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 标 需 求
采购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项目背景
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浙政办发[2020]36号)文件精神,要求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面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我省水旱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重要手段。
根据浙水灾防〔2021〕13号《关于印发<浙江省第一次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省水利厅负责我省水旱灾害普查。为保证普查任务有序实施,省水利厅委托相关技术支撑单位,负责编制省级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及相关技术要求,为全省水旱灾害风险普查项目的有序实施提供顶层设计;指导、规范、协调全省项目的实施,提供项目监督检查、技术指导、项目验收咨询等服务;审核各市县的水旱灾害专项调查与评估成果,确保调查评估数据与成果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实施方案中明确浙江省第一次水旱灾害风险普查范围涉及区域。
宁海县作为浙江省第一次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的90个县(市、区)之一,本次普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水利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山丘区重点集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普查、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编制、监测能力巩固提升、群测群防体系完善、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内容。通过开展宁海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摸清宁海县水旱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防洪抗旱能力,客观认识宁海县水旱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促进提高水旱灾害防御水平,支撑应急管理决策。
2、基本情况:宁海县,浙江省宁波市辖县,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和四明山山脉交汇之处。东临象山县,南界台州市三门县,西靠台州市天台县、绍兴市新昌县,北接奉化区。介于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东西长62km,南北宽45km。全县总面积为1931.22km2,其中内陆低山面积167.25 km2,占总面积的9%,丘陵面积986.75 km2,占总面积的51%,平原面积502.22 km2,占总面积的26%,海域面积275km2,占总面积的14%。地貌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境内多山多溪,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溪流共有14条,均独立入海,分别为:从西部山区向东流入三门湾的有白溪、清溪、东岙溪,流入象山港的有凫溪、五市溪、紫溪;以东部茶山为南北分水岭,向北流入象山港有汶溪、石门溪、颜公河;向南流入三门湾的有中堡溪、车岙港、茶院溪等,总流域面积1394km2,其中白溪、凫溪、清溪、中堡溪等四大水系流域面积为最大,而白溪的第一支流大溪又与其主流白溪及凫溪、青溪、中堡溪一起习惯上并称为宁海县的五大溪流。
(二)采购内容及要求
1、基本情况
宁海县,浙江省宁波市辖县,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和四明山山脉交汇之处。东临象山县,南界台州市三门县,西靠台州市天台县、绍兴市新昌县,北接奉化区。介于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东西长62km,南北宽45km。全县总面积为1931.22km2,其中内陆低山面积167.25 km2,占总面积的9%,丘陵面积986.75 km2,占总面积的51%,平原面积502.22 km2,占总面积的26%,海域面积275km2,占总面积的14%。地貌呈现“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2、采购清单
根据《宁海县第一次水旱灾害风险普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宁海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实际,确定宁海县第一次水旱灾害风险普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水利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山丘区重点集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普查、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编制、监测能力巩固提升、群测群防体系完善、成果应用转化,具体任务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数量 |
一 |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 |
项 |
1 |
二 |
水利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 |
