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项目技术、商务及其他要求
一、项目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是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之一。特别是宜宾长宁“6.17”6.0级地震发生后,宜宾市紧急组织省内专业地勘技术队伍,对地震影响范围内全市4区7县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381处,较震前增加了10%,其中滑坡737处、崩塌397处、泥石流16处、不稳定斜坡147处、地面塌陷62处、地裂缝22处。总体上,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威胁对象以聚居点及分散农户为主,直接威胁分散农户1.01万余户、4.44万余人、21.5亿元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威胁18所学校、3处集镇、158处聚居点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部分景区、重要交通干线不同程度受到严重威胁。
按照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实施意见》(宜委发〔2019〕17号)和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宾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的通知》(宜府函〔2019〕44号)要求和相关工作部署,决定开展“宜宾市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工作。该建设项目属于《宜宾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中“恢复重建”类“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防治能力建设”工作项目之一。
二、采购内容
1.总体目标
采用InSAR、无人机航空摄影、倾斜摄影和贴近摄影测量、光学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从地质灾害发展过程入手,用“三维立体+时间”的四维分析方法,分三个层次(县域、重点乡镇及地震震中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宜宾市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及其危害等,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监测其发展变化趋势,总结基于多种技术手段的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为宜宾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等提供遥感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
★2.工作任务
(1)1:5万县(区)地质灾害InSAR监测及光学卫星遥感调查;
(2)1:1万重点乡镇地质灾害精细化卫星遥感调查;
(3)1:5千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调查;
(4)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遥感动态监测及实景三维建模。
★(二)工作内容
采用InSAR技术和光学卫星遥感技术,对宜宾市长宁县、珙县、高县、筠连县、兴文县、江安县、屏山县、翠屏区(含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溪区、叙州区等4区7县,开展多源、多时序1:5万地质灾害InSAR监测及光学卫星遥感调查,解译和圈定斜坡形变区及地质灾害分布。
2.1:1万重点乡镇地质灾害精细化卫星遥感调查
采用亚米级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据,开展57个重点乡镇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卫星遥感调查,在精细化遥感解译地质灾害隐患要素特征、孕灾背景及承灾体的基础上,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类型、规模、危害及其发育分布特征。
3.1:5千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调查
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获取分辨率优于0.20米的高精度航空影像,开展宜宾长宁“6.17”地震震中区长宁县双河镇、富兴乡和兴文县周家镇3个乡镇1:5千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调查,重点解译震中区地质灾害的变形、破坏情况、威胁对象及危险区范围等。
4.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遥感动态监测及实景三维建模
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影、倾斜摄影和贴近摄影等先进技术手段,获取1:2千高精度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三维立体影像,建立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景三维模型,开展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
5.地质灾害地面核查
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有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城镇、厂矿、聚居区、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大型电站和重要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地面核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边界、规模、变形特征及分区、危害对象、危险区范围等,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
★(三)工作范围
1:5万工作范围包括宜宾市长宁县、珙县、高县、筠连县、兴文县、江安县、屏山县、翠屏区、南溪区、叙州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共4区7县全域。
1:1万工作范围包括地震烈度Ⅶ度区范围内的11个乡镇,地震烈度Ⅵ区范围内珙县、兴文县境内的19个乡镇,叙州区、屏山县、高县、筠连县和兴文县等部分山区重点乡镇27个,共57个重点乡镇。
1:5千工作范围包括宜宾长宁“6.17”地震震中区地震烈度Ⅷ度区的长宁县双河镇、富兴乡和兴文县周家镇3个乡镇。
★(四)实物工作量
工作区主要实物工作量包括1:5万县(区)地质灾害InSAR监测及光学卫星遥感调查面积13270km2、1:1万重点乡镇地质灾害精细化卫星遥感调查面积3009.59km2、1:5千无人机航空摄影及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调查面积84km2、1:2千无人机倾斜摄影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遥感调查面积20km2。具体详见下表。
主要实物工作量表
序号 |
工作手段 |
单位 |
工作量 |
|
1 |
1:5万县(区)地质灾害InSAR监测及光学卫星遥感调查 |
光学卫星数据 |
km2 |
13270 |
2 |
InSAR雷达卫星数据 |
期 |
42 |
|
3 |
InSAR雷达卫星数据处理(42期) |
km2 |
13270 |
|
4 |
InSAR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分析 |
km2 |
13270 |
|
5 |
1:5万光学卫星数据处理 |
km2 |
13270 |
|
6 |
1: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
km2 |
13270 |
|
7 |
1: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结果地面核查 |
km2 |
10176.41 |
|
8 |
1:1万重点乡镇地质灾害精细化卫星遥感调查 |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据(购置) |
km2 |
3009.59 |
9 |
1:1万光学卫星数据处理 |
km2 |
3009.59 |
|
10 |
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遥感解译 |
km2 |
3009.59 |
|
11 |
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遥感解译结果地面核查 |
km2 |
3009.59 |
|
12 |
1:5千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调查 |
1:5千无人机航空摄影 |
km2 |
84 |
13 |
1:5千无人机数据正射影像处理 |
km2 |
84 |
|
14 |
1:5千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解译 |
km2 |
84 |
|
15 |
1:5千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解译结果地面核查 |
km2 |
84 |
