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求
一、 研究目标
面向新形势下本市郊区河道水质持续提升的需求,构建符合平原河网地区特征的农村面源污染监测与负荷评估技术方法,解析典型农村地区污染源的构成、占比、空间分布、排放特征及其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阐明农村面源污染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机制。以农村面源污染高风险区为重点,评估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效果,提出适合本市的农村面源污染减排路径和综合治理模式。
二、 研究内容
(1)农村面源污染类型构成及排放特征研究
从全市尺度,采用遥感解译、产排核算、GIS等多种技术手段,分析种植业、养殖业、农污、村庄地表径流等农村各类面源污染的分布特征,开展各源贡献占比与风险分级研究。针对面源高风险区域,选择典型镇,结合自然降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季节性因素,精细刻画农村多源排放负荷的贡献占比。
(2)农村面源污染减排路径及潜力分析
选取农村面源高风险区作为典型案例,从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源头防控、生态拦截、管控措施等角度,研究分析镇域尺度农村各类面源的减排控排路径。针对不同面源类型,通过现场调查与监测手段,探讨面源污染减排技术措施,从污染源产排关键环节、关键时段计算各源的减排量化空间。
(3)农村面源污染减排多情境下的河道水质响应研究
针对典型农业镇案例,构建水陆联动的水文水质耦合模型,开展基于典型水文气象条件和多源污染控制模式情境下水陆联动的水文水质耦合动态模拟研究,并结合现场监测实证方法,分析评估河道水体水文水质对农村面源减排的响应过程和机制,筛选有利于区域河道水质整体提升的农村面源最佳减排控排模式。
(4)农村面源污染与河道水质协同管控措施研究
在农村面源污染排放特征、减排路径和潜力以及河道水质响应模拟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规划、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综合治理、运行管理等层面提出适应平原河网地区特征的农村面源污染与河道水质协同管控措施建议,为农村多源污染防控和郊区河道水质提升提供支撑。
三、 研究时限
2年。
四、 预期成果
(1)形成农村多源污染监测与排放负荷监测评估技术方法;
(2)形成全市尺度及典型乡镇农村多源污染风险分区图和贡献占比图;
(3)形成典型农村地区污染源情况及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情况和机制分析结论;
(4)完成1个高风险区农村多源污染防治措施效果评估试点案例;
(5)提出适合本市的农村面源污染减排路径和综合治理模式。
五、 预算金额
180万元。
六、 验收要求
由招标方组织综合绩效评价会,经专家和管理部门评审通过后出具综合绩效评价结论书。
七、 其它要求
(1)研究团队要求
▲投标单位拟派研究团队中缴纳社保人员不少于16人(以缴纳社保的证明为准,参保单位名称必须是投标人),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10人。如投标人为联合体,联合体牵头人及各成员在研究团队中缴纳社保人员均不少于8人(以缴纳社保的证明为准,参保单位名称必须是联合体各单位),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均不少于5人。
(2)成果归属
在项目进行期间,中标单位能及时为委托方提供与该项目相关的问题解答和技术支撑,提供的研究成果符合管理需求,项目研究成果由委托方和中标单位共享,并在保障中标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开放共享。项目成功的知识产权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