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进行投标,但必须对所有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标,不能拆分或少报。否则,投标无效。
1.2 投标人必须如实填写“技术规格响应表”,在“投标产品技术参数、指标”栏中列出所投产品的具体技术参数、指标;以采购人需求为最低指标要求,投标人对超出或不满足最低指标要求的指标需列出“+、-”偏差。如果与投标文件中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彩页等证明材料中的实质性响应情况不一致或直接复制招标文件“采购需求技术参数、指标”内容的,按无效投标处理。
1.3 招标内容中未特别标注为“原装进口”字样的产品,投标人必须投国产产品;标注为“原装进口”字样的产品,投标人可以投进口产品,但如果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仍有满足采购需求的国内产品要求参与采购竞争的,可以投国产产品,并且按照公平竞争原则实施采购。
1.4 所投产品或其任何一部分不得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工业设计权等知识产权。
1.5 项目中标后分包情况:不允许。(允许,投标人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分包承担主体,分包承担主体应当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且不得再次分包)
2.1 招标文件中凡需与原有设备、系统并机、兼容、匹配等要求的,请主动和采购人联系,取得原有设备、系统相关资料。若有招标文件未提及或变更内容的,请及时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联系。
2.2 技术参数中除注明签订合同时提供的相关授权、服务承诺等资料以外,其余相关资料在投标时必须附在投标文件中。
3.1.交货时间:合同签订后30个工作日
3.2.交货地点: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
3.3.付款方式:详见“第三部分 青海省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范本”中“四、付款方式”的规定
3.4.质保期及免费服务期:2年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明确将远程医疗作为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
2017年,国办发〔2017〕3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四种医联体模式。
2018年,国办发〔2018〕2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城市三级医院向下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目前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建设完成了全院PACS 系统、全院信息化网络应用FTTH 全光网模式1000M 桌 面,放射科当前有岛津公司DR 、GE 公司64 排、日立公司MRI 设备,现在已有80 平方米的阅片室和工作站。湟中县所属辖区3个县级医院、26个乡镇卫生院、2个街道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所列席的医疗机构单位与卫生局中心机房全部1000M 局域网互通。网络安全架构达到了国家三级等保要求;乡镇卫生院方面,目前有4个乡镇卫生院拥有DR 设备和工作站,依托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基础条件,建设湟中县云影像中心。
县级医院方面,县级医院内部影像检查诊断系统缺乏统一性,受此影响内部患者检查诊断效率小,不利于患者影像报告快速处理,对此希望通过县云影像中心建设,提高院内影像诊断及报告分析;乡镇卫生院方面,湟中县目前有4个乡镇卫生院拥有DR 设备和工作站,布局县云影像中心建成后,将对全县所有医疗机构患者影像检查进行诊断、报告分析与审核以及疑难影像片子会诊,缓解辖区43万人民的就地就医影像检查、切实提高患者检查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对复杂疑难患者借助影像诊断中心与省市级三级医院申请远程会诊,缩短了就医时间也为病人节约就医费用,乡镇卫生院只需要投入远程工作站及软件和县影像中心连通起来即可达到即时远程会诊目的,同时提高县第一人民医院院内影像业务诊断判读效率。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目标如下:
1、将依托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具备面向全县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影像诊断服务的能力。
2、对接具备影像检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实现向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远程影像托管服务,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影像诊断能力,方便当地群众就医。
3、接入县域外优质医疗资源,面向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提供疑难影像诊断、远程会诊和远程教学服务,进一步提升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专科诊断水平,带动全县整体影像专科诊断水平的提升。
4、建立健全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各项服务标准、流程和制度,形成有效的服务保障机制和运营机制,保障远程影像诊断业务持续稳定开展。
1.县级远程影像诊断系统数据中心建设
