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 年)》、《2019 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浙江省应急管理厅下发的《浙江省应急管理数字化工程总体规划》,温州市应急管理局《温州市应急管理数字化工程总体规划》,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的《温州市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 50 条措施》等相关文件要求,温州市龙湾区应急管理局计划组织实施龙湾区“智慧应急一张图”综合指挥与协同管理云平台(一期)建设项目,通过建立市县一体化及跨部门的应急协同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龙湾区大应急大安全“一盘棋”的格局,在二三维
“智慧应急一张图”上精细管理和精准呈现龙湾区各类应急要素,包括自然灾害、城乡基础设施、水文气象、安监企业、道路运输、应急救援力量、应急物资等相关信息。发生突发事件时,确保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能迅速、全面、准确掌握突发事件周边的地形地貌、防护目标、危险源、救援力量等分布及事件相关信息,辅助应急管理人员科学高效做出突发事件应对决策并进行作战指挥。
二、项目建设内容
本期项目建设为龙湾区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各级用户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信息化手段,包含应急安全风险时空大数据体系建设、“智慧应急一张图”综合指挥与协同管理云平台(一期)建设等内容。
龙湾区应急安全风险时空大数据体系包括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库、应急数据中心(大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标准规范等部分组成。
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库包括基础时空立方体数据库、安全风险源数据库、救灾减灾资源数据库、相关部门应急辅助数据库、物联感知数据库、应急知识(含应急预案)数据库。多源数据经过汇聚、处理、关联、标准化、空间化、时序化,建立统一的“龙湾区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库”。
应急数据中心(大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库的各类数据进行存储、管理、维护,把各类应急相关数据按标准组织存储起来,提供资源目录管理、元数据管理、日志管理能力,并将各类数据重组为各种数据服务,提供相应数据接口,满足各业务系统方便、及时、准确在线获取数据的要求。同时提供数据对接、数据批量导入等功能方便今后数据动态更新,本项目直接采用温州市应急大数据库管理系统改造后作为区级应急大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标准规范及更新制度采用温州市应急管理部门制定的安全风险源及救灾减灾资源的数据内容、格式等标准规范,方便各权属委办局提供完整、准确、规范的数据信息;同时通过更新制度约定今后数据更新的责任部门和工作要求。
龙湾区“智慧应急一张图”综合指挥与协同管理云平台是一个市县一体化协同管理,且业务全面、应用广泛、涉及众多技术领域的复杂业务应用系统,需采用先进、开放、标准、主流、成熟系统平台、开发手段与信息技术规范,以满足系统先进性、开放性、标准化、稳定性、可扩展性的需要。主要包括引用并改造市级平台各子系统(截止 2020 年市平台建设任务),含风险态势子系统、风险一张图子系统、监测预警子系统、安全风险源管控子系统、救灾资源监管子系统、预案管理子系统等,按照龙湾区应急指挥中心屏幕大小和地域特色需求进行定制改造,开发龙湾区智慧应急一张图系统(含风险四色图),同时开发防汛防台形势图修编子系统、值班值守子系统、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智能研判子系统、海堤防潮排涝监测预警子系统等定制化专项子系统。
三、项目建设要求
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库建设包括基础时空立方体数据库、安全风险源数据库、救灾减灾资源数据库、相关部门应急辅助数据库、物联感知数据库、应急知识(含应急预案)数据库、精细三维模型数据库。
(1)基础时空立方体数据库
