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工作目标
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桐庐县1:2000~1:10000高精度的地质灾害及工程地质调查,查清工作区地质灾害成灾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及承灾体分布特征及规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估重点调查区多工况下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分析不同地区和区段上的风险水平,划分地质灾害风险区,为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科学搬迁避让、村镇规划与建设提供依据,支撑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二、工作任务
1、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调查:查明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斜坡结构、松散堆积层厚度等孕灾条件和气候、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
2、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查明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发育特征及危害情况,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评价其稳定性,对其实施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置建议措施。
3、承灾体调查:查清重点调查区内及重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斜坡、地段或区域)威胁范围内的人、物等承灾体的基本信息。
4、地质灾害评价:开展全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对重点调查区内以及重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斜坡、地段或区域)开展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及风险评价。
5、数据库建设:以乡镇为单元,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数据库。
三、总体要求
1、本项目执行现行地质灾害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参照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价规范(1:10000~1:2000)》进行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2、此次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以斜坡调查单元,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点上调查指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地质灾害及隐患点、不稳定斜坡等逐一进行现场调查。线的调查指沿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的沟谷、斜坡带(段)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水库和输油(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面上调查指采用遥感和网格控制调查,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修测,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等地质环境条件,了解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分布和发育规律,以及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
3、调查技术路线宜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分三种精度进行。一般调查区,工作精度为1:10000比例尺;重点调查区,工作精度为1:2000比例尺;重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斜坡、地段或区域),工作精度为1:1000~1:500比例尺。在重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斜坡、地段或区域),应布设适当的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和山地工程等工作量,应采集必要的水、土样,了解岩土体结构,获取必要的物理力学参数。野外调查工作应采用1:10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
四、提交成果
成果报告:各乡镇(街道)的《桐庐县高精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
相关成果图件:主要成果附图见下表(参考)。
序号 |
单元 |
附件名称(编图比例尺) |
1 |
全区 |
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实际材料图(1:10000) |
2 |
乡镇工程地质图(1:10000) |
|
3 |
乡镇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1:10000) |
|
4 |
乡镇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1:10000) |
|
5 |
重点调查区 |
XX重点区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1:2000) |
6 |
XX重点区灾害地质图(1:2000) |
|
7 |
XX重点区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图(1:2000) |
|
8 |
XX重点区地质灾害人口伤亡风险评价图系(1:2000) |
|
9 |
XX重点区地质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价图系(1:2000) |
|
10 |
重要点(斜坡、地段或区域) |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
11 |
XX点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图系(1:1000~1:500) |
|
12 |
XX点地质灾害人口伤亡风险评价图系(1:1000~1:500) |
|
13 |
XX点地质灾害经济损失风险评价图系(1:1000~1:500) |
|
14 |
测绘类 |
斜坡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不小于1:2000) |
15 |
勘查类 |
重大地质灾害及隐患勘查平面图和剖面图 |
16 |
钻孔地质柱状图 |
|
17 |
试槽、平洞、竖井展示图 |
|
18 |
其它 |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处置建议措施报告(逐隐患点给出防治措施) |
19 |
地质灾害调查照片集 |
|
20 |
岩、土、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
|
21 |
物探报告及图件 |
|
22 |
岩土试验报告 |
数据库建设:应以规范的、最新的1:10000地理地形测绘数据(包括数字线划地图(DLG)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数字栅格地图(DRG)数据、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等)为基础数据,数据格式、坐标体系以此为依据。
五、项目成果版权及使用
本次项目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属于桐庐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标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留存,否则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和经济责任。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和使用本项目成果。
六、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
1、质量检查:
(1)检查项目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是否按照任务书、设计书进行。
(2)检查项目质量内控体系和质量检查记录,包括自检、互检、抽检等记录和小结。
(3)按照不少于工作量3%的比例,对野外调查点、物探点、山地工程点、试验点、取样点等进行抽样检查和野外现场检查。
2、野外验收
(1)野外验收依据有:项目任务书、设计书、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
(2)野外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原始资料齐全、准确;原始资料已经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野外工作总结。
(3)野外检查验收应提供但不限于以下资料:各类原始记录本、表格、卡片、统计表等;实测的各类图件;各类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和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物探解译成果图、物探工作报告;质量检查记录;野外工作总结。
(4)项目承担单位对野外验收意见必须认真落实,需补充野外工作的,应及时补充和完善。
3、数据库验收
(1)空间数据库检查验收应由项目管理单位统一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集中验收,应在总成果验收前完成数据库验收与汇交工作。
(2)总分数100分,第一次检查验收90分以上为优秀,未达到优秀级别的空间数据库不验收。
(3)空间数据库占项目成果报告分数的30%。
(4)空间数据库检查验收主要内容是检查数据格式、结构、质量和可靠性等,重点是各类空间数据库内容的精度与质量,形成空间数据库验收意见书,作为项目成果报告验收的前提。
4、成果报告验收
(1)审查报告的完整性、合理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2)各项实际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利用程度。
(3)各项工作成果是否符合设计及本技术要求的规定。
(4)报告、图件与实际资料是否相符。
(5)各种图件的内容、要素是否准确齐全。
(6)调查成果是否能取得预期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报告验收评审结束后,组织评审单位签署评审意见书,下发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对验收审查意见书提出的各项问题,项目承担单位须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人修改补充。
5、资料归档:资料归档要求按照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规范执行,资料归档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1)成果类:终审成果报告、附图、附件和数据库及评审意见书。
(2)遥感解译类:遥感解译报告、解译图、遥感数据、航卫片、解译卡片等。
(3)野外调查类:野外手图、实测剖面图、各种野外调查点的记录簿及记录片、照片、摄像、调查小结。
地球物理勘探类:各类物探报告、附图、附件,野外记录簿、照片、仪器记录图纸及电子数据。
(4)工程地质勘探及工程地质试验类:各种工程地质勘探、试验原始记录及成果。
(5)样品实验测试类:岩土原位测试成果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成果,各种采样记录与图件。
(6)技术文件类: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与成果审批意见书,野外质量评审文件等。
(7)电子文件类:调查中形成的光盘等电磁介质载体的文件、图表、数据、图像等。
(8)其他应归档的原始资料。
七、项目工期
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3年12月底完成所有成果提交。
八、其他要求
1、后续服务要求:
1.1中标人负责免费对项目成果错误内容进行及时更正。
1.2中标人能提供快速的后续服务响应,保证在24小时内到达服务现场。
2、中标人提供的工作成果,必须符合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的要求,如有不符,其所造成的损失由中标人承担。
3、因中标人自身原因导致项目延期,每超过1天,扣中标价0.1%延期违约金给招标人。如因招标人原因引起延期,则项目完成期相应延期。
4、中标人不得将项目转包给其他投标单位完成。
5、中标人到使用单位进行作业服务和野外调查所有的劳务支出、安全保险、住宿、运输等一切费用都已包含在投标报价中,由中标人自行负责。
九、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七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额的50%,提交全部成果并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甲方一次性向乙方支付剩余合同金额的50%。
十、履约保证金
本项目不设置履约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