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格及技术参数
一、建设内容
“双高”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在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专业群教学改革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推”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专业群发展的组群逻辑,紧扣行业发展需求链与人才培养供给链,以学生为基点、以教师为灵魂、以行业从业人员为目标、兼顾多层次社会大众的需求,着力明确专业群课程资源的建设主体责任、专业群课程资源的建设标准体系、专业群课程资源的目标服务群体以及专业群课程资源的应用推广路径,力争达到同类专业想用、群内专业与行业企业能用、其他专业及社会大众可用的,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品质保障的专业群课程资源库。
1. 课程建设原则
体现职教特色——体现课程思政元素、体现校企融合的职教特色、体现育训结合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路径、体现岗课赛证融通、进一步增强课程的表现力并丰富组课资源。如何以资源建设方式落地,项目落实后入校培训。
(1) 课程导学: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课程负责人介绍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学习建议及方法等, 负责人出镜,加动画效果和配乐包装,每门课程 1 个课程导学视频,每个视频 3-5 分钟。
(2) 微课程视频:微课程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内容展开、基于教学设计的学习资源,教师出镜讲解及与 PPT 画面适当穿插。含片头、片尾、教师出镜拍摄,PPT 穿插、后期剪辑合成。每个微课程时长 5-8 分钟。
(3) 课程思政案例:分为两类,一类作为课程级资源,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面向评课专家讲设计);一类是模块级资源,课程思政案例(面向学生讲故事)。但一门课程中相对统一,以微课程视频方式呈现,教师出镜。每个课程思政案例 5-8 分钟。
(4) 企业案例:以微课程视频方式呈现,教师出镜,介绍企业发展新理念,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新标准、好作品等。每个企业案例 5-8 分钟。
(5) 重点技能训练(或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模块开发相应重点技能训练,每个重点技能训练由 5 个步骤或任务组成,即由 5 个实训类微课程组成。每个实训类微课 3-5 分钟。
(6) 岗课赛证融通:应对 2022 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的变化——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
2. 课程资源数量确定
结合课程结构确定资源数量。无论是资源库申报还是在线课程或教材申报,都有教学周期要求。根据往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指标要求,一门课程如果拟申报第二年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必须在上一个年度开始发生应用数据,在第二年 7 月前形成两个教学周期,故每门课程不宜过多。为保证在一个学期内形成两个教学周期,建议本项目每门课程设置不超过 64 讲。招标时不用确定课程名称,只规定资源总量即可;等各门课程确定后,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各门课程之间资源数量可以互相调整。
学校 2 个省级双高专业群,按照专业群组群逻辑、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经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组织专业群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形成了专业群基础课(底层共享)、专业方向课(中层分立)、职业技能课(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群资源库建设以标准化精品在线课程为支持,通过群内课程组的建设,搭建群资源库,同时建成的精品在线课程面向社会大规模使用。
3. 年度建设任务
在已构建的专业群资源库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采取分年度推进建设的方式,开展专业群资源库建设工作。为确保年度建设任务能够高质量的完成,结合学校的师资情况、教学任务等情况,确定 2024 年度建设任务,学校 2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共建设 17 门课程。其中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群完成 7 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完成10 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内容 |
建设需求 |
单位 |
数量 |
|
专业资源库宣传片 |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体现学校名称、节专业群特点等,项目负责人出镜,加动画效果和配乐包装,5-8 分钟。 |
个 |
8 |
|
资 源 库 17 门 标 准 课 程 资 源 建 设 |
课程宣传片 |
每门课程 5—10 分钟,含基本信息、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和特色创新之处等。技术要求:分辨率 720P 及以上,MP4 格式,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视频中标注出镜人姓名、单位,课程负责人出镜时间不得少于 3 分钟。“课程概述”使用的语言及字幕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片头、片尾 1 套,片头时长 5-10 秒左右,片尾时长 1-3 秒左右,片头特效包含二维动画制作、配乐包装,包含学校 LOGO、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 |
个 |
17 |
微课程视频 |
