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云冈区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定级项目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13号)、《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函〔2022〕380号)文件要求,编制云冈区林地、草地、园地分等定级工作方案,确定工作内容、工作组织、工作任务分工、工作思路、工作进展、经费预算、预期成果内容及提交形式等。
二、技术方案
依据相关文件要求和技术规范,编制云冈区林地、草地、园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确定分等定级区域和范围、工作程序和方法、技术路线、资料收集清单、资料处理方式、成果内容提纲等。
(一)、项目目标
本次云冈区园、林、草地分等定级项目通过对园地、林地、草地分等调查评价,全面掌握园地、林地、草地资源质量分布,为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分等定级价格评估体系和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二)、项目内容
云冈区园、林、草地分等定级工作是在全区所辖整个行政区内开展,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底图,包括全区范围内的所有现状园地、林地、草地。其中,园地包括果园、茶园和其他园地;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竹林、其他林地等;草地包括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和其他草地等。
(三)、项目依据的文件及规范
(1)园地分等定级的依据
园地分等工作的主要技术规程(规范)和文件依据包括:
1)《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0-2021);
2)《园地分等定级规程》(报批稿);
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60);
4)《全国园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指引》;
5)《山西省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工作实施方案》;
6)《山西省园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
7)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程等。
(2)林地分等定级的依据
林地分等工作的主要技术规程(规范)和文件依据包括:
1)《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0-2021);
2)《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T/CREVA3101-2021);
3)《全国林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指引)》;
4)《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2893-2017);
5)《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
6)《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GB/T38590-2020);
7)《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技术规程》;
8)《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5-2019);
9)《山西省林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
10)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技术规范规程等。
(3)草地分等定级的依据
草地分等工作的主要技术规程(规范)和文件依据包括:
1)《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0-2021);
2)《草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T/CREVA3102-2021);
3)《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9);
4)《草地分类》(NY/T2997-2016);
5)《天然草地利用单元划分》(GB/T34751-2017);
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2998-2016);
7)《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NY/T1579-2007);
8)《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1233);
9)《全国草地分等定级技术指引》;
10)《山西省草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
11)其他相关技术规定。
(四)、基础资料收集分析
1、基础资料收集
(1)园地分等定级基础资料
基本资料:包括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资料、第三次国土调查园地数据及其分布成果,土壤普查资料、土地利用变更资料、高标准农田与土地整治项目资料、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料、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成果、农业区划与统计资料、遥感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图件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土壤图及其他相关图件等。
要素资料:包括地形资料(坡度、坡向、海拔、地貌类型等)、水文资料(水源类型、水量、水质、灌溉条件、排水条件等)、土壤资料(土壤质地、土壤pH值、有效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2)林地分等定级基础资料
基本资料:包括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数据、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成果资料、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资料、全国土壤普查成果资料等;林地质量分等基础资料汇编、中间成果资料和最终成果资料。
图件资料:包括地形图、国土空间规划图、林地专项规划图、最新行政区划图、林地质量分等单元图、林地质量分等等别图及其他相关图件等。
要素资料:包括地形资料(坡度、坡向、坡位等)、土壤资料(土层厚度等级、腐殖质厚度等)、生态资料(森林群落结构、自然度、郁闭度、森林蓄积量等)。
(3)草地分等定级基础资料
基本资料:包括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资料、草地调查成果资料、遥感资料、草地分等基础资料和中间成果、最终成果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图件资料:包括土壤图、地形图、草原利用现状图、草原退化图、草原沙化图、草原盐渍化图、行政区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等。
要素资料:包括地形资料(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土壤资料(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等)、生态资料(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资料,生物多样性资料等)。
2、资料整理分析
对收集到的基础资料进行处理,进行纸质资料电子化、矢量化、矢量数据标准化等工作。基础资料处理完成后,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基本掌握云冈区林地、草地、园地资源分布现状和利用情况。具体的,现有资料要根据园林草类别和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统一编码、分类;对不能满足分等定级工作要求的资料做好记录,以便进行外业补充调查;对分等定级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分等定级的工作需要,逐项分析分等定级单元的各项指标及分等定级指数;对现有资料数据进行妥善保管,在分等定级工作结束后汇编成册,存入档案。
3、外业补充调查
在园、林、草定级基础资料收集过程中,对于某些资料则需要进行实地的调研得以获取。如生态资料需要进行实地的勘察摸清作物生态习性、群落结构、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等基础情况。
补充调查的范围要遵循全面性、客观性、空间分异、可行性原则;
(五)、数据整合处理
依据《自然资源分等定级通则》(TD/T1060-2021)、《园地分等定级规程》(征求意见稿)、《林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T/CREVA3101-2021)和《草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T/CREVA3102-2021)技术流程,对园林草资源进行分等定级处理。
1、分别确定分等定级单元和编制分等定级底图
分等定级单元为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的林草园地图斑。分等定级底图反映林草园地等别划分基本空间情况,包括分等定级单元、分等定级单元号、地类名称、图斑面积等信息。
2、分布确定分等定级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
分等定级指标体系包括因素层和因子层,考虑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含地形、土壤、生态,社会经济因素包含经济产出和管理条件,区位因素包含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分等定级指标体系包括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原则上必选指标应全部纳入分等定级指标体系,备选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纳入。分等定级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和指标分值可结合地方实际自行确定。
3、分别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等分别确定林草园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值。
4、分别计算各分等定级单元综合分值
确定各分等定级单元指标分值,根据因素法或修正法计算各分等定级单元综合分值或分等定级指数。
5、等别划分、验证调整与确定
初步定级: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总分数轴法、总分剖面图法、聚类分析法或等间距法等初步评定级别,级别数量根据管理需要确定。
级别校验:对初步评定的土地级别,通过总体分析和抽样调查,校验分等定级单元评定的合理性、分等定级因素选取的准确性、分等定级结果计算的正确性。
等别调整与确定:级别的调整与确定应在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对不合格的分等定级单元,按照分等定级程序重新计算定级单元综合分值或分等定级指数。经校验合格的级别确定为林地、草地、园地分等定级结果。
(六)、成果编制与校验
1、文本编制
分等定级文字成果包括林地、草地、园地分等定级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2、图件绘制
分等定级成果图件包括林地分等定级单元图、林地级别分布图、草地分等定级单元图、草地级别分布图、园地分等定级单元图、园地级别分布图等。
3、数据成果
定级数据成果主要包括;林地分等定级数据库、分等定级结果面积汇总表、其他相关成果数据表;草地分等定级数据库、分等定级结果面积汇总表、其他相关成果数据表等;园地分等定级数据库、分等定级结果面积汇总表、其他相关成果数据表。
4、初步成果校验
按照《全国园地林地草地分等定级数据质检核查规则》,对本行政区域的园、林、草地分等定级成果质量进行全面自检,以确保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七)、成果验收汇交
按照相关规程及山西省的要求,全面完成云冈区林地、草地、园地分等定级文本、图件、数据成果的编制,完成包括原始数据与资料、中间成果资料(补充调查、指标权重确定等过程性资料)、相关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分等定级基础资料的汇编。采用抽样检验方法开展核查与检验,通过后提出验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