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中提出的技术方案仅为参考,如无明确限制,供应商可以进行优化, 提供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更优(或者性能实质上不低于的)服务方案,且此方案须经磋商小组评审认可。
2021 年 7 月 20 日,根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应急管理“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要求,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推进安徽省“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设计项目的开展工作。
本项目包括安徽省“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编制服务,成交供应商要充分开展调研,收集项目建设、运营等各方面所必需的信息资料和数据,根据相关政策及技术规范,进行合理设计,提供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咨询等服务。并在采购人向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后,及时协助采购人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的修改工作,以及协助采购人完成相关汇报材料的编制工作。
本次主要针对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十四五”期间信息化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编制《安徽省“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设计图、设备清单、详细技术参数、投资概算等。在安徽省“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项目完成前,为省自然资源厅提供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咨询等服务。
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要求如下。
1.需求分析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求,确定安徽省“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等。
2.总体架构
对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进行整体架构设计、业务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系统接口设计、网络安全设计、资源共享设计等。
3.方案内容
(1)硬件设备。
包括指挥中心会议室、雨量站点设备、普适性监测设备等建设方案。
1)改造升级省级指挥中心。包括40 台高清视频终端、精密空调设备、备用电力设备等,保障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中心运行稳定。
2)雨量站点初选工作。以 2021 年汛前调查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基础,从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中优选出 1300 个地质灾害点用于布设雨量站点。选点要求为从地质灾害风险性高、威胁人口相对多、威胁范围大的灾害点安装新型雨量站点;选址要求参照全省截止目前省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已安装雨量监测设备,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在隐患点布设压电式雨量站点。结合安徽省雨量站点建设情况,本项目计划初选 1300 处雨量监测站信息。
3)以 2021 年汛前调查后的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基础,选择地质灾害特征明显、危险性较大、难于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典型滑坡隐患点 2 处、崩塌隐患点 2处、泥石流隐患点 2 处,通过收集资料、开展野外调查、现场勘察、无人机航测等手段,摸清地质体结构,查明孕灾条件和致灾因素,合理选择普适型监测设备类型和数量,编制实施性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地质灾害点普适型监测设计方案 6 份。
4)以2021 年汛前调查后的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基础,优选出120 处地质灾害点用于下一年度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建设。本项目计划从全省地质灾害隐患 点中选择危险性较大,近期难于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 点,用于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布设,为下一年度普适型监测设备安装提前谋 划、提前把关,从而有效推进下一年度地质灾害点的普适型设备监测工作开展。
(2)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设计包含应用系统功能设计工作。本系统功能包括智能声控子系 统、值班值守子系统、地质灾害“安全码”子系统,以及地灾数据管理子系统、智能预报预警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的优化升级和物联网支撑平台。
1)智能声控子系统。可通过AI 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无需操作可查询灾害点信息、应急预案和避险路线,进行应急指挥。
2)值班值守子系统。实现值班信息的准确报送和及时处理,遇到紧急事件时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快速报警,实现接报员快速获取事件信息并及时处理。
3)地质灾害“安全码”。建立隐患点安全码机制,不同的用户人群通过扫描安全码,知晓隐患点的基本信息、预警情况和避险路线等。
4)地灾数据管理子系统优化升级。对数据甄别、分类、整合和加工进行系统治理,保证数据资产在生命周期内处于高质量状态,同时接入纵向、横向各部门的共享数据资源。
5)智能预报预警子系统优化升级。优化预测预警模型,提升客户端操作灵活性,实现基于用户自定义的模型参数选择、模型对比分析。
6)信息发布子系统优化升级。补充舆情监控、公告管理等模块,完善地质灾害综合信息发布手段、发布信息分类查询、分类统计等功能。
7)物联网支撑平台。构建设备管理、智能运维、数据管理、算法管理、应用开发协同中心,实现地质灾害智控泛在感知体系智慧化管理、应用场景快速搭建、海量数据智能分析,驱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创新。
(3)数据支撑
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大数据库,集中统一管理和实时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全面增强我省地质灾害大数据分析能力。
(4)网络系统
完善省、市、县及地质灾害隐患现场的信息通讯网络和基础设施环境,纵向上连接国家、省、市、县及地质灾害隐患现场,横向上连接各级应急、气象、水利等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提升地质灾害数据互通共享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调度的信息化水平。
(5)安全系统。
通过分析系统的实际安全需求,结合其业务信息的特性,并依据及参照最新政策标准,制定相应安全改造方案,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
(6)运维系统。
通过构建规范、标准、制度化并高效运行的运维体系,实现对新建信息系统的集中监控、集中维护与集中管理,规范服务运作,从根本上提高运维和管控的效率和质量。
4.投资概算设计
根据国家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要求,设计方案需对项目投资概算进行测算, 要求项目投资概算框架设计合理,投资概算依据合理。
5.时间和质量要求
合同签订之日起 20 个日历日内协助采购人完成《安徽省“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初稿文件报省发改委审批, 并协助后续修改工作。成交供应商应在签订合同后 6 个月内,为采购人提供“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工程建设的协助工作,包括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咨询等服务。
成交供应商须按照采购人要求,在4 小时内及时响应并提供本项目规定范围内的服务。
6.项目管理要求
(1)项目人员
成交供应商应根据项目范围与编制工作的需要,至少安排 1 人驻场开展设计文档编制及修改工作(驻场人员选择应报采购人同意后方可驻场,离开工作场地需请示采购人同意,驻场人员须有咨询工程师相关资质),2 人远程开展相关咨询设计工作,并能够服从采购人的工作安排,未经采购人许可,不可擅自变更驻场人员。除评分标准中要求提供的相关人员证明材料作为评分条件外,供应商在响应文件中无须提供人员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由采购人在合同签订后成交供应商进场服务前核查人员配备情况,人员须按照要求配备到位,否则采购人有权解除合同并报监管部门按规定处理。
(2)项目沟通管理
成交供应商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向采购人汇报项目执行的进展情况,每月提交一次书面报告。协助采购人制作好项目的汇报材料,如汇报文档、PPT 等。
(3)项目现场管理
成交供应商委派的项目人员必须接受采购人工作场所进出及办公相关管理要求。成交供应商委派的项目经理和咨询顾问必须与采购人签订工作场所安全责任书。
(4)项目保密管理
未经采购人书面许可,成交供应商不得将相关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否则,采购人将保留追究成交供应商经济和法律责任的权利。
7.验收要求
成交供应商严格按照采购人需求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提供完整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文件、附表附件等。成交供应商提交的所有文档应通过采购人组织的评审验收,由采购人出具验收报告。
8.提交材料:
本项目提交材料包括安徽省“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地质灾害领域应急系统初步设计方案,该方案须通过采购人及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并及时按要求完成论证意见修改工作;以及项目执行的周报、月报、不定期工作报告、日常文件等。
本项目报总价,总价包含完成本项目所发生的一切费用,采购人后期不再增加任何费用,供应商自行考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