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投标人必须对招标文件采购一览表中所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标,不能拆分或少报。否则,投标无效。
1.2报价应包括各项不可预见费等全部费用。
本次招标文件中规定的采购预算额度为招标最高限价,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不得超出此额度。否则,投标无效。
3.1招标文件在技术参数中列出了招标人可以接受的最低指标,投标人必须对技术参数进行实质性响应。
3.2服务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
3.3服务地点:城中区南酉山村、逯家寨村
3.4付款方式:在合同中约定
3.5苗木成活率:完成率达到100%
3、四、服务内容与质量标准
(一)补植补栽措施
1.整地。整地根据实际地形需要,采用水平阶、植树穴、鱼鳞坑整地,严格对项目区小班内已有的水平沟、植树穴进行整修、清淤,达到森林抚育的整地技术要求。
2.造林季节与方式。以春季造林为主。春季造林要在土壤解冻后,苗木树液萌动前3月份开始进行,造林时间应尽量缩短。造林方式为植苗造林。春季栽植应按各树种的生物学特征,安排好苗木的栽植顺序,遵循先在高海拔地区栽植,后低海拔;先阳坡后阴坡的栽植原则。
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规格。造林苗木质量应达到“青海省主要造林苗木质量规格”一级的标准。针叶树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顶芽饱满,冠形良好。
苗木规格表
树种 |
规格(米) |
土球(厘米) |
冠幅(厘米) |
备注 |
油松 |
1.5米以上 |
30厘米以上 |
70-90厘米 |
苗木冠形丰满、健壮无病虫害。顶芽饱满,无机械损伤 |
4.苗木管理
(1)苗木质量检验。苗木出圃前进行病虫害检疫,要求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造林苗木优先使用本地苗木,不足部分从气候相近地区调运。苗木抽样、检验、检测规则方法按DB63/T236执行,必须具备“两证一签”,并符合作业设计苗木规格要求。
(2)起苗、包装、运输。春季起苗前灌一次起苗水,并做到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针叶树苗木起苗时必须带土球30厘米以上,土球挖好后及时用草绳捆绑,捆绑密度视土质和土球体积而定,保证在搬运过程中土球不散。
5、苗木栽植。栽植严格按《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程造林技术规程》进行实施。要求栽植后立即浇水,待水下渗后,覆土保墒。苗木栽植要根据施工人员数量合理按排每天起苗、运输、栽植的数量,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运输、当天栽植,当天浇水,对栽植不完的苗木及时进行假植。
(二)灌溉
灌溉次数至少为3次,灌溉不少于三次,春灌、冬灌、干旱季节灌溉。每次灌溉要浇足透水,灌溉用水量不少于每亩每次30立方米,并要保证全面灌溉,不能出现漏浇(漏株、漏片)情况。项目区已有蓄水池,水利管网设施基本完善。
(三)施肥
根据项目区的土壤养分状况,通过人工施肥改善土壤条件。
1.肥料种类:主要选择苗木生长季节所需的颗粒有机肥(羊板粪)。
2.施肥时间:苗木生长季节4-5月进行。
3.施肥量:按亩施肥,55.5公斤/亩,1公斤/1.2元。
4.施肥方法:采用环状施肥法,将目的树种离10-15厘米为中心环状开挖施肥沟将肥料撒入其中。施肥将结合灌溉同时进行。
5.施肥对象:项目区内的针叶树、阔叶树。
对苗木,要因苗制宜,早追肥、追足肥、全追肥,弱苗地块要增加施肥量和追肥遍数,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四)割灌除草
割灌除草是保持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消除与林木竞争的杂草,促进林木迅速生长的基本措施。
根据需要适时进行割灌除草,每年2-3次。松土和除草结合进行.松土的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靠近树木周围要浅,不要伤及树木根系。除草时主要对水平沟内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高杆及深根性杂草进行清除,对于水平沟外矮小杂草适当保留,避免土壤过分裸露造成水土流失。
割灌除草主要在坟茔周边、道路两边、山根坡角,人为活动相对频繁地等。在割灌除草的同时,对水平沟、鱼鳞坑进行整修,加固外埂,清理水平沟鱼鳞坑内的淤泥,以利于今后的灌溉。清理的杂草及时清除项目区,不得在项目区内进行填埋、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