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应急管理局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110080000183339 发布时间:2021-10-08 文档页数:65页 所需下载券:10
枞阳县应急管理局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

项目需求

注:

1、如本章内容与其他章节有冲突,以本章内容为准。

2、如本章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3、如本章内容与国家、地方强制标准相冲突的,以强制标准为准。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枞阳县应急管理局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

项目地点:安徽省枞阳县,下辖15个镇、1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79.2万(2020年),总面积为1473.43平方千米。

项目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 2018 年 10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应急管理部的决策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 号)、《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国灾险普办发〔2020〕2 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皖政办秘〔2020〕71 号)、《安徽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皖灾险普办发〔2021〕10 号)和《铜陵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铜灾险普办发〔2021〕1号)等文件要求,全面开展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二、服务内容及成果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定位、新理念、新要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作为防灾减灾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摸清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查明防灾抗灾能力,评估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灾害防治措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方案编制

根据国家、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依据“政府统一组织、分级组织实施、多部门协同开展”的思路,根据任务清单,开展咨询、调研等工作,编制及汇总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

1、编制工作方案。依据国家总体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结合枞阳县本地实际,编制普查工作方案,包括普查任务、普查内容、职责分工、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内容。

2、编写普查办公室制度、宣传方案等。参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对普查办工作涉及到的会议管理、工作汇报、信息报送、文件起草、签发、流转等日常工作梳理、整合,形成工作制度。

3、编制实施细则。依据国家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编写编制承灾体(公共服务系统)、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调查、重点隐患综合调查与评估、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工作方案;同时协调自然资源、气象、水利、林业、住建、交通运输、应急、地震部门汇总其各自负责的单灾种、承灾体等调查的专题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最终编制形成本地的普查实施细则。

4、目标或产出成果:

1)《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

2)《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细则》;

3)《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职责及人员组成》和《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

4)《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宣传方案》。

(三)普查培训

1、结合枞阳县本地区特点,编制适合本地实际的培训教材,主要是对国家下发的48项技术规范、国家及省级政策发文等内容进行梳理编辑成册;此外还需设置专人编制培训会所用的电子教案并对各镇村和行业部门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包含技术标准解读、普查软件使用及相关业务培训等。

2、组织开展应急系统技术培训。指导开展承灾体调查(公共服务系统)、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调查、重点隐患综合调查与评估、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工作内容的技术培训。

3、培训内容包括:普查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工作流程及技术方法等;普查工作表的结构、指标说明、填报要求;数据的采集方式、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的操作使用;各环节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管理等

4、目标或产出成果:

《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培训方案》和培训相关资料。

(四)普查宣传

1、制作普查相关宣传横幅、海报、宣传册、宣传视频以及刊登新闻报道、开展宣传活动。

2、开展多种形式普查宣传活动。从普查目的与意义、对象与内容、步骤与方法、号召公众等方面制作宣传视频,在主流报刊栏目刊发普查相关的新闻报道不少于1篇,通过短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推广。

3、制作宣传品。结合普查宣传口号、标准、受众不同,制作宣传横幅、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

(五)已有数据整理

统筹协调对接各部门,完成已有基础数据和图件的整理汇总工作。

对枞阳县已有基础数据、图件进行整理和汇总。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地名普查、地震区划与安全性调查、重点防洪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地质灾害调查、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草地资源调查、全国气象灾害普查试点等专项调查和评估成果,完成本级层面已有数据成果、图件整理汇总。

(六)数据汇总整合

汇总整合各行业部门单位的普查成果,完成纵向与横向的数据汇总、入库等工作,形成县级普查成果库。

(七)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

开展承灾体调查(公共服务系统)、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次生危化事故、自然灾害次生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等工作。开展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内容编制和技术培训。开展承灾体调查(公共服务系统)、历史灾害调查、综合减灾能力调查、重点隐患调查等工作。负责各成员单位普查成果横向汇集。

1、公共服务设施调查

(1)开展本县公共服务系统承灾体调查。具体调查对象包括: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公共文化场所、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体育场馆、宗教活动场所、大型超市/百货店/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对象的空间位置信息、保障服务能力信息及灾害属性信息。形成枞阳县所有公共服务设施单体(及行政单元)调查数据及空间信息图层。

(2)目标或产出成果:

公共服务系统承灾体数据集.

 2、历史灾害灾情调查

(1)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调查。以年度为统计基准、以县为基本统计单元,查清1978-2020 年之间各类自然灾害的年度主要灾害信息统计指标。

(2)重大历史自然灾害调查。以重大灾害事件为统计基准,重点调查1949年以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调查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灾害影响范围、致灾因子强度、人员受灾情况、农业受灾情况、房屋倒损情况、工业损失情况、基础设施损毁情况、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情况以及处置救援情况、救灾投入情况、恢复重建情况等。

(3)目标或产出成果:

①1978-2020年逐年自然灾害主要灾情指标数据集;

②枞阳县1949-2020年重大台风灾害事件、重大洪涝灾害事件的灾害数据集;

③利用重大历史自然灾害调查形成的数据成果,分析重大历史自然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的报告和图件专著。