在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县级远程影像诊断系统数据中心,依托医院现有的网络设施及机房环境,配置必要的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部署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实现影像的集中存储,满足面向全县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影像诊断服务的需要。
2.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建设
在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配置必要的诊断设备,实现对医院现有影像科室的环境改造,满足面向全院及全县提供远程影像诊断服务的需要;配置前置机设备,对接医院现有PACS系统或影像工作站,实现本院疑难影像文件的采集、上传,选择县域外知名医疗机构申请疑难影像远程诊断服务。
3.乡镇卫生院的接入
向具备影像检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必要的前置机等设备,对接现有影像工作站,实现对影像文件的自动获取和上传,由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统一提供远程影像诊断托管服务。
4.县域外医疗机构接入
根据湟中县远程影像诊断业务需要,接入省、市甚至省外知名医疗机构,直接面向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提供疑难影像诊断、远程会诊和远程教学服务,进一步提升县级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专科诊断水平。
序号 |
设备名称 |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
数量 |
备注 |
(一)数据中心建设 |
||||
1 |
区域影像诊断系统 |
详见《远程影像系统参数要求》 |
1 |
|
2 |
服务器 |
双路机架式服务器 |
1 |
|
3 |
存储(24T) |
阵列:双控制器,8GB缓存(4GB/控制器),RAIDO、1、5、6、10,支持12个3.5" 硬盘 |
1 |
|
4 |
企业行为管理路由器 |
带机量用户数:260;尺寸:19寸机架型;端口:WAN1-4个;LAN1-4个;千兆自适应。 |
1 |
|
(二)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建设 |
||||
1 |
客户端软件 |
远程医学服务平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客户端。 |
1 |
|
2 |
远程影像工作站 |
(1)基本功能 (4) 摄像头、音响麦克风 |
1 |
|
3 |
前置采集软件及对接 |
前置工作站,主机+19.5英寸液晶显示器 |
1 |
|
4 |
高清视频交互终端 |
(1)高清视音频交互终端 |
1 |
|
5 |
液晶电视 |
75寸高清液晶电视 |
2 |
|
6 |
多功能一体机 |
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 |
1 |
|
7 |
形象墙 |
喷绘定制 |
1 |
|
1、▲投标人所投产品应具有远程影像管理软件著作权,提供证件复印件加盖公章。
2、前置采集服务模块
(1)安装部署在医院端前置采集服务器上,支持开机自动运行,对内连接医院内网,支持与医院PACS系统、医疗设备对接,获取患者影像数据;支持与医院其它信息系统对接,获取患者相关数据;对外连接远程医疗网络,自动向数据中心上传获取到的患者影像数据和其它相关信息。
(2)支持DICOM3.0协议,能够与医院PACS系统或医疗设备对接获取影像数据。对于未建PACS系统的接入机构,系统具有常规的PACS、RIS功能,支持与CT,MR,CR,DR,DSA,RF,US等符合DICOM通讯影像设备对接,获取影像数据,并上传到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
(3)支持自动获取、查询获取、自动接收三种方式获取影像资料。
(4)支持dicom文件解析(影像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检查时间等信息)、支持HIS/RIS对接提取(中文姓名、联系地址、电话、临床科室、病历摘要、临床诊断、检查部位和名称、申请医师要求、申请医师姓名、申请日期等信息)。
3、业务流程管理模块
(1)▲系统支持医疗机构间合作模式的设置,支持半托管影像报告、全托管影像报告、预约会诊和即时会诊四种远程影像诊断业务应用模式。
(2)▲支持全流程管理。支持全托管模式下基层影像检查后申请自动提交、专家医院自动分配专家、专家端初步报告、审核报告、基层获取并打印报告的业务流程;支持半托管模式下基层医院影像检查、初步报告、自动分配到专家医院审核报告、基层获取并打印报告的业务流程;支持新增申请、会诊安排、视音频交流、诊断报告的预约式影像诊断流程;支持专家医院医生实时显示在线状态、基层医生发起即时申请、专家即时应答的即时诊断模式。
(3)专家诊断报告支持初步报告和审核报告两个步骤。诊断报告支持诊断模板和影像插图功能,审核报告支持在初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系统支持追溯初步报告和审核报告两个报告状态。
4、影像分析处理模块
(1)系统支持专业影像处理功能,基于Html5技术,无需下载插件,同时支持手机和PC端,支持2D、3D、MPR等多种分析模式;
(2)2D浏览模式支持图像窗宽/窗位调整,图像测量,图像缩放、图像翻转、图像标注、定位线显示、序列对比、图像播放等功能;
(3)支持影像三维后处理应用,具有三维重建(MPR)、最大/小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重建(VR)、曲面重建(CPR)等功能。
(4)支持VE视图浏览模式,提供针对CT Colon,CT Lung 的虚拟内窥镜功能。
5、手机端功能
系统支持手机端应用,支持针对患者的微信端应用和针对专家的APP应用。支持通过手机微信、QQ等社交工具分享给其它专家、医生查看;支持分享时长设置,以保护影像资料隐私;支持二维码扫描查看影像资料,支持从PC端分享到手机端。
6、系统管理功能
(1)支持影像专家管理,支持初步报告、审核报告的权限设定,支持对医院的影像诊断/审核医生进行排班。
(2)支持对影像检查类别和部位的管理设置。
(3)▲支持对医院间影像诊断业务合作关系的设置,基层医院可根据影像检查的类别和部位设置不同的合作专家医院。
7、系统应具备基本PACS功能,系统通过前置采集服务模块实现对影像数据采集、上传到数据中心,由PACS模块进行统一存储、调阅和管理。