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说明中提出的技术方案仅为参考,如无明确限制,供应商可以进行优化, 提供满足用户实际需要的更优(或者性能实质上不低于的)服务方案,且此方案须经磋商小组评审认可。
本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形成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按照部、省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求,编制合肥市“十四五”土地整治专项规划,落实上位规划管制要求,开展整治潜力评价,明确整治目标,划分重点整治区域,分解整治任务,安排重大整治工程项目,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为“十四五”期间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农田质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农田高效利用、建设节约集约、生态空间有效保护的国土新 格局,促进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有效支撑。
合肥市“十四五”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范围:合肥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瑶 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 总面积约 11445 平方公里。期间是以 2020 年为基期,规划期限至 2025 年。
(一)内容要求
规划内容要符合现行相关规范及后续出台的技术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规划区基本情况
解读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背景,了解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梳理规划区域现状 情况,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土地利 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与景观资源等状况;认真总结上一轮规划编制的经验, 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形势,分析研判土地整治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出规划编制实施的对策建议。
2.土地整治潜力
充分利用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分析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节地潜力和重点区域,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的规模、方向和地域分布,损毁、污染、退化土地治理改造的规模和重点地区等。
3.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
根据地域土地资源禀赋特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安 排和土地整治潜力,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整治的总体目标、任务,科学合理明确包 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修复、新增耕地、耕地提质改造、建设用地 降低和生态用地增加等方面的整治目标,分解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 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任务, 确保目标任务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4.土地整治空间布局安排
根据土地整治目标任务,以土地整治潜力为基础,围绕农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科学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确定各整治重点区域整治内容,整治方式。
(1)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整治内容
对低效林草地和园地、农田基础设施用地进行整理、提质改造现有耕地,说明耕地质量提升、布局优化、集中连片、生态改善等具体措施和安排。
(2)城乡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整治内容
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进行整理,调整农村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用地。
(3)土地复垦重点区域整治内容
对灾毁、建设损毁、废弃土地进行整治,综合考虑损毁前土地利用特征和损毁的类型、程度和复垦的可行性等因素,尊重自然规律,立足农业发展和生态改善,因地制宜恢复利用。
(4)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域整治内容
结合宜耕后备资源调查,对宜耕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进行整治, 结合生态条件、灌溉条件、地形坡度、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因素,在保护和改 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适时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5)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整治内容
统筹整治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基本考虑和具体安排、整治区域内的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网络建设等布局安排、优化乡村生态空间格局安排等。
5.重大工程项目安排
围绕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任务,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工程、项目,明确工程项目的范围、规模、实施时序等。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结合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测算资金需求,谋划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和使用计划,制定规划实施的激励政策,
7.组织实施
建立和探索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组织保障及工作机制,制定资金保障、项目监管、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二)成果要求
1.文本
合肥市“十四五”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文本、规划说明
2.附表
主要包括:国土空间用地现状表、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表、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等。
3.附图
主要包括:国土空间用地现状图、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土地整治规划图等。
4.数据库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
四、报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