项 |
1 |
三 |
山丘区重点集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
镇 |
10 |
四 |
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 |
条 |
3 |
五 |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普查 |
项 |
1 |
六 |
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编制 |
县 |
1 |
七 |
监测预警能力巩固提升 |
项 |
1 |
八 |
群测群防体系完善 |
项 |
1 |
九 |
成果应用转化 |
项 |
1 |
3、具体工作内容
3.1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
在宁海县范围内开展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主要开展以下两类资料调查:①基础资料:2017~2020 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居民生活、生产等供用水资料;现状蓄、引、提、调,灌区等抗旱水源工程防御能力,监测、预案、服务保障等非工程措施防御能力;现状(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情况。②灾害事件资料:2008~2020年各次干旱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原因、范围、气象水文情况,农业、城镇等受灾及损失情况,并注明引用出处或文字记录以及历年实施的抗旱措施、投入人力物力、抗旱效果效益等。
内业录入相关干旱灾害致灾调查信息。按照统一的技术、数据格式和要求填报县级干旱灾害致灾调查表,录入相关信息,将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复核并上报,同时编制县级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成果报告。
3.2 水利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
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上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的现状防洪能力、防洪工程安全评价成果达标情况或安全运行管理状况状态等进行调查,综合确定水利工程洪水灾害安全隐患,按照技术要求和填表说明填报调查表。调查对象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时全省水利工程数量分布为基础,补充新增工程。
(1)水库(水电站)安全隐患调查内容
以总库容10万m3及以上的水库(包括有挡水建筑物的水电站)、屋顶山塘和高坝山塘为调查对象。调查水库的空间属性、工程结构特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开展情况、评价结果等。基于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 险普查数据采集系统水旱灾害调查分系统,在工作底图上标绘水库大坝的位置。水库位置的标绘以挡水主坝中间位置为准。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开展情况是指近10年内(自2011年1月1日以来)。填报最近一次安全评价的时间和结论、除险加固完成情况。 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等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规定,综合考虑大坝安全性态、工程质量、运行管理、防洪能力、渗流安全、结构安全、抗震安全、金属结构等方面要 求,对水库大坝安全性的综合评估。安全评价的结论将水库大坝安全 类别分为一类坝、二类坝、三类坝。
(2)水闸工程安全隐患调查内容
水闸调查范围为位于河道上过闸流量 5m3/s 及以上,且水闸发生 风险会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以每一个水闸工程为单元,调查水闸工程 的空间位置、工程结构特性、水闸安全评价开展情况、评价结果等。基于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采集系统水旱灾 害调查分系统,在工作底图上标绘水闸工程的位置。水闸工程安全评价开展情况是指近10年内(自2011年1月1日以来)。填报最近一次安全评价的时间和结论、除险加固完成情况。《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水闸安全评价导则》(SL214)等水闸安全安全管理规定,开展的水闸安全性综合评估工作。水闸工程安全性分为:一类闸、二类闸、三类闸、四类闸。
(3)堤防工程安全隐患调查内容
对堤防级别5级及以上的堤防工程进行防洪安全隐患调查;5级以下的堤防工程,有条件的可参考调查。以同一名称同一规划标准的 堤防为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为一个调查对象。调查整理每一个调 查对象的空间位置、工程结构特性以及堤防建设达标情况。基于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采集系统水旱灾害调查分系统,在工作底图上标绘堤防的空间位置。本次不调查生产堤、渠堤和排涝堤。
本次宁海县总库容10万m3及以上的水库有62座,过闸流量5m3/s及以上的水闸有227座,堤防级别5级及以上的堤防(含海塘)工程有185处。
