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需求前附表
项目 |
采购需求内容 |
|
1 |
采购内容 |
详见第一部分《采购公告》及本部分“技术要求表” |
2 |
单位及数量 |
详见第一部分《采购公告》及本部分“技术要求表” |
3 |
交付或者实施的时间和地点 |
详见商务要求表 |
4 |
需实现的功能或者目标 |
详见技术要求 |
5 |
采购标的需执行的标准 |
执行国家、地方、有关机构所有相关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且确保所采用的技术规范、标准必须是国家或有关机构发布的最新版本,无论此版本在此有无提及。 |
6 |
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
未列明行业 |
7 |
技术规格要求 |
/ |
8 |
物理特性要求 |
/ |
9 |
质量、安全要求 |
/ |
10 |
服务标准、期限、效率(培训等) |
详见本部分内容 |
11 |
验收标准 |
通过采购人组织的专家评审。 |
12 |
现场踏勘 |
本项目不统一组织现场勘察,投标人可自行对本项目现场和周围环境进行勘察。勘察现场所发生的费用由投标人自己承担。不论何种原因所造成,在勘察过程中,投标人自行对由此次踏勘现场而造成的死亡、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损害以及任何其它损失、损害和引起的费用和开支承担责任。 |
13 |
演示时间及地点 |
无 |
一、商务要求:
项目 |
要 求 |
★1、服务期 |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60天。 |
2、服务地点 |
宁波市 |
★3、付款条件 |
1、合同生效后7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价的70%作为首付款; 2、项目成果提交后7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剩余尾款。 备注:初步设计所需费用以发改批复为准,结算价按发改批复费用同比例下调。 |
4、履约保证金 |
无 |
二、技术要求
1、项目资金概算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宁波市城市地质环境监测工程项目建议书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甬发改审批〔2022〕280号)和《浙江省建设工程其它费用定额(2018版)》。
2、主要工作内容
(一)总体设计要求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宁波市城市地质环境监测工程项目建议书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甬发改审批〔2022〕280号)文件要求,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进行逐项细化落实,编制主要建设内容的设计方案、系统架构和施工图纸,根据设计方案合理调整工程量清单并完善投资概算,制定项目组织、进度及其他管理方案等。
(二)主要设计内容要求
以识别城市地质安全风险地质要素为主线,具体开展城市地质安全风险监测、地质资料数字化、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应用等四方面设计工作。
1、城市地质安全风险监测
开展地下水监测网、地面沉降立体监测体系、典型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综合监测和地质灾害野外科学监测研究站的设计工作,编制42个新建深层地下水监测站点、55个新建浅层地下水监测站点、200米地面沉降基岩标、680米分层标、1040米测头孔、2400公里区域水准监测、126景InSAR监测以及各类光纤监测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完成各类监测设备的比选、推荐,设计出1套地质灾害野外科学监测研究站建设架构等。
2、地质资料数字化
以整理、归集、电子化宁波市已有地质成果资料为目的,设计1套具备“甬城特色”的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方法与流程。设计1套《宁波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标准》的总体框架和编制要求,并对300份地质调查资料和20000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数字化方法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其数字化方法及技术要求,制定地质钻孔的可利用性筛选评估原则,设计1套地质钻孔与地质成果图件的矢量化和标准化方法及要求等。
3、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结合宁波市的发展、规划和城市运行安全实际需求,比选国内外优秀建模方案,推荐适宜于宁波市城市特点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建模方法与工具。设计三维基础地质模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模型的建模范围、精度要求、属性内容及主要功能。
4、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应用
充分对接省、市两级已有数字化治理平台和城市大脑,设计宁波城市地质数据库,规定建库方法和数据结构。结合宁波城市地质条件背景,从突发性地质灾害、地下水、地面沉降和城市安全风险等角度出发设计地质环境预测预警模型系统框架与主要功能。立足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城市定位,在调研征询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地质数据多跨应用场景,并设计各子应用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设计地质数据建库标准1套,设计预测预警模型4个,城市地质核心数据管理子应用1个,城市地质安全时空“一张图”子应用1套,城市地质环境监测子应用1套,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子应用1套等。
(三)初步设计阶段要求
1、深入解析设计要求,明确业主要求;
2、思路整理对项目市场及相关政策有基本了解;
3、提交方案设计进度计划表;
4、按要求参加项目讨论汇报会议;
5、方案设计完成前,协助业主完成相关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征询;
6、参加方案各方审批会议;
7、根据审批意见,及时合理调整方案。
(四)施工配合阶段:
1、定期赴现场进行现场配合;
2、图纸交底及现场答疑;
3、了解施工进度,监督施工与设计符合性;
4、施工过程中配合服务、验收、变更等;
5、及时参加相关阶段验收工作。
(五)服务要求
1、计划参与本项目设计人员必须具备项目的设计经验,各阶段工作质量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全程把控。
2、项目组必须做到24小时及时沟通制,设计修改和变更必须在24小时内答复。
3、定期赴施工现场配合,了解施工进度,监督施工与设计的符合性,参加相关阶段性验收工作。
4、设计周期及设计深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