供应商自行对接获取温州市级平台已建空天地海时空大数据库,并对接温州市龙湾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及相关部门补充收集龙湾区级空天(历年 0.5 米及以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5 米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等)、地上(1:500 或 1:2000 地形图数据、地形地貌、建筑物、水系、道路等矢量数据)、地下(大型地下设施、大型地下建筑等)数据,处理建库、集成整合。配置形成应急特色鲜明的二维矢量地图、变化对比强烈的历年影像地图、科技感强的大数据风格地图,构建包括全域高精度立体地形地貌、立体房屋建筑和水系、道路的三维地图,形成智慧应急二三维一张图的基底。
序号 |
类别(行业领域) |
类别名称 |
数据来源部门 |
1 |
化工及危化品 |
生产企业 |
应急管理局 |
2 |
危化品使用企业 |
||
3 |
仓储经营企业 |
4 |
|
不带仓储经营企业 |
|
5 |
加油站 |
||
6 |
规上工贸企业 |
商贸业 |
|
7 |
轻工业 |
||
8 |
纺织业 |
||
9 |
建材行业 |
||
10 |
机械制造 |
||
11 |
冶金行业 |
||
12 |
有色金属 |
||
13 |
其他 |
||
14 |
非煤矿山企业 |
||
15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
消防救援大队 |
|
16 |
自然灾害 |
地质灾害隐患点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龙湾分局 |
17 |
地质灾害易发区 |
||
18 |
风险防范区 (包含滑坡、泥石流、崩塌) |
||
19 |
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域中) |
||
20 |
国土三调数据 |
||
21 |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信息 |
||
22 |
小流域--病险水库危险区 |
农业农村局 |
|
23 |
山洪沟--低标准海塘危险区 |
||
24 |
山洪灾害危险区 |
||
25 |
沿河村落 |
||
26 |
水利工程 |
山塘 |
农业农村局 |
27 |
水库 |
||
28 |
堤防 |
||
29 |
海塘 |
||
30 |
泵站 |
||
31 |
水闸 |
||
32 |
水电站 |
||
33 |
洪水风险图 |
||
34 |
人员转移路线 |
||
35 |
防汛形势图(一村一图) |
应急管理局 |
|
36 |
森林防火 |
林业资源空间信息、监管责任 信息、详情信息等数据 |
|
37 |
森林防火巡查区域划分及责任 人 |
||
38 |
森林防火重点防御区域 |
||
39 |
海洋渔业 |
渔港 |
农业农村局 |
40 |
渔船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及实 时 GPS,出入港信息 |
||
41 |
市政基础设施 |
积水点 |
综合行政执法局 |
42 |
易涝点 |
||
43 |
变电站(电站) |
||
44 |
电塔 |
||
45 |
自来水厂 |
||
46 |
铁塔 |
||
47 |
燃气经营供应点和储备站 |
||
48 |
污水处理厂 |
||
49 |
排水口 |
50 |
人员密集场所 |
幼儿园 |
教育局 |
51 |
小学 |
||
52 |
中学 |
||
53 |
高等院校 |
||
54 |
成人教育 |
||
55 |
特殊教育 |
||
56 |
职高 |
||
57 |
培训机构 |
||
58 |
社会福利机构(养老院) |
民政局 |
|
59 |
出租房 |
公安局 |
|
60 |
高层建筑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61 |
娱乐场所 |
文化广电旅游局 |
|
62 |
文化场所 |
||
63 |
体育运动场馆 |
||
64 |
旅游景点 |
||
65 |
旅游饭店 |
||
66 |
农贸市场 |
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 |
|
67 |
市场商场 |
||
68 |
客运单位 |
交通运输局 |
|
69 |
农家乐 |
农业农村局 |
|
70 |
民宿 |
||
71 |
交通运输 |
桥梁 |
交通运输局 |
72 |
隧道 |
||
73 |
港口码头 |
||
74 |
水路运输单位 |
||
75 |
市域轨道站点 |
||
76 |
火车站 |
||
77 |
两客一危企业 |
||
78 |
两客一危行径路线 |
||
79 |
国省道等重点道路 |
||
80 |
雪亮工程 |
公安局 |
|
81 |
事故黑点 |
||
82 |
亡人事故路段 |
||
83 |
地下空间 |
地下商城 |
综合行政执法局 |
84 |
地下车库 |
||
85 |
城市地下通道 |
||
86 |
人防工程 |
||
87 |
建设工程及危旧房 |
危旧房屋 |
住建局 |
88 |
老旧小区 |
||
89 |
房屋建筑工程 |
||
90 |
公路建设工程 |
||
91 |
水路建设工程 |
||
92 |
工棚 |
||