 3、综合减灾能力调查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综合减灾能力调查。对参与综合减灾工作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兼顾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乡镇、社区和家庭在防灾、减灾和救灾方面能力的现状水平进行调查。

(1)政府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主要调查县级政府灾害管理能力、专业救援队伍(综合性消防、森林消防、地震、矿山/隧道、危化/油气、海事)、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应急避难场所和船舶避风港等。

(2)企业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能力调查。主要调查大型救援装备生产企业、大型工程建设企业,保险和再保险企业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综合减灾的能力。

(3)基层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主要调查乡镇(街道)政府和社区(行政村)居委会等基层的综合减灾能力。

(4)家庭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抽样调查家庭居民的风险和灾害识别能力、自救和互救能力等。

(5)目标或产出成果:

①县级政府相关部门减灾能力数据集,县综合性/政府专职/企事业专职和森林消防队伍减灾能力数据集,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数据集,县级应急避难场所数据集;

②县级社会组织减灾能力数据集;

③乡镇(街道)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

④家庭减灾能力抽样调查数据集。

4、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等重点企业调查

调查非煤矿山生产企业、危化品企业(产业园)空间位置和设防情况等信息;核查非煤矿山、危化品产业园的抗震设防标准、洪水设防标准、台风防护、地质灾害防护等主要自然灾害防护要求执行情况;调查和统计非煤矿山、危化品产业园自然灾害防护达标情况。

目标或产出成果:

(1)危险化学品企业、非煤矿山两类承灾体数据库;

(2)化工园区分布图、县级非煤矿山自然灾害致灾危险性分级图;

(3)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查工作报告和成果分析报告、县级非煤矿山自然灾害设防达标与致灾危险性评估工作报告。

(八)调查工具

开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家庭减灾能力问卷调查系统。调查工具包含扫码调查、统计分析等模块,协助调查阶段数据的录入,可进行录入数据的统计分析。

注:以上服务成果为暂定,实际成果均以国家和省级最新要求为准。

鉴于方案编制等部分工作,枞阳县应急管理局已经开展实施,本项目所需经费在预算时进行了核减。

、进度安排

按照《安徽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皖灾险普办发〔2021〕10 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皖政办秘〔2020〕71 号)和《铜陵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铜灾险普办发〔2021〕1 号)等文件要求,枞阳县普查工作计划于 2022 年年底前完成普查各项工作。为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明确我县各项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2021 年 7 月-8 月(综合风险普查准备阶段),建立组织机构和联络员机制;县政府召开工作动员会;组织新闻宣传,组织相关业务培训,编制相关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经费预算;开展第三方招标工作。

2021 年 7 月-10 月(综合风险清查、调查阶段),县应急局牵头编制论证《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县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编制普查相关技术文件。通过档案查阅、数据处理、现场调查和实地勘察等内外业结合的方法获取普查数据,完成各项具体清查、调查任务,形成清查、调查成果。

2021年11月-2021年12月(综合风险数据验收、上报阶段),依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与成果汇交和质量审核办法(试行)》(国灾险普办发〔2020〕14 号)文件开展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质检与核查、汇交、审核、验收、上报等工作。

2022年1月-2022年4月(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阶段),开展枞阳县主要灾害致灾评估、承灾体评估、历史灾害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主要灾害评估与区划和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形成评估与区划成果。

2022年5月-7月(工作总结和成果应用阶段),总结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形成调查组织、技术方法、成果验收等方面的普查组织实施样板。探索普查数据、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形成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经验。

上述按照《枞阳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要求的时间工作进度,须结合国家省、市、县的统一要求,完成我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具体时间安排根据采购人要求进行调整。服务期至项目验收通过。

、普查成果与成果汇交

(一)普查成果

1、数据成果:主要包括本项目需求范围内的单灾种风险要素调查数据、主要承灾体调查数据、历史灾害调查数据、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主要灾种重点隐患数据等,形成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涵盖各类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

2、图件成果:主要包括本项目需求范围内的单灾种致灾孕灾要素分布与危险性评估图谱,主要承灾体空间分布图,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图谱,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图谱,重点隐患分布图谱,综合风险评估与综合防治区划图谱,形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图谱数据库。

3、文字报告类成果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文字报告,包括各类、各级风险评估报告,数据成果、图件成果、风险评估等各类成果分析报告,普查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专题及综合类工作和技术总结报告。

(二)成果汇交

成果汇交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数据类成果、评估与区划图件类成果、文字报告类成果。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汇交基本要求》,结合相关行业部门标准规范,开展成果汇交工作,中标单位负责县普查办和应急管理局(地震局)的普查成果汇交,其他各行业的汇交由具体负责部门组织;按照普查工作实施进度安排,分类型分阶段进行汇交,保障相关后续工作的开展;中标单位负责汇交各行业成果形成综合成果。成果汇交工作依托普查软件系统开展。

五、其它要求

本项目所形成的数据成果归采购人所有。项目任务实施中涉及到的相关保密数据、资料、文档等按照相应相关保密规定执行,成交投标人有对资料保密的义务。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该资料或者开发和生产其他产品;成交投标人可根据需要对资料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