3.3 山丘区重点集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对宁海县茶院乡、深甽镇、桑洲镇、胡陈乡、力洋镇、黄坛镇、大佳何镇、西店镇、一市镇、越溪乡10个重点集镇,开展防洪安全隐患调查,复核分析城镇和集镇集水区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征和城集镇历史洪水灾害;对影响城镇、集镇防洪风险的河道进行控制断面测量和河道水文调查,分析暴雨洪水特征;调查城镇、集镇洪水威胁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分析城镇、集镇现状防洪能力,评估洪水风险;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划定城镇、集镇洪水灾害危险区,绘制危险区图;分析确定茶院乡、深甽镇、桑洲镇、胡陈乡、力洋镇、黄坛镇、大佳何镇、西店镇、一市镇、越溪乡10个重点集镇雨量(水位)预警指标。
1收集重点城镇、集镇集水区的气象水文资料、小流域划分及属性参数成果、下垫面提取成果等,整理出适合山区暴雨洪水分析计算的资料。
②调查城镇、集镇洪水威胁区内人口、房屋等信息;通过现场查勘、问询、洪痕调查和专业分析等方法,调查历史最高洪水位或 最高可能淹没水位,综合确定成灾水位和可能受山区洪水威胁的居民区范围,调查洪水威胁区内区人口、房屋、企事业单位高程及分布信息。
③对影响重点城镇、集镇防洪风险的溪河开展断面测量,调查行洪影响因素,调查历史洪水位;以满足行洪能力分析计算、现状防洪能力评价、危险区划分和预警指标分析的要求。控制断面测量成果要反映河道断面形态和特征,推算成灾水位、历史最高洪水位等。
④调查影响居民区防洪安全的塘(堰)坝、路涵、桥梁等涉水建筑物基本情况。
⑤对于重点城镇或集镇居民区范围有多条河流贯穿且可能引起洪水灾害的,应分区调查和评价。
⑥分析城镇、集镇上游集水区内小流域暴雨洪水特征,主要针对五种典型频率(5年一遇、10 年一遇、20 年一遇、50 年一遇、100年一遇)分析计算小流域标准历时的设计暴雨特征值,以及以小流域汇流时间为历时的设计暴雨及对应设计洪水的特征值。
⑦分析集镇、城镇的现状防洪能力,主要包括成灾水位对应流量的频率分析,以及根据五种典型频率洪水洪峰水位及人口和房屋 沿高程分布情况,制作控制断面水位-流量-人口关系图表,分析评价 防灾对象防洪能力,在地形图上确定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 一遇洪水淹没范围。
⑧对集镇、城镇山洪危险区等级划分,将危险区划分为极高、 高、危险三级,并科学合理的确定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地点。
⑨分析确定集镇、城镇的预警指标,重点分析流域土壤较湿以及一般两种情况下的临界雨量,进而确定雨量预警指标。水位预警 指标采用洪水演进法和历史洪水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
⑩绘制山丘区重点城集镇山洪危险区划图,结合典型频率洪水淹没范围,制作调查评价成果一张图。
3.4 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编制
基于全省中小流域洪水频率图或采用推理公式、瞬时单位线或分布式水文模型等方法推求设计洪水,采用基于一维非恒定流水力学方法或曼宁公式等方法开展洪水分析,分析沿程水位和流量,确定洪水特征参数,在工作底图上绘制不同频率(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或超标准情况)洪水淹没范围。结合承灾体调查成果,统计分析洪水影响的城集镇、村庄、人口,编制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
本次宁海县需要编制洪水淹没图的山丘区中小河流是中堡溪、大溪、清溪。
3.5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普查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普查主要工作内容分为基础资料调查和风险评估与区划。
基础资料调查主要包括历史灾情调查、内涝风险点调查、内涝防治设施设备调查及数据入库等工作。
风险评估与区划主要包括针对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影响社会运行的城市内涝隐患点,评估受内涝影响的人口、经济产值、居民建筑、基础设施等主要承灾体脆弱性。根据城市内涝积水范围、积水深度及积水时间等因素,开展城市内涝防治区划,划定城市内涝灾害重点防治区域,编制城市内涝灾害防治区划方案。
3.6 危险区动态清单管理
在前期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基础上,根据《山洪灾害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编制指南》的要求,以已有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结合补充调查和实际发生的山洪灾害事件,建立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明确监测站点、预警指标、责任人等内容,实现危险区防御对象清单的动态更新。
3.7 监测能力巩固提升
本次宁海县监测能力巩固提升建设内容主要有自动监测站补充更新、自动监测站点卫星通讯建设、沿河村落预警水位划定(简易监测预警设备)、声光电预警装置。
(1)自动监测站补充更新:本次宁海县需要补充更新2个自动雨量站和2个自动水位站。这部分内容具体在宁海县水文“5+1”工程中实施。
(2)自动监测站点卫星通信建设:为切实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区重点自动监测站点的通讯保障能力,结合《浙江省水文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建设目标,对部分重点监测站点开展卫星备用通道建设。2021年度宁海县计划打造4G/北斗卫星双通道监测站1个。这部分内容具体在宁海县水文“5+1”工程中实施。
(3)沿河村落预警水位划定(简易监测预警设备):为加强重要村落监测预警能力,本次宁海县应根据“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两个预警阈值,推定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沿河)警戒水位和危急水位,分别用黄色和红色线标识,标识宜醒目、直观、易见,并考虑满足夜间使用的要求。配置至少1个简易水位尺,设置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两级预警水位,以便监测。
