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采购需求
1、项目名称:高邮市水利局2024年智慧化巡河和遥感图斑核查工作服务项目
2、项目概况:
(1)利用无人机定期航拍、图像识别等技术,开展21条市级河长河道及3个固定打捞点巡检航拍,采集河道原始图像数据,对河道沿线两岸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分类汇总,完成对河湖基础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形成“一河一档”和差异性对比报告和数据库,完成对河湖基础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2)按照年度幸福河湖建设方案,对本年度全市幸福河湖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进行无人机航拍,并按评价规范收集整理相关台账资料。
(3)对遥感图斑点位进行收集、汇总、分析;收集下载最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底图,叠加需要外业核查的图斑制作调查底图;对图斑进行内业判读,标注违规疑似图斑、对有批复的涉河项目图斑收集相关审批许可资料等。
3、服务期:1年。
4、质量标准:完成规定的服务内容。
5、本项目采购预算(同最高限价):125.13万元,超过最高限价的报价无效;
6、售后服务:对后续数据系统做好运行维护。
7 、质保期:/
为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河湖智慧监管水平,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河湖遥感图斑核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开展河湖遥感图斑核查和河湖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治,并逐步完善河湖管理范围内合法地物图斑本地数据库。
近年来,河湖管理与保护要求不断提升。为切实加强河湖空间管控,利用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迅速掌握涉水占用变化情况,及时将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决定实施高邮市2024年智慧化巡河和遥感图斑核查工作。
三、作业主要依据(以最新规范为准)
(1)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 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
(3) GB/T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4) 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5) GB/T 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以下简称《航外规范》;
(6) GB/T7930—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以下简称《航内规范》;
(7) GB 15967—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数字化测图规范》;
(8) CH/T 1020—20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9) CH/Z 3005—2021《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10) CH/Z 3004—2021《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11) CH/Z 3003—2021《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业规范》;
(12) CH/T 8021-202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13) GB/T 23236—2009《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14) CH/T9008.3-201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15) CH/1016—2008《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16) GB/T 24356—202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7)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四、项目内容
(一)智慧化巡河
(1)利用无人机定期航拍、图像识别等技术,每2个月完成一次辖区内21条市级河长河道(约501.03公里)及3个固定打捞点巡检航拍,采集河道原始图像数据,对河道沿线两岸50-100米范围(或红线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如房屋、桥梁、道路、取排口、支河口、泵站、码头、涵洞、水闸、砂场、船厂等)进行分类汇总,协助河湖管护单位及时跟踪监测到河湖是否存在水面聚集性漂浮物、鱼罾鱼簖、围网养殖、扒翻种植、岸线占用、污水偷排等问题,对变化的地物进行实地核查,及时发现新增河湖问题,对前后两期实景智能比对,形成“一河一档”和差异性对比报告和数据库,完成对河湖基础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2)按照年度幸福河湖建设方案,对本年度全市幸福河湖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进行无人机航拍,同时按照幸福河湖评价规范收集整理相关台账资料。
(二)遥感图斑核查
对水利部、省水利厅下发的遥感图斑点位进行收集、汇总、分析;收集下载最新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底图,叠加需要外业核查的图斑制作调查底图;对图斑进行内业判读,标注违规疑似图斑、对有批复的涉河项目图斑收集相关审批许可资料等;外业现场核实图斑信息并拍照;整理形成“图斑-照片-资料”一一对应的成果资料,登录水利部“清四乱”遥感图斑核查平台,上传县级复核成果,经市级和省级进一步审核后,对部分图斑补充修改上传内容,整治清理问题图斑,直至所有的图斑复核工作完成。
五、 智慧化巡河技术要求
(一)、无人机巡河技术要求
1.无人机数量:1台
2.无人机性能:
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应具备高度的机动灵活性和高空广阔视野,能够全面掌握并及时发现河道存在的问题,如“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水质污染、违规建筑等。无人机应搭载专业量测相机或其他传感器,以获取清晰的河道画面和必要的监测数据。
3.自动避障与路径规划:
无人机应具备自动避障功能,以确保在复杂环境中安全飞行。无人机应能根据预设的飞行路径进行自动巡航,以提高巡河效率。
4.数据分析与处理:
结合AI智能分析软件,通过模型确认、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标注和整理,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无人机发现的问题能上传转至管理系统或相关部门,实现问题的闭环处理。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求
1.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
信息化平台应能整合水利、水文、生态环境、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和导出,以便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和交互。
2.业务功能完善:
信息化平台应具备系统管理、河湖巡查管理、巡河事件管理、多维考评管理等功能。平台应能实时展示在线巡河人员的巡河动态,记录和查看巡河日志,包括巡河时间、巡河详情、巡河项目和巡河轨迹等。
3.移动客户端支持:
各级河长及河道专管员应能通过移动客户端上报问题、查看信息,实现巡河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移动客户端应具备与信息化平台相同或相似的业务功能,以便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工作。
4.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信息化平台应能自动分析涉水问题并给出建设性智慧化的对策与建议,实现事件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平台应具备数据分析和报表输出功能,以便对巡河人员进行履职尽责、事件处理等方面的统计分析。
(三)、其他技术要求
1.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智慧化巡河系统应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系统应采取有效的数据加密和备份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2.可扩展性与兼容性:
智慧化巡河系统应具备较好的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增加新的功能和模块。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以便与其他系统和设备进行对接和交互。
3.易用性与培训:
智慧化巡河系统应具备简洁明了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流程,降低使用难度和成本。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六、 遥感图斑核查技术要求
依据飞行范围和视频空间分辨率要求,合理规划无人机飞行航线,选择适当的窗口时间,开展飞行作业,并做好飞行记录。获取数据后,及时检查数据质量是否合格,如出现不合情况,及时组织补飞。
1、 航拍作业要求
要选择天气晴朗、光线充足的时间段航拍;现场拍摄视频及照片清晰、航拍镜头角度及高度适当;能够整体反映地物要素与周围河道的相对关系。
2、航片质量要求
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能辨认出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
影像上不应有云、云影、烟、大面积反光、污点等缺陷。拼接影像应无明显模糊、重影和错位现象。
3、外业调查要求
现场拍摄的影像照片材料能够充分反映疑似遥感图斑的整体范围,现场拍照影像位置与提供的图斑在地图中所在位置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