|
16 |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遥感动态监测及实景三维建模 |
1:2千无人机倾斜摄影 |
km2 |
20 |
17 |
1:2千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处理 |
km2 |
20 |
|
18 |
1:2千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遥感解译 |
km2 |
20 |
|
19 |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景三维建模 |
km2 |
20 |
|
20 |
综合分析与报告编写 |
宜宾市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报告 |
份 |
1 |
21 |
宜宾市县(区)空天地一天化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专题报告 |
份 |
10 |
|
22 |
宜宾市重点乡镇地质灾害卫星遥感调查专题报告 |
份 |
57 |
|
23 |
宜宾长宁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调查专题报告 |
份 |
3 |
|
24 |
宜宾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遥感动态监测及实景三维建模专题报告 |
份 |
1 |
★(五)预期成果提交
1.文字报告
(1)成果报告
《宜宾市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报告》。
(2)专题报告
1)宜宾市县(区)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专题报告(10个)
2)宜宾市重点乡镇地质灾害卫星遥感调查专题报告(57个);
3)宜宾长宁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航空遥感调查专题报告(3个);
4)宜宾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遥感动态监测及实景三维建模专题报告。
2.成果图件
(1)宜宾市县(区)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调查图(1:5万)10张;
(2)宜宾市重点乡镇地质灾害分布遥感调查图(1:1万)57张;
(3)宜宾长宁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分布航空遥感调查图(1:5千)3张。
3.附表及附件
(1)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记录表;
(2)野外调查记录表;
(3)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三维可视化场景。
三、技术服务要求
(一)主要技术要求
(1)平面坐标系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方式
1:5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6度分带;1:1万、1:5千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1)遥感数据源要求
1)1:5万InSAR监测数据源:采用分辨率优于5×20米的雷达卫星数据,形变监测达厘米级精度;
2)1:5万遥感解译数据源:采用地面分辨率优于5米的震后光学卫星数据,且满足1: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相关要求;
3)1:1万遥感解译数据源:采用地面分辨率优于1米的震后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据,且满足1:1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相关要求;
4)1:5千遥感解译数据源:采用分辨率0.20米的震后无人机航空影像数据。
(2)遥感解译要求
1)解译出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的最小上图精度为4mm2,地面塌陷为2mm2;
2)图上面积大于最小上图精度的,应勾绘出其范围和边界,小于最小上图精度的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3)地面核查要求
对遥感监测发现的地表形变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地面核查。对本次遥感解译有疑问的地质灾害点及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进行100%地面核查;对遥感解译识别的已知地质灾害点,1:5万地面核查比例为30%、1:1万地面核查比例为50%、1:5千地面核查比例为100%。
(二)项目需执行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1.《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T0261-2014;
2.《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DD2015-01;
3.《地质灾害InSAR监测技术指南》T00/CAGHP 013-2017;
4.《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0203-2014;
5.《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2008;
6.《遥感地质解译方法指南(1:50000、1:250000)》DD2011-03;
7.《遥感解译地质图制作规范》DZ/T0264-2014。
若以上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有更新,以最新技术标准与规范为准。
(三)人员设备配置(提供承诺函)
★1. 人员配置
(1)本项目拟投入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各1人,其中项目负责人至少应具备水工环中级职称,项目技术负责人至少应具备地球物理勘查及遥感中级职称。
(2)本项目拟投入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
★2. 设备配置
投标人负责为本项目投入所需的无人机、电脑、绘图仪、激光打印机、全站仪、GPS等基本设备配置。
四、★ 商务要求
(一)合同签订时间
中标人应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历天内与采购人签订采购合同。由于中标人的原因逾期未与采购人签订采购合同的,将视为放弃中标,取消其中标资格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二)履行合同的时间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到2022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项目工作。
(三)履行合同地点
四川省宜宾市。
(四)成果对接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景三维影像展示功能需实现与宜宾市地质灾害防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暂定名,系统名称以最终建设为准)的跳转登录、数据接入等功能。采购人负责协调中标方与宜宾市地质灾害防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单位沟通衔接。
(五)知识产权
中标人应保证采购人在使用本合同项下的货物或货物的任何一部分时,免受第三方提出的侵犯其知识产权的索赔或诉讼。本合同项目成果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产权归中标人、采购人双方所共有,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专利申请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和其它智力成果的权利和利益。未经采购人书面许可,中标人不得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六)验收
由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标准:满足《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和履约验收管理办法》(川财采〔2015〕32号)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4〕80号)相关要求,且符合《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T 0261-2014)、《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DD2015-01)、《地质灾害InSAR监测技术指南》(T00/CAGHP 013-2017)、《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程》(DZ/T 0203-2014)等技术规范。
(七)付款方式
采用合同价款全额包干方式,包括项目设计书编写、卫星数据购置、无人机航空摄影和倾斜摄影数据获取、遥感数据处理、InSAR监测、遥感解译、地面核查、成果报告及图件编制、成果验收、资料印刷和税金等所有费用。
2.该项目设计书经采购人组织专家审查后10个日历天内支付合同金额的30%作为首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