本次宁海计划安排在225个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各设置1处简易水位尺,并标识警戒水位(准备转移)和危及水位(立即转移)。
(4)声光电预警装置:进一步推进新型预警设施建设,2021年遴选部分山洪灾害防御重要村落试点开展声光电预警设备安装,本次宁海县共需安装4个村的声光电预警设备。
3.8 群测群防体系完善
本次宁海县群测群防体系完善主要包括: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南编制、山洪灾害防御专项预案修编、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培训演练。
(1)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南编制:为深入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进一步规范我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结合宁海县山洪灾害防御特点,编制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南。
(2)山洪灾害防御专项预案修编:根据2020年全省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和浙江省第一次水旱灾害风险普查项目中确定的山洪灾害防御重点、防御对象、危险区图等成果,修编县级山洪灾害防御专项预案,并提供乡级和村级山洪灾害防御专项预案模板。
(3)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培训演练: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多为非专职的工作人员,且岗位变动频繁,防汛防台业务能力不足,面对山洪灾害时,难以迅速果断地采取正确的措施,亟需上岗培训。通过宣传培训演练,做到遇灾时不紧张,沉着应对,确保群测群防和抢险救灾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本次宁海县计划安排200名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演练。
3.9 成果转化应用
(1)建设宁海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展示模块为保证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数据的成果展示,需在宁海县智慧水利平台上开发宁海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展示模块。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抽取、挖掘等,全方位展示包括水旱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洪水灾害重点隐患调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等方面成果,为各级决策和相关业务部门在水旱灾害风险管理、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各类预案编制、洪水预测预报、防洪工程调度、应急抢险救援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2)现有水旱灾害防御软件系统能力提升
将本次水利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成果、山丘区重点集镇山洪风险调查成果、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成果进行充分挖掘利用,提升现有宁海县水旱灾害防御平台、宁海县级山洪平台、宁海县洪水风险图系统的功能,实现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
3.10 成果提交
本项目需要提交以下成果(包含但不限于,采购人有权增加):
(1)文字报告类成果:
① 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成果报告;
② 水利工程洪水灾害隐患调查成果报告;
③ 宁海县山丘区重点集镇山洪风险调查成果报告;
④ 宁海县山丘区重点集镇山洪风险分析评价报告;
⑤ 宁海县山丘区中小河流淹没图编制报告;
⑥ 宁海县城市内涝风险调查报告;
⑦ 宁海县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报告;
⑧ 宁海县城市内涝风险点整治方案。
(2)表格数据类成果:
① 宁海县2017~2020年供用水情况调查表;
② 宁海县现状(2020年)抗旱工程及非工程能力调查表;
③ 宁海县现状(2020年)城镇水源情况调查表;
④ 宁海县2008~2020年旱情及旱灾损失调查表;
⑤ 宁海县水库(水电站)、屋顶山塘、高坝山塘安全隐患调查表;
⑥ 宁海县水闸工程安全隐患调查表;
⑧ 宁海县山丘区重要集镇山洪风险分析评价附表。
(3)图件(数据库)类成果:
① 宁海县山丘区重点集镇洪水淹没范围、山洪危险区划图;
③ 宁海县级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淹没图;
④ 宁海县城市内涝风险调查数据库;
⑤ 宁海县城市内涝风险点分布图;
⑥ 宁海县城市内涝风险区划图;
(4)标绘信息类成果:
在工作底图上标绘的信息,包括水库大坝、山塘、水闸、堤防等位置坐标信息。
(5)其他成果:
① 宁海县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数学模型;
② 宁海县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展示模块;
③ 宁海县水旱灾害防御平台、宁海县级山洪平台、宁海县洪水风险图系统能力扩展提升模块。
④ 宁海县中堡溪、大溪、清溪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共5种典型频率和超标准洪水淹没图数据(*.shp)。
(6)包含以上所有提交成果的电子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