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及标准
一、项目背景:
为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推进沿街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南京市 2022 年城市管理重点工作要求,结合沿街商户垃圾分类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现拟打造“道路清扫保洁冲洗+垃圾分类服务中心+垃圾分类集中收集亭+定时定点沿街收运”四位一体的模式全面做好沿街垃圾分类工作。
1、道路保洁(润浦路、引水河路、启隆巷、启学巷、江ft路北延、何庄路)、百润路二九中对面广场、复兴广场、百润社区门口广场、百润路如家后面小巷子、复兴广场公厕。
2、沿江片区:东至滨江大道、南至引水河路、西至江北大道快速路、北至何庄路,约 2000 家沿街商户的垃圾收运。
1、道路保洁(润浦路、引水河路、启隆巷、启学巷、江ft路北延、何庄路)、百润路二九中对面广场、复兴广场、百润社区门口广场、百润路如家后面小巷子、复兴广场公厕。
2、“道路清扫保洁冲洗+垃圾分类服务站+垃圾分类集中收集亭+定时定点沿街收运”四位一体
(一)道路清扫保洁冲洗
辖区道路日常保洁管养、路面机扫冲洗、商铺门前油污、积尘冲洗;做好辖区环保监测点位(例如:卡酷幼儿园、京新广场等周边)路面、绿化、市政设施等清扫、冲洗及日常保洁人员巡检、捡拾,同时负责提醒商户做好自有垃圾桶位置摆放及商户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二)智能垃圾分类服务站
智能前端收集及后段运输系统,安排专人全天候进行服务管理,配备积分兑换机器,由督导员携带积分设备给予正确参与的商户积分奖励,用于在站内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其功能主要为:商铺积分兑换、可回收物线上预约上门回收、有害垃圾暂存点,同时提供热水、休息、急救等便民服务, 站内全程实时监控、各类垃圾投放称重等功能,进行参与率统计与分析,同时做好垃圾分类宣传讲解工作,引导沿街商户、市民进行全时段分类投放,实行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运,实现沿街商铺垃圾四分类收运全覆盖,避免垃圾滞留积压,从根本解决垃圾容器随意摆放、垃圾满溢、漂浮物等影响环境卫生问题。
(三)垃圾分类亭
根据沿街商铺、道路现状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2 个符合路况的示范道路垃圾分类亭,通过配备的专职督导员及垃圾分类亭内的宣传、讲解,引导市民、商户参与投放,通过示范道路的垃圾分类工作效果影响,带动周边商铺、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同时搭建后端智能收运系统,杜绝垃圾容器脏乱、满溢等问题,确保环境卫生整洁有序,从而全面推动辖区各路段垃圾分类工作的可持续性。
(四)智能化分类收运
为保障垃圾分类服务站及垃圾分类亭后端运输,实施四分类收运,即:其他垃圾收运至垃圾中转站、可回收垃圾(纸盒、金属、玻璃等)收运后运用打包机等设备进行打包、有害垃圾收运至暂存点后统一送往专业资质企业、厨余垃圾送至具备资质的处理企业,同时对垃圾分类设施及车辆搭建智慧环卫管理软件,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垃圾分类收运信息化管理,同时为全面提升沿江街道垃圾分类收运服务水平,加大垃圾分类工作的便民性及可操作性,将原本人工拖桶、定时定点收运模式升级为“固定+预约”收集模式,对沿街商户提供操作简便的分类收运二维码,在每天9:00-10:30,13:30-14:30,20:30-22:00 商户扫码即可预约上门收运,真正实现“垃圾不落地”, 打造靓丽美观新街貌。
通过道路清扫保洁冲洗、智能垃圾分类服务站、垃圾分类亭、智能化收运,集四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通过前端分类设施收集,中端督导员督导,后端垃圾分类运输,全面提升沿江街道智能化垃圾分类体系,实现环卫工作的智能化管理目标。
本项目为固定总价合同,包括但不限于所要清运垃圾的收取、装车、运输、堆放、处置等过程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其中,费用包含人工费用、机具(运输车辆)费用、管理费用、保险、税费等其它必要的费用。人工费用含人员工资、服装费等,人员每月基本工资(不包括加班费)不得低于南京市最低标准。机具费用指车辆运行成本等。各投标人综合考虑投标报价,采购人不另行支付。
1、中标单位不得向商户擅自收取任何费用。
2、作业时车辆应摆(停)放地点适当,不影响行人和交通,收工后的存放由中标方自行负责。
3、专用作业车辆要有编号,有监督电话、有负责单位、车辆停放自行负责。
4、遇到乱丢、乱扔等不文明行为及未及时按要求放置垃圾的商户应进行劝阻,并进行市容环卫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到说话文明,以理服人,对不听劝阻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及时向合同甲方或有关部门报告。
5、中标单位履行合同期间应使用智慧环卫系统和智能化垃圾分类清运系统。中标单位需至少拥有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新能源收运车辆各一辆并使用其进行收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