三年。

标的提供的地点

清远市。

 
 

付款方式

第1期为(预付款):支付比例30%,双方签订合同后,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 30%作为预付款。

第2期为(进度款):支付比例65%,项目建设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65%。

第3期为(结算款):支付比例5%,项目验收通过1年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5%。中标人凭以下文件与采购人结算项目款:成交通知书、服务合同、中标人开具的正式发票等。

如项目发生合同融资,采购人应当将合同款项支付到合同约定收款账户。

验收要求

1期:通过专家组评审和验收。

履约保证金

不收取

其他

1、售后服务,(1)中标人需提供三年的运行维护服务,并定期(不少于每季度1次)巡检维护,保证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并向采购方提供维护记录;服务期内需每月5日前提供上一个月的运维月报,每年年底提供当年的运维年报。 (2)保修期内,监测设备、平台出现故障或是非人为损坏,均由中标人负责免费维修和更换;保修期外,提供有偿维修服务。 (3)确保设备在线率98%以上,中标人提供7×24小时平台监管和技术咨询服务,能够在接到用户单位的故障通知后,2小时内响应,远程解决不了的24小时内到达现场维修,简单故障能在到达现场后4小时内排除,复杂故障能在到达现场后48小时内排除故障或者用备件更换故障设备,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转,并向用户单位提交检查的书面报告。若中标人未在上述期限内响应或到场维修的,用户单位有权委托第三人进行维修,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中标人承担。 (4)维护期满后,中标人继续提供维护升级服务,服务费用、维护内容及服务方式、范围由中标人与采购人双方共同协商,费用不计入本次报价总价。 (5)运行维护要求 运维期内,按照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普适型仪器监测预警规范(报批稿)》的规定及各级地质灾害主管部门、技术支撑单位的要求,进行站点各项运维工作,根据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对监测设备开展远程运维、现场运维工作,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或设备触发预警后,须配合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技术支撑单位分析监 测数据、研判核实预警信息,重大灾情(险情)或远程无法准确判定的设备报警原因的,须第一时间到现场协助处置,保障监测预警设备在线、稳定运行。站点日常巡检维护具体内容如下: ① 检查站点设备老化、锈蚀、受损情况:对锈蚀的结构件进行除锈,对锈蚀的接线端子进行更换,对太阳能充电面板的灰尘、杂物进行清理; ② 运行环境:对树木生长可能影响信号接收及太阳能充电板采光的站点,应及时修剪树枝,保障运行环境满足设备采集数据及采光需求; ③ 机箱内部情况:对检查仪器机箱内部状态,有异物的机箱进行清理; ④ 电池电量:具备电量自动测量功能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观察仪器电池电量; 无电量自动测量功能的仪器设备。对电量不足的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人工充电或更换电池。 ⑤ 易受环境影响的设备维护:雨量计应保持传感器探头无异物遮挡,如翻斗式 雨量计清理雨量筒内的杂物,压电式雨量计上方是否有树叶等杂物覆盖,避免影响仪 器测量精度;裂缝计应每季度检查出线口,避免灰尘堵塞,影响钢丝绳收放;检查钢丝绳绷紧程度,对过松的裂缝计采取紧固措施。 ⑥ 警示牌及宣传栏信息更新及完好性:检查、登记、更新现场二维码、群测群防信息等; ⑦ 可配合市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技术支撑单位针对监测点周边群众,及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设施保护、预警响应避险知识宣传。 ⑧ 现场运维工作,进行运维记录填报(包括上传现场照片、文字记录等)。 ⑨因滑坡或治理,需要涉及到设备拆除、挪点,治理完成需重新安装等现场运维工作,我司提供有偿的设备拆除、重建工作。

2、预警响应要求,除正常的现场运维故障设备处理以外,需安排专人密切关注管理系统进行监测数据查看、分析,掌握站点现场设备运行及预警情况,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① 运维期内每年应对所有监测台站设备进行常规巡检不低于四轮。在汛期期间,以及日常运行环境较差(误报率高)的站点应加密巡检,做好巡检文字、影像记录。 ② 运维期内,建立监测数据异常处理机制,出现监测数据异常时,在规定时间内响应,并做好相关记录。 a)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设备离线、监测数据异常触发误报警,1小时内做出响应,4小时内远程完成仪器设备故障排查,无法修复的,48小时内到场维修。一般问题(系统传输不畅、数据采集传输有误等情况)在 48小时内解决,设备重大问题(设备需要更换零部件等情况)或其它无法迅速解决的问题在一周内现场维修解决,经维修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提供备用机,并提供定期回访以及对设备维护。 B)确因通讯信号异常、现场环境(不含常规树木遮挡等致运行环境变差)导致的 监测数据异常,应在 48 小时内提出解决方案并向报告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技术支撑单位备案。 ③系统平台预警设备数据分析,研判,确认数据预警真实性; ④针对无法远程判断的数据情况,及时联系隐患点监测员进行现场排查,拍照,数据同现场实际结合分析,确认预警是否真实; ⑤排查完成后,得出最终结论,在维护群内进行预警信息原因回复以及系统平台上预警信息处置关闭; ⑥定期对项目所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筛查,针对经常出现数据异常误报、数据 保持不变、数据存在变化趋势等的设备,给出处理意见,整理提交给现场运维人员,进行现场设备维护处理或更换。 ⑦出具数据分析、预警分析报告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品目名称

标的名称

单位

数量

分项预算单价(元)

分项预算总价(元)

所属行业

技术要求

1

其他服务

清远市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台站建设及GNSS专业监测设备改造项目

1.00

1,400,000.00

1,400,000.00

其他未列明行业

详见附表一

附表一:清远市202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台站建设及GNSS专业监测设备改造项目

参数性质

序号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1

详见第二章采购需求-一、项目概况

说明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打“▲”号条款为重要技术参数,若有部分“▲”条款未响应或不满足,将导致其响应性评审加重扣分,但不作为无效投标条款。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