93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
||
94 |
生态环境保护 |
大气污染源 |
市生态环境局龙湾分局 |
95 |
水污染源 |
||
96 |
土壤污染源 |
||
97 |
噪声污染源 |
||
98 |
放射物 |
99 |
|
垃圾填埋场 |
|
100 |
渣土收纳场 |
||
101 |
焚烧厂 |
||
102 |
水质监测站 |
||
103 |
空气监测站 |
||
…… |
…… |
|
|
序号 |
大类 |
类别 |
1 |
应急专家 |
危化类 |
2 |
电气类 |
|
3 |
矿山类 |
|
4 |
防汛类 |
|
5 |
机械类 |
|
6 |
综合类 |
|
7 |
减灾救灾类 |
|
8 |
地震地质类 |
|
9 |
应急队伍 |
综合救援队伍 |
10 |
骨干救援队伍 |
|
11 |
专业救援队伍 |
|
12 |
志愿者救援队伍 |
|
13 |
应急避难场所 |
应急避难场所 |
14 |
物资储备库 |
市县物资储备库 |
15 |
部门物资储备库 |
|
16 |
救灾物资 |
工程抢险物资 |
17 |
消防灭火抢险物资 |
|
18 |
危险化学品处置物资 |
|
19 |
通讯与信息物资 |
|
20 |
照明物资 |
|
21 |
防洪抢险物资 |
|
22 |
生活物资 |
|
23 |
救援装备 |
预测预警装备 |
24 |
个人保护装备 |
|
25 |
通信与信息装备 |
|
26 |
灭火抢险装备 |
|
27 |
交通运输装备 |
|
28 |
工程救援装备 |
|
29 |
应急技术装备 |
|
30 |
大型/关键设备 |
冲锋舟 |
31 |
|
橡皮艇 |
32 |
手划船 |
|
33 |
摩托艇 |
|
34 |
挖掘机 |
|
35 |
推土机 |
|
36 |
发电机组 |
|
37 |
拖轮 |
|
38 |
应急指挥车 |
|
39 |
起重机 |
|
40 |
吊车 |
|
41 |
运输车 |
|
42 |
排水车 |
|
43 |
水泵 |
|
44 |
拋绳器 |
|
45 |
水上飞翼 |
|
46 |
救生圈 |
|
47 |
救生衣 |
|
48 |
切割机 |
|
49 |
生命探测仪 |
|
50 |
卫星电话 |
|
51 |
医疗救护 |
救护场所 |
52 |
医疗储备库 |
|
53 |
救护车辆 |
|
54 |
医疗救护设备 |
|
55 |
医疗物资 |
|
56 |
血库 |
|
57 |
血站 |
|
58 |
疾控中心 |
|
59 |
急救指挥中心 |
|
60 |
医疗专家 |
|
61 |
医疗救护人员 |
|
62 |
物资供应企业 |
供应网点 |
63 |
加工企业 |
|
64 |
配送中心 |
|
65 |
运输企业 |
|
66 |
消防救援能力 |
消防单位 |
67 |
消防站 |
|
68 |
消防栓 |
|
69 |
消防队伍 |
|
70 |
消防救援装备 |
|
71 |
消防车 |
|
72 |
党政行政机关 |
县市区和镇街范围面,村社位置点,各级党政机构 位置点 |
73 |
公安机关 |
|
|
…… |
|
供应商自行对接市、区相关委办局收集或在线调用本区人口、规划、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主管部门专题普查数据,并进行空间化、时序化、数据融合、处理建库等,用于“智慧应急一张图”辅助图层叠加分析,为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提供相关部门专业化辅助数据(类型不限于下表,以各委办局普查数据为准)支撑。
序号 |
类别及现有数量 |
来源部门 |
1 |
全区各乡镇、各行政村人口统计数据 |
统计局 |
2 |
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数据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龙湾分局 |
3 |
土地利用数据 |
|
4 |
国土三调数据 |
|
5 |
林业资源数据 |
|
6 |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
|
7 |
基本农田数据 |
农业农村局 |
8 |
一户(楼)一档数据 |
综合行政执法局 |
9 |
水利设施数据 |
农业农村局 |
10 |
水域普查数据 |
|
11 |
交通设施数据 |
交通运输局 |
|
…… |
|
由供应商自行对接全区各部门已建的可实时调用的物联网传感器数据,构建安全感知网络,为安全风险的深入挖掘、异常情况的及时预警提供精确、及时和有效的感知数据。物联感知数据可包括各类视频监控、应急广播、水利监测、气象监测、交通监测、危化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建筑物/构筑物状况监测、渔船监测、执法车船监测等各领域各类型实时监测设备空间信息和实时监测信息数据。通过对各类传感器进行空间定位,明确其精准位置和属性信息。同时对各类数据进行分层处理,配置符号编制各专项应急物联感知一张图。