1.微课程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为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内容展开、基于教学设计的学习资源。含片头、片尾、教师出镜拍摄、PPT、后期剪辑合成。 2.微课程内容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版权不存在争议。 3.每个微课程时长 5-15 分钟;教师出镜讲解及与 PPT 画面适当穿插;背景音乐优雅、轻松。 4.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国家规定的除外)、错别字;字幕的字体、大小、色彩搭配、摆放位置、停留时间、出入屏方式力求与其他要素(画面、解说词、音乐)配合适当,不能破坏原有画面。 5.视频要求图像清晰,声音和画面同步,播放时没有明显的噪点,播放流畅。 6.根据课程内容提供片头、片尾策划案例,时长 5-10 秒。 7.每帧图像颜色数不低于 256 色或灰度级不低于 128 级,码率 3M 以上,帧率不低于 25fps,分辨率不低于 1024×576(16:9)。 |
个 |
850 |
|
企业案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案例微课程 |
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作为课程级资源,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面向评课专家讲设计);课程思政案例:模块级资源,课程思政案例(面向学生讲故事); 在一门课程中相对统一,以微课程视频方式呈现,教师出镜。 2.企业案例:以微课程视频方式呈现,教师出镜,介绍企业发展新理念,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新标准、好作品等。 3.资源开发标准与上述微课程视频、课件及音频开发要求一致。 |
个 |
150 |
|
重点技能训练 (或典型工作任 务) |
1.围绕上述拟开发的 17 门课程,设计重点技能训练项目,既可以作为这 14门课程的组课资源,也可以作为内容系统、完整的一个个技能训练模块。 2.要求视频图像清晰,声音和画面同步,播放时没有明显的噪点,播放流畅。 3.脚本、样片等资源内容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版权不存在争议,文字内容的使用应符合规范,符合国家标准。 4.每个训练项目由 5 个任务或步骤支撑,一共 200 个实训类微课程视频,每个3-5 分钟 |
个 |
200 |
|
课件 PPT |
1.PPT 逐页美化,适量动画包装,用通用子库,图像、图形应清晰,图形要符合国家相关绘制标准;文中所用计量符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多个页面均有的相同元素,如背景、按钮、标题、页码等,可以使用幻灯片母版来实现。 |
个 |
850 |
|
|
3.使用Windows 系统默认字体,不使用仿宋、细圆等过细字体;文字要醒目, 避免使用与背景色相近的字体颜色;如有特殊字体,应转化为图形文件。 4.恰当使用组合:插图中位置相对固定的文本框、数学公式以及图片等应采用组合方式,避免产生相对位移。 |
|
|
动画 |
保持每个动画素材的独立性,尽量不设置两个或多个动画文件之间的嵌套及链接关系,所有动画数据都需要制作成 MP4 格式,或 HTML5+javascript 文件,要求提交动画源文件、打过 logo 的可执行文件和预览文件。 |
个 |
60 |
|
微视频音频 |
要求声音清晰、稳定、噪音低,回响小,无失真,采用 mp3 格式,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 22.05 kHz,码率不低于 128Kbps。 |
个 |
850 |
|
习题 |
1.每门课程开发 150 道题目,题目难度适当,具有层次性,区分为普通难度、一般难度、困难难度三个类型的题目。 2.题目要求准确对应课程所描述的内容,不得出现课程未提及的知识点内容。 3.题目符合法律法规,不存在法律和民族、版权等争议问题。 4.出具题目的同时,配有准确相应的题目答案,答案的准确率要求做到百分之百。 |
道 |
2650 |
|
平台运行服务需求 |
1. ★投标人需提供本项目开展线上应用的公共运行平台,该平台须符合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手册》中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技术要求》,向用户提供免费服务,不对库内资源设置使用权限和用于商业目的,该平台在工信部 ICP 网站备案,具有公安机关网站备案号; 平台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管理要求等方面,不低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具备资源库建设、管理、教学、学习、分析、教研等功能,能够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并纳入运行监测。该平台需具有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运营经验,提供的有效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运营的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网址链接、清单目录、项目截图。 2. ★投标人需提供资源库标准化课程的公共运营平台,该平台需符合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运行要求,需提供真实有效证明材料。 3. ★投标人提供的课程运行平台需支持教师从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中调用与本项目建设课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资源,满足我校开展校内在线课程的建设应用,需提供调用演示证明材料。 4. ★投标人需提供课程内容审校服务,课程建成后可按要求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运行平台需具有在线课程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审核接入经验,需提供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网页截图作为佐证材料。5.★投标人需提供项目申报服务,根据学校需求,课程涉及省级、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或专业教学资源库等项目申报时,应配合校方完成项目申报。 |
项 |
1 |
|
资源库建设指导服务需求 |