在温州市级建立的知识库基础上,收集龙湾各类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政策文件、安全生产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手册、操作指南等数据,包括对非数字化文件进行统一格式化、规范化处理,并补充完善龙湾区应急安全知识库。
选取龙湾区 2 家危化品企业或人员密集场所(由招标方确认后实施),进行高精度室外三维立体模型制作,全面深度掌握其空间结构,包括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空间布局、外部风险源位置、外部安全撤离路线等信息,并可通过点击各类企业现有的物联感知设备的准确位置,分别查看其相应感知信息,达到全方位、全透明、无死角的对企业厂区范围可视化、精细化管理需求。
应急数据中心即应急大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区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的管理、更新、维护的软件系统,提供数据汇聚、存储、维护、更新、检索的能力。应急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大、涉及面广,还需要综合考虑与龙湾区各乡镇街道、专业部门已有数据库系统和在建、计划建设数据库系统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应急数据中心主要提供整个平台用户体系和用户权限控制管理、数据资源管理、资源服务管理、接口服务管理和平台正常运行监视保障等功能。本项目直接采用温州市应急大数据库管理系统改造后作为区级应急大数据库管理系统。
龙湾区“智慧应急一张图”综合指挥与协同管理云平台(一期)软件建设
龙湾区“智慧应急一张图”综合指挥与协同管理云平台采用市县一体化模式建设,以温州市级平台总体框架为核心基于龙湾区应急指挥中心的屏幕、电脑等设备和区域特色需求对市级平台子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同时将龙湾区创新研发的子系统加载到平台,保障市区两级平台的无障碍集成和数据对接。要求供应商基于市级平台完成风险态势、风险一张图、监测预警、安全风险源管控、救灾资源监管、预案管理等子系统,开发龙湾区智慧应急一张图系统(含风险四色图),同时研究开发防汛防台形势图修编子系统、值班值守子系统、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智能研判子系统、海堤防潮排涝监测预警子系统等定制化专项子系统。实现市、区数据互联互通、平台一体化应用、管理上下联动、指挥多级协同。建成后的龙湾区级平台除需具备温州市级平台子系统(截止 2020 年市级平台完成建设任务)全部功能外还需具备以下功能:
建立全域二维地图和精细三维场景,结合龙湾区各类应急信息要素,包括水利、自然资源、气象、民政、应急、消防、交通(危化品车辆)等相关信息,实现基于 GIS 的各类应急要素信息可视化呈现、查询与统计。形成集防汛防台、监测预警、救援力量及物资掌控、风险四色管控等各类应急专题于一体的综合地图。
通过空间定位,包括以基于二三维地图可视化选点、坐标填写或查询地名地址等多种方式进行事件定位。
数据可视化基于 GIS 对包括安全风险源、防护目标、避灾安置场所、救援力量、救援物资、救援设备,以及各类物联感知设备等各类应急要素信息进行分层地图可视化定位和展示。要定制各类点、线、面符号形成各类特色美观的专项一张图。
地图工具实现操作地图信息的功能。主要功能包括:全图、无级缩放、清空专题、长度测量、面积测量、清除测量结果和全屏展示等。
为了便于实地作战工作需要,系统提供专题地图配置和输出功能。通过图层控制选择需要的专题数据或不同类型的地图底图进行叠加,通过一键输出功能,用户可以填写自定义标题名称后,即可输出电子图片格式的地图文件,方便打印携带。
支持对指定类型对象,如安全风险源、应急资源等的数据模糊查询与定位功能。形成内容丰富、自动化填充、美观科学的详情面板。
对当前叠加展示的图层数据提供统计分析,包括数量、区域、类型等的统计,并通过可视化图形进行对比。
对二维矢量地图、历年影像地图、大数据风格地图、三维地图进行切换,作为数据图层叠加的基底。
对应急辅助数据建立相应图层,可叠加在底图上进行呈现,辅助应急管理应用。
根据各相关委办局提供的风险源辨识资料,将各类风险源信息建立分乡镇分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数据库,绘制龙湾区各专题和总体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以“红橙黄蓝”四色分别对应表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针对村(社区)级防汛防台形势图修编需求开发地图编辑功能,利用应急一张图为底图, 共享专题数据资源,使用预设风险源、人员、避灾场所、撤离路线等图层图标(根据省“形势图编制导则”规范要求),通过地图标绘功能编制各村社防汛防台形势图,支持地图保存、修编、输出图片格式、输出地图附加通用图廓整饰等功能。