1.在项目服务期内,投标人需提供具有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指导经验的职 教专家,对项目建设进行不少于 3 次的线下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1) 基于国家最新政策的专业资源库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 (2) 课程拟支撑专业资源库建设,资源库的总体要求和顶层设计。 |
项 |
1 |
|
(3) 课程标准确定及知识点(或技能点)确定指导。 (4) 结合专业特色和资源库建设要求确定拟建资源和媒体类型。 (5) 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脚本撰写和拍摄准备。 (6) 资源入库、课程搭建、平台应用。 (7) 对标申报相关国家项目时平台课程数据信息表的提供。 2.在项目服务期内,投标人需提供具有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指导经验的职教专家,对每个资源库标准化课程团队进行常态化的指导,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1)指导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案 1)升级后的课程目标科学阐述,形成完整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案; 2) 体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基本要求; 3) 体现知识、技能和素养三维指标体系; 4) 体现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特色。 (2)指导完成课程的可视化教学成果设计方案 1)研发升级后的课程可视化教学成果体系,形成完整方案; 2) 基于课程特色的可视化学习成果不少于 3 个; 3) 学习成果应可支撑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估; 4) 一流课程标准的验证体系。 (3)指导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性重构方案 1)研发升级后的课程内容体系,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重构设计方案; 2)形成以学生应用为中心,体现思政和双创教育元素的教学拓展内容。 (4)指导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再造方案 1)研发升级后的课程内容教学逻辑,形成完整课程方案; 2)以 PBL 项目制教学为基础,形成新的递进式或平行式教学内容逻辑架构。 (5)指导完成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设计方案 1)研发升级后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法方案; 2) 体现实践教学引导的教学方法; 3) 体现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教学要求。 (6)指导完成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考核设计方案 1)研发升级后课程的过程性+结果性考核办法,形成的课程考核方案; 2) 体现过程性考核的考核项目点; 3) 体现过程性考核得分的计算方法。 (7)指导完成课程的教学流程设计方案 1)研发升级后的课程教学实施流程,形成一套教学流程设计方案; 2) 体现单次课程的教学流程,包含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3) 有相关的各环节时间把控提示。 (8)指导完成课程思政的内容开发设计方案 1)研发升级后的课程思政引领内容与方法,形成一套课程思政引领方案; 2) 与本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思政引领的主要内容; 3) 体现单次课程思政引领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 (9)指导并完成教案(PPT)设计和教学视频设计开发 |
|
|
|
1) 升级后的教学课件科学、美观,可引导课程教学的开展; 2) 每个教学单元不少于 3 个课程核心知识点的视频,体现基础性和拓展性的结合; 3) 引导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 (10)指导完成课程的整体改革成果汇报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课改概述、课改原则、课改方法、教学目标改革说明、教学内容改革说明、双创教育要素融合说明、课程考核改革说明、金课标准说明、创新与特色说明等内容。 3.在项目服务期内,投标人需提供专业团队,做好项目建设常态化的服务工 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1) 根据学校提供的场地,搭建满足专业资源库和标准化课程建设需求的环境,专业团队成员常驻学校。拥有高效稳定的制作团队,拥有专业课程顾问、摄像、剪辑、动画、灯光及化妆等人员,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包括但不局限于教师资格证、视频编辑师、影视后期制作师等。响应文件中须提供《项目组成员配备表》及相对应的人员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人员证明材料为身份证、职称证或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资质)证书(如有)、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证明(社保缴纳证明中缴费单位须为供应商本单位)。无证明材料或未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证明材料无法体现相应内容的,不予认可。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出版管理条例》《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按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监测指标》《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观测指标》要求,对资源的政治性、科学性、适用性、规范性审核。 (3) 满足学校教师课程制作需求,及时配合完成资源的上传、存储、传播、运维和更新。 (4) 配合学校教师按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监测指标》要求,共同完成专业资源库平台部署。并帮助在校外单位推广使用,推广使用单位不少于10 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