支持村、社区等行政区划位置定位和快速查找。
在地图(影像图)可视化界面中标绘各类专题符号,各类要素根据省“形势图编制导则” 规范要求。
对符号库中的各类符号进行增删改操作。
对最后一次标绘编制的专题地图配置信息(标绘数据)进行保存,以便下次进入调整修改。
对已编制专题地图切换至可修改模式,支持对上次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
根据界面可视范围,以图片格式输出已编制的专题地图,包括底图和各类标绘要素信息。
输出的地图(图片)上生成通用图廓整饰,和附属信息表,方便工作人员填写各地区不同的专题信息。
值班值守子系统
建立区应急局内部、各相关下级单位(乡镇街道)和平级相关责任部门的人员应急值守体系,主要功能包括全区各级部门值班人员管理、排班表管理,辅助值班人员将灾情警情信息(上级下发文件)记录到系统内,并根据需要迅速将文件下发至各责任人(值班值守账户),便于相关责任人及时做出应急响应。
对各安全风险责任部门值班人员进行管理,提供专门的页面对值班人员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包括增加、删除或修改值班人员及相关联系方式等,并支持按照不同条件分类查询值班人员。
满足对值班人员进行排班管理,提供专门的页面对当日、明日、后日值班等情况进行排班管理,可选择人员列表中的人员信息,指定当日值班人员,也可指定特定人员在特定时间进行值班。
提供当日值班人员名下接报案件的记录信息填写功能,定制填报格式和内容项,便于日后事件查询,以及根据事件量进行时间段统计。
通过系统对收到的各类通知信息下发至各级各部门相关值班人员。
综合企业基础信息、生产经营范围、危化品类别与储量、风险辨识信息、安全监管信息、历史奖惩信息等数据信息,结合企业高精度室内外三维立体模型(本期建设 2 家危化企业精细模型)和各企业现有监控视频和实时物联感知数据,建立各危化企业安全画像。并通过风险源信息上报系统(市级二期建设内容)或对接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对企业信息定期更新。结合全域危化生产、储存、销售企业的空间分布情况,支持分析各企业周边布局合理性,实现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救援能力。利用专业算法模型,模拟研判因危化品爆炸或气体泄漏造成的死亡范围、重伤范围、轻伤范围,同时可结合其他相关周边数据,统计分析预受灾经济情况、人员情况,以及易发生的次生灾害风险源。
通过二三维地图关联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名称,行业主管部门,法人代表人,负责人电话, 行业分类,注册地址,详细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地图所在位置,位置经纬度,化工行业分类,设备信息,厂区边界外 1000 米范围内的单位和设施情况,许可证信息,企业化学品详情,重大危险源,危险工艺,企业审核历史,企业动火数分析,企业承诺时间及公告。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根据危化企业信息,以一张图作为空间载体,综合展现所有危化企业的地理位置,以红、橙、黄、蓝四色代表企业风险源等级,以 4 种图标代表生产、存储、销售、使用企业。分析危化企业周边布局合理性,显示周边安全范围,以及危险范围内的人员密集场所,救援物资、救援队伍和避灾点分布。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利用现有感知监测设备建设成果,对接省应急管理厅有毒可燃气体监测、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重点监管工艺、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安全在线全覆盖监测、监测报警等数据,并关联 2 家危化企业精细模型进行全空间、实时、三维可视化管理。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利用专业算法模型和接入实时气象信息,模拟研判因危化品爆炸或气体泄漏造成的影响范围,分析危害范围内防御重点单位分布,应急资源分布,实现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救援能力,也为今后城市空间合理规划布局提供了参考意见。
爆炸及有害物泄漏扩散影响分析模型(可引入第三方成熟模型算法)。
收集、分析、处理现有海塘工程基础资料数据和海岸线数据,基于“智慧应急一张图”, 制作海堤防潮专题图,根据每段海堤防潮防洪标准(重现期)等级,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绘展示。接入已建设的监控视频和实时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掌握海堤周边的动态信息,为防潮排涝提供决策辅助。
基于“一张图”叠加综合展现海堤、海岸线工程的建设情况以及相关地形数据,根据防潮防洪标准等级,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会展示。对堤防缺口及风险隐患点的空间位置信息重点显示。
基于“一张图”,通过属性查询海堤海岸线、物联感知设备空间数据,也可通过空间位置查询海堤海岸线属性信息及物联感知设备监测信息,海堤海岸线属性信息包括名称、安全负责人、负责人电话、管理单位名称、管理单位汛期值班电话、完工时间、起始位置、结束位置,所在河流、级别、工程任务、长度、高度、高程等信息。支持数据模糊查询与定位功能。
基于监测预警子系统,集成相关部门必要的实时监测数据(包括实时及历史台风信息, 水利、气象实时雨情数据,气象精细网格预报数据,气象实时风力数据,河道、水库实时水位数据,水闸等实时监测设备数据如开关状态,潮位站实时潮位数据以及低洼易涝区域感知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数据等,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感知信息),并对上述监测数据分析展示。
结合已建设的海塘沿线监控、电子围栏点位,以及水闸、涵闸的监控,让监管和指挥决策人员实时调取和掌握海塘周边动态信息。
收集利用各街道上报历史受台风大潮影响的受灾区域,结合当地的气象、水文等相关参数,分析重点易受灾区域的地理位置,建立相应的经验雨量或潮位警报阈值,通过后期适当修正,实现超阈值系统自动报警点亮。
收集全区因台风或潮位影响的区域及应转人员信息,建立应转人口档案及空间化信息。结合系统预警,对报警区域及时短信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重点防御和人员转移等。
选取(由招标方选定)5 处试点低洼易涝区域各新建 1 个水位感知监测设备(数据存储: 设备主机存储+云存储;数据链路支持 GPRS/CDMA/WCDMA/LTE/NB-IOT 其中一种;工作电压:
9~12V;内置电池容量:不小于 12000mAh,电量续航不小于 3 年;液位量程不小于 1 米;液位误差小于等于 1cm;含现场施工、调试和数据对接),及时对相应区域积水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当水位达到预设警戒线时,系统通过可视化方式进行预警提醒。
3.2.6.共享交换接口建设
将现有系统的共享功能接口、数据服务接口统一管理,制定区级层面的共享功能接口、数据服务接口统一管理标准规范,建立统一的服务汇集分发、管理功能,方便今后以接口共享的方式提供区级各部门平台和本项目“智慧应急一张图”平台使用。
四、项目建设周期
2020 年 7 月 15 日前,初步完成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体系(主要包括防汛防台相关数据) 建设,防汛防台形势图修编子系统、值班值守子系统、智慧应急一张图上线试运行。2020 年
8 月 1 日前完成海堤防潮排涝监测预警子系统上线试运行,2020 年 8 月 15 日前完成应急综合
时空大数据体系建设、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智能研判子系统上线试运行,2020 年 11 月 15 日前完成整个项目建设工作,由招标方组织项目验收。如遇不可抗力原因、政府行为或采购人自身因素可适当顺延。
五、其他建设要求
以上系统建设要求和后续服务是最低要求,投标供应商可提供更优建设内容和后续服务。
六、付款方式与结算
在合同签订后 7 日内中标供应商应向采购人提供合同总金额 5%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
金自动转为质量保证金,自项目验收合格之日起 1 年后无质量问题按程序在 15 个工作日内无息退还。
第一笔付款:合同签订生效之后,同时收到中标供应商提供的履约保证金 15 个工作日内, 采购人向中标供应商支付合同金额 40%项目首付款。
第二笔付款:初步完成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体系(主要包括防汛防台相关数据)建设、防汛防台形势图修编子系统、值班值守子系统、智慧应急一张图上线试运行试运行,采购人向中标供应商支付合同金额 20%项目款。
第三笔付款:完成应急综合时空大数据体系建设,海堤防潮排涝监测预警子系统、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智能研判子系统并上线试运行,采购人向中标供应商支付合同金额 20%项目款。
第四笔付款:项目通过验收后采购人向中标供应商支付合同金额 20%,同时履约保证金自动转为质量保证金,待最终验收合格 12 个月后,无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无息退还。
七、咨询设计及监理费用
项目前期设计咨询和项目监理相关费用为 50000 元,由中标供应商支付给第三方(由采购人指定),其中监理服务公司对本